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玩城特约│无上专崇│丹萨替寺风格释尊

一连多辑「北京古玩城春拍」特约,我们为大家介绍过帕拉、克什米尔、达隆寺等风格佛像。来到第七回,则分别有丹萨替寺、永乐、以及明朝中期的中原风格造像。

丹萨替造像是出自西藏山南桑日县丹萨替寺的佛教造像,其完美造型、雄健体魄、繁缛装饰、精致工艺,构成西藏佛像艺术史上空前绝后的壮美风格,不仅展现了藏佛艺术发展的巨大成就,同时也见证了一个家族(朗氏家族)、一个教派(帕竹噶举派)和一个王朝(帕竹王朝)的兴盛面貌;特别是曾经辉煌一时、雄伟壮丽的丹萨替寺早已灰飞烟灭,这些精美造像显得弥足珍贵,成为人们了解西藏那段辉煌历史最为可靠的实物依据,也成为我们触摸那段辉煌历史的真实存在。

2009 年,首都博物馆研究员黄春和于台湾中华文物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专刊上发表《藏传丹萨替造像风格初探》,2014 年美国亚洲协会博物馆推出「丹萨替造像艺术展」,并出版精美图录《Golden Visions of Densatil---A Tibetan Buddhist Monastery》。 2016年,黄氏又将自己多年来研究丹萨替寺的心得集结出版,书名《西藏丹萨替寺历史研究》,推动丹萨替造像的宣传和普及。丹萨替造像成为了近些年国内外藏佛艺术圈讨论的热门话题,也成为极受行家青睐、藏家追捧的佛像艺术品种。此次北京古玩城推出的这尊释迦牟尼像就​​是一件丹萨替风格的优秀代表作品,值得关注。

黄氏调查的丹萨替造像中,有三尊释迦牟尼佛像,皆为释迦牟尼佛成道像,分别为北京收藏家邢继柱先生旧藏、台湾收藏家收藏和2010 年欧洲一家拍卖公司拍品(现已为国内藏家购藏)。这三尊造像在整体造型、莲花座及莲花瓣、躯体结构及衣纹表现、表面镀金等诸多方面具有丹萨替造像鲜明特点。黄氏认为,这尊释迦牟尼像与这三尊相比毫不逊色,为其研究丹萨替风格造像又增添新题材品种。

此像头饰螺发,螺发细密规整,头顶现高肉髻,髻顶安宝珠,大耳垂肩,耳垂穿孔;面形圆润,额部高广,眉眼向两侧上挑,眉间饰白毫,深目勾鼻,双唇紧闭,面颊及下颏饱满圆润,脖颈处刻三道蚕节纹,形象庄严妙好,神态宁静安详。

上身着袒右肩袈裟,下身着僧裙,衣纹简洁,仅在领口、袖口、小腿处和下摆以联珠线表现,表现手法承袭了古印度萨尔纳特式遗范,同时又带有尼泊尔惯用连珠线表现衣纹的特点。衣纹虽然极为简洁,但左肩上搭覆的袈裟衣角,以及双腿前扇形排开的袈裟裙边层层叠叠,尽显衣物轻柔质感,显示造像者高超的写实技法。
由于衣纹简洁,躯体的起伏变化和完美的细部特征完全显露出来。佛身结构匀称,肌肉饱满,皮肤细滑,特别是高挺的胸部、圆润的肩膀、自然下垂的手臂,形象逼真的手指和脚趾,既给人以生动柔美的艺术美感,又潜藏着无穷的生机与活力。

全身结跏跌端坐,坐姿挺拔而正直,尽显佛为调御丈夫的英雄气概。左手置双膝之上,右手垂抚右膝,手指触地结触地印(又称降魔印),表现释迦牟尼佛35 岁时在菩提树下降魔成道的姿势,此像因此又被称为「佛成道相」。身下为半月形束腰式莲花座,莲座比较低矮,上下边缘各饰一周连珠纹,造型周正大方;莲座前后几乎满施莲花瓣,莲瓣短小,饱满有力,而且富于层次感,上下对称排列。莲座整体显得精致美观,稳重大方,使佛陀形象显得更庄严雄伟。

无论从整体造型还是局部特征来看,此像均表现了丹萨替造像鲜明的风格特点,与现知的丹萨替风格造像特征一致。尤其突出的是:它的体量和材质完全符合丹萨替造像特点,丹萨替造像高度一般在25cm – 35cm之间,此像恰好处于丹萨替造像正常高度之内。

同时它以优质红铜铸造,胎体十分厚重,与同等体量的其他金铜造像相比,质量要重一倍以上,胜于一般造像的选材用料,亦完全符合丹萨替造像的工艺特点。它的莲花座后有残留痕迹,标明这里原有一个铜柱,以连接佛像与佛塔,也充分见证此像即为丹萨替寺舍利灵塔上供奉的佛像,为佛塔上的「大宝装饰」。

丹萨替造像均来自丹萨替寺舍利灵塔。丹萨替寺第一座舍利灵塔是帕木竹巴大师的灵塔,帕木竹巴大师圆寂之后,他的两位弟子达隆塘巴和止贡巴仁钦贝,共同为其建造了供奉舍利和具有纪念意义的灵塔。此后丹萨替寺历任京俄圆寂之后,其继任者和弟子都会为圆寂京俄建造灵塔,由此形成了丹萨替寺灵塔众多的历史规模。

据历史记载,丹萨替寺历史上兴建了十余座舍利灵塔,它们大多为铜镀金塔,少数为银塔。这些灵塔形制十分独特,而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灵塔的基座和塔身部位都装饰有佛像,佛像从下至上,逐层有序地周匝环绕,整个佛塔看上去玲珑剔透,像一件巨大的雕塑艺术品,《止贡法嗣》称之为「大宝装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尊佛像表面镀金尽失,可能与 1966年丹萨替寺遭受的灭顶之灾有关。类似失金的丹萨替造像,武汉刘钊先生、成都安军先生和台湾林金春先生等藏家皆有收藏,如刘钊先生收藏的一尊广目天王半身像,安军先生收藏的四臂吉祥天母像等。尽管如此,它对造像的整体艺术水平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特别是丹萨替造像目前遗留下来的实物有限,幸存下来的都是难得艺术​​珍品。

通观此像的整体与局部,可谓造型完美,风格壮伟,形象庄严,风格纯熟,工艺精细,体现了西藏丹萨替造像鲜明的艺术特点;而其挺拔的坐姿、低矮的莲花座、莲座后连接舍利灵塔的装置等,更加凸显出丹萨替造像有别于其他风格造像的独特的造型和艺术特点。黄氏因此认为,此像是一尊十分难得的丹萨替风格释迦牟尼佛像。

综上所述,这尊释迦牟尼像的艺术特点与价值可以归纳为三点:其一,此像造型完美,法相庄严,技艺精湛,品相完好,是一尊难得的藏传早期金铜造像珍品,具重要文物艺术价值。其二,此像时代与风格鲜明突出,体现了西藏丹萨替造像典型风格特点,又具有独特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其艺术风格和水平可以见证元代西藏丹萨替寺、帕竹噶举派和帕竹王朝的发展面貌,亦可见证元代西藏和尼泊尔艺术的密切交流、元代西藏佛像艺术的高度发展水平。

其三,此为释迦牟尼佛像,虽为常见佛像题材,但在现存的丹萨替造像中极为少见。尤其它的造型非常简单,对于艺术家要求极高,最能表现雕塑艺术水平,也最能展现佛教艺术的魅力,它以简洁的艺术造型展现了举世遵循的大道至简的艺术魅力,值得珍视。总而言之,这尊释迦牟尼佛像艺术水平卓越,佛教内涵丰富,展现了丹萨替寺造像迷人的艺术光芒。

跟着为一尊观音菩萨像,属举世闻名的明代永宣宫廷风格造像,其雕塑技艺代表明代藏传佛造像艺术史的巅峰时段,也体现了明代高超冶炼和铸造工艺。此像头戴花冠,正面中央花瓣呈月牙形状,为明代宫廷造像常见样式,传承自尼泊尔风格;头顶束高发髻,髻前安置化佛阿弥陀佛,为观音菩萨的标识。

余发垂肩,发丝刻画精细,栩栩如生;耳侧缯带呈U字形翻卷,双目低垂,隆准阔嘴,显现出不同凡俗的庄严与寂静。宽肩挺胸,细腰软腹,姿态优雅。上身胸前挂项圈和长链,项圈下缀U字形连珠式璎珞;下身着长裙,衣纹密集于小腿部,成对称状分布,流畅优美,生动表现出丝织物自然的质感;腰间束宝带,带下亦缀满U 字形连珠式璎珞;身披帔帛,绕手腕后垂于身体两侧;手腕、手臂和足部饰钏镯。

半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左脚横盘,右脚下垂踩莲花,左手当胸施三宝严印,右手置右膝手持净瓶,瓶口向下,寓意施予众生甘露。双手各持莲枝,乌巴拉花齐肩开放。莲座为半月束腰形,上下边缘各饰一周连珠纹,莲瓣秀丽、挺拔,上下对称排列,绕座一周。台座上由左至右阴刻楷体「大明永乐年施」六字,字体柔美,与明初馆阁体样式相仿。整像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宫廷气韵浓厚,冠绝明清。

孙思邈,隋唐时代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代著名医药学家,思邈天资聪敏,七岁读书便能日诵千言,二十岁通晓百家学说,时人称「圣童」。然而他幼年体弱多病,为求医买药而「罄尽家产」。于是他立志学医,做一名济世活人的医生。由于他勤奋好学,年青时医术已很高明,远近求医者甚众。隋文帝曾召其为国子博士,他托病推辞。

唐朝建立后,唐太宗授予他爵位,后来唐高宗又任命他为谏议大夫,他均辞官不受。对功名利禄,他淡然视之,对医学知识却刻意追求。他「博极医源」,苦心研究《素问》、《灵枢》、《针灸甲乙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脉经》等古代医着,直至「白首之年,未尝释卷」。同时还不耻下问,虚心向有经验的医生,特别是民间医生学习,广泛搜集单方、验方和群众防病治病的经验。

此外他还注意学习外国的医学经验,如印度医学等。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孙思邈的医学造诣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为他日后取得的巨大医学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医疗实践的过程中,他有感于历代医籍和诸方「部帙浩博」,不易检索,有时遇到危急病人,找到方子时,病人却已死了。于是也决心自己编写一 部「务在简易」的医书。经数十年的辛勤劳动,终于在六五二年编著成第一部医学巨著。

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取名《备急千金要方》。 《千金要方》共三十卷,内容极为丰富,书中记述了很多宝贵经验。例如在针灸学方面提出「阿是穴」和「以痛为俞」的取穴法等,在医学史上均属首创。孙氏还非常重视医德修养。 《千金要方》开卷之首的两篇专论,就是他为医者树立的医德规范。

孙思邈在晚年又编成《千金翼方》三十卷,作为对《千金要方》的补充。 《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合称为《千金方》,它是唐代以前医药学成就的系统总结,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很深远。孙思邈于682年逝世,享年101岁。他去世后人们尊称他为「药王」,把他隐居过的五台山改称为「药王山」, 并在山中建庙塑像,树碑立传,以纪念他的高贵品德和为中国医学事业发展所作的巨大贡献。

此像药王头束发,戴交脚襆头,面容清秀,一派仙风道骨形象。面带满月,嘴角含笑,双脚下垂,足踏朝天靴,正襟危坐。双手于胸前似托立药葫芦瓶。身穿官服,衣纹刻划写实,自然流畅。衣服上胸前和背部有圆形的补子,补子上刻画神龙,海水江崖,典型的汉地造像装饰风格。铜像造型端庄大方,做工精湛,鎏金亮丽,保存完整,是明代道教人物造像中的精品佳作。尤其造像是体量巨大,极有气势,殊为难得。

第七回精选拍品

西藏(丹萨替寺风格)14世纪 合金铜 释迦牟尼像

拍品编号:1680
高度:30.5cm
估价:RMB 5,500,000 - 7,500,000

宫廷 明永乐 铜镀金 观音菩萨像

拍品编号:1679
高度:21cm
估价:RMB 4,000,000 - 6,000,000

中原 明中期 铜镀金 药王孙思邈像

拍品编号:1678
高度:52cm
估价:RMB 900,000 - 1,500,000

 

拍卖详情

拍卖行:北京古玩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地点:北京市朝阳区 东三环南路21号 北京古玩城A座5层 多功能厅
拍埸场次:无上尊崇—古代佛教造像专场
拍品数目:56
拍卖时间:2017/6/19  8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