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拍卖之最|瓷器五大成交斩获HK$5.67亿 名家珍藏青花、彩瓷各领风骚

今日是2024年的第一天,值点网祝各位读者朋友新年快乐。在大家告别过去,展望未来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2023年的五大瓷器成交。

2023年瓷器拍卖前五名共斩获HK$5.67亿,当中大都来自赫赫有名的收藏大家。商界名流张永珍之雅蓄,乾隆御制杏林春燕盌,以HK$1.98亿之高价夺得年度「状元」。

船王赵从衍珍藏之永乐御制青花云龙纹执壶,则获「探花」之位;至于有着瓷器界泰山北斗之称的天民楼,以享负盛名的青花重器拿下两席(四、五)。



第一位|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盌 「乾隆年制」蓝料款

尺寸:11.3 cm
诗文:玉剪穿花过,霓裳带月归
印:佳丽、先春、旭映
来源(值点网整理):

  • Charles Oswald Liddell 上校(1854-1941年)收藏,上海及威尔斯Shirenewton Hall,十九世纪末驻华期间入藏
  • Bluett and Sons,伦敦,1929年
  • Charles Ernest Russell(1866-1960年)收藏,国王福特(近科尔切斯特),1929年5月购自上述场次
  • Barbara Hutton(1912-1979年)收藏,时为冯克朗男爵夫人,美国,1956年或以前入藏
  • 伦敦苏富比1971年7月6日,编号262
  • 戴润斋(1911-1992年)收藏,纽约,购自上述场次
  • 香港苏富比1985年5月21日,编号27
  • 葛士翘(1911-1992年)天民楼收藏,香港
  • 张宗宪收藏,香港,1993年或以前入藏
  • 香港佳士得〈玉剪霓裳〉,2006年11月28日,编号1309(HK$151,320,000成交)
  • 此后属现藏家张永珍收藏

拍卖行:香港苏富比
拍卖日期:2023/4/8
成交价:HK$198,220,000

 

珐琅彩瓷,始创于康熙一朝,专供御用或皇室玩赏,成本高、产量少,连得宠大臣也不会轻易赏之,在芸芸清朝瓷器中最为顶级,而集合诗、书、画三种元素的,则更是矜贵,古董界称为「古月轩」,本盌便属此类。

2006年,张宗宪委托香港佳士得出售此珐琅彩盌,估价HK$6,000万,结果在炽热竞投下以HK$1.51亿天价拍出,一举创新珐琅彩拍卖纪录。

来到2023年,此杏林春燕盌于香港苏富比上阵,由李佳(亚洲区中国艺术部副主席)为电话上的「L0001」号牌客户投得,连佣HK$1.98亿成交,17年间升值逾HK$4,700万,亦成为本年度拍卖最贵瓷器。



清代官窑,大都在景德镇烧制而成。可是珐琅彩却不同,先把景德镇精制的白瓷素胎运至京城,经皇上钦定图式后,由造办处如意馆草拟,再交由宫廷画师用珐琅彩画于瓷胎,最后彩烧而成。

此珐琅彩盌,外壁一面绘杏林春燕图,描写细腻自然。柳条抽枝散叶,嫩绿里缀金黄叶芽;杏花开绽,枝间芽点零落。双燕游嬉于花叶枝桠间,前者回首,后者前看,二者如佳偶相望,情意绵绵。整体既寓春临大地,又托比翼之愿。

杏林春燕,「燕」取同音变成杏林春宴,乃唐代朝廷宴请新科进士的宴席;珐琅彩盌另一面所书诗文,出自明朝万历年间的首辅申时行,原句为「轻翻玉剪穿花过,试舞霓裳带月归」。清朝匠师去掉每句的前两个字,变成「玉剪穿花过,霓裳带月归」」诗句典故如上述之杏林春宴,也是来自唐朝。

乾隆朝的瓷器,以奢华和绮艳见称,纹饰多是繁复多彩。然观此珐琅彩盌,壁上留白甚多,图纹富空间感,予人轻松明朗之感。若无视「乾隆年制」底款,单从审美来说,此盌更贴近高雅脱俗的雍正朝出品。



第二位|清乾隆 斗彩苍龙教子图夔龙耳抱月瓶 六字篆书款
高度:51 cm
来源:

  • Phillips,伦敦,1991年6月12日,拍品116号(封面)
  • Joseph Chan,香港
  • 香港佳士得,1995年5月1日,拍品699号
  • Gammon Art,香港,1995年
  • 香港私人旧藏,1998年
  • 大仁堂,东京
  • 重要亚洲私人收藏

拍卖行:香港佳士得
拍卖日期:2023/5/30
成交价:HK$108,025,000


物以罕为贵,古董尤甚。大型的乾隆斗彩苍龙教子抱月瓶,已知存世仅三例,此为其一。如此珍贵的重器,于2023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以HK$1.08亿高价易手,成为本年度第二贵瓷器。

另外两例,一为北京故宫珍藏,一曾为香港著名古董商「永宝斋」经手。三者高度相若,然构图略异。故宫与永宝斋之例,幼龙皆接近水平面,佳士得瓶幼龙则盘旋空中。

抱月瓶是瓷器界的经典名物,创烧于明代,器形曲线圆滑,颈部细直,附带双耳,器腹扁圆,故得名「扁壶」。由于形似满月,又雅称「抱月瓶」或「宝月瓶」。

抱月瓶器腹宽广,撇足小巧,足与腹交接处尤窄,烧制本就不易。尤其是尺寸硕大如本瓶(51 cm)者,更是容易于窑内崩坍碎裂,或因头重脚轻而倒下。


永宝斋曾经手的大型乾隆朝例子,图中为永宝斋少东翟凯东


本瓶以斗彩为饰,匠人先用青花勾勒精细轮廓,让之入窑高温烧造一次,接着再填釉上彩,第二次入窑以低温烧造完成,烧制难度亦因而进一步增加。

器身以矾红精绘威武霸气的五爪游龙,其左前足下方画一尾较小的五爪青龙,分别象征皇帝和皇太子,即为皇室经典的苍龙教子图。

对乾隆皇帝来说,苍龙教子图是发人深省的画像。两龙穿梭于云海之间,寓意乾隆对盛清寄予厚望,提醒着他身为人父,以及作为一国之君所背负的重任。

乾隆三十八年,高宗皇帝秘密建储,决定将来把皇位传给十五子颙琰、即后来的嘉庆帝。虽然乾隆没有公开皇储身份,但是实际事务之中,他对颙琰格外器重,一直重点教导和培养这位儿子。



第三位|明永乐 御制青花云龙纹执壶

高度:22.5 cm
来源(值点网整理):

  • 莫士撝,伦敦
  • 伦敦苏富比1974年7月8日,编号199
  • 伦敦苏富比1977年7月5日,编号205
  • 赵从衍(1912-1999年)收藏,香港
  • 香港苏富比1987年5月19日,编号228及封套(HK$572万成交)

拍卖行:香港苏富比
拍卖日期:2023/4/8
成交价:HK$107,449,000


综观全球公私收藏,皆无与此永乐青花执壶相同之例。1987年,这件天下无双的孤品于香港苏富比上阵,由一代船王赵从衍释出,HK$572万高价易手。

直至2023年,这件珍贵无比的青花执壶再临香港苏富比,连佣HK$1.07亿成交,36年间升值逾18倍之多。

永宣青花誉满天下,蓝头发色是一大主因。两朝使用西亚入口颜料「苏麻离青」,烧成的青花发色绚丽鲜艳,常见晕散现象。由于颜料含铁量高,常自然形成不均匀的黑蓝结晶斑点,深凹胎骨,与艳丽的蓝色相互映衬,更增艺术魅力。

基于「苏麻离青」这个特点,永宣青花虽然少有描绘人物,但渲染飞龙、花鸟、海水、园景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同在宣纸作画留下的笔触、墨痕,极富风韵。



执壶这个器形,约隋唐开始流行,盛载酒液或其他饮料之用。据学者考究,原形可能是周边游牧民族的金属用器。传至中土后,除了保留原有的金属版本,也衍生出了同类瓷器。

永乐朝执壶,多见花鸟或花卉装饰,以龙为图纹的本就稀少,如本器般的杏叶形开光龙,则是从未所见。

本执壶的五爪飞龙,游于苍穹祥云之间,气魄慑人,奠定有明一代此后御瓷龙纹基础,可说是中国皇权象征的祖宗级图纹。

综观永宣青花执壶,器身和壶嘴几乎都满绘花卉。至于本壶,空间感更为舒朗,与中华传统的留白美学不谋而合,亦使它在一众永宣名器中别树一帜。



第四位|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纹双耳扁壶

高度:28.6 cm
来源:

  • 1986年3月于英国西约克郡被发现
  • 伦敦苏富比1986年12月9日,编号198
  • 香港天民楼收藏

拍卖行:香港苏富比
拍卖日期:2023/10/9
成交价:HK$85,618,000

 

天民楼由收藏大家葛士翘创立,在古董界素来享负盛名。1987年,天民楼藏瓷在香港艺术馆作首次公开展览,本永乐青花扁壶即为当年焦点展品之一。2023年,这件青花逸品在香港苏富比以「单一藏品专场」举槌,连佣逾HK$8,560万成交。

永乐大帝治下,大明不但在硬实力上成为超级强国,艺术软实力亦是无远弗届。名扬四海的永乐青花扁壶,便是在如此背景下,和异国文化碰拥而诞生的璀璨艺术。

扁壶这一器形本身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陶制扁壶可追溯至西元前二千年左右,流行于西亚及地中海地区,用于长途跋涉旅行。随着冶金技术提升,金属扁壶逐步取代陶制版本:上方口部渐收,可防止液体溢出;两侧系耳用来捆绑绳索,吊系于人、马、骆驼之上,方便移动。

至于瓷制扁壶,乃是明朝匠人吸收此等异国风情,再加以裁化而创烧出来。留意本器侧面,两边皆有花钮,应该便是取材自金属扁壶的钮或环饰。

基于扁壶的独特器形,无法使用拉坏、接胚、修坯等中国传统造瓷技术。本壶上、下二部水平相接:二侧窄边双耳底至足上,穿越花钮,绘垂直线条,宛若以前、后二部相接,工艺繁复,制作尤为艰巨。


左:公元前11世纪 地中海/中东/北非地区 陶壶;右:公元前15世纪 埃及地区 陶壶|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本壶高28.6 cm,既适合上手把玩,又能入柜收藏,正是传统收藏最发而中节的尺寸大小。

壶纹饰精彩细致,两面皆绘单柄花藤,自底部蔓生,环绕器腹,缀七朵盛放娇蕊,缠枝卷叶相衬,蕨状长卷叶与花茎优雅相连,轻重错落,宛如音韵美乐。

花卉纹虽见似莲花者,相伴叶纹无盘状莲叶,亦无佛教图像之叶尖锯齿者。其他花卉纹皆以正面绘之,衬以各式叶纹。纹饰搭配长形蕨状卷叶,更添缤纷。

长卷叶以数个小形焰状卷叶排列而成,仅一端与叶脉相连,另一端延伸似藤茎或嫩叶,如此单面蕨状长卷叶与花序,似非现实中可见者。



第五位|元 青花缠枝牡丹云肩纹带盖梅瓶

高度:44.7 cm
来源:

  • 伦敦苏富比,1985年12月10日,拍品191号
  • 天民楼珍藏

拍卖行:香港佳士得
拍卖日期:2023/11/30
成交价:HK$67,775,000

 

天民楼藏有多达二十多件元青花,数量冠绝私人收藏。即使计上博物馆,天民楼也位列第三,仅次于土耳其托普卡帕宫、伊朗国家博物馆。而在中国,元青花收藏最丰富的机构,是江西高安市博物馆,也是只有十九件;一般收藏单位,更是仅三四件而已。

过往天民楼藏瓷不时现身拍场,惟元青花从未释出。直至2023年,这一顶级私人藏窦首度割爱,元青花缠枝牡丹带盖梅瓶,更是触发了一场炽热的争夺战,最终此瓶在香港佳士得以HK$6,777万易手。

元代时,青花瓷正式诞生 - 高温烧制,胎质白皙,透明釉下的钴料发色鲜艳,从此开始瓷器新纪元。

在元青花瓷之中,梅瓶当属于最具代表性的器型之一,自明代以来即被视为名品。到了今时今日,更因存世数量极其稀少,而为收藏家趋之若鹜,价值非凡。最为难得的是,此瓶历经数百年,依然保持原盖,未有遗失。瓶盖顶部还带有宝珠钮,至今依保存完好。

梅瓶原为酒器,瓶颈细小,易于封存,配合瓶身曲线,方便美酒徐徐斟出。后来梅瓶的亦作花器,以之承载清瘦梅花,尤其合宜。基于器形特点,传统古董圈视梅瓶为男士体态的反映,又因为小口引伸出谨言之意,丰肩可象征有担当,故进一步被视为君子之瓶。


此器高44.7 cm,属于元代上等梅瓶的常见尺寸。双肩略为丰满,以柔美曲线向下渐收,至胫部稍微外展,如此轮廓,正是由宋朝圆柔纤细与明代高肩宽底之间的过渡样式。

瓶身装饰分为三段,由两条纹带隔开:肩上绘四片如意云开光,分别填以牡丹、鸡冠、栀子、菊花等四季花卉;瓶腹为四朵硕大的缠枝牡丹;胫部饰以一圈双勾莲瓣。上盖的侧面同样绘有莲瓣纹,盖顶则以卷草环绕。

整体而言,此瓶发色浓郁翠艳,有层有次,纹样描绘精细,布局疏密有致,实属元青花之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