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从外销瓷及手作艺术说起

拍卖场上,举凡中国艺术品,不论瓷器、书画、青铜、玉石、家具,买家大都是华人,新进外籍藏家少之又少。如今在「一带一路」蓝图下,此势能否逆转?箇中脉络,或许能从曾风靡全球逾千年的外销瓷,以及近年冒起的手作艺术谈起。

唐代外销瓷

自西汉起,丝绸之路就打通了中外商贸及文化交流,中国当时被誉为「丝国」。进入8世纪、即唐代之时,瓷器外销,中国始以「瓷器」享誉于世。

自始千年,瓷器沿着丝路,或陆道、或海途,倾销全球,由东亚、东南亚、西亚、中东、中非、以至欧洲。今人喜以西方名师之设计布置家居,以示其品味与财力。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古时外国权贵亦然,只是置于宫殿、城堡、大宅的,乃为中国瓷器。当中的历史痕迹,先从考古寻觅。

南海一号考古

南海一号考古

南海一号出水瓷器

南海一号出水瓷器

1987年,一艘南宋沉船于南海被发现,称为「南海一号」,出水文物有万计瓷器,多出自龙泉、德化、景德镇等名窑,当中不乏异域风格。专家推测,南海一号当时应于泉州港一带出发,朝东南亚、印度或中东地区而去,目的自然是贸易。

万历号出水青花

南澳一号出水青花

同样找到大量外销瓷的明朝沉船有二。一为万历号,沉于马来西亚附近海域;另一为南澳一号,沉于汕号外海。出水瓷器同样以万计,随着时代变迁,当中亦理所当然以青花为主。单看此三船,已足见宋、明两朝外销瓷之盛况。

托普卡比宫殿博物馆藏的中国青花瓷


明朝克拉克瓷

贸易除了带来利润,当然亦促进文化艺术交流。西去东来,各朝瓷器或多或少受到外来文化影响。以明代为例,有构图繁满和采用开光装饰的克拉克瓷。至于清代,人所共知有体现西洋画风的粉彩,在拍卖场上更是愈来愈受欢迎。

图饰方面,明朝瓷器已见西方之物及风格,至清朝更出现以希腊神话或基督宗教为主题的瓷器。例如上图右,为明万历五彩大瓷碟,纹饰有天干地支、西方帆船、巨形展尾鱼、岛屿、星象。上图左则为清朝描金粉彩瓷碟,上有海王坐豚与瑞典船纹饰。

观静堂-文人茶道│官网facebook

回到21世纪,年轻人开始厌倦一式一样的连锁量产器物,手作艺术品乘势再度冒起。在两岸三地,不少艺术家弄陶制瓷,仿古之雅,加以今之潮流。好像香港上环太平山街的观静堂,古瓷新作,取其神韵,换上现代包装,配以茶道,深受年青一辈之喜外,亦得不少外籍人士之爱。

一带一路,横跨亚洲、欧洲、非洲数十国,先打通的定为经贸基建,但文化艺术交流必随之而来。中国艺术品能否借此机会再次风靡全球,无论是以古代模样走上拍卖场,还是以现代模式传散之,或许还得看藏家、行家、拍卖行、以至一众爱好者的努力。

今个夏天,我们将围绕「一带一路」陆续撰文,望能抛砖引玉,引来读者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