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专辑|Made in大唐:黑石号

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加拿大多伦多阿迦汗博物馆(Aga Khan Museum)与新加坡合作推出《失去的独桅帆船: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现》文物展,向观众展示了数百件来自约1200年前沉没的一艘阿拉伯商船“黑石号”上的中国“唐货”。 2017年5月14日,在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发言中,习近平主席再次提到了这艘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以此讲述中外悠久绚烂的“丝路”交往。“黑石号”究竟是一艘怎样的船?它是如何被发现的?它装载了哪些船货?它为何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的轰动,吸引大批学者们的目光并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论为千年前“中国制造”的集中展示?一切的故事和答案都要从1998年说起。

 

   HOW?如何发现?

                        黑石号沉船位置  M.Flecker绘图

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之间有一个美丽的海岛,名叫勿里洞岛(Belitung Island),这里以盛产海螺而闻名,“勿里洞”在印尼语里就是“海螺”的意思。1998年的一天,一些渔民向往常一样潜入这片海域采集海参,然而这一次被他们带上岸的不是海参,而是被珊瑚、海藻和其它浮游生物所缠绕的陶罐。一家德国打捞公司闻讯赶来,老板是德国人沃尔特法恩。在此之前,富有冒险精神并对神秘宝藏充满幻想的他,已经带领着印尼工先后人发现了明代的鹰潭号沉船和宋代的马热尼号沉船。在前两次巨大的收获和刺激下,他满怀希望向发现陶罐的水域进发。就在水下17米的位置,他和工作人员发现了一艘长22米,宽8米,满载货物的沉船,因为发现的位置有“黑石礁”之称,所以这艘沉船很自然的被命名为“黑石号”。发现沉船之后,沃尔特法恩迫不及待的进行打捞,此项工作持续了一年,数以万计的珍品从海底“浮出”,得以重见天日。

 

WHEN?沉于何时?

“黑石号”上大量的珍贵文物被打捞上岸,最令人们好奇的是这些珍品属于何时?虽然,一些对中国古代文物有敏锐感知力的人,很快对这批出水器物年代有了初步判断,但科学的检测数据和准确的年代信息,让人们确信这艘船和船上的货物拥有悠久的历史。根据碳十四检测数据,“黑石号”沉船的年代被锁定在九世纪前半叶。沉船发现的一只被海水寖泡的发灰的长沙窑瓷碗,给出了更准确的年代信息。在这只瓷碗外侧近圈足处,刻有“宝历二年七月六日”铭文,这一准确的纪年,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公元826年,唐敬宗李湛的时代。

“黑石号”出水“宝历二年”铭文的重要瓷器

 

WHAT?发现何物?

渔民的不经意发现,开启了一座尘封水底千年之久的古代艺术宝库。据统计,在“黑石号”上,有包括瓷器、金银器、铜镜、钱币等在内的6万多件珍贵文物被发现,其中90%以上为陶瓷器,98%以上是中国长沙窑、越窑、邢窑、巩县窑生产的瓷器,其中又以长沙窑瓷器占有绝对数量。

瓷器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3件青花瓷盘,这是首次发现的迄今最早、最完整的青花瓷器。结合扬州唐城遗址发现的青花碎片可知,早在唐代中国已经可以生产青花瓷。对瓷窑遗址的考古工作,更将这类青花瓷的产地锁定在了河南巩县。

“黑石号”出水唐青花瓷

伊拉克巴士拉钴蓝陶碗  9世纪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藏

“黑石号”的发现让人们对名不见《茶经》的长沙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一件刻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名)樊家记”铭文的瓷碗更确凿了这批瓷器的身份。在五万多件的长沙窑瓷器中,我们除了可以看见大量熟悉的花鸟、虫草、诗画类的传统题材和纹样外,最特别的是来自中亚和波斯的常用图案,带摩羯鱼纹、卷发高鼻的胡人形象、阿拉伯文字、《可兰经》铭文等的器物,显然是适应外销需求而专门制作的。数以万计长沙窑瓷器所带来的强大震撼力,足以让我们闭目遐想,一越千年,感窑场当年之繁荣,正如唐代诗人李群玉在《石潴》诗中所描绘:

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
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
迥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
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

整齐码放的长沙窑碗遗存堆积

应该说,“黑石号”上大批长沙窑瓷器的发现,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在陶瓷史上所谓“南青北白”垄断的时代,长沙窑在釉下彩绘方面取得的独树一帜的高度成就,更确认了其以生产外销瓷见长的历史地位,开创了中国瓷器大量外销的先河。

邢窑白釉托盏

 

“黑石号”中还发现了带“盈”、“进奉”款的器物。“盈”字款器物以往在河北内丘城关邢窑遗址,长安城大明宫、西明寺、青龙寺新昌坊及河北易县等唐墓中有所发现,一般认为是邢窑的产品,是为皇家大盈库所造。结合带“进奉”款的白釉绿彩瓷,有学者认为,这类瓷器在唐代皇室宫廷使用,却非专用,也会流入市场。也有人认为,黑石号沉船出水的大量金银器和“盈”字款、进奉款白釉绿彩瓷,似乎都在揭示这条阿拉伯商船的不平常之处:它很可能搭载了外交使节或兼有外交使命,返航途中携带了作为国礼的皇家大盈库所拨器具。

金银器与铜镜

据北京大学考齐东方教授研究,“黑石号”出水的金银器最大的可能是在扬州一带制造。原本唐代制作金银器的中心在长安,由中央政府控制的“金银作坊院”生产。八世纪中叶以后,产、贡金银的州府大都在南方地区,全国产金地南方占92%,产银地南方占94%,岭南道、江南道一跃成为金银器制作原料新的供应地。“黑石号”上的金银器中有多件银盒,都是曲瓣的形态,造型如花朵或云朵,刻意强调器物的弧曲变化,使整体造型优美流畅,正是当时南方器物普遍流行的做法。“黑石号”的一件银盘上有犀牛纹,与偃师杏园唐墓出土银器类似,这种写实的风格与南方地区追求动物造型的逼真效果颇有渊源。扬州既是金银器制造中心又是集散地,还是唐朝皇室所需的供应地,黑石号上的发现则首次证明了扬州一带的金银器还远销海外。从“黑石号”沉船上打捞起的一面铜镜,带有四神八卦纹饰和铭文,刻有“唐乾元元年戊戌十一月廿九日於扬州扬子江心百炼造成”,正是久负盛名的“扬子江心镜”。

 

扬子江心境

WHERE?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虽然黑石号满载中国货物,但船只本身非中国制造。通过对黑石号船体木料的检测,该船全系“缅枷木”制造,这种木料仅在非洲塞内加尔到乌干达一带有所出产,在黑石号的沉船年代只有阿拉伯人会使用这种木料制造船只。对船体结构的研究表明,黑石号是一艘单桅缝合帆船,以椰壳纤维搓成的麻绳连接,依靠桅杆借助自然风力前行。由此可知,黑石号应是一艘阿拉伯商船。

从“黑石号”上发现的三件唐青花瓷盘、诸多南方风格的金银器,特别是带有“扬州”铭文的扬子江心境所提供的信息,并结合唐代扬州“扬一益二”的经济中心地位及扬州港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我们相信“黑石号”是从扬州采办物品出发,驶往中东的。

 

WHY?为何沉没?

“黑石号”上有一只特别的长沙窑碗,器形与其它碗并无二致,然而碗心所绘的图案却带有极为神秘的色彩。一只凶恶的摩羯鱼的尾部隐藏在一片深褐色釉色之中,鱼头却凶猛地撞向一条尖头尖尾的阿拉伯帆船。有人说,摩羯鱼是佛教中的神鱼,是龙首鱼身,具有极强的攻击性,它在大海中可吞噬一切。图案中将要被摩羯鱼撞翻的那条船,正是与“黑石号”非常相似的阿拉伯帆船,这是否预示着“黑石号”难逃被吞噬的厄运?

长沙窑摩羯鱼纹碗

事实上,摩羯鱼在印度神话中是天神伐楼拿(Varuna)的坐骑,从公元前3世纪起至公元12世纪,是十分流行的装饰题材。回归理性,我们更相信“黑石号”是意外偏离航线,迷失了方向,勿碰到黑石礁而沉没。也有人相信黑石号的沉没没有那么简单。黑石号沉没的方向距离室利佛逝的巨港不远,据文献记载,这里是海盗频现的地方。黑石号或许是遇到了麻烦,仓皇之间,不幸触礁。

 

“黑石号”的发现揭开了一个尘封千载的盛世。令人难以置信,早在一千多年前,数万件“Made In 大唐”的精美船货,已经泛海逐波,开启了属于世界的“海上瓷路”。那釉下彩绘的卷发女郎,模印贴花的骑士、胡人吹笛形象,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与互动的最佳见证,也让“中国制造”享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