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珍藏 陈鸣远紫砂文房器烧热拍卖场

喜欢紫砂的朋友,必定知道「陈鸣远」- 康熙年间的宜兴紫砂巨匠,作品令收藏家无不趋之若骛。今个香港拍卖周,建筑名师贝聿铭形藏的陈鸣远紫砂器在佳士得上阵,统统以估价倍数落槌,大热成交。


建筑名师贝聿铭


清康熙 陈鸣远作宜兴紫砂笋式水盂

陈鸣远,有鸣远、鹤峰、鹤村等字号,详细生卒年不详,活跃于清代康熙年间。他所制之茶具、雅玩达数十种,无不精美绝伦,又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之风,署款以刻铭和印章并用,款式健雅,有盛唐风格,作品名孚中外。在清初时候,已经有「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说。

陈鸣远乃技艺全面的大师:壶杯、博古、象生,无所不长。有评论家认为,他上承明代精萃以及时大彬的紫砂正统,下启清朝开始的新局面,在紫砂发展史中居功厥伟。

名气大,仿制自然多。据说早在雍正年间,市面已经有仿冒陈鸣远的紫砂。随着科技日新月异,今时今日的赝品假货更是多不胜数。今次有贝聿铭这个来源保证,自然令收藏家大感放心。


清康熙 陈鸣远作宜兴紫砂笸箩形杯


清康熙 鹤村(陈鸣远)作宜兴紫砂像生板栗及栗子杯共两件

一众陈鸣远紫砂作品中,以笸箩形杯最受欢迎。此杯高5.3cm,贝氏当年受赠于中国古建筑专家 - 陈从周(1918-2000)教授。今次亮相,估价仅HK$20万,结果却以23倍的HK$460万落槌,连佣HK$564万成交。

难分真假的像生板栗及栗子杯亦引来竞烈竞投,估价HK$20万,结果以18倍的HK$360万落槌,连佣HK$444万成交。这一套像生板栗及栗子杯,自1970年代起就屡次在顶尖博物馆展出,包括三藩市亚洲艺术博物馆,以及纽约大都会博物馆(The Met)等等。

贝氏夫妇珍收藏的其他陈鸣远紫砂,包括笋式水盂、莲瓣式水洗、木兰式杯等等,亦统统备受追捧,远超估价成交。


清康熙 陈鸣远作宜兴紫砂莲瓣式水洗


或为康熙 陈鸣远款宜兴紫砂木兰式杯

如果单纯以金额计算,这场「斗室案上」拍卖的领衔拍品,则属于两件上古青铜器,分别以HK$1,212万及HK$732万成交。两件青铜器由同一位买家 - 8058号牌的电话竞投拿下。

先说本场冠军 - 商晚期 青铜饕餮纹鬲鼎,高21.7cm,上立两耳,深腹微鼓,下承三柱足。满工饰高浮雕花纹,衬以细密规矩的云雷地纹,线条深刻,起伏有致,范铸精美。浮雕花纹上再加饰阴线,构成三层花纹。颈饰一周三组以短扉棱相对的夔龙纹,大头张口,身曲S形,尾向上回勾。

腹部对称饰三个饕餮纹,圆形大眼珠突出, 眼珠上有内卷角,两侧耳朵呈树叶形,长身卷尾,身下短足前伸,利爪张开。鼎身饰以青铜器常见的饕餮纹饰。饕餮是远古怪物,传说贪吃,永不满足。商朝之时,饕餮纹常饰于青铜酒器、食器,铸成一双大眼,但无下颚,警惕贵族不要挥霍无度,暴殄天物。


商晚期 青铜饕餮纹鬲鼎


青铜鼎辑录于林巳奈夫的《殷周时代青铜器の研究:殷周青铜器综覧(一)》(1984年出版)


晚商兽面纹鬲鼎|台北故宫


内壁铭文「鬲」

林林总总的中国青铜器当中,大家最熟悉的应该就是鼎。相传大禹建立夏朝后,用青铜铸九鼎,代表天下九州,象征天命所归、王权所在,所以后来有「问鼎中原」、「一言九鼎」等成语。实际功能上,鼎在礼乐仪式上作盛载或烹煮食物之用。今次上拍的青铜器所以称为「鬲鼎」,则是因为内壁铸有一字铭文。

上图铭文是商周时期一个重要氏族的族徽。学术界对此字的释读历来有「鬲」、「丙」等说法,暂未有绝对定案。有学者认为族徽是「鬲」字,乃文献所记载的姜姓族,也可能是所谓的炎帝族;有研究则指族徽是「丙」字,正正是商朝大天干氏族里面的丙族,聚居于今日山西一带;有说法认为,此族曾参与商王祭祀先祖并获赐胙肉,应该是商王族的分支。

学术界对「鬲」有各种解读,但各家说法都有一个共通点 - 它定必是商朝的重要氏族。那时要拥有精美的青铜器,当然也只有王室或显赫氏族办得到。


阿克伦博物馆有接近200年历史


青铜鼎曾为「中国古董教父」Eskenazi所藏


两件青铜器皆在8058号牌的电话竞投拿下

即使脱离商朝的时代背景,这个青铜鼎的出身同样显赫。 20世纪初,它纳入传奇古董商卢芹斋(C. T. Loo)囊中,后来成为阿克伦博物馆的藏品(Akron Art Museum)。这间博物馆位于美国俄亥俄州,成立于1922年,现时展品主要以现当代艺术为主。

此后,青铜鼎先后为「中国古董教父」Eskenazi、著名藏窦「赵氏山海楼」所藏。直到2013年9月,在纽约佳士得以US$156万(HK$1,220万)易手。今次在香港佳士得「斗室案上」专场亮相,以仅及估价的HK$1,000万落槌,连佣HK$1,212万易手。

接着是另一个古代大氏族之器 - 青铜壴鼎,高24.5cm,断代商朝晚期至西周早期。尽管此鼎非博物馆所出,却也是清朝广东布政使姚觐元旧藏,来源同样显赫。从纹饰、器形上推断,青铜鼎的制造年代或许近于周朝多于商代。


晚商/西周早期 青铜壴鼎


鼎身腹部大片位置都饰以蝉纹

此鼎图纹主要分两层,除了颈部一周的浮雕饕餮外,腹部大片位置都留给了蝉纹。蝉蛹成长初期藏于淤泥,而后于此暗黑环境化为有翼,一飞冲天,超越树丛化为冰清玉洁的生物,故古人相信它们是吸收了日月精华,才能以作出如此蜕变。这种想法,令古人进一步认为蝉曾经死而复生,实有接通凡间与冥界之能。

是故,有学者认为古青铜器上的蝉纹,是要说明器中食物有多高贵和纯洁。由于古青铜器多是祭祀祖先、鬼神所用,故上面以有力担当凡间与冥界桥梁的蝉为纹饰,适合非常。

至于下图的内壁铭文「壴」,和「鬲」一样是族徽。学者认为从商朝到周代,两者都是重要氏族。


内壁铭文「壴」


青铜壴鼎辑录于黄浚的《尊古斋所见吉金图》(1936年出版)

青铜壴鼎的来源,最早可追溯至晚青人物姚觐元(1823-1890)。他于道光二十三年中举,光绪年间历任湖北按察使、广东布政使。他承祖父家学,精于声韵、训诂,广搜秘籍,着有《咫进斋丛书》、《大叠山房诗集》。

姚觐元去世以后,青铜壴鼎至1978才再现人间,在伦敦苏富比拍卖。 1998年,壴鼎成为日本古董商「池田古美术」所收藏;2014年,壴鼎在纽约佳士得以US$84.5万(HK$660万)易手。今次在香港拍卖,以仅及估价的HK$600万落槌,连佣HK$732万成交。


三甲成交与贝聿铭珍藏紫砂


商晚期 青铜饕餮纹鬲鼎

拍品编号:2802
高度:21.7cm
来源(经值点网):

  • 卢芹斋(1881-1957),编号 40.45
  • G.M.G.伏曼夫人,纽约州水牛城
  • 阿克伦博物馆,俄亥俄州
  • 纽约佳士得,1980年11月6日,拍品154号
  • Eskenazi(埃斯卡纳齐),伦敦,1985年
  • 赵氏山海楼珍藏
  • Eskenazi(埃斯卡纳齐),伦敦,1993年
  • 纽约佳士得,2013年9月19日,拍品1103号(US$1,563,750)

估价:HK$10,000,000 - 15,000,000
落槌价:HK$10,000,000
成交价:HK$12,125,000


晚商/西周早期 青铜壴鼎

拍品编号:2803
高度:24.5cm
来源(经值点网整理):

  • 姚觐元(1823-1890)
  • 伦敦苏富比,1978年3月30日,拍品42号
  • 池田古美术,东京,1998年6月
  • 日本私人珍藏
  • 纽约佳士得,2014年3月20日,拍品2036号(US$845,000)

估价:HK$6,000,000 - 8,000,000
落槌价:HK$6,000,000
成交价:HK$7,325,000


清乾隆乙卯年(1795) 御用题诗碧玉「樊桐仙侣」笔筒

拍品编号:2847
高度:12.5cm
钤印:比德
来源:

  • 伦敦苏富比,1988年10月28日,拍品306号
  • 香港苏富比,2004年10月31日,拍品229号

估价:HK$4,000,000 - 6,000,000
落槌价:HK$5,000,000
成交价:HK$6,125,000


清康熙 陈鸣远作宜兴紫砂笸箩形杯

拍品编号:2824
高度:5.3cm
铭文:鸣远制于元贞堂
来源:陈从周(1918-2000)赠
估价:HK$200,000 - 300,000
落槌价:HK$4,600,000
成交价:HK$5,645,000


清康熙 鹤村(陈鸣远)作宜兴紫砂像生板栗及栗子杯共两件

拍品编号:2823
长度:7.6cm
铭文:昔作山中物,今为席上珍。鹤村
印款:远、鹤村
估价:HK$200,000 - 300,000
落槌价:HK$3,600,000
成交价:HK$4,445,000


清康熙 陈鸣远作宜兴紫砂笋式水盂

拍品编号:2821
长度:13cm
印款:陈鸣远制
估价:HK$600,000 - 800,000
落槌价:HK$2,600,000
成交价:HK$3,245,000


清康熙 陈鸣远作宜兴紫砂莲瓣式水洗

拍品编号:2822
长度:13.8cm
印款:陈鸣远制
估价:HK$600,000 - 800,000
落槌价:HK$2,600,000
成交价:HK$3,245,000


或为康熙 陈鸣远款宜兴紫砂木兰式杯

拍品编号:2822
高度:6cm
印款:陈鸣远
来源:C.C. TIH Gallery,香港,1972
估价:HK$300,000 - 500,000
落槌价:HK$1,000,000
成交价:HK$1,250,000


拍卖总结

拍卖行:香港佳士得
地点: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专场:斗室案上
拍卖日期:2019/11/27
拍品数目:66
成交:50
未成交:16
成交率:76%
成交总额:HK$72,53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