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艺术三月,Art Central重返香港中环海滨,今届汇聚逾100间画廊,以及500多位艺术家的作品,阵容鼎盛。展会一如过往,无论在艺术题材与表现形式方面均丰富多元,当中一系列影像艺术与表演节目更是不容错过的焦点。
今届特设场内影院,放映影像艺术节目《On the Shores of…》,展示郑淑丽、郭家赐、Raqs Media Collective等多位艺术家的作品,探讨人们如何透过现今网络连系互动,以充满想像力的方式,引领观众进入全新的认知领域。
郑淑丽《Virus Becoming》(2022)
「On the Shores of…」的焦点包括台南艺术家郑淑丽,她的多媒体创作涵盖不同领域,包括电影、影像、装置、软件互动等,致力探讨种族关系、人类对生态的影响、生物技术伦理及性政治等多元议题。
郑淑丽带来单频道影像作品《Virus Becoming》,是由剧情长片《UKI》(2023)所衍生的三维绘图创作。作品脱离二元性别,讲述已毁坏的机器人Reiko,被遗弃在科技垃圾场Etrashville,后来遇上变异者、骇客、程式设计师、移民、难民等Etrashville原住民,使它的程式被改写,最终进化成为病毒UKI。
Courtesy of UKI, digital film and the artist
Courtesy of UKI, digital film and the artist
Raqs Media Collective《The Bicyclist Who Fell Into a Time-Cone》(2023)
新德里艺术家Raqs Media Collective的影像作品《The Bicyclist Who Fell Into a Time-Cone》,由英国Jencks Foundation at The Cosmic House委约创作。作品游走于事实与虚构之间,探讨人们对世界和时间的复杂看法。
Raqs Media Collective把当代影像嵌入档案图像中,当中部份图像源于Jencks在1980年代到印度的一趟旅程。《The Bicyclist Who Fell Into a Time-Cone》以单声轨的旁述配合多重视觉效果,影片中的骑行者静静坐在脚踏车上,看着盘旋于德里上空的飞机直至坠毁,象征为动荡不安的时代画下休止符。
Courtesy of the Jencks Foundation at The Cosmic House and the artists
Courtesy of the Jencks Foundation at The Cosmic House and the artists
Riar Rizaldi《Mirage-Eigenstate》(2024)
美国天文学家Carl Sagan曾于1980年代的电视节目《Cosmos》之中,解释生命起源与四维空间,而Riar Rizaldi参考了该节目的剪辑风格,创作出《Mirage-Eigenstate》,以图像等方式直接描述复杂的概念。
Riar Rizaldi的艺术实践主要聚焦于科技、劳动、自然、世界观、流派电影等,而《Mirage-Eigenstate》是Mirage系列的第二章节,他从苏菲神秘主义、单一实际主义、量子力学理论出发,对现实作出各种解读。
Courtesy of the artist
Courtesy of the artist
郭家赐《You Don’t Know Me, But…》(1998)
香港艺术家郭家赐的作品涉猎摄影、装置及时装等范畴,主力探讨主流社会与边缘群体的议题。作品《You Don’t Know Me, But…》全长29秒,在这部早期的实验影片之中,郭家赐身处于一个仓库内,他面对着镜头,口中释放出乳白色的液体,而影片随着液体逐渐填满画面戛然而止。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keroyd Collection精选作品
此外,Art Central亦将独家放映Akeroyd Collection的精选作品,它们来自香港慈善家Shane Akeroyd的收藏,包括科幻纪录片《Lumapit Sa Akin, Paraiso》、探讨死亡及仪式的《A Child Goes Burying Dead Insects》等。这些影像藏品将于展会期间每天播放一小时,大家可前往Cinema Central欣赏。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Akeroyd Collection
除了上述影像作品之外,展会中的Central Theatre将每天上演全新的讲述表演节目。此项目以荷兰艺术家Bas Jan Ader未完成的作品《In Search of the Miraculous》为名,集合多位艺术家,以研究作为基础,结合文字、图像和动作,创造出一个开放、富有创造力的空间,让观者于艺术实验中探索历史、物质与身体。
傅秀璇《in the shadow of the cosmic》(2023)
节目亮点包括新加坡艺术家傅秀璇的《in the shadow of the cosmic》,此讲述表演是YOUNG BODY系列的延伸,汇集了影像、现场表演及声音,探讨虚拟化身的多样性。
《in the shadow of the cosmic》透过一个虚拟人偶与合成声音、动漫角色和3D网红的对话,追溯1980到90年代东亚经济奇迹与科技东方主义的出现,作品呈现出东亚女性的数码形象。
Courtesy of the artist
Courtesy of the artist
陈子雯《Our Birthdays(uncut)》(2025)
香港艺术家陈子雯(IV Chan)借鉴了B级电影的滑稽形式主义,探索恐怖喜剧的怪诞特质,创作出《Our Birthdays(uncut)》。
她透过作品深入探讨恐怖电影类型,检视华语电影中吸血鬼和母亲的形象意涵,同时解构酷儿与恐怖电影之间的关系。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徐皓霖、黄百亨《Reaching This Point is the Limit》(2025)
香港艺术家徐皓霖及黄百亨的《Reaching This Point is the Limit》,创作灵感来自放满旧式CCD相机和DV摄录机的深水埗商场。作品透过一些过时、故障、低像素的电子设备,把过去、现在和未来重新组合,建构出一个重温个人回忆的数码环境,同时思考死亡的概念。
徐皓霖、黄百亨
Shavonne Wong《Talking to Machines: When AI Becomes More Than a Tool》(2025)
人工智能成为近年热话,而Shavonne Wong的《Talking to Machines: When AI Becomes More Than a Tool》透过一场社会实验,以艺术反思「AI」的议题。这项表演以人工智能伴侣Eva为中心,透过Instagram互动和即时对话,探讨AI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唐纳天《A Brazen Rift(After Branzi)》
展会的重头戏,还有首度亮相的大型艺术装置《A Brazen Rift(After Branzi)》。此作品由特别委约的香港艺术家唐纳天所创作,灵感源自义大利建筑师Andrea Branzi未实现的建筑图纸。
唐纳天对Andrea Branzi的二维视角重新创作,作品平行地展示城市中心络绎不绝的人群,以及展会中人群流动所产生的动能,风格前卫而富生命力。
Photo by Pak Chai. Image courtesy of Oi!
Art Central 限量首轮门票现正发售,有兴趣的你可到活动网站订票,门票价格如下:
平日
成人:HK$220(正价为HK$260)
学生/优惠票:HK$145(正价为HK$195)
5至11岁儿童:HK$70
周末
成人:HK$280(正价为HK$340)
学生/优惠票:HK$195(正价为HK$245)
5至11岁儿童:HK$70
Night Central:HK$400(正价为HK$540)
Art Central 2025
地点:香港中环海滨
贵宾预展:2025/3/25(周二)
公众开放日:
2025/3/26(周三)|12pm - 5pm;Night Central 5pm-9pm
2025/3/27(周四)|12pm - 7pm
2025/3/28(周五)|12pm - 7pm
2025/3/29(周六)|11am - 7pm
2025/3/30(周日)|11am - 5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