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巴黎邦瀚斯为Jules Speelman举办单一藏家专场,来带二十多件精彩的喜马拉雅艺术品,结果叫好又叫座,拿下93%的高成交率,斩获近€1,520万,金额足足是拍前总估价三倍之多。
今年,适逢这位传奇古董商八十大寿,香港邦瀚斯特别为之策划两个特备专场 - 八件重器压阵的「八秩・八珍」,以及僧侣和大成就者为主题的「苦乐为道」,将于5月5日隆重举槌。
早前在各地巡展期间,这批佛教艺术珍品已经引起炽热讨论,其中又以元代的释迦苦修像最受瞩目。邦瀚斯是如何与Jules Speelman结缘?巡展为何选择成都为首站?释迦像以外还有什么珍稀杰作?近年为藏家垂青的上师造像,在艺术史上又担当怎样的角色?
以上种种疑问,我们交由两位幕后功臣 - Asaph Hyman(中国古董艺术部环球主管)与谭远卓(Dora Tan,印度、喜马拉雅及东南亚艺术部拍卖主管兼专家)亲自解答。
Jules Speelman与太太Adele Speelman
Asaph Hyman|邦瀚斯 中国古董艺术部环球主管
Jules Speelman与邦瀚斯如何结缘?去年为何会有举办「耀采凝辉:Jules Speelman珍藏六十载」专场的构思?
A & J Speelman是全球手执牛耳的中国及亚洲艺术古董商,由父亲Alfred Speelman奠定基石,儿子Jules Speelman发扬光大。营商以外,Jules本身亦是资深藏家,雅蓄佛教艺术等多个门类,对艺坛深具影响力。在各地博物馆长、收藏家、国际拍卖行专家之间,他的名字无人不识。邦瀚斯和Jules合作多时,我们非常感谢他的信任。
去年6月,巴黎邦瀚斯「耀采凝辉:Jules Speelman珍藏六十载」拍卖举槌前夕,Jules曾经说道:「把这些藏品带到拍场,心情当然很复杂。不过我也颇感好奇:市场如何看待我这些年来的收藏?我深信这些藏品是极具质素的。至于大家鉴赏之时,会否也看到当中的艺术价值和我所付出的努力?这正是我想知道的。」
该场拍卖创下的佳绩,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案 - 斩获逾1,520万欧元成交额,足见环球收藏家对Jules深耕多载的藏珍是如何欣赏,对有机会把它们收入囊中又是如何高兴。
谭远卓 Dora Tan|邦瀚斯 印度、喜马拉雅及东南亚艺术部拍卖主管兼专家
香港拍卖在内地巡展,多以北京或上海为重。为何今次选择成都作为首站?
北京、上海固然是重要城市,但内地还有许多收藏艺术的重镇。
成都邻近西藏,与佛教艺术有着深厚渊源。能够在这个古都认识不同世代的藏家和艺术爱好者,我们喜马拉雅艺术部门的Mark Rasmussen(国际总监)、谭远卓(拍卖主管兼专家)、以及中国区总经理汪洁都倍感高兴,同时十分期待在即将举行的香港拍卖预展中再次与他们见面畅谈。
今次拍卖为何分为两个专场?这样的安排如何体现Jules Speelman的收藏哲学?
今年是Jules Speelman八十岁大寿。在许多文化之中,这都是人生中的重大里程碑,而他选择了与别不同的方式来庆祝 - 举办「八秩・八珍」拍卖,为大家呈献八件佛教艺术重器。
邦瀚斯很荣幸能同时为他策划另一个特备专场,以佛教僧侣和大成就者为主题,取名「苦乐为道 - 不朽的僧侣与大成就者」。
Jules对佛教艺术充满热情,且对珍稀佳品有着敏锐洞察力。这两场独特的拍卖会,正好体现出他收藏的学养知识何其深厚渊博。
Lot 2|元 铜鎏金释迦牟尼苦修像
高度:28 cm
来源:Eskenazi Ltd,伦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展览:「Buddha:2000 Years of Buddhist Art,232 Masterpieces 」,弗尔克林根,2016年6月24日至2017年2月19日
专场:八秩.八珍
估价:HK$8,000,000 - 10,000,000
佛教造像世界之中,释迦是常见主题,各类苦修者像亦不鲜见。比之两者,此尊释迦苦修像造型和审美有何独特之处?反映出一种怎样的信仰精神?
不仅是对喜马拉雅艺术爱好者而言,汉地审美概念如此鲜明的佛陀像实在难得一见。在汉传佛教美术中,能够将人物神韵、身形比例、装饰细节塑造至如此境界的苦修像作品亦寥寥无几,广为人知的只有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一例。
佛陀面容沉思,枯瘦的双手交叠,既有形销骨立的样貌,眉目与姿态间又充满超然恬静之意,不悲不苦。地上铺满落叶,顿生树下证道之意味。衣物虽薄薄一层,花纹却錾刻细密,以华贵之气烘托苦修之相,可谓极致的对比,有种以乐景衬悲情之感。
我尤为欣赏这尊佛像极为简洁的轮廓与雕塑美感,尤其从后背观之,脊柱优美的弧形仿佛已经如此千年,虽为静态,力量却十分震撼。佛陀一侧的衣角弯曲垂落,以弧形打破对称式的深邃沉重之感。
Lot 4|藏中 十一/十二世纪 铜鎏金弥勒像
高度:49.3 cm
来源:入藏于纽约,2007年
展览:「Buddha:2000 Years of Buddhist Art,232 Masterpieces 」,弗尔克林根,2016年6月24日至2017年2月19日
专场:八秩.八珍
估价:HK$4,000,000 - 6,000,000
大家熟悉的弥勒菩萨是「大肚笑佛」,此尊「后弘期」弥勒像却是俊秀王子造型,为何如此?
对,说起弥勒是未来佛,为诸天人说法。然而,很多人都会先想到大肚笑佛的模样,其实那是中原地区的流行样式。据说有这样一位和尚,在一种信仰中是弥勒转世,故而两种形象合二为一,成为弥勒在民间流行的样貌,但是在喜马拉雅艺术史上,弥勒形象却并非如此。
早在犍陀罗时期,便有古希腊罗马式英俊少年样貌的弥勒菩萨石雕,或坐姿说法,或长身玉立,手中宝瓶便是身份写照。立姿弥勒亦常见于一佛二菩萨的固定组合,于后世印度、尼泊尔、西藏绘画及造像作品中比比皆是。
印度拉达克的巨型弥勒像、尼泊尔的早期石雕、金铜造像中的弥勒菩萨皆承袭相似样式。敦煌著名的交脚菩萨,则可视为丝路艺术对佛像的诠释。
藏地在九世纪经历了朗达玛灭佛,进入百年黑暗时期。后来佛法再兴,进入「后弘期」,此时造像风格如何?又怎样影响后世造像?
「后弘期」是一个蓬勃的时代,不但建造了扎塘寺等大型寺庙、翻译与传播经文,亦创造了风格融合的佛像与壁画。
这段时期,印度与西藏造像风格同时呈现于一尊佛像之上,两者互相辉映,反映了在佛教第二次由印度传入西藏的后弘期时代,西藏艺术家对帕拉艺术的深入研习。
此外,西域风貌同样出现在此时期,如夏鲁寺中,或许来自于阗或元宫廷。对印度、克什米尔及尼泊尔风格的借鉴,促使西藏在大约十五世纪开始,走向本土艺术的长足发展与风格显著的时期。
Lot 5|藏中 丹萨替 约1267年 铜鎏金莲华手观音及马头明王像
高度:27 cm
来源:Bodhicitta Inc.,纽约,2007年
展览:「Buddha:2000 Years of Buddhist Art,232 Masterpieces」,弗尔克林根,2016年6月24日至2017年2月19日
专场:八秩.八珍
估价:HK$3,000,000 - 5,000,000
此造像形制独特,观音与马头明王并列有多罕见?知道当时在丹萨替寺何处安放吗?
一尊立姿菩萨配合胁侍神祇之样式,应当为吉祥多门塔所独有。马头明王很早就是一个独立神祇,一份十三世纪有关直贡与丹萨替吉祥多门塔的记述,令此尊造像之题材、在灵塔之原本位置得以清晰确知。
该旧档案描述,观音手持纯净莲花,马头明王则手持短杖(Czaja,《Medieval Rule in Tibet》,2013年,卷一,页527)。此造像原应位于吉祥多门塔面西第四层,自左侧烘托着中央佛陀像。第四层造像再现八大菩萨之天宫眷属,每一尊皆有随侍,分别位于四面中央佛陀之两侧身旁。
丹萨替寺全盛期近200年之久,各时期造像受到不同的文化和艺术影响。例如,2023年在邦瀚斯近HK$3,800万成交的广目天王像,就散发浓厚的中原气息。是次的观音及马头明王像,美学上又有何特色风格?
的确,广目天王像诞生之时为西藏艺术风格更为融合的时期,西藏本土的审美与中原的影响显著,因此广目天王的形象更接近一位中原将军。
因初代匠人中多有尼泊尔艺术家,故早期的丹萨替造像具有极鲜明的尼泊尔审美特色,整体而观,圆润而婀娜的身姿、复杂而流畅的珠宝,处处曲线而非生硬线条。
观音及马头明王像便是早期丹萨替的尼泊尔经典样貌。观音身形颀长而俊美,面容柔和宁静,错嵌华贵珠宝设计,尤其可见菱形宝石环绕的头光五彩斑斓,无一不是尼泊尔人塑造少年般的菩萨像之最优美样式。此尊造像的马头明王尤为活泼可爱,神采飞扬,身躯浑圆,为造像增添无比活力与趣味。
藏中 丹萨替 十五世纪早期 铜鎏金西方广目天王像|2023年,香港邦瀚斯,HK$37,964,000
虽然我们最常接触的佛像,是以菩萨或神祇为主题,但上师造像亦甚为藏家所喜。例如2023年纽约亚洲艺术周,一组萨迦派五祖像在邦瀚斯举槌,以近估价6倍的US$294万成交。上师像在佛教和造像艺术史上有多重要,鉴赏上又有何特别之处?
上师像可谓西藏佛教艺术所独有的特殊题材。藏人顶礼上师,如此虔诚,以至于以营造佛与菩萨的同样心血巧思,来铸造这些上师与大成就者,成为代表西藏本土美学的经典题材。
这些上师像作为肖像艺术,每一件均表现了上师个人化的样貌与独一无二的神韵,年岁长幼、沉稳与潇洒、雄壮与清秀,极为写实,呈现出多样而精彩的样貌。从这个角度来说,每尊上师像都可作为独立雕塑作品来欣赏,人物的精神超越法度,在这里得以淋漓尽致地彰显,颇具现代艺术意味。
这些上师像又常带有铭文讯息,为研究上师、寺庙历史,以及艺术风格所出现之最早或最晚年代提供依据。相信随着深入研究,寺庙及僧人的生平与建树将更广为人知。
藏中 十五/十六世纪 藏传佛教萨迦派五祖师铜像|2023年,纽约邦瀚斯,US$2,940,375
Lot 102|西藏 十五/十六世纪 铜鎏金阿瓦都帝巴像
铭文:精进行于甚深道,悉地成就已获得,践行圣凡不二法,阿瓦都帝我顶礼。
高度:17.5 cm
来源:苏富比,纽约,1998年3月26日,拍品157
展览:「Buddha:2000 Years of Buddhist Art,232 Masterpieces」,弗尔克林根,2016年6月24日至2017年2月19日
专场:苦乐为道-不朽的僧侣与大成就者
估价:HK$800,000 - 1,200,000
相对于菩萨神祇,大家对上师或许没有那么了解。能请你挑选几尊精彩造像,替我们讲解吗?
上师像是极具趣味的题材,可欣赏铸造工艺之超凡、上师肖像之美、所带有之历史意涵,或是艺术家独具的巧思与自由发挥的空间。这尊大成就者阿瓦都帝巴像是我最喜爱的上师像之一,姿态如此复杂,却又潇洒自若,一手撑地,一手以指触地,仿佛将一位大成就者挥洒自如的动作瞬间凝固下来,行云流水,极富雕塑的欣赏趣味。
他的花环与耳饰皆为叶形,比寻常珠宝更见巧思。面容威严,符合阿瓦都帝巴曾为一小国之主的身份,后来在大成就者达玛茹巴的引导下舍弃王位,皈依佛门,获得「阿瓦都帝巴」之名,意指舍弃世俗财物与俗务的行者。
此尊造像极可能出自一组展现「道果」法脉传承上师的造像群 -「道果」为萨迦派最核心的教法。阿瓦都帝巴曾教授印度大师伽耶达罗(圆寂于1103年),后者将这一重要法门传入西藏。
Lot 111|藏中 十六世纪晚期/十七世纪早期 噶举上师银像
高度:16.5 cm
来源:入藏于香港,2008年
展览:「Buddha:2000 Years of Buddhist Art,232 Masterpieces」,弗尔克林根,2016年6月24日至2017年2月19日
专场:苦乐为道 - 不朽的僧侣与大成就者
估价:HK$1,000,000 - 1,500,000
此尊银质上师肖像有难得一见的俊秀面容与静美之感,头部微微倾斜,恰到好处,仿佛正在深思。班智达帽象征传承教法,亦表现出这位上师探讨教法之平易近人。
庄严的僧袍上,漩涡纹般的祥云与几何花卉图案巧妙融合,织就繁复的锦衣,簇簇花纹与长方形坐垫表面之刻画互相呼应。每一层衣物皆刻画得清清楚楚,无比清爽悦目。
Lot 118|夏鲁寺 藏中 十四世纪 铜鎏金上师像 或为布顿仁钦珠
高度:20 cm
来源:入藏于法国,2019年
专场:苦乐为道-不朽的僧侣与大成就者
估价:HK$1,500,000 - 2,000,000
这尊上师衣袂飘落,引人怀想北魏微笑的菩萨。月牙形层层衣褶堆叠如牡丹,对衣物如此细致而别具一格之呈现,独一无二,以现在眼光来看堪称上师中最佳着装者。
左手握着经书,突显其无与伦比的博学广识,以及终生对佛学之热忱。背面横竖交错的锋利刻花,与光洁如丝绸的表面相映成趣,繁简相宜。
Lot 115|西藏 约1480-90年 铜鎏金萨迦班智达像(左)
铭文译文:顶礼大班智达之莲足,彼可通达一切知,唯喜利他诸事业,菩萨相好以庄严。为圆满杰策·贡嘎旺秋之宏愿,此班智达圣像[之委托],萨姜阿义僧格给之命,乃成工巧技艺之巅峰。吉祥圆满。
高度:33.7 cm
展览:
- 「佛韵 : 造像艺术集粹」,首都博物馆,北京,2013年11月8日至2013年11月28日
- 「Buddha:2000 years of Buddhist Art,232 Masterpieces」,弗尔克林根,2016年6月24日至2017年2月19日
著录:
- Amy Heller,「Portable Buddhist Sculptures of Lo: A Chronological Selection, 15th through 17th Centuries」,收录于Erberto Lo Bue编,《Wonders of Lo:The Artistic Heritage of Mustang》,2010年,页90,图7.1a及b
- 一西编,《佛韵 : 造像艺术集粹》,北京,2013年,页128-9
专场:苦乐为道 - 不朽的僧侣与大成就者
估价:HK$4,000,000 - 6,000,000
Lot 116|西藏 约1480-90年 铜鎏金俄尔钦贡噶桑波像(右)
铭文译文:虔敬顶礼众生至尊师,彼之法眼遍照一切法,以其慈心弘扬圣法宴,导师事业圆满皆无瑕。为圆满杰策贡嘎旺秋之宏愿,此尊上师圣像[之委托],依萨姜阿义僧格之命,乃成工巧技艺之巅峰。吉祥圆满。
高度:32.4 cm
展览:
- 「佛韵 : 造像艺术集粹」,首都博物馆,北京,2013年11月8日至2013年11月28日
- 「Buddha:2000 Years of Buddhist Art,232 Masterpieces」,弗尔克林根,2016年6月24日至2017年2月19日
著录:
- Amy Heller,「Portable Buddhist Sculptures of Lo: A Chronological Selection, 15th through 17th Centuries」,收录于Erberto Lo Bue编,《Wonders of Lo:The Artistic Heritage of Mustang》,2010年,页92,图7.2a及b
- 一西编,《佛韵 : 造像艺术集粹》,北京,2013年,页126-7
专场:苦乐为道 - 不朽的僧侣与大成就者
估价:HK$4,000,000 - 6,000,000
此两尊铜像带有详细铭文,应为纪念第四任俄尔寺住持杰策贡嘎旺秋(1424 - 78)圆寂而作。
当中一尊面容更为古典而理想化,另一则瘦削而真实,体量震撼,细节处理却流畅而润泽,相映成趣。此两尊像所属系列的委托年代,极可能为十五世纪最后二十年,产地属木斯塘,佐证了上师像所带铭文的研究意义。
拍卖详情
拍卖行:香港邦瀚斯
专场:
Jules Speelman
八秩・八珍
拍卖日期:2025/5/5|7pm
专场:
Jules Speelman
苦乐为道 - 不朽的僧侣与大成就者
拍卖日期:2025/5/5|7:30pm
拍卖及预展地点:太古广场六座10楼(香港皇后大道东50号)
预展日期:2025/5/1-5|10am-6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