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拍卖回顾︱盘点RMB 36.8亿年度十大画作 马格利特《光之帝国》RMB 8.8亿领军

2024年,环球政经环境挑战不断,艺术市场也颇受压力。盘点今年全球拍卖十大成交画作,总额为RMB 36.8亿,较去年下跌RMB 11.6亿,跌幅约24%。打入十大的上榜金额门槛为RMB 2.25亿,较去年下跌RMB 7,500万。

今年,比利时超现实大师马格利特(Rene Magritte)可谓最火热的名字,在十大成交里占了两席。透过光影玩弄日与夜的名作《光之帝国》,连佣以US$1.21亿(RMB 8.8亿)天价成交,大幅刷新马格利特作品的拍卖新高,亦是全年唯一一件超过US$1亿成交的艺术品。

值得一提的是,十大成交当中,其中两席在香港拍场诞生。今年佳士得、邦瀚斯的香港新总部相继揭幕,苏富比亦开设了全新旗舰艺廊,可见拍卖业界都把香港视为未来发展重心。

其中佳士得、苏富比两大巨头都把以往惯于纽约、伦敦拍场举槌的顶尖西方艺术带到香港,佳士得带来的梵高画作《停泊的船只》以HK$2.5亿成交,苏富比的罗斯科Rothko大尺幅色块抽象画《无题(黄与蓝)》则以HK$2.52亿易手,双双打入十大。


马格利特《光之帝国》在纽约佳士得以US$1.21亿成交,成为2024拍卖最贵画作

盘点十大成交之前,先简单交代一些相关资讯:

  • 以拍卖行划分,十大成交由佳士得占6席;苏富比占3席;馀下一席落在富艺斯身上
  • 10幅画作当中,7幅在纽约成交,延续这个东岸城市在艺术市场的领导地位,两幅于香港易手,馀下一幅则来自伦敦
  • 上榜艺术家当中,马格利特、梵高、莫内各占两席


年度冠军︱马格利特(René Magritte,1898-1967)《光之帝国》油彩画布︱艺术家拍卖纪录

创作时间:1954年
尺幅:146 x 114 cm
来源(值点网整理):

  • 布鲁塞尔,Willy Van Hove(1954年购自艺术家,最少至1964年)
  • 纽约,Byron Gallery
  • 米卡·艾特根收藏,1968年6月8日得自上述

估价待询(行方预期成交价逾US$9,500万)
落槌价:US$105,000,000
成交价:US$121,160,000

拍卖行:纽约佳士得
专场:MICA:米卡·艾特根珍藏︱第一部分
拍卖日期:2024/11/19


以US$1.21亿(RMB 8.8亿)摘下年度冠军的《光之帝国》,来自已故美国着名女藏家Mica Ertegun收藏,她在1968年从画廊购下此作,一直收藏至今。

《光之帝国》可谓马格利特其中一个标志性创作系列。这位超现实大师的作品,往往绘画日常事物,却凭着特定的摆位组合和光影效果,冲击观者思想。

举如《光之帝国》的构图,其实充满矛盾。画中描绘的晚间街景,上方却蔚蓝明亮的天空。两个现实世界里不相容的景像,在同一画面上出现,带出一种超现实感觉。

马格利特于1948年首次以《光之帝国》为题创作,此后的创作生涯多次回归这主题,一生共绘下17幅《光之帝国》,获纽约古根汉美术馆(Guggenheim Museum)、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NY MoMA)、比利时皇家美术博物馆等顶尖艺术机构收藏。


已故美国女藏家Mica Ertegun收藏《光之帝国》多年

每一幅《光之帝国》事实上也独一无二,尺寸有大有小,亦采用直幅和横幅两种构图,画中细节亦有相异之处。今回举槌的《光之帝国》采直幅构图,此作独特之处在于画中屋子前的倒影,是马格利特首次在画面中加入水的映射。

今回拍卖的一幅,完成于1954年。这里亦有一个小故事值得一提,1954年正值超现实主义诞生30周年,当年威尼斯双年展的比利时馆,就以「超现实主义之味」为主题,展出多幅马格利特画作。当年展出的《光之帝国》成为展览焦点所在,最终由传奇收藏家兼艺术赞助人 - 佩姬.古根汉(Peggy Guggenheim)以100万意大利里拉购下。

由于马格利特同时答应了另外三位藏家,把《光之帝国》卖给他们,所以便绘下另外三幅《光之帝国》。今回举槌的一幅便属三幅之一,是为比利时收藏家Willy van Hove所作。

此作后来落入大西洋彼岸的Byron Gallery手上,Mica Ertegun与这间纽约画廊关系密切,并于1968年购下这幅《光之帝国》,并一直收藏至今。



年度亚军︱Ed Ruscha《标准车站,十美分西部撕成两半》油彩画布︱艺术家拍卖纪录

创作时间:1964年
尺幅:165.1 x 308.6 cm
来源:

  • 洛杉矶,Ferus Gallery
  • 洛杉矶,Mr. and Mrs. Donald Factor
  • 沃思堡,James J. Meeker,1970年12月
  • 现藏家与上述交换画作《Standard Station, Amarillo, Texas》所得,1976年11月

估价待询(行方预期成交价逾US$5,000万)
落槌价:US$59,000,000
成交价:US$68,260,000

拍卖行:纽约佳士得
专场:二十世纪晚间拍卖
拍卖日期:2024/11/19


与《光之帝国》同日在纽约佳士得举槌的Ed Ruscha作品《标准车站,十美分西部撕成两半》,以US$6,826万(RMB 4.9亿)成交,刷新这位美国当代艺术家的个人拍卖纪录,坐占年度成交亚军。

Ruscha在美国当代艺术界可谓无人不识,2013年曾入选《时代杂志》(Time)百大影响力人物。他在艺术生涯之初,从广告世界中找寻创作题材,从形态、符号、材料等角度,把当中的文字带到画布之上,后来令「文字植入绘画」在波普艺术大放异彩。

这位生于美国中西部的艺术家,年少时就如一般美国家庭一样,开车穿州过省度假,西部风光便成为他创作灵感来源。及至1956年,Ruscha从俄克拉荷马城搬到洛杉矶,并于当地的艺术学院就读。

穿梭两地所见的事物,便成为了Ruscha的创作主题,这幅《标准车站,十美分西部撕成两半》便是一例。他形容:「我没有莫内的塞纳河,但我有穿梭俄克拉荷马州到洛杉矶的66号公路。」

画中描绘的,是公路两旁常见的标准油站,Ruscha自1963年开始创作标准车站系列,画中油站采相同的对角构图,配上不同色彩作背景。

今回这幅则绘于1964年,蓝色背景似是代表万里无云的晴空。值得留意的是,Ruscha在画面右上角加添了一本被撕开的漫画册,看似随风吹起,营造出一种立体的错视感。

画作名称后半部分的「十美分西部撕成两半」,便是指向这漫画册。当年在美国西部流行名曰《Poplular Western》的漫画册,每本只售十美仙,在各地油站可以买到。Ruscha将这漫画册入画,把当年的日常生活细节呈现眼前。



年度季军︱莫内(Claude Monet,1840-1926)《睡莲》油彩 画布

创作时间:约1914-1917年
尺幅:175 x 135.4 cm
来源:

  • 吉维尼,Michel Monet(传承自艺术家本人)
  • 巴塞尔,Heinrich Wassermann(1949年9月28日得自上述)
  • 巴塞尔,Dr. Walter S. Schiess(得于1957年之前)
  • 瑞士,私人收藏(传承自上述,至少到1992年)
  • 现藏家于2001年得自上述

估价待询(行方预期成交价逾US$6,000万)
落槌价:US$59,000,000
成交价:US$65,500,000

拍卖行:纽约苏富比
专场:A Legacy of Beauty:Sydell Miller收藏晚间拍卖
拍卖日期:2024/11/18


美国「美容业女王」Sydell Miller收藏的莫内画作《睡莲》,今年11月在纽约苏富比连佣以US$6,550万(RMB 4.7亿)成交,坐上年度季军席位。

睡莲系列为莫内晚期代表作,据统计有200多幅。这位「印象派宗师」早年的创作主题,多专注于巴黎和现代生活,后来名成利就,于1890年代以约2.2万法郎购下吉维尼一间大宅,把花园改建成大池塘,又在池边栽种翠竹、杜鹃、日本苹果树和樱花树。

此座精心设计的花园,变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天地。生命馀下的年岁里,莫内在这里尽情观察及描绘天气、季节、晨昏变化,以及变幻莫测的色彩和形态,促成了以睡莲和日本桥等为主角的一系列吉维尼花园名作。

莫内醉心于这个睡莲池,经常一边看着那水光潋滟,一边下笔作画。「捕捉瞬间」是贯穿他艺术生涯的命题,亦是印象派的理念。这位法国人最擅长的,便是描绘不同光线在水面上反映的效果和氛围,以及一切稍纵即逝的事物。

此幅《睡莲》,尺幅175 x 135.4 cm,绘于1914-17年。当时,花园外的人间饱受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残,莫内的第二任妻子、长子又相继离世,画家意志消沉,一度停止作画。幸得好友鼓励,才再次拾起画笔。

此作标志着莫内开始涉足抽象领域,他对空间、景物的处理渐趋抽象,转而在光影变化上耕耘,画面虚实难分。这种独特视角,更启发了后来罗斯科Rothko、波洛克Pollock等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



年度第四位︱巴斯基亚(Jean-Michel Basquiat,1960-1988)《无题(埃尔玛战士)》压克力 油棒 喷漆 复印件拼贴 画布

创作时间:1982年
尺幅:172.7 x 236.5 cm
来源:

  • 纽约安妮娜·诺赛伊画廊
  • Elaine Dannheisser收藏(购自上述来源)
  • 纽约弗朗西斯科·佩利齐收藏(1984年透过安妮娜·诺赛伊画廊购自上述来源)
  • 现藏者购自上述来源

估价:US$40,000,000 - 60,000,000
落槌价:US$40,200,000
成交价:US$46,479,000

拍卖行:纽约富艺斯
专场:现代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
拍卖日期:2024/5/14


一度坐上最贵美国艺术家的巴斯基亚,今年的走势未如往年凌厉,只得一幅作品打入十大。绘于1982年创作巅峰的画作《无题(埃尔玛战士)》,今年5月在纽约富艺斯连佣以近US$4,650万(RMB 3.35亿)成交,位列年度第四位。

尺幅近2.4米宽的《无题(埃尔玛战士)》,来自意大利藏家Francesco Pellizzi收藏。

此作绘于1982年,可谓巴斯基亚创作力旺盛、风格成熟的全盛时期。这一年,巴斯基亚找到了经理人Annina Nosei,举行多场展览,开始备受艺坛关注,标志着这位年轻人从街头涂鸦走进纽约主流艺坛,逐渐步向较为严肃的艺术创作。

此作画面充满巴斯基亚标志性的符号意象,例如画面左方描绘了一个像鸟一般的「坠落天使」,戴着满布荆棘的光环,盘旋于一片闪闪发光的蓝色海洋,其下方则用潦草绘上波浪与「ELMAR」字句,暗指现代版的希腊神话人物伊卡洛斯(Icarus)即将坠落。

至于画面右方则描绘一名光芒四射的弓箭手,戴上布满荆棘的光环,朝着伊卡洛斯的方向射出两支箭。这种武士形象亦可解读为艺术家的自画像,光环则是反映着他在浩瀚宇宙中的个人憧憬与理想告白。

Pellizzi于1980年代初从巴斯基亚首位经纪人Annina Nosei手中购下画作,直至40年后的今天才首次进入市场。



年度第五位︱马格利特(René Magritte,1898-1967)《亲密好友》油彩画布

创作时间:1958年
尺幅:72.6 x 64.9 cm
来源(值点网整理):

  • 巴黎及纽约,Galerie Alexander Iolas,1958年12月直接得自艺术家
  • 都灵,Mario Tazzoli,1965年
  • 麻萨诸塞州,Chestnut Hill,Max Wasserman,1969年
  • 伦敦苏富比,1980年3月26日,拍品编号61(当时以£90,000落槌)
  • 瑞士,Georges Marci,得自上述拍卖
  • 纽约,Gilbert & Lena Kaplan,1980年得自上述

估价:£30,000,000 - 50,000,000
落槌价:£29,000,000
成交价:£33,660,000

拍卖行:伦敦佳士得
专场:超现实主义艺术晚间拍卖
拍卖日期:2024/3/7


年度第五位又再回到马格利特的作品身上,他的「西装男」画作《亲密好友》今年3月在伦敦佳士得,连佣以£3,366万(RMB 3.1亿)成交。

「西装男」可说是马格利特另一个最常见的创作标志。在他笔下的西装男,若非背着观众,就是脸前面有苹果、白鸽,老看不到样貌,引起无穷悬念。此画里的西装男背着观众,看着外面蓝天白云的景色,一根长长的法国面包和玻璃杯,悬浮在半空。

从背面近距离刻画人物,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使他从一个个体变成没有外表和特征的人物典型。

马格利特不时戴起同类礼帽拍照,故有人认为西装男其实是他的自画像。不过,自画像说法未能成为主流,因为马格利特绘于50年代的几幅名作,悉数以「一堆」西装男入画。西装男反而是象征「众生/每个人」,和自画像并无关系。

马格利特本人相信亦较认同「众生」说法,他把西装男称呼作「大众先生」(Mr Everybody),他续指:「这顶圆顶礼帽没有任何藏喜之处,只是一种毫无原创性的头饰。头戴圆顶礼帽的男子只是 ……没有任何个性特征。」

事实上,男子穿西装、戴圆顶礼帽,乃马格利特那个年代的中产阶级服装典型标志。对他而言,西装男或是象征遵守社会规范的无趣人生,代表社会大多数的平凡人,而他自己也是其中一员。



年度第六位︱安迪沃荷(Andy Warhol,1928-1987)《花》压克力 萤光颜料 丝网印刷油墨 画布

创作时间:1964年
尺幅:208.3 x 208.3 cm
来源:

  • 纽约,Leo Castelli Gallery
  • 洛杉矶,Frederick R. Weisman
  • 苏黎世,Thomas Ammann Fine Art
  • 伦敦,Top Search Investment Ltd.
  • 现藏家1990年得自上述

估价:US$20,000,000 - 30,000,000
落槌价:US$30,500,000
成交价:US$35,485,000

拍卖行:纽约佳士得
专场:二十世纪艺术晚拍
拍卖日期:2024/5/16


上榜十大的艺术家,还有普普艺术大师安迪沃荷两米巨画《花》,今年5月在纽约佳士得以近US$3,550万(RMB 2.56亿)成交,位列年度第六位。

沃荷的《花》是20世纪艺术史上永不凋零的一朵。这个系列沿袭了普普艺术对日常流行图像的挪用,原始影像来自1964年《现代摄影》杂志6月刊里的一张木槿花照片。

沃荷以独到的艺术眼光,从七朵鲜花里分离出紧密相依的四朵,然后用醋酸盐转移照片上的图案,使原有色调的对比变得强烈,令整体效果更加犀利明晰。

1964年,沃荷采用尺幅逾2米 x 2米的正方形画布,创作了九幅《花》,每幅皆以绿色叶子为背景,衬托四朵花瓣,每幅作品的花瓣用色各有不同。为免跟原本的照片太过相似,Warhol在构图上最保留了花朵的基本轮廓。

有别于一般丝网印刷作品,画中的花瓣和绿色背景,均由Warhol亲自手绘,为画作添上细致的纹理和厚涂效果。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沃荷采用正方形构图,去除了画面景深,令观者从任何角度观看画作,都不会影响观感,同样亦令画作变得抽象和概念化。

今回举槌的一幅,四朵花瓣三朵橙色一朵红色,用色夺目,更是九幅作品当中,唯一一幅花瓣和叶子皆采用萤光颜料绘画的特例。在紫外光灯下观看本作,更可看出与别不同的效果。



年度第七位︱莫内(Claude Monet,1840-1926)《吉维尼的乾草堆》(暂译:Meules à Giverny)油彩 画布

创作时间:1893年
尺幅:65.5 x 100.2 cm
来源:

  • 巴黎,Galerie Durand-Ruel(1893年12月2日得自艺术家本人)
  • 布鲁克莱恩,Dwight Blaney(1895年3月4日得自上述)
  • 波士顿,Walter I. Nichols,1945年6月12-15日,拍品编号645(由上述后人委托拍卖)
  • 波士顿,Doll and Richards, Inc.(得自上述拍卖)
  • 纽约,Knoedler & Co.(1945年6月15日得自上述)
  • 纽约,The Honorable and Mrs. John Hay Whitney(1947年1月4日得自上述)
  • 纽约,Knoedler & Co.(得自上述)
  • 圣荷塞,Joseph B. Ridder(1953年12月2日得自上述)
  • 纽约及圣塔芭芭拉,Virginia Ridder(上述的前妻)
  • 纽约佳士得,1983年11月15日,拍品编号56
  • 美国,私人收藏
  • 现藏家2001年得自上述

估价待询(行方预期成交价逾US$3,000万)
落槌价:US$30,000,000
成交价:US$34,804,500

拍卖行:纽约苏富比
专场:现代艺术晚间拍卖
拍卖日期:2024/5/15


莫内「睡莲」倾倒众生,另一系列「乾草堆」同样无与伦比,且远为罕有。今年5月,莫内绘于1883年的《吉维尼的乾草堆》,便以US$3,480万(RMB 2.5亿)成交,位列年度第七位。

莫内系列称为《乾草堆》(Haystacks),其实画中的是「谷物堆」(Grainstacks)才对。人类文化中,谷物丰收与否,决定着人类能否度过接着的寒冬、炎夏,亦即决定着人类的生与死。

1890-1891年,莫内创作了25幅《乾草堆》画作,当中17幅如今都身在博物馆。当时他年届50,正值创作颠峰,已经是深受赏识的印象派旗手。一位画家花费这麽长的时间,去探索一瞬间的光影变化、天气变幻,乃艺术历史上史无前例之举。

2019年,其中一幅《乾草堆》在纽约苏富比上拍,US$1.107亿(RMB 7.5亿)天价易主,成为史上首幅在拍卖场冲破US$1亿大关的印象派画绘画,并保持莫内个人拍卖纪录至今。

至于这幅《吉维尼的乾草堆》顾名思义是描绘吉维尼的景色。莫内在1883年搬到吉维尼居住,除了精心打造的花园,门户的乾草堆也顺理成章成为他的创作灵感。

《乾草堆》系列的许多画作,看上去都比较静态。这幅《吉维尼的乾草堆》,背景的树木像在微风轻拂下摇曳生姿,显出动感。



年度第八位︱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有蝴蝶的花园一角》油彩 画布

创作时间:1887年夏天作于巴黎
尺幅:52 x 65 cm
来源:

  • 巴黎,提奥·梵高(艺术家弟弟)
  • 阿姆斯特丹 约翰娜·梵高-邦格(继承自上述收藏)
  • 阿姆斯特丹 文森特·威廉·梵高(继承自上述收藏)
  • 巴黎,Galerie Eugène Druet
  • 巴黎,Joseph Reinach
  • 巴黎,Lily Reinach-Goujon(约1921年继承自上述收藏)
  • 纽约,Wildenstein & Co. Inc.(1987得自上述家人)
  • 现藏者1998年得自上述

估价:US$28,000,000 - 35,000,000
落槌价:US$28,500,000
成交价:US$33,185,000

拍卖行:纽约佳士得
专场:二十世纪艺术晚拍
拍卖日期:2024/5/16


梵高画作《有蝴蝶的花园一角》,5月在纽约佳士得连佣以近US$3,320万(RMB 2.4亿)成交,位列年度第八位。

此作绘于1887年,属梵高「巴黎时期」的作品,风格充满印象派气息,用色明显较这位荷兰画家的早期作品更鲜明生动。

梵高于1886年从荷兰跑到花都巴黎,期望在艺术上寻找新的突破。1886年2月的最后一天,梵高信件寄往Theo,请弟弟原谅他不请自来,相约在罗浮宫碰面。改变梵高一生的巴黎之旅,正式展开。

1887年,梵高在弟弟Theo的建议下出外写生。位处巴黎西北部的阿涅尔(Asnières),成为其中一个写生地点。梵高好友西涅克 Signac和贝尔纳 Bernard皆居于这个塞纳河畔小镇,两人皆建议梵高到阿涅尔,到这个远离巴黎闹市繁嚣的环境写生。

《有蝴蝶的花园一角》便是描绘阿涅尔镇上公园一角的景色。梵高以快速的笔触,将花园里成片的草丛和花卉描绘得像有节奏地摆动,甚至让观者感觉到可触摸的纹理,在平面画布上产生三维空间的错觉。



年度第九位︱罗斯科(Mark Rothko,1903-1970)《无题(黄与蓝)》油彩 画布︱罗斯科画作亚洲拍卖纪录

创作时间:1954年
尺幅:242.9 x 186.7 cm
来源(值点网补充):

  • 艺术家故藏(故藏编号5157.54)
  • 纽约,Marlborough A.G., Liechtenstein/Marlborough Gallery Inc.,(于1970年购自上述来源)
  • 维吉尼亚州,梅隆先生和夫人收藏 (约于1970-1971年购自上述来源)
  • 巴黎,弗朗索瓦·皮诺收藏(购自上述来源)
  • 私人收藏
  • 纽约,苏富比,2015年5月12日,拍品编号11(委托自上述来源)(成交价:US$46,450,000)
  • 私人收藏

估价:HK$225,000,000 - 275,000,000
落槌价:HK$225,000,000
成交价:HK$252,500,000

拍卖行:香港苏富比
专场:现当代艺术晚间拍卖
拍卖日期:2024/11/11


年度十大最后两席,俱在香港诞生。香港苏富比全新旗舰艺廊举行的首场现当代艺术晚拍,带来罗斯科Rothko大尺幅抽象画《无题(黄与蓝)》,最终连佣以HK$2.52亿成交,位列年度第九位。

罗斯科巨幅抽象画以往鲜见于香港拍场,2022年,他的作品首度亮相香港拍场,尺幅较细小的压克力画《Untitled (Red and Orange on Salmon)》在香港苏富比登场,惟最终临阵撤拍。今回的《无题(黄与蓝)》则是第一件罗斯科大尺幅作品在亚洲举槌,结果一举打入年度十大。

这幅由黄、蓝两种颜色构成的色块抽象画,来源充满故事,由美国艺术收藏大家保罗梅隆伉俪、奢侈品集团Kering创办人皮诺、马来西亚「一马案」逃犯刘特佐,到俄罗斯富商Farkhad Akhmedov的天价离婚案,可谓见证着人生悲欢离合的天价艺术品。



年度第十位︱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停泊的船只》油彩 画布︱梵高画作亚洲拍卖纪录

创作时间:1887年夏天作于巴黎
尺幅:52 x 65 cm
来源:

  • 巴黎 提奥·梵高(艺术家弟弟)
  • 阿姆斯特丹 约翰娜·梵高-邦格(继承自上述收藏)
  • 阿姆斯特丹 文森特·威廉·梵高(继承自上述收藏)
  • 巴黎 安布鲁瓦兹·沃那(1897年8月购自上述来源)
  • 巴黎 小伯恩海姆画廊
  • 伦敦 独立画廊(1912年)
  • 邓迪市 约翰·塔特索尔(1928年前)
  • 邓迪市 马修·贾斯蒂斯(购自上述收藏)
  • 亚伯丁 鲁瓦扬·米德尔顿(1933年购自上述收藏),由后人继承;1991年12月3日 伦敦 苏富比 编号18
  • 现藏者家属购自上述拍卖

估价:HK$230,000,000 - 380,000,000
落槌价:HK$215,000,000
成交价:HK$250,625,000

拍卖行:香港佳士得
专场:二十及二十一世纪晚间拍卖
拍卖日期:2024/9/26


至于佳士得香港则在Henderson新总部首拍,带来梵高画作《停泊的船只》,连佣以HK$2.5亿成交,摘下年度十大最后一席。

《停泊的船只》绘于1887年夏季,乃梵高「巴黎时期」的作品。约1886年3月至1888年2月这段「巴黎时期」,是梵高艺术生涯最关键的转型时期。

此画描绘的地点,乃巴黎西北部塞纳河畔的阿涅尔(Asnières)。位于市郊的阿涅尔,是人们在夏日逃离巴黎喧嚣暑气的首选之地,吸引不少帆船爱好者前往。

这段时间,梵高运用尺寸相似的画布和同样的水平构图,绘下三组三联画,描绘塞纳河畔这风景如画的小镇。与《停泊的船只》同期绘画的,可数藏于苏黎世美术馆布尔勒收藏展览馆的《阿涅尔横跨塞纳河的桥梁》(暂译:Bridges across the Seine at Asnières),以及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馆收藏的《阿涅尔的Sirène餐厅》(暂译:Restaurant de la Sirène, Asnières)。

从这三幅作品可见,此时梵高笔下的画面,已从荷兰时间的灰灰黑黑,转变成充满明亮的夏日光线。梵高将印象派和点彩派的色彩运用,与构图融为一体,捕捉转瞬即逝的绚烂光彩。这种风景绘画方式,亦奠定了梵高创作生涯晚期艺术风格的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