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拍卖之最|何鸿卿爵士珍藏 HK$4.7亿的「第一把交椅」

疫情之下,拍卖业一度饱受挑战。然而,随着大家生活逐步恢复正常,市场终于明确地踏上复苏之途,相继刷新了诸多成交纪录。迎接新一年来临之际,让我们回顾2022的一众拍卖之最。

香港10月秋拍,苏富比带来何鸿卿爵士珍藏,以亚洲艺术罕有的晚拍待遇举槌,许多古董都引发几近疯狂的争夺战。

当中以一张明朝黄花梨交椅成绩最骄人,估价HK$1,000万,结果以10倍的HK$1.06亿落槌,连佣HK$1.24亿易手 - 不但刷新中式椅拍卖纪录,也是历来第二贵的中国古典家具,名副其实是「第一把交椅」。

顺带一提,苏富比在年末总结何爵士珍藏在香港、伦敦两地,4个现场拍卖及一场网上拍卖,475件拍品合共斩获HK$9.3亿,是拍前估价总和两倍多,足见何爵士藏品的过人魅力。


大英博物馆何鸿卿爵士展厅揭幕,英女王在何鸿卿陪伴下亲临参观


明末 黄花梨圆后背交椅|中式椅拍卖纪录,史上第二贵中国古典家具

尺寸:71.2 x 67.2 x 102.8 cm
来源:

  • La Compagnie de la Chine et des Indes 艺廊,巴黎,1968年9月10日
  • Arthur M. Sackler收藏,1968-96年
  • Else Sackler收藏,1996-2001年
  • Elizabeth A. Sackler博士收藏,2001年
  • 纽约佳士得2001年9月20日,编号254及封面
  • Nicholas Grindley,伦敦,2001年
  • 何鸿卿爵士珍藏

拍卖行:香港苏富比
拍卖日期:2022/10/9
估价:HK$10,000,000 - 15,000,000
成交价:HK$124,609,000


此交椅竞投过程之热烈,可说难以用笔墨形容。 HK$800万起拍,现场、电话、网上叫价者超码有八、九位。虽然各方都按着竞价阶梯出手,但喊价声此起彼落从未停下来。约45口叫价后,金额已经达至HK$8,500万水平,此时主要为李美恩(Jesica Lee,负责服务运营)的电话委托与现场男士之争。

接下来叫价固定于HK$100万一口,最终再历经约20口之后,拍卖官司徒河伟终于以HK$1.06亿落槌,连佣HK$1.24亿成交,现场掌声雷动。

胜利一方为手持8828号牌、身穿白色恤衫的男士,据悉是替一位内地藏家竞投。顺带一提,这位男士在同场拍卖之中,亦以HK$3,970万投得「元 青花鱼藻纹大罐」」。


黄花梨交椅以HK$1.06亿落槌


在现场投得交椅的男士

如此金额,不但让本品刷新中式椅拍卖纪录,更令之名列史上第二贵的中国古典家具。首位为去年在北京易手的「天下一」巨案,第三位则属名导李翰祥旧藏的一对康熙御制大顶箱柜(汇率按落槌日计算):

明末清初 黄花梨独板架几式巨型供案(又称天下一),453 x 56 x 93 cm|2021年12月,北京保利,RMB 115,000,000(约HK$1.4亿)
明末 黄花梨圆后背交椅,71.2 x 67.2 x 102.8 cm|2022年10月,香港苏富比,HK$124,609,000(约RMB 1.1亿)
清康熙 御制黄花梨鸾凤牡丹纹大顶箱柜成对,314 x 156.6 x 77.5cm x 2|2017年12月,北京保利,RMB 98,900,000


「天下一」巨案


李翰祥旧藏的康熙御制大顶箱柜

交椅是家具中稀见且重要的品类,携带方便,乃达官贵人行旅时的专用座椅。自宋以来,皇帝出行也会带上交椅,延续至明清。在12世纪的中国书画中,已见仆人背着交椅穿越乡郊的情景。而帝王或官员画像,也常见坐着交椅。

交椅虽然便携,但有着折叠家具的通病,就是易损。检阅公私所藏,目前所知存世的黄花梨明清交椅只有30余例,除去博物馆所藏,尚流通于市场的,大概只有十来件,故被视作明清家具之重器。

圈背交椅乃中国家具独创,初见于十二世纪初。交腿便携,圈背舒适,合而为一实属巧思;圈背交椅造型新颖,既得优雅又兼实用,为座椅设计别开生面。搭脑、扶手连成椅圈,形似月牙,无论正面、侧面,皆呈流线圆弧。椅圈环抱上身,予坐者熨帖自在,靠背板可作装饰,与整体相得益彰。

弧形木架关节处设铁错银饰件,脚踏附镂雕金属板,纤巧之余亦添稳固。圈背交椅结构考究且不失美感,可谓家具杰作。交椅工艺于明代登峰造极;明代工匠活用硬木,如名贵木材黄花梨,柔丽木纹配以娴熟木工,方成上乘家具。明代木匠宝典《鲁班经》对此独特座椅有所详述,并插图绘一名官员坐交圈背椅上(下图)。


《鲁班经》插图

何鸿卿(1930-2021)乃何东爵士之孙、何世俭三子,1930年出生于上海,长大后分别于美国天主教大学和伦敦大学,取得经济学及法学学位,毕业后在美国米德兰银行担任证券分析员。

1950年代末,祖父和父亲相继离世,何鸿卿来到香港发展,曾任香港汇丰银行董事,亦是香港艺术发展局首任主席,成为商界及艺术界领袖人物。收藏艺术的热忱则始于1970年代末,他因一次航班延误而留在三藩市,于当地艺廊购入一对清代白碗,自此开始建立富饶而精致的收藏体系。

何鸿卿的古玩收藏,以玉器、青铜器、瓷器、明清家具尤为著称,亦是顶尖藏家组织敏求精舍成员。

他爱把不同时期和地域的艺术品,和谐地布置在自己设计的伦敦大宅。中国与英国家具的朴韵柔泽,与古典大师及印象派画作的鲜色艳彩互相辉映,设计精巧的中国瓷器亦是搭配相宜。


何氏伦敦大宅


何氏伦敦大宅

何鸿卿对艺术热诚慷慨,不少文化机构因而受惠,其中他与大英博物馆关系尤其深厚。

1992年,他把大量中国艺术收藏捐予大英博物馆,翌年获英女王册封爵士头衔;2017年,馆方把中国及南亚主题的33号展厅,命名为何鸿卿爵士展厅,英女王更亲临揭幕礼。

瓷器发烧友现在要是到访大英博物馆,必定要去看看大维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1892-1964)的中国陶瓷。这批世界顶级的珍藏,原本由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收藏,一度因为经费关系而几乎「无家可归」,幸得何爵士居中奔波协调,最终才得以栖身大英博物馆。

步入人生最后阶段,何鸿卿把绝大部份的早期青花瓷及玉器收藏赠予大英博物馆,成为后者近年最重要的捐赠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