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亚洲藏家对顶尖西方艺术的渴求,最近几季香港拍卖,几乎都是由巴斯基亚巨作领衔。本季苏富比香港春拍,亦带来这位最高身价美国艺术家的作品《致水神》,估价HK$6,200万 - 9,300万(NT$2.3亿 - 3.4亿)。
此作虽非来自1982年的创作巅峰,却是巴斯基亚目前已知唯一的丝网印刷木板作品,以木条引申为圣经符号,跨大西洋奴隶买卖的奴隶船。
翻查纪录,此作2014年在伦敦苏富比以£249万(约HK$3,212万)成交后,曾因买家「走数」而卷入诉讼。行方入禀向涉事华裔女经纪人Olyvia Kwok追讨款项。
巴斯基亚(Jean-Michel Basquiat,1960-1988)《致水神》压克力、油彩棒、丝网印刷、钢裱于木板
创作时间:1984年
尺幅:209.6 x 274 x 10.2 cm
来源(值点网整理):
- 纽约,Mary Boone画廊
- 纽约,佳士得,1988年5月4日,拍品编号247(成交价:US$3.52万)
- 巴黎,Beaubourg画廊
- 法国私人收藏
- 巴黎,苏富比,2010年12月7日,拍品编号9(成交价:€240万)
- 私人收藏
- 伦敦,苏富比,2014年2月12日,拍品编号36(成交价:£249万)
- 私人收藏
- 香港,苏富比,2017年4月2日,拍品编号1042(成交价:HK$42,287,500)
- 现藏者购自上述拍卖
估价:HK$62,000,000 - 93,000,000
拍卖行:香港苏富比
专场:当代艺术晚拍
拍卖日期:2022年4月下旬(确实日期待定)
在回顾过往交易之前,先介绍一下画作本身。 《致水神》绘于1984年,虽然不是被视为巴斯基亚创作巅峰的1982年,却因为是他已知唯一丝网印刷木板作品而有着独特地位。
或许各位心水清的读者都会联想到,丝网印刷乃巴斯基亚密友安迪沃荷的招牌创作方式,此作亦确实有着相关背景。时间回到1984年,时间回到1984年,两人当时相识两年。
介绍两人结识的画廊经纪人兼收藏家Bruno Bischofberger,提议他们合作创作。两者风格截然不同,却又彼此影响。沃荷受到巴斯基亚的启发,回归1960年代初的绘画创作起点;巴斯基亚则开始尝试以沃荷的丝网印刷技术创作拼贴画。
巴斯基亚与安迪沃荷这对密友,互相影响着对方的创作
巴斯基亚在胶合板上绘画人像图案,又在画面下方加五排木板条,与底下三条木柱钉合,并加入一条金属柱,增添装配艺术感。
此作呈现出巴斯基亚对非裔移民的宗教体系,以及奴隶制度和种族主义的深切思考。本作强调木条和金属柱,其中木条与木船结构相似,以造船和船只代指挪亚方舟。画家将木条的物理性质,引申为圣经符号和奴隶船。木条成为小船、奴隶船、以至奴隶贸易的转喻词。
画面右方奴隶的嘴,被一条条形如栏栅的直线遮盖着
巴斯基亚将木条的物理性质,引申为圣经符号和奴隶船
至于画面右方以丝网印刷、部分以棕色涂盖的商标,设计源自著名香烟品牌Player’s Navy Cut的商标图案。巴斯基亚用白色压克力彩涂盖商标,一条条形如栏栅的直线遮盖着奴隶的嘴,借此剥夺其声音、禁止其发言。图案教人联想起当年的奴隶船、跨大西洋奴隶买卖和南美洲烟草种植场以奴隶为劳工的历史。
巴斯基亚1960年生于纽约,父亲为海地人,母亲为波多黎各人。正是这血缘背景及文化传承,令他的创作主题经常牵扣着美国种族议题。乘着美国近年掀起「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黑人平权运动,黑人艺术家乃至涉及种族议题的艺术创作备受艺坛关注。巴斯基亚的作品自然成为关注点。
Olyvia Kwok
《致水神》过往曾四度登上拍卖。最早一次在巴斯基亚逝世前数月,1988年5月在纽约佳士得易手,当年的成交价仅US$35,200,由巴黎Beaubourg画廊购下,随后落入法国私人收藏。
22年后的2010年,《致水神》第二度上拍,在巴黎苏富比以€240万易手。及至2014年,画作转至伦敦苏富比举槌,正是文首提及掀起诉讼的拍卖。在该次拍卖,《致水神》以£250万 - 350万估价上拍,最终连佣成交价£249万,尚未追及低估价。
画作成交后,苏富比向投得画作的Olyvia Kwok提出诉讼,指对方在该次拍卖投得的两幅画作,包括《致水神》及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Cy Twombly作品《Idilli》,俱未有付款,遂追讨相关款项及利息,总数£300万。
据指,当时Olyvia Kwok代表一名常驻香港的欧洲藏家竞投,惟后者无力付款,结果引起诉讼。最终Olyvia Kwok购下两幅画作,事件顺利解决。 2017年,《致水神》转战香港苏富比,连佣以HK$4,228万易手,在3年间升值HK$1,000万。
如今此作以HK$6,200万 - 9,300万估价举槌,且看在亚洲艺术市场「西风东渐」的走势下,能否创出成交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