最近疫情影響,很多人都賦閒在家,嘗試放慢步伐,做些平常少做的「雅事」,泡茶自是其中之一。當中有些朋友跟我說添置了些抹茶粉和抹茶用具,在家點一服抹茶,仿如置身京都, 以止不能去旅行的心癮。
一談到抹茶,很多人都聯想到日本、宇治:穿著和服的茶人很優雅地以竹杓盛水,茶筅在抹茶碗快速移動,然後茶人端上抹茶;賓客呷一口抹茶,望著翠綠的庭園深呼吸,很日本,很京都。這種抹茶形式實在由日本創造並發揚光大,但大家又是否知道品飲抹茶的傳統其實來自宋朝的皇室和文人雅士,並由僧侶傳到日本。
很多人以為中國不是傳統都喝散茶嗎?哪有喝抹茶呢?其實散茶只是由明朝朱元璋開始興起的,他廢團茶(宋朝的抹茶)而興散茶,因為散茶的製作工藝較抹茶少,較適合明初百廢待興的社會狀況。現在禮失求諸野,這個傳統在日本保留下來,並轉化出另一種形式:日本茶道。而這一節主要跟大家略談宋朝的團茶。
宋朝團茶與日本抹茶兩者皆會磨成茶粉,再以茶筅拂擊泡沫後飲用。看似大家的製作方法都差不多,但其實宋茶的製作方法比起現代的日本抹茶要複雜許多。宋朝最上等的茶出自福建建安鳳凰山,宋室賜名北苑,是為皇家茶園,設有專門官員規劃和監督茶事。每年春天最新鮮的茶葉會趕製成團茶運到京師供宋室享用,文獻記載,工人採摘最嬌嫩的白茶(一種近乎透明的茶葉,與現在的白茶不同),天未明時就得到茶山上採摘,並將採到的茶葉放到竹筒中以山泉水養著,保持鮮嫩。茶葉送到茶廠後會以蒸青的方法殺青,然後通過反覆壓榨,將茶葉的苦澀味去除,再放入模具,壓成團餅,後以文火白炭慢慢薰乾 ,中途每一個步驟稍有出錯都會大大影響到茶的滋味,需要投注大量身力心カ才能製成。製成的團茶有不同的模具花紋,當中貢茶最高級的有「上林第一」(也是上林茶舍的名稱由來,見笑),「龍團勝雪」等茶餅。有說這些茶餅互相敲擊能發出仿如金石的清翠聲音,可見其密度之高,絕對是巧製而成。
宋人茶事有十件主要器具,當中有臼及碾,用以磨製茶粉,然後將茶粉投入茶碗,再以茶筅點出綿密的泡沫。宋人鬥茶風氣盛行,當中有鬥泡沫的形態和以泡沫畫畫,像今天的咖啡拉花一樣,可惜這些技巧已經失傳,雖然今天有人想模仿宋人在抹茶上拉花,但可惜還未達到宋人拉花巔峰做極的程度呢!
下回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