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亚洲文化和经济实力起飞,中国古董市场的竞争愈趋激烈。在常规专场以外,拍卖行也花更多心思,筹办别树一帜的企划以吸引收藏家。
国际拍卖行邦瀚斯为箇中好手,本季香港春拍呈献单一藏家专场「尚古雅韵 - 安玉轩藏珍」,以及特色主题专场「香道 - 静怡境」,成为古玩界热话,将于5月29号同日举槌。
尚古雅韵 - 安玉轩藏珍
「安玉轩」主人的收藏之旅始于八十年代,历年走访世界各地知名艺术商和拍卖行,搜求兼具艺术与历史价值的瑰宝,绝对是拍卖场上同类收藏当中最全面的藏珍之一。
本次拍卖带来逾八十件精彩古玩,涵盖多个门类、材质及年代,带来高古、中古及明清玉器、御制掐丝珐琅器、御制玻璃器、寿山石和奇石雕刻、铜胎画珐琅器、漆器、文房等,珍品琳琅,展示了文人慕古、尚雅之艺术向往。
Lot 137|明宣德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盏托 「大明宣德年制」及「翁字号」款
直径:19.3 cm
估价:HK$800,000 - 1,200,000
谈中国古玩,「景泰蓝」可谓无人不识的名字。
这种工艺正名其实是掐丝珐琅,早于元代便自拜占庭经伊斯兰地区传入中土,经明初永乐、宣德积极发展,至景泰一朝时制作已是纯熟精致。由于所用珐琅釉以蓝色为主,古董商与收藏家遂称之为「景泰蓝」,沿用至今。
明初掐丝珐琅俱为宫廷制造,故都是朝堂陈设用器。至于如本器般有宣德本朝年款者,更是屈指可数,有著录的仅两例。一例盏槽外饰五组珐琅彩缠枝莲纹间以菊纹,边饰云纹,现藏北京故宫。
另一例属著名的Pierre Uldry收藏,盏槽外饰珐琅彩各式花卉六组,边饰缠枝花纹,收录于《Pierre Uldry藏中国掐丝珐琅器》一书。
北京故宫的宣德年款近例
本品盏槽内饰盛开莲花,周围莲叶缠卷,工艺精致
掐丝珐琅以皇家美术品的身份在明朝登场,制作自然不可能马虎。
匠人先将铜丝盘出花纹,黏固胎上,后填施各色珐琅釉料在花纹框格内、外,入窑烘烧,如此重复数次,待器表覆盖的釉层至适当厚度,再经打磨、镀金等手续始成。经此等繁复工艺后,成品以色鲜妍丽,光彩耀目著称,且具固久防渗等实用特质。
本盏托以浅蓝色珐琅釉为地,盏槽内饰盛开莲花,周围莲叶缠卷,盏槽凸起边缘一周饰红、黄、白、蓝组合莲瓣纹;槽外饰珐琅彩缠枝莲花八组,细外缘饰莲瓣纹一周,折沿上饰绿地白色海浪纹。
胎体厚重,色彩纯正,工艺精致,无疑为宣德时期上乘之作。
Lot 132|清乾隆 铜胎画珐琅开光西洋人物图兽耳瓶 蓝彩「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
高度:31.9 cm
估价:HK$300,000 - 500,000
中华历史长河中,不少艺术品都是在工艺传承与文化碰撞下诞生,铜胎画珐琅便是一例。
17、18世纪,欧洲步入启蒙时代,高举理性和科学大旗的同时,艺术观与创作亦因而有所改变。与此同时,在欧亚大陆另一端的满清皇朝,康熙帝接见了西洋传教士,皇家作坊自此揭开中西合璧的重要一章,画珐琅工艺正是其中的代表作。
皇家作坊以上述的掐丝珐琅与欧洲珐琅彩为基础,研制画珐琅技术,最先应用在金属器之上,研制出铜胎画珐琅,直到康熙晚期再创烧出瓷胎画珐琅。
由此可见,铜胎画珐琅起着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本品不但是中西合璧,更是古今共融。
瓶圆形,短颈,丰肩,两侧带兽耳,碗式腹,外撇圈足,器形带有强烈的古代青铜器影子。罐内施浅蓝绿釉,器表黄地缠枝花间饰开光,肩、腹各二,以西洋写生的技法分别绘西洋房舍、西洋人物、动物、西洋母子图。
纵观清宫饰西洋人物图的铜胎画珐琅器,有钟表、盖罐、鼻烟壶等诸般例子,惟画工如本品般精细的甚少。据考究,有可能是造办处直接订做,或是广东珐琅工坊上缴宫廷之作。
Lot 154|清乾隆 青白玉填金御题三友图双面砚屏
宽度:15.8 cm
来源:
- Louis Joseph(标签)
- 伦敦苏富比,2017年11月8日,拍品34
估价:HK$500,000 - 700,000
在传统鉴藏界,古玩以尺寸适合上手的为上,其中以象征皇帝书卷气的文房尤为矜贵,若上面有御题诗则更是可遇不可求 - 本品便正正集齐了这些元素。
屏呈横向,低浮雕岁寒三友图,背面阴刻描金御题诗:「伯夷圣之清,潇洒侯似彼;伊尹圣之任,后凋贞可比;栁下圣之和,报春属冰蕊。堪为忘年交,要之皆君子。孟氏既前呼,苏家后唱是。允称益者友,不出尼山㫖。命笔冩其真,在彼不在此。」
此诗出自乾隆帝《御制诗二集卷四十四》,文中对四位圣贤的看法源自《孟子》。 「不食周粟」的伯夷,为圣人中的清高代表;「鼎烹说汤」的伊尹,圣人中负责任的代表;「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圣人中平和宽容的代表。最后是「万世师表」孔子,为圣人中集大成者。 (诗文中的尼山,即孔子出身地。)
岁寒三友素为文人墨客钟爱之主题,乃高尚人格的象征,与上述四圣诗文非常契合。
诗文末端题「臣王杰敬书」,钤印「臣」及「杰」。这位王杰,也非等闲人物。
他是有清一代名臣,被乾隆钦点状元,极受器重,官至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东阁大学士。王杰也可以说是嘉庆的老师,后者亲政后,便命他参与主持和珅贪污重案。
王杰负责书写上述诗文,可讲合情合理。首先,他当年在殿试本来考第三名,是乾隆帝见他书法了得,遂钦点状元。再者,王杰是难得的清廉大臣,晚年获嘉庆帝赞曰:「道直一身立庙朝,清风两袖返韩城」,可见其品格之高尚。
清代宫廷中,砚屏为重要的陈设品,不仅可陈设几案之上,也可作文房用具。北京故宫收藏有乾隆朝的青玉填金「御制开泰说」双面砚屏,亦题「臣王杰敬书」。
Lot 140|清乾隆 嵌螺钿花鸟纹银锭式小盖盒 嵌「乾隆年制」篆书款
长度:6.4 cm
来源:
- 伦敦佳士得,1995年12月4日,拍品340
- 香港佳士得,2011年11月30日,拍品3067
估价:HK$500,000 - 600,000
中华有不少传统工艺,历史比大家想像中更要源远流长,螺钿便是其中一种。
螺钿,指将螺、贝、蚌等软体动物的体壳加工成薄片,刻划并拼组成花草、人物、鸟兽等纹样,镶嵌于漆、木等器物表面之装饰技法。早在良渚文化时期、即约公元前3,300年至前2,300年,中国便有镶嵌蚌片、蚌泡的漆器,被视为螺钿的滥觞。到西周之时,嵌螺钿器物更上升至礼器地位。
相对其他工艺,螺钿的发展无疑较为缓慢。从良渚文化过了三千多年,及至盛唐之世,才见到比较成熟的螺钿器物。日本奈良正仓院珍藏的螺钿紫檀琵琶,以及螺钿玳瑁八角盒,便是箇中范例。
元明时期,螺钿工艺所使用的贝壳品种更为丰富,加工更为精细,发展出加彩漆、描金、金箔、金银嵌错和加撒壳屑等辅助手法,终于创造出五色斑斓的效果。
本品局部
清乾隆 褐漆嵌螺钿如意云形盒 「乾隆年制」款|2011年,香港佳士得,HK$92万成交
本乾隆朝的盖盒,通体以黑光漆为地,嵌螺钿花鸟纹,孔雀伫立松树之上,盯着飞行的蜻蜓,旁边有鸢尾花生于石缝中,构图相当独特。盖与器的口边饰半圆花纹,内底中央嵌有或为犀牛角形状的图案,外底中央嵌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盖盒取银锭式,即元宝形象,寓意吉祥。据北京故宫考证,以银锭形状制作器物应始自明代嘉靖一朝,可参考清宫旧藏的明嘉靖带款「戗金彩漆龙凤纹银锭式盒」。
嵌螺钿器之中,带款识者相当罕见。 2011年,香港佳士得有一件乾隆朝的褐漆嵌螺钿如意云形盒,同样嵌「乾隆年制」四字款,当时估价仅HK$35万,结果在炽热竞投下以HK$92万易手。
Lot 153|十八世纪 飞鸣宿食图白玉带盖扁壶
高度:17 cm
估价:HK$400,000 - 600,000
在拍卖市场中,中国古董与中国书画往往是不同部门;在艺术长河中,两者则常有交集影响。本玉壶画面铺排疏密有致,刻画写实传神,正是充分借鉴了国画的笔墨意韵。
壶身两面浅雕麦穗与双鸟,可解读为描写一对鹌鹑,取「岁岁平安」之意,乃清代常用的吉祥图案,更带有「双安嘉禾」之巧思。两面通景也可见四头芦雁,或曲颈酣眠,或引颈高吭,或振翅而翔,或塘边寻觅,是为自五代时期传统花鸟画布局中的「飞鸣宿食图」。
物以罕为贵。本品的器型和图案并不常见,近例需从顶尖博物馆珍藏处找,两岸故宫和伦敦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V&A)皆有藏品可作对比。
清乾隆 玉渚岸水禽扁壶|台北故宫
虞咏芝 Gigi Yu|邦瀚斯 中国古董艺术部主管
香道 - 静怡境
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客来梦觉知何处,挂起西窗浪接天 - 苏东坡
现代人生活忙碌,不少人近年爱上焚香,以求宁神舒压,让心灵好好地沉淀一下。有潮流品牌更与岳敏君合作,以后者经典的「大笑人」造型制作香炉,足见焚香已经成为当代艺术的一种媒体。
其实中华文化对香之钟爱,可追溯至西周时期。千百年来,上至帝王贵族,下至文人百姓家,无不对香有所追求。香道早已超越赏玩之物,发展成怡情启性之道,令赏玩者内心澄明,至清无垢,达到静、雅、美、真、和等高尚纯粹的精神境界。
是次专题拍卖,带来50余件与中华文化相关之香道器物,早至西周、后及宋代顶盛时期、晚至清末民初,蔚为大观。
Lot 308|宋 青瓷葵花形鬲式炉
直径:11.5 cm
来源:
- 京都金阁寺住持有马赖底旧藏
估价:HK$500,000 - 600,000
宋人谈四般闲事,最后说「不许戾家」。戾家者,业余的外行是也。不许戾家,即不可马虎随便,可见时人追求生活雅致的认真态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好好烧香,香炉自然也要好的,本器即是一例。
自唐朝开始,中国陶瓷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宋代五大名窑之中,贡御的北宋汝窑,以及皇室御用的南宋官窑,皆为青瓷的表表者。此外,庞大的龙泉窑系青瓷,亦是于南宋时期达至顶峰,烧成了著名的粉青釉色。
本香炉造型,乃是仿照周代青铜器鬲的形式之变奏,呈十八瓣葵花形开口,折沿外侈,短颈,圆肩,扁腹。口沿直至腹底凸起的竖棱,与花棱形的开口相呼应,逼真地模仿了铜器出筋的装饰效果。
有马赖底为日本著名禅僧,写有不少佛学著作
肩部浅浅现出一道微凸的弦纹,腹下承以三足,足底呈深褐色的「铁足」。口沿巧作葵花之形,此式仅偶见于青釉碗或盘器上,但用诸香炉则极为稀罕。整器造型小巧玲珑,别致相当
来源方面,本器为有马赖底旧藏。他出身名门,自小剃发出家,寄身禅门,为日本当代佛教界别的领袖之一。这位禅僧乃临济宗相国寺派身第七代管长,兼任京都金阁寺和银阁寺的住持。
香炉釉色细腻,青中微泛蓝,合符日本「砧青釉」之雅名。其识款原装木盒尚存,想必曾在日本香道仪式占一席之位。
流传到东瀛之前,想必它也曾为宋朝文人雅惜用,如大诗人陆游所吟:「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
Lot 301|明万历 五彩龙纹香罐 青花「大明万历年制」楷书款
直径:14.5 cm
来源:
- 东京美术俱乐部
- Ogawa古美术
估价:HK$450,000 - 550,000
日语中有「唐物」一词,专指从古代中国舶来的器物。很长一段时间,东瀛对唐物倍加珍视,其中万历五彩尤其闻名,有「万历赤绘」之称,备受茶、香两界青睐。
五彩,始自元朝,至明代嘉靖、万历时已相当完备,有纯粹釉上五彩,亦有在釉下青花之上施彩。万历时期的五彩瓷,风格鲜明,图案繁密,色彩浓艳。用彩方面,以红绿二彩炽烈取胜,视觉效果缤纷热闹。
本香罐圆口内敛,丰肩圆腹饱满外鼓,平底凹足,足内青花双圈竖两排楷书款,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属于釉下青花之上施彩的类别。
器身饰青花五彩双龙戏珠纹,神态威武生动,身姿矫健轻盈。一面以青花绘龙身,矾红勾须发,再用黑彩分填出遍布龙身的鳞片。另一面正好相反,红身青髯,形成强烈对比。
双龙所戏之宝珠施黄彩,周围用矾红描绘喷出的火焰,明艳光亮、引人入胜;龙与宝珠之间满布绿彩卷草枝叶纹,连绵缠绕、生生不息。枝上各处,又点缀起不同色调的西番莲纹,有的绘青花,有的施矾红,有的表现为黄红相间,艳丽多姿。足边同样以青花五彩绘出茂盛的枝叶卷草,上承如意头纹。
本器出色的五彩纹饰及比例恰当的造型,代表了当时景德镇技术之先进,无疑为万历五彩的优秀例子。壶口配银鎏金顶盖,呈圆弧状,遍布镂空祥云纹样。日本旧木盒上书「浅野家大正十年入藏」,大正十年为公元1921年。
相同的双龙戏珠题材与器形,台北故宫与上海博物馆皆有近例可寻。
台北故宫的万历五彩近例
Lot 315|十八世纪 碧玉炉瓶盒三式
尺寸:炉宽16 cm;瓶高16.5 cm;盒直径7.8 cm
估价:HK$400,000 - 600,000
古人焚香,要求的是香气萦绕,同时尽量少烟少火,故每个步骤都有标准,须得谨慎。
明清时期尤其流行「炉瓶三事」- 即炉、瓶、盒这三种焚香器具的组合。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有言:「这里贾母花厅上摆了十来席酒,每席旁边设一几,几上设炉瓶三事,焚着御赐百合宫香。」北京故宫之中,也收藏有清代的碧玉炉瓶盒一套三式,
古人会先在炉中预置香灰,接着烧透香炭,用瓶中的铜箸夹入灰中浅埋,然后以铜铲压平香灰。香灰中得戳些小孔,好让氧气能穿透之,再放上瓷片、银叶、或云母制成的隔火小片,最后才把盒中存放的香置于其上焚之。
北京故宫的清代碧玉炉瓶盒一套三式
从炉瓶三事的形制可知,古人焚香鲜用现在时与的线香,而是取香丸或香饼状。由于这些香丸或香饼,一般都是合成调配的,故称「合香」。
宋朝大诗人陆游曾写《焚香赋》,其中有言「暴丹荔之衣。庄芳兰之茁,徙秋菊之英。拾古柏之实,纳之玉兔之臼」,便被认为是他独家的合香配方。
上述《红楼梦》提及的「御赐百合宫香」,也有现代人钻书研究,从明朝医学文献《普济方》找到一种百合香,配方是「沉水香五两,丁子香、鸡骨香、兠娄婆香甲香各三两,薰陆香、白檀香、熟犍香、炭末各三两,零陵香一两,雀头香、蘓合香、安息香、麝香、燕香、青桂香、青木香、甘松香、白笺香、藿香各一两」。
若阁下是爱香之人,或许可以试着重制这种皇家合香。
Lot 325|宋/明 铜错金银兽面簋式炉
宽度:25 cm
估价:HK$300,000 - 500,000
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仿古并非现代人的专利,古人也一样会慕古,借之追惜那遥不可及的辉煌历史。
今时今日,我们会用「九大簋」来形容酒菜之丰盛。其实簋(音轨)乃古代青铜器,主要用以盛载煮好的饭、小米、黄豆,和鼎一样为礼乐祭祀和葬礼仪式常用礼器。
西周注重「礼」的法规,故严格控制各阶层可以使用的簋和鼎数量。史书记载,天子是九鼎八簋、诸侯是七鼎六簋、卿大夫是五鼎四簋,士则只能用三鼎二簋。是故,鼎和簋也是权力与身份的象征。
宋朝在修订礼典制度的过程崇尚仿古,并开始大规模仿造商代铜器。于此其中,宋人也从战国铜器中借鉴,于器体表面施展华丽的错金银装饰。
本香炉是仿照古青铜簋而制,圆形侈口,短颈内束,圆扁腹外鼓,两侧置一对摩羯耳,兽口接环耳,颈侧处饰龙纹,高圈足。
短颈处前后以凸出兽首为中心,左右展开一对凤鸟纹饰,与近足处的鸟纹相呼应。腹体上则呈现硕大的兽面形象,嵌入金银丝线,捶打牢固后打磨光滑而成,尽显精湛的工艺水准。
把古代盛粮食的礼器形态,变化成仪式感同样甚重的香道器物,也确是巧思。
Lot 312|十七世纪 铜元宝耳象首三足炉 阳文「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
宽度:20.5 cm
来源:
- 传英国学者詹宁斯Soame Jenyns(1904-1976年)旧藏
- 伦敦邦瀚斯,2011年11月10日,拍品518
估价:HK$280,000 - 350,000
慕古,也不是只能够萧规曹随,加入创新元素也可以很精彩。
此炉即是一例,造型新颖别致,两侧饰透雕元宝形如意纹耳,工艺精美,置于书房案头上,趣味横生,为铜香炉中的精品。类似的铜炉非常罕见,2016年香港苏富比有一例,断代清朝早期,可作参考。
仿古元素,则在象首足之处。早在商朝,先民便有打猎捕象之举,也会把这种巨型陆地动物用于祭祀。与此同时,匠人也把它的外型用于青铜器制作之上。除了运用整头象的形象以外,也会局部取象首为足或耳。
中国首都博物馆藏有西周青铜重器「伯簋」,便是以象首为四足。
是次举槌的铜元宝耳象首三足炉
2016年香港苏富比拍卖的清朝早期例子
本次举槌的三足炉,传为Soame Jenyns(1904-1976)旧藏。
这位英国人多才多艺,本身是著名的艺术历史学家,又对东方艺术情有独钟。 1920年代,他曾来香港工作,为当时新创的杂志《The Hong Kong Naturalist》撰稿,论述中国南方动植物的文化传承与象征。
1930年代,他回到家乡,于大英博物馆的东方古董部门工作。此后数十年间,他亦多次就中国古玩与书画著书。
Lot 305|宋 黑漆素身梅花式盘
宽度:19.6 cm
来源:
- 2004年入藏于日本京都
估价:HK$220,000 - 280,000
Lot 307|十六世纪 剔红荔枝纹圆盖盒
直径:7.8 cm
来源:
- 日本姬路市资深藏家旧藏
估价:HK$150,000 - 180,000
拍卖详情
拍卖行:香港邦瀚斯
地址:香港金钟太古广场一期2001室
尚古雅韵 - 安玉轩藏珍
拍卖日期:2023/5/29|上午11:00
香道 - 静怡境
拍卖日期:2023/5/29|下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