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也出手抢夺的艺术珍藏 「德马图」佛像香港邦瀚斯拍卖亮相

自2022年春季起,邦瀚斯三度于巴黎为德马图(Claude de Marteau)举办单一藏家专场,带来这位比利时名古董商一系列宗教造像,不但以高成交率落槌,更斩获远超预期的成交额,成为收藏圈热话。

更为惊人的是,大名鼎鼎的巴黎吉美博物馆,不惜行使法律赋予的特权,抢先拿下其中一尊心仪的神像,事件登上了各地媒体报道。

来到2023年秋拍,邦瀚斯转移战线,把德马图珍藏带到香港这个国际拍卖重镇,将于10月6日举槌。

今次共有60件拍品上阵,当中以永乐宫廷御制的文殊菩萨、「集五方佛于一身」的西藏15世纪密集不动金刚、以及「佛像之始」犍陀罗的菩萨像尤为瞩目。

事不宜迟,让我们立即踏入神佛造像的因果世界。


Lot 8|明永乐(1403-24年) 铜鎏金文殊菩萨像 「大明永乐年施」刻款

高度:17.6 cm
来源:克劳德‧德马图(Claude de Marteau),布鲁塞尔,1970年代入藏
估价:HK$6,000,000 - 8,000,000


佛教讲因缘。以种花为例,种子播种在地是主因,阳光、雨水、肥料等外在条件是助缘。只有主因与助缘都成熟齐备,花卉才能够绽放盛开。

其实艺术也是一样,有主因助缘,有前因后果,才能够开花结果。大名鼎鼎的永乐宫廷佛像也一样,种子其实早在前朝便早已种下。


永乐帝御容|台北故宫

由于蒙古和藏传佛教之紧密关系,藏佛信仰在元朝时已相当流行。朱元璋曾经出家当过沙弥,登上大宝后对佛教采取保护政策。这位大明开国皇帝不欲重蹈唐朝中原与藏地(吐藩)战争冲突之覆辙,故遣特使入藏邀请噶举派黑帽系最高法王到南京受封,借怀柔政策安抚边陲势力。

西藏位处边疆,文化又和中原大相径庭,中央难以直接管治,借助宗教力量无疑是重要手段。

是故,燕王朱棣起兵篡其姪登基成为永乐帝后,非但没有改变父亲朱元璋的西藏政策,反而更积极笼络藏佛各大派系,恭请上师、分封法王、兴建佛寺。他本人亦笃信藏佛,被上师高僧尊称为「掌控力之轮等七政宝的法王」。

为了对西藏政要和寺院赐予国礼,宫廷御用监特设「佛作」工坊,铸造如此尊文殊菩萨般的华贵造像与法器。

藏佛信仰其非铁板一块,当中有许多不同派别。所以「佛作」造像描绘的菩萨神祇,不少都是各门各派特别尊崇的本尊。

若然描绘的是文殊菩萨,则更是别有一番重要含意。

文殊菩萨,睿智灵善,与普贤菩萨并列,为释迦如来两大弟子。在密教信仰中,文殊菩萨智慧第一,与观音菩萨(慈悲)、金刚薩埵(力量)合称三怙主,象征佛门义理精华,地位非凡。

传统上,藏传佛教称呼当地世俗统治者为菩萨化身。时移势易,当藏佛寻找藏地以外的政权支持时,便把此等做法扩展开去。从元朝到清代,藏传佛教会尊称庇护佛法的汉地统治者为「文殊菩萨化身」。有明确记载者,包括忽必烈、洪武帝朱元墇、永乐帝朱棣、乃至满清入关后的诸位皇帝。

所以说,永乐帝把此尊文殊菩萨像送出去时,颇有「寡人亲临」的意味。另一方面来看,能收到如此国礼的人物,来头地位必然不同一般。

上述历史不但促使了永乐宫廷佛像的诞生,更影响了如此名品别具魅力的艺术风格。

忽必烈统治元朝之时,国师八思巴邀请著名纽瓦尔雕塑匠阿尼哥(Aniko,1244-1306)担任总管,与其尼泊尔及西藏弟子为朝廷铸造佛像,兴塔建寺。

佛教造像历史上,纽瓦尔工匠手艺之佳与名声之高无出其右,长期受各地权贵聘请铸造佛像。他们是尼泊尔境内加德满都谷地的住民,吸收4-6世纪印度笈多王朝文化以外,又受到8-12世纪印度帕拉王朝艺术影响,发展出自成一派的独特美学。

及至明初,「佛作」承袭此元蒙遗风的同时,又因为汉人开始取代尼、藏两地匠人,而融入汉地工艺与审美。在多元文化碰撞的灿烂火花下,永乐宫廷造像横空出世,此尊文殊菩萨即为一例。


北京妙应寺的阿尼哥雕像。妙应寺原为格鲁派寺院,现为博物馆

文殊菩萨右手拿宝剑,能斩断众生一切烦恼执着;右手持不染莲花,喻意由烦恼转至清净的境界;莲花伸延至肩膀上托梵策,象征无比智慧。

造像工艺卓越,鎏金华贵,细节精确,无疑为永乐宫廷造像典范。

箇中的纽瓦尔美学彰明较着,除了繁丽的宝饰和娇艳的莲花花瓣,肢体处理更是精彩。宽肩细腰,身躯呈S形微倾,小腹有肌肉富弹性感,配合轻披肩上的帔帛,整个动作飘然若动,意态潇洒。

藏佛造像多作嵌宝,如这尊的永乐宫廷出品却不加嵌饰,乃是中原审美。此外,圆润匀称的脸相,乃至流畅且质感较强的衣纹处理,都是中原表现手法。

古董佛像历经岁月洗礼,法器配件多有残缺。此尊不但宝剑仍在,底部原装封藏板更是完封未动,殊为难得。

肉眼可见,原装封藏板有八个均匀的敲击牢固痕迹,然后按照尼泊尔习俗涂上一层朱砂漆。封藏板本身不作鎏金处理,露出选用的精练黄铜。

最近十年的研究指出,不论是北京故宫还是大英博物馆的许多重要造像,俱以黄铜精制,说明这种合金铜在明初宫廷出品中广泛应用。

此外,交叉的双腿下方位置,相当明显的显示出造像所用精铜,这一特征见于其他赠予西藏重要人物的造像,以及西藏大昭寺珍藏的文殊菩萨像(下图)身上。

值得留意的是,不论公私收藏,永乐宫廷文殊菩萨像的造型,多如大昭寺例子一般,双手于胸前结转法轮印,而宝剑置于右臂之旁。至于如今次拍卖的例子,右手拿起宝剑者,则较为罕见。


明永乐 铜鎏金文殊菩萨像 「大明永乐年施」刻款|西藏大昭寺



Lot 25|西藏 十五/十六世纪 铜鎏金密集不动金刚像

高度:28 cm
来源:克劳德‧德马图(Claude de Marteau),布鲁塞尔,1970年代入藏
展览:Le tantrisme dans l’art et la pensée, Palais des Beaux-Arts, Bruxelles, 7 March - 10 April 1974
出版:Arman Neven, Le tantrisme dans l’art et la pensée, Bruxelles, 1974, p. 76, no. 386
估价:HK$4,000,000 - 6,000,000


提起文艺复兴,大家都会想起达文西、米高安哲罗等巨匠创作。其实在相约时期,西藏也曾迎来一场文艺复兴,不但佛法重新振兴,文化、信仰、艺术、思想亦蓬勃一时。

这场藏地文艺复兴,在错综复杂的宗教因缘下开花,而此尊密集不动金刚便是从中诞生的一颗硕果。由于这位神祇的造像在艺术市场并不多见,故笔者略为详谈。

密宗之所以称为密宗,皆因师徒之间是秘密传授,箇中内容绝不轻易向外公开。是故,密宗修习的经典便称为密续(或音译怛特罗),意即秘密相传之典籍。

藏传佛教密宗之中,以无上瑜伽密续地位最高,被信徒视为无法超越且最难修持的密法,修行包括呼吸、经脉、观想等。我们的主角密集金刚,正是与大威德金刚、胜乐金刚、喜金刚、时轮金刚并列无上瑜伽的五大主尊之一。


18世纪 绣像阳体秘密佛(即密集金刚)唐卡局部|北京故宫

无上瑜伽又分为父续、母续、无二续。父续与母续,分别着重于阳性及阴性力量的展现。无二续即兼具上述两者特征。

密集金刚属于父续,在紫禁城中又称阳体秘密佛。北京故宫珍藏有一幅唐卡(上图),背后有汉满蒙藏四体文字题记:「乾隆四十三年九月初一日,钦命章嘉(格鲁派活佛)胡土克图供奉利益绣像阳体秘密佛……」可见在清朝皇室之间,密集金刚亦是相当重要的信仰。

密集金刚多为三面六臂形象。三面一般为蓝、白、红三色,代表降服、息灾、敬爱。主臂双手拥抱明妃,象征智慧与慈悲的结合;手上同时分持金刚杵和金刚铃,代表方法与智慧双成。其余四手,则分别握着法轮、莲华、摩尼、宝剑。

不过本尊造像,并非只是密集金刚那么简单,而是密集不动金刚,乃「集五方佛于一身」的独特形制。

五方佛,乃主持中、东、南、西、北之如来,顺序为大日如来、阿閦佛、阿弥陀佛、宝生佛、不空成就佛。

有密宗信仰认为,密集金刚是东方阿閦佛化身。本尊造像正是一例,密集金刚其实是以金刚不动佛(阿閦佛又称不动佛)的形象展现,手持的法轮、莲华、摩尼、宝剑,便是代表另外四方如来的法器。是故,本尊又如图录所示,曰「 密集不动金刚」。

本尊密集不动金刚高28 cm,加上是坐像,所谓「一阔三大」,体量已是相当硕大。

一般而言,如此华贵且巨大的密集金刚像,原本应该置于壮观的坛城曼荼罗中央,再由一众小型造像环绕。去年巴黎秋拍,邦瀚斯举办第二部份的德马图藏珍专场,有一尊同为15/16世纪的宝生佛像(下图),18 cm高,估价€2万,在热烈竞投下以€6.2万易手,便是此类坛城小型造像。

至于本密集不动金刚,如上文所言已集完满具备五方如来的象征,故单尊便能彰显整座曼荼罗,足证非凡。


西藏 十五/十六世纪 铜鎏金宝生佛像 出自密集不动金刚坛城|2022年,巴黎邦瀚斯,€62,115成交

众所周知,藏传佛教如今的四大教派为宁玛、噶举、格鲁、萨迦。其实更早之前,还有一个噶当派。

噶当派于11世纪成立,始创人为后弘期名僧阿底峡,主张先修显宗,后习密宗;以显修心,以密修身;显为根本,密为增进。就如大多宗教一样,有盛必有衰。藏佛此后经历了佛法衰颓的时期,噶当派更是凋零萎靡。

直到14世纪末、15世纪初,高僧宗喀巴精研经藏,整顿戒律,勤弘正法,终于力挽狂澜,振兴佛教。他戴上黄帽,以示尊重佛教戒律,在噶当派基础上创立格鲁派。由于格鲁派源自噶当派,而首座正式寺院名为甘丹寺,故又称新噶当派或甘丹派。

藏地佛法振兴,各门各派在良性竞争和合作下得到长足发展,加上上述永乐大帝的资助及笼络,以藏地中部为核心的文化、信仰、艺术、思想蓬勃一时,称为甘丹文艺复兴。

是此举槌的此尊密集不动金刚,正是甘丹文艺复兴杰作。轻盈的四肢、高耸的尖冠、叶状的臂环、饱满的莲瓣、花蕾中点状镶嵌的绿松石等,悉数都遵循了15世纪西藏中部的雕塑传统。

提起15世纪西藏佛教艺术,收藏家都会想起一代造像大师索南坚赞(Sonam Gyaltsen),其工作室出品的典型特征包括雕塑装饰、绿松石镶嵌、以及头部柔和发丝。这些细节在本尊以及另一尊私人收藏近例(下图)身上,都得到充分体现。

头冠亦是精彩相当,中央以环状花丛为主体,周边衬以叶状装饰,外侧耳朵还有吊饰,设计上没有忽视密集不动金刚的任何一张脸孔。

以上例子表明了十五世纪西藏造像风格之变迁 - 从轻薄衣着与雄伟躯体,转向更为优雅精致的服饰与面貌。

如斯改变,很大程度因为藏地接触到明朝皇帝的礼物,好像皇家作坊的雕塑(正如上述的永乐文殊菩萨像)、绘画、纺织品等等,而在创作审美上受到影响。本尊下摆的U形衣褶、袍上卷纹、乃至座部莲瓣处理,便是如此文化艺术碰撞的证据。


十五世纪的西藏密集金刚像近例|私人收藏,喜马拉雅艺术资源编号:8050



Lot 53|犍陀罗 三/四世纪 片岩菩萨像

高度:111 cm
来源:克劳德‧德马图,布鲁塞尔,1970年代入藏
出版:Mario Bussagli, L’arte del Gandhara, Turin, 1984, p. 100
估价:HK$2,000,000 - 3,000,000


佛教诞生之初,仅以菩提树、法轮、脚印等符号来象征佛法。后来信众怀念佛陀,产生了崇拜具体形象的需要,佛教造像首次出现在人类历史之中。

犍陀罗乃佛像发祥地,但这并不代表艺术风格是凭空而来的。它的因缘其实也很明显,只是要到更遥远的欧洲寻根。

犍陀罗位于今日巴基斯坦北部、连接阿富汗国境的一带,属古印度十六国之一。此地理位置在古时极为重要,是东亚连接中亚、西亚和地中海世界的桥梁,因而成为不同文化、艺术、信仰的大熔炉。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之时,把希腊雕塑艺术带到犍陀罗。历经马其顿/希腊统治后,犍陀罗为崇信佛教的贵霜王朝兼并,世上最早的佛像于是在这里问世。


左为大英博物馆的古希腊阿波罗像,右为是次举槌的犍陀罗菩萨像


梵蒂冈博物馆的古罗马阿波罗像,留意一膝微曲显现重心倾侧的手法,以及轻薄贴身的衣袍处理

我们欣赏犍陀罗佛像时,都会自然联想到古希腊雕塑。读过上述历史后,便明白这绝非错觉。

犍陀罗佛像有着高鼻深目、五官深邃的特色,还有波浪形头发,形象如同西方人,被学者称为「太阳神阿波罗面孔」。其他特征,还包括椭圆脸孔、宽圆头额、肉髻高隆、杏仁形眼、略抿嘴角等等。

头部后面的圈状「轮」,乃古印度太阳象征,亦即后来佛像「背光」设计的由来。至于身上珠宝装饰、嘴上所束的小胡子、以及身朝正中的姿势,则是受到波斯和印度品味影响。

此外,衣袍轻薄透明,双臂覆盖其下,以及藉由微曲右膝展现身体重心稍往左倾的手法,也显示匠人借鉴了希腊与罗马的审美工艺。

现今佛像大都有突起的「髻」,传说为佛头顶隆起肉块,天生为戴王冠而长,属于印度传说伟人的「三十二相」- 智慧越高,肉髻就越高。有学者反驳这种观点,认为其实是依据古印度人的盘发习惯,此尊般的造像便印证了这一点。

发型还有另一个重要用途 - 协助我们辨别造像身份。

犍陀罗信仰流行的菩萨有两位,分别是观音菩萨和弥勒菩萨(即未来佛弥勒),两者造像最明显的分野,在于观音顶上常有化佛,象征受业于阿弥陀佛;弥勒则多见高髻造型,或是以珍珠串束起曲发。

此尊菩萨神态威严,身体壮健,呈现出神圣觉悟的崇高形象。依发型判断,描绘的当为弥勒,右手应施无畏印,望众生心安,无所畏怖,左手则应该持甘露宝瓶,为众生平息热恼,消除灾障,于未来再证觉悟。

此尊身上之装饰特征,公私收藏皆有近例可比,包括三藩市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弥勒菩萨像(下)、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一尊馆藏、以及1999年于纽约佳士得举槌的一尊较小型菩萨。


犍陀罗 三/四世纪 片岩菩萨像|三藩市亚洲艺术博物馆



Lot 21|西藏 约十五/十六世纪 铜鎏金菩萨像

高度:28.9 cm
来源:克劳德‧德马图,布鲁塞尔,1970年代入藏
估价:HK$1,200,000 - 1,600,000


看佛教艺术图录,不少造像都只称为「菩萨像」。这并非学者躲懒,而是辨识古代佛像身份本来就相当不易。不过借着对比近例文物,专家还是有可能推测到大概。

以此尊菩萨为例,脸相庄严沉静,一脸四臂造型,两手持法轮,另外两手结施予印。

如此造型的菩萨并不多见,惟邦瀚斯专家还是找到了参考例子,包括西藏格鲁派托林寺白殿一幅观音画像,以及丹萨替寺舍利塔的两尊四臂造像- 其一为拿着宝珠的观音(下图),另一只知为菩萨。


丹萨替寺舍利塔的四臂观音,断代14世纪,高约28 cm

按诸参考例子研究,今次举槌鎏金铜像描绘的,可能是较为鲜见的「如意轮观音」。

六观音、即观音菩萨示现的六种化身,分别拯救六道,其中以千手观音(主救地狱道)和十一面观音(主救阿修罗道)最为人熟悉。

如意轮观音,主救天道众生,主要法器有二,分别为如意宝珠和如意法轮,象征佛法常转,破除烦恼,圆满众生祈愿。

观音绝对是形象最多的神祇。只谈如意轮观音,便有二臂、四臂、六臂、十臂、十二臂等造型,每种造型又可另有变化。邦瀚斯此尊,以及丹萨替寺之例,有可能都是如意轮观音。

此尊的叶形臂环,与莲花底座宽板扁平的花瓣处理,都与上文提及的造像大师索南坚赞风格一致。

去年巴黎春拍,邦瀚斯举办第一部份的德马图藏珍专场,有一尊15世纪的喇嘛像(下图),€10.7万成交,也带着同样的造像特征。

此外,慈祥无邪脸庞的圆形轮廓,以及头冠中央的叶瓣,则可以和鲁宾艺术博物馆的15世纪尊胜佛母像(下图二)比较。

经以上种种脉络推敲,此尊菩萨像最初或是供奉于舍利塔上。不过这座舍利塔并非位于丹萨替寺,而是位于索南坚赞工作室所在 - 日喀则附近的一座寺庙。


藏中 十五世纪 铜鎏金喇嘛像|2022年,巴黎邦瀚斯,€107,475成交


西藏 十五世纪 铜鎏金尊胜佛母像|纽约 鲁宾艺术博物馆



Lot 15|藏中 十五世纪 铜鎏金宝帐大黑天像

高度:21.5 cm
来源:克劳德‧德马图,布鲁塞尔,1970年代入藏
展览:Le tantrisme dans l’art et la pensée, Palais des Beaux-Arts, Bruxelles, 7 March - 10 April 1974
出版:Arman Neven, Le tantrisme dans l’art et la pensée, Bruxelles, 1974, p. 76, no. 389
估价:HK$1,000,000 - 1,500,000


文章写到这里,介绍此尊造像因缘的关键词基本上都出现过了,顺序为元朝、藏佛四大教派、八思巴、永乐帝。

元代之世,藏佛教派势力不似明初时期般较为平衡。其中,萨迦派获得元朝政府支持,建立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称霸藏地近百年之久。萨迦派第五祖八思巴,获忽必烈封为国师和帝师,并敕封大宝法王。

大黑天是萨迦派非常重视的守护神,被八思巴引进宫廷,成为元代至为崇尚的神祇,盛行一时。及至明初,大黑天信仰不衰,永乐朝「佛作」也制作过带款的大黑天像。

去年巴黎秋拍,邦瀚斯举办第二部份的德马图藏珍专场,一尊西藏14世纪宝帐大黑天像(下图),以超越高估价的€16.4万易主。 14世纪,中原正是元末明初。


西藏 十四世纪 铜鎏金宝帐大黑天像|2022年,巴黎邦瀚斯,€164,175成交

大黑天起源于印度,原为战神与财富之神,传入西藏后成为重要护法。事实上,蒙古帝国横扫欧亚之时,大黑天便是忽必烈的守护神。

相对其他神祇,这位怒相佛体型圆润,四肢亦较为矮短,故虽然怒目而视,带畏惧之感,但威武中又令人觉得憨态可掬。套现代网络用语,可说有着一股「反差萌」的讨喜之感。

宝帐大黑天乃大黑天变化身之一。有意见认为,「宝帐」指的就是游牧民族的帐篷,大黑天既然守护众生,就顺势成为了西藏和蒙古私帐篷守护神。

有学者则指出,萨迦派尊奉的主要本尊为「喜金刚」,其经典《喜金刚本续》的重要注译名曰《金刚幕续》。大黑天誓言护持《金刚幕续》,故得名金刚幕怙主,又称宝帐怙主或宝帐大黑天,未必和帐篷有什么关系。

此尊材质精良,宝冠、璎珞、飘带、莲座铸造华美繁复。大黑天三目圆睁,须眉立起,怒目而视。头戴五骷髅冠,左手托噶巴拉碗,右手持钺刀。此外,胸前或胀间多挂人首项蔓、珠宝璎珞装饰,脚踏尸魔,皆为大黑天典型特征。

噶巴拉碗由颅骨制成,是金刚乘神灵的供器、祭祀用碗。手握钺刀放在胸前的噶巴拉碗上方,则象征「方法与智慧」的结合。

宝帐大黑天,常见两种稍微有别的造型。一是两腿作蹲踞姿势,手上横放一根旃檀木梃杖(参考下图);另一双腿直立,手上无杖。

如此尊般双腿直立,手上无杖的造型,是跟随了所谓的龙树传统。龙树为大乘佛教的大论师,著作以《中论》和《大智度论》最为有名。相传他在恒河散步期间,看到大黑天漂浮水上,便把之带回那烂陀寺,使之成为佛教守护神。


藏中 十八世纪 宝帐大黑天黑唐卡|邦瀚斯 私人洽购服务



Lot 52|西藏 十九世纪 堆绣药师佛唐卡

尺幅:270 x 140 cm
来源:克劳德‧德马图,布鲁塞尔,1970年代入藏
出版:Louis P. van der Wee, “Tibetan Applique Hangings in European Collections”, in The Bulletin of the Needle and Bobbin Club, Vol. 58, 1975, p. 46, fig. 8
估价:HK$800,000 - 1,200,000


如今踏进佛寺,大雄宝殿很多时会见到三尊外型近似的金佛。中间的当然是佛陀释迦,主掌娑婆世界;旁边有一位是大家熟悉的阿弥陀佛,主掌西方极乐世界。

最后一位就是此幅唐卡的主角 - 药师佛、即东方净琉璃世界之主。

东方净琉璃世界大家比较陌生,其实也是佛国净土,《药师经》如此形容之:「然彼佛土,一向清净,无有女人,亦无恶趣,及苦音声。琉璃为地,金绳界道,城、阙、宫、阁、轩、窗、罗网,皆七宝成。亦如西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等无差别。」

汉传佛教中,药师佛造型与其他佛相似,很多时得靠法器才能分辨之。藏佛的药师佛,尤其是唐卡上的,则尤其容易认得 - 身蓝色如琉璃,一如佛经形容。

药师佛左手持叶钵,右手则拿「诃梨勒」。诃梨勒是真实存在的植物,有「藏药之首」美誉,在佛教中被视为能医百病的灵药。

药师佛以治病除疾著称。思想哲学上来说,药师佛医的是人心,解除众生因内心无明引起的精神痛苦,带领大家脱离轮回的痛苦。

不过在世俗宗教中,信众也会向药师佛求身体健康,抵抗真实世界的疾病。印度佛教传统教育有五门科学,其中一门之所以为医学,也与药师佛信仰有关。


宗喀巴(左上)与其他菩萨及守护神

堆绣唐卡是藏地传统艺术,名列国家非物质遗产。匠人用各色棉布和绸缎剪出预先设计的图案,首先堆贴成一个构图完整的画面,最后用彩线绣制而成,个别纹饰或会另外上色。

由于手法以堆贴为主,绣制为辅,故称堆绣。又因为采用了堆贴手法,堆绣唐卡的质感和立体感都相当强。

本幅堆绣唐卡以药师佛为主角,周围环绕一众菩萨和守护神,包括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丹玛女神等等。药师佛上方戴黄帽的,则是上文曾经提及、创立格鲁派的高僧宗喀巴。

宗喀巴出生的地方,被格鲁派视为圣地,后来在该处建立了重要的塔尔寺。塔尔寺有名的「艺术三绝」,便是酥油花、壁画、以及堆绣唐卡。

综观公私收藏,可兹比较者包括2016年在邦瀚斯举槌的一幅宝生佛堆绣唐卡(下图),以及新泽西州纽华克博物馆之馆藏。


西藏中部 十六世纪 宝生佛堆绣唐卡|2016年,香港邦瀚斯



德马图(Claude de Marteau)为比利时著名古董商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笈多佛陀像」,与约翰·洛克菲勒三世旧藏的「湿婆舞王像」

德马图(Claude de Marteau),比利时著名古董商,经手众多佛教艺术杰作。

公共收藏机构方面,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The Met)从他手中接过的「笈多佛陀像」,与约翰·洛克菲勒三世(John D. Rockefeller III)旧藏的「湿婆舞王像」(现藏亚洲协会博物馆)。

私人收藏方面,例子有「亚洲艺术教父」安思远(Robert Ellsworth)旧藏的「尼泊尔十三世纪观音像」,以及自日本收藏,曾于静冈县立美术馆、福冈亚洲美术馆等展出的「犍陀罗三至四世纪释迦牟尼佛与菩萨群像」,俱在纽约拍场天价成交。

去年春秋二拍与今年春拍,邦瀚斯于巴黎三度为德马图举办专拍,悉数交出高成交率与超越预期的成交额。且看今回移师香港,又会写下怎样佳绩。


同场精选拍品


Lot 29|清 十七/十八世纪 铜鎏金无量寿佛像

高度:23.5 cm
来源:克劳德‧德马图,布鲁塞尔,1970年代入藏
估价:HK$600,000 - 800,000


Lot 17|藏中 丹萨替 十五世纪 铜鎏金金刚亥母像

高度:29.5 cm
来源:克劳德‧德马图,布鲁塞尔,1970年代入藏
展览:Le tantrisme dans l’art et la pensée, Palais des Beaux-Arts, Bruxelles, 7 March - 10 April 1974
出版:Arman Neven, Le tantrisme dans l’art et la pensée, Bruxelles, 1974, p. 76, no. 386
估价:HK$600,000 - 800,000


Lot 1|印度东北部 帕拉时期 十二世纪 不动明王铜像

高度:12.1 cm
来源:克劳德‧德马图,布鲁塞尔,1970年代入藏
展览:Le tantrisme dans l’art et la pensée, Palais des Beaux-Arts, Bruxelles, 7 March - 10 April 1974
出版:Arman Neven, Le tantrisme dans l’art et la pensée, Bruxelles, 1974, p. 76, no. 385 (misidentified as Kalamanjushri, Nepal).
估价:HK$500,000 - 700,000


Lot 22|西藏 约十五/十六世纪 铜鎏金菩萨像

高度:30.8 cm
来源:克劳德‧德马图,布鲁塞尔,1970年代入藏
估价:HK$400,000 - 600,000


Lot 33|西藏 十八世纪 铜鎏金吉祥天母像

高度:20.2 cm
来源:克劳德‧德马图,布鲁塞尔,1970年代入藏
估价:HK$400,000 - 600,000


拍卖详情

拍卖行:香港邦瀚斯
专场:克劳德‧德马图珍藏 第四部份(The Claude de Marteau Collection, Part IV)
拍品数目:60
预展日期:
2023/10/1 - 5|10am - 6pm
2023/10/6|10am - 12pm
拍卖日期:
2023/10/6|2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