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邦瀚斯喜马拉雅艺术舵主 解构诞生自文化碰撞的「国际化」佛教古美术

古往今来,不同文化碰撞下诞生的美术,火花总是尤其灿烂。香港11月秋季拍卖,邦瀚斯就带来了箇中典范。

首先是释迦牟尼一铺三尊像,铜制鎏金,从衣饰花纹、底坐莲瓣、乃至铸造方式看来,无疑是清朝皇家出品;然而,观其法相与躯体造型,均散发出浓厚的蒙古美学,俨然是有名的蒙古札那巴札尔风格。

接着是一幅佛陀唐卡,工艺水平堪称佛教绘画世界的「珐琅彩」,背景也隐含有清宫美学元素;可是,观其绘画风格,就融合了西藏不同时期的画派之长,确为藏地的古美术。

如此「国际化」的古玩,自然得请真正专家讲解。我们访问了Edward Wilkinson,让这位喜马拉雅艺术部舵主上阵,为大家导赏解构这两件以藏传佛教为信仰中心的珍品。


Edward Wilkinson|邦瀚斯 印度、喜马拉雅及东南亚艺术 全球负责人


Lot 1027|清 十八世纪 铜鎏金释迦牟尼三尊像

高度:43.5 cm
来源:

  • 哥本哈根,Herholdt Jensen Auctioneer拍卖,1995年
  • 丹麦私人收藏

估价:HK$4,000,000 - 6,000,000


喜马拉雅艺术世界之中,蒙古地区算是非常年轻的一员,佛像工艺到十七、十八世纪才达至巅峰。当然,这与佛教传播的时序途径,以及政治时局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蒙古人在元朝时便已开始信奉藏传佛教,惟当时佛教艺术大本营在大都(即北京)。蒙古帝国瓦解后,族人一度回归萨满信仰。虽然佛法后来再度传入,但艺术方面却没有显著发展,直到一位关键人物的出现  - 札那巴札尔(Zanabazar,1635-1723)。

札那巴札尔乃外蒙漠北之子,父亲和哥哥先后担任部落首领。他则自幼出家,精修佛法后被认定为高僧转世,获封「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法号,与内蒙的「章嘉呼图克图」并列蒙古两大活佛。宗教信仰以外,札那巴札尔在语言、建筑、诗歌、音乐、绘画、雕塑方面也取得重大成就,令人联想到达文西、米高安哲罗这些全才。事实上,学者称呼这段时期为蒙古的文艺复兴。

他的众多才艺之中,则以佛教造像最为人称道。

如此美术当然不是凭空而生的,当中也汲取了尼泊尔、乃至更古老的印度帕拉工艺。然而,在札那巴札尔的融会与创新之下,蒙古佛像却发展出独树一帜的面貌。

细看脸相,丰腴圆润、长眉修目、嘴似樱桃、鼻梁挺俊、眉线与鼻线相连;再观肢体,肩膀宽阔、胸膛厚实、腰部纤收。上述种种,俱属典型札那巴札尔风格。

我们可以说,这是佛教艺术中的简约美学,匠人不会之为配以瑰丽夺目的宝石,而是专注于躯体本身的处理。凭着刻划传神的脸相、写实匀称的肢体、简洁流畅的线条、几近完美的比例,把观者带进宁静肃穆的佛教世界。

札那巴札尔风格独步天下的美学,俘虏了许多收藏大家之心。数年前,一尊札那巴札尔风格的无量寿佛立像在米兰举槌,估价€20万,最终以19倍的€390万成交。

本一铺三尊的佛像,虽然脸相和肢体俱是典型札那巴札尔风格,但其他细节却散发着截然不同的气息。

首先是两旁胁侍菩萨,脸相特征比主尊的释迦牟尼更为尖锐 - 更笔直的眉毛与更尖瘦的下巴。接着留意衣饰上的花纹、乃至分开多部份铸造的手法(三尊造像、方型的大底座、背景,共五部份),无疑诉说着它其实是清朝皇家出品。

此外,四狮方形底座的莲花,也显然借鉴了满清御瓷 - 珐琅彩系的图纹设计。

为何蒙古与清宫的工艺会集于一身?这个问题,我们需回到历史寻找答案。


清 乾隆 瓷胎洋彩番花观音瓶|台北故宫

札那巴札尔身为外蒙活佛,政治上也很有影响力。十七世纪后半叶,漠北外蒙受准噶尔侵集,他便率领部族臣服大清,以求庇佑,获康熙册封大喇嘛,管理外蒙宗教事务。此后,札那巴札尔便常常伴帝礼佛。

雍正元年,他在北京圆寂。雍正帝接着命人护送札那巴札尔的舍利回到漠北,在当地建寺安置供奉之,同时召集喇嘛于此讲经弘法。乾隆元年,佛寺建成,乾隆帝命名为庆宁寺,并赐匾立碑以示尊敬与重视。

宗教是大清帝国边疆事务的重要一环。清代皇帝本身笃信藏传佛教,满人入关前也和蒙古关系密切。藉由共同的宗教信仰,清宫得以和遥远的蒙古大漠联成一气。

借着佛像身兼蒙古、清朝工艺的特征,历史上两者的联系,加上铸造之精良与鎏金之厚重,我们判断此一铺三尊的造像,是在北京或内蒙多伦诺尔的清廷工坊所制,当初很可能是赠予蒙古重要的政治或宗教领袖。参考南京博物院典藏的传世唯一近例后,我们更肯定这个看法是准确的。

我刚刚说过,此一铺三尊分成五个部份铸造,而非连成一体。就如南京博物院的近例一样,历经二百多年岁月,围绕主尊佛祖的原装胁侍菩萨(应为观音与金刚手菩萨)、背光、方形底座,仍能悉数保存下来,极为难得。

背光顶端的花果装饰,可谓画龙点晴。不少藏家朋友来欣赏过后,告诉我这让他们联想到释迦在菩提树下悟道一瞬。此珍贵的清宫佛教艺术品,上一次易手已经是1995年,今次藉由我们Bruun Rasmussen*的同事从丹麦来到亚洲。

顺带一提,札那巴札尔风格的释迦坐像,香港故宫正巧有一尊展出,大家参观时不要错过。

*编按:Bruun Rasmussen为丹麦一线拍卖行,今年初被邦瀚斯收购


南京博物院珍藏的唯一传世近例,断代清乾隆年间


正在香港故宫展出的札那巴札尔风格释迦坐像,断代十七世纪下半叶至十八世纪初



Lot 1019|西藏 十八世纪 释迦牟尼唐卡

尺幅:170 x 79 cm(连装裱);104 x 64.7 cm(画心)
来源:英国私人收藏,1990年代入藏
估价:HK$5,000,000 - 7,000,000


我大概在八、九个月前首次欣赏到这幅唐卡,当时震撼的感觉仍记忆犹新。它的工艺之美,就如同珐琅彩在清宫御瓷中的等级 - 万中无一。

藏传佛教中,唐卡是作修行冥想之用,故构图布局有一定规则在其中。例如本幅中央是释迦牟尼,右手施触地印,意思是大地见证他令魔王惧伏,修成佛道。惟即使我们放下宗教含意,单纯以美术角度出发,它仍然是无与伦比。从最上方莲花生大士帽子上的羽毛,到最下方声闻弟子袈裟下露出的脚指,足见哪怕再微小的地方,处理俱是巨细无遗。

再看看一众神兽异物,包括迦楼罗(大鹏金翅鸟)、摩羯、龙等等,俱是跃然纸上。尤其是为佛陀护驾的右方狮子,无论从哪个角度对视之,它目光也总是和你对望。

这需要何等巧手的画师才能绘制出来?

出自同一位艺术家手笔的唐卡,我认为只有一幅,现藏北京故宫,是藏佛格鲁派献给乾隆皇帝的礼物。事实上,两幅唐卡同样承继了西藏中部十五世纪的钦孜画派风格,背景则带有十八世纪藏东绘画特色。

藏地与清室的关系非常密切,前者会上贡华贵艺术品,后者也会赠送宫廷御制美术,双方在文化和宗教上的交流非常频繁。这幅唐卡也和上述佛像一样,除了制作地本身的风格外,也融入了清宫艺术元素。

其中最明显之处,莫过于围绕整幅唐的莲花边饰,以及画中佛祖背光边的粉红地如意云纹。再看佛前供桌,桌上器物乃至后面的凤凰纹饰,无疑是清宫形制。佛陀右方的骑龙童子,也显然非藏地风格。

再细看的话,我们更可以发现更为远古的佛教艺术痕迹。例如有些神祇菩萨的造型,活脱脱像从十一至十二世纪印度帕拉王朝的雕塑中移植过来。


北京故宫收藏的近例,乃格鲁派献给乾隆皇帝的礼物

唐卡颜料以矿物为主,辅以特殊的植物颜料及处理手法,色彩不但缤纷夺目,而且历久常新。若果湿度保持得宜,即使经常收放也不会有太大损耗。

然而,古代唐卡流传下来的时间单位以世纪来计算,所以状况往往有欠完美。至于我们正在欣赏的这一幅,不论是品质或是状况,我纵横业界二十五年以来,几无见过比之更出色的。

顺道温馨提示此幅的未来主人,湿度以外,唐卡需避免受到太阳直接照射,紫外光对颜料的损伤可以非常严重。



Lot 1017|西藏 十六/十七世纪 银鎏金五世夏玛巴昆秋叶拉像

高度:11.8 cm
来源:

  • 菩萨道收藏
  • 借展于阿什莫林博物馆,牛津,1996-2005
  • 借展于鲁宾艺术博物馆,纽约,2005-2019

估价:HK$1,500,000 - 2,500,000


本场另一焦点,落在一尊西藏 十六/十七世纪 银鎏金五世夏玛巴昆秋叶拉像身上,乃本场另一封面拍品。银鎏金造像非常罕见,这一件做工更是相当精致。

此尊造像来自「菩萨道」收藏,这位爱兰裔美籍藏家旅居香港多年,因缘际遇接触佛祖、菩萨、喇嘛迥像,深受触动而建立「菩萨道」收藏。造像过往曾借展于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馆,以及纽约鲁宾艺术博物馆。



Lot 1010|尼泊尔或西藏 约十五世纪 铜鎏金文殊菩萨像

高度:23.5 cm
来源:

  • 哥本哈根,Galleri Etnografica,Lauritz Sunde,1965年
  • 丹麦私人收藏
  • 此后家族承传

估价:HK$1,000,000 - 1,500,000


Lot 1012|藏中 十五世纪 铜鎏金弥勒菩萨像

高度:28.5 cm
来源:欧洲私人收藏,2001年入藏
估价:HK$2,000,000 - 3,000,000


Lot 1030|扎什伦布 藏中 十八世纪 智行佛母唐卡

尺幅:126 x 66 cm(连装裱); 68.6 x 43 cm(画心)
来源:

  • Dr. Ernest Herzfeld
  • 美国私人收藏
  • 纽约邦瀚斯,2012年3月19日,Lot 1108
  • 纽约私人收藏

估价:HK$650,000 - 950,000


刚刚为大家介绍的清宫佛像和西藏唐卡,无论工艺还是图像,都融合了各地文化最精妙的特征,可以说是非常「国际化」的艺术品。我认为这一点,也是现今市场与我们今季拍卖的面貌。

邦瀚斯今年举办了不少成功拍卖,举如法国Rousset家族和比利时Claude de Marteau的专拍。胜出的买家与出价第二高的underbidder,既有大中华地区的收藏家,也有其他亚洲国家,乃至欧美的竞投者,显示出喜马拉雅版块是个非常健康且国际化的市场。

市场如此国际化,品味自然也很多元。邦瀚斯作为顶尖的环球艺术买卖平台,有责任为各方藏家搜罗国际化的重器佳品。

以今季香港的「诚虔韵映:喜马拉雅艺术」专场为例,唐卡有寂静慈相的释迦牟尼,也有怒相的智行佛母。佛像除了清宫和西藏,也有尼泊尔和斯里兰卡,甚至是丹萨替寺的,横跨数百载岁月。造像除了佛祖、菩萨以外,也有以高僧大德为主角的。

无论你是资深还是新晋藏家,喜欢简约还是华贵美学,笃信佛教还是单纯欣赏佛教古美术,我都保证你能在邦瀚斯觅得心头好。


Lot 1007|丹萨替 藏中 十四/十五世纪 那伽铜像

高度:42 cm
来源:购自美国新墨西哥州首府Santa Fe的Peaceful Wind Gallery,1990年代
估价:HK$800,000 - 1,000,000


Lot 1025|西藏 十四世纪末/十五世纪初 铜鎏金丹萨替第九任住持扎巴喜饶像

高度:23 cm
来源:欧洲私人收藏,2001年入藏
估价:HK$2,000,000 - 3,000,000


Lot 1035|西藏 约十八世纪 堆绣帝洛巴像

尺幅:149.7 x 99.1 cm
来源:

  • Caroline and Wesley Halpert收藏
  • 纽约,Carlton Rochell Ltd,2003年
  • 纽约,Rapoport收藏

估价:HK$500,000 - 650,000


Lot 1046|斯里兰卡 康提时期 十八世纪 铜鎏金佛陀像

高度:29.2 cm
来源:

  • 美国私人收藏,1957年
  • 此后家族承继

估价:HK$120,000 - 160,000


拍卖详情

拍卖行:香港邦瀚斯
拍卖场次:诚虔韵映:喜马拉雅艺术
拍卖日期:2022/11/30|6pm
拍品数目: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