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欧洲藏家雅器 伦敦邦瀚斯5月亚洲艺术拍卖精选

邦瀚斯将于2025年5月14日及15日在伦敦新邦德街举行「好善簃雅藏文房珍萃」、「慧习相成:宋瓷人生」和「中国艺术精品」共三场拍卖,汇集来自英国和欧洲等诸方藏家的雅器珍品。其中重要拍品包括藏家Emmanuel Christofides 的一组以宋瓷为主的收藏,知名古董商及藏家Gerard Hawthorn与Ellie Hawthorn伉俪(即好善簃)珍藏的文房珍萃,以及来自业界权威Martyn Gregory的一组精品外销画。


专场:好善簃雅藏文房珍萃

首先举槌的是将于2025年5月14日举行的「好善簃雅藏文房珍萃」专场拍卖,此次拍卖汇集Gerard Hawthorn与Ellie Hawthorn伉俪珍藏之94件雅玩,涵盖笔筒、人物雕像、盒奁及各式文房雅器,其中亦不乏宫廷御制之作,殊为难得。


Gerard Hawthorn Ltd. Oriental Art

Gerard Charles Hawthorn(1942-2025)生于二战即将落幕之际的北伦敦。20岁的Gerard放弃了伦敦政经学院经济学专业的就读机会,投身艺苑,加入当时伦敦知名、专营中国与日本文人艺术的画廊-Sydney L. Moss Ltd.。 1990年,他离开Sydney L. Moss,成为The Oriental Art Gallery Ltd.的创始合伙人之一。 1997年,他独立创办Gerard Hawthorn Ltd. Oriental Art,初设画廊于伦敦蒙特街(Mount Street)104号,经营逾十载后迁至柏丽街(Bury Street),直至2009年荣休。


Gerard Hawthorn与Ellie Hawthorn伉俪

从艺数十载,Gerard撰写并出版不少于二十四册精美图录,热衷参与纽约艺术博览会,躬身艺坛,成就斐然。他生逢中国艺术市场的黄金时代,彼时伦敦及英国各地乡间拍卖会,乃至巴黎、纽约、香港,皆充满珍品流转之机。其间,他得以亲手赏鉴、细品历代佳器,耳濡目染,潜心研习,累积深厚。经年累月的实务经验使他于艺术品鉴藏之道臻于化境,遂成一代翘楚。




Lot 8|明嘉靖 传周柱制紫檀嵌宝「松荫文会图」长方盖盒

尺寸:16.5cm宽
估价:£30,000-50,000


此盒取紫檀良材,温润沉穆,盖面精嵌螺釭、孔雀石、寿山石、染角等珍罕杂宝,工艺精妙,琳琅生辉。画面描绘高士雅集之境,三位高士围坐古雅矮几,几上陈设雅器花瓶,正共赏兰花手卷,松荫低垂,虬枝苍劲,平添清逸幽致。

盒四周精嵌梅枝竞秀,银丝错嵌回纹绕饰边缘,与紫檀牛毛纹肌理和浓郁色泽相映成趣,展现古雅之风。此盒镶嵌技法精妙,或出自明朝「百宝嵌」大师周柱之手。周柱,即周翥,明嘉靖年间江苏人,生卒不详,精于雕镂嵌空。他的作品在明代时就已被权贵宫廷珍赏,世人敬仰其独步一时的工艺,并尊称为「周制」。




Lot 66|十七世纪 竹雕指日高升人物图笔筒
「朱三松制」款

尺寸:15.8cm高
估价:£5,000 - 8,000


笔筒底承三足,通景以浅浮雕刻画江畔松林、梧桐与山石间三位高士与两名童子的聚会场景。其中一人单臂伸展,指向高悬于群山之上的旭日,得「指日高升」的吉祥寓意。树干留白处刻「朱三松制」款。

朱三松,名稚征,约17世纪人,出身竹雕世家,他与祖父朱鹤、父亲朱缨并称为「嘉定三朱」,是嘉定竹雕艺术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朱三松以精湛的雕刻技艺著称,其作品以构图精巧、刀法精准而备受推崇。





Lot 87|清嘉庆 御园图集锦墨十六锭
「嘉庆年制」楷书款

尺寸:10.5cm长(其中最大的墨锭);23 x 13 x 17cm(木匣)
资料来源:

  • 巴斯勋章、印度帝国勋章得主 将军爵士 Alfred Gaselee(1844-1918)
  • 格拉斯哥美术馆和博物馆,注册编号 9fi-06(据标签)
  • 购自 Doll's House,肯辛顿教堂街,伦敦,1966年(藏家笔记)

估价:£6,000 - 8,000


Alfred Gaselee(1844-1918)

此套装锦墨共16锭,题材皆取自清代皇家宫苑景点。一墨一景,画面精良,形态各异,每枚墨锭均题景观名称,并有阳文「嘉庆年制」边款。御园图原稿承清帝旨意,由清廷内务府造办处统筹,遣如意馆画师与工匠遍览园林,精心绘制图稿,再由御书处「墨作」的南匠们分工雕制。后此图样发至徽州,供当地墨坊制作「贡墨」。




Lot 88|清乾隆 紫檀雕江崖海水云龙纹玺印盒

尺寸:10.5cm长 x 7.5cm高 x 9.8cm宽
来源:

  • 约1980年获得于伦敦Portobello路古董市场的M.Rogers先生(藏人笔记)

估价:£100,000-150,000


盒盖五面精雕五爪正龙,龙首前瞻,五官鳞甲纤毫毕现,腾跃于汹涌江崖之上,穿行于缥缈云气之间,边缘饰回纹。内盖顶部以海水纹为地,其上饰游龙捧鎏金乾卦纹,寓意干天之象,又与乾隆帝年号首字呼应,指代皇帝本人,象征天命所授。盒身紫檀木质细腻,线条流畅挺拔,展现雍容雅致。

此玺印盒为乾隆帝特旨御制,专门用于珍藏御用印玺。包括「古稀天子之宝」,「武十全老人之宝」,「八征耄念之宝」等多枚宝玺均曾贮于紫檀盒中。 《清档》对紫檀盒的设计及制作过程曾多次提及,并详细记录,佐证了御制器物精益求精的生产过程。



由于制作成本高昂,紫檀器物的使用受到严格管控,这种制度促使清宫造办处的工匠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工艺。在制作前,匠师需先绘制设计图稿,呈报御览,经皇帝审阅、修改并御批后方可执行。许多御玺及其玺盒均由苏州工匠精制,既融汇了苏州雕工的雅致风格,又严格遵循宫廷造办处的高标准,以确保品质臻于至善。


《故宫经典:文房清供》,第260-261页,编号278

本件拍品的纹饰风格与北京故宫清宫旧藏「十全老人之宝」外罩盖盒相似,参见《故宫经典:文房清供》,第260-261页,编号278。另见台北故宫储有「古稀天子之宝」及「八征耄念之宝」玉玺的紫檀云龙纹长方木匣,其龙纹雕饰及盖内乾卦纹亦与本品相类,可资比较(馆藏编号故玉006652N)。


Lot 94|十八世纪 佚名 朝鲜仕女童图轴 绢本设色

尺寸:76 x 44.5cm(画芯)
估价:£15,000 - £20,000


此幅十八世纪朝鲜绢本设色画,绘仕女携童立于衣架之前,乃朝鲜王朝时期女性肖像画中殊为罕见之作。彼时受新儒学纲常礼教的束缚,女性形象于绘画作品中极为稀少。然自十七世纪末风俗画兴起,描绘日常生活场景者渐多,仕女形象亦随之略有增加,所涉多为妓生、平民妇女及巫女等。

尽管文献中屡见颂扬女性在母仪、贞顺、孝道等方面的德行,然直至十九世纪末,女性方始较多地现身于绘画之中,且多以夫妻合绘祖先像之形式保存。


专场:慧习相成:宋瓷人生

5月15日举槌的「慧习相成:宋瓷人生」专场拍卖,甄选藏家以马内利·克里斯托费德斯(Emmanuel Christofides,1928-2020)积数十载心力所蓄的28件唐至元代瓷器。这批臻品不仅承载着中国陶瓷文化的荣光之处,更映照出一位卓越藏家数十载的鉴藏心路,见证他对宋瓷的挚爱。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陶瓷作品中,克氏尤为倾心于九至十三世纪的佳作,其中以清雅的宋瓷最得其心。这种美学选择在西方藏家中堪为时代的先行者。盖因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西方艺术市场才开始广泛关注宋瓷,而先前的主流收藏兴趣仍集中于清代瓷器,而克氏独具慧眼,早窥宋器之美。


以马内利·克里斯托费德斯(Emmanuel Christofides)
摄影:Ju Zhiguang FRPS

克氏的收藏体系严谨且渊源有序,藏珍品皆出自声誉卓著的拍卖行及战后伦敦最负盛名的主营中国艺术的古董商,其中不乏Spink & Son、Bluett & Sons、John Sparks、Eskenazi及Priestley & Ferraro等业界翘楚。

生于埃及亚历山大的克里斯托费德斯,自幼浸润于东西交会的多元文化之中。他年少负笈英国,于爱丁堡大学求学,并在假期期间往返伦敦,在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及国家美术馆中都曾有他流连忘返的身影。而后,在伦敦和巴黎等地的游历,他更得以亲炙藏家,与珍罕瓷器零距离接触,审美与学识由此日臻精进。


以马内利·克里斯托费德斯(左)

他的鉴藏历程,用其自己的话可概括为:「我的收藏首先是建基于我在成长过程中积累的美学素养所带来的审美直觉,然后是我在浩瀚的图书馆、博物馆、艺廊乃至拍卖会上获得的知识。此外,我也十分幸运地得到专精于此领域的人的建言。我亲自参与了每件藏品的购藏过程,因为我知道我将与它们相伴一生。」




Lot 12|金 定窑白釉印花花石图盘

尺寸:31cm直径
资料来源:

  • Arthur M. Sackler (1913-1987),纽约
  • 纽约佳士得,1994年12月1日,拍品编号154
  • 伦敦古董商埃斯卡纳齐
  • Emmanuel Christofides (1928-2020),雅典和伦敦,于1995年6月9日从上述处获得

展览著录:

  • 以色列博物馆,《3500 Years of Chinese Art: Ceramics from the Arthur M. Sackler Collections》,耶路撒冷,1987年(展览)
  • D. Priestley 和 M. Flacks,《A Life in the Company of Song Ceramics》,伦敦,2017年,第72-73页,编号30(著录插图)
  • S. Wong 和 S. Pierson 编,《百年清赏:东方陶瓷学会的收藏家、鉴赏家及博物馆员》,伦敦,2021年,第186-187页,编号59

估价:£60,000 - 80,000


浅弧壁,矮圈足,口沿镶铜口。全身施白釉,釉色温润,白中微泛黄。内底模印太湖石耸立于繁茂牡丹花丛之间,周围环绕回纹边饰,内壁一周饰以盛开的牡丹花卉纹,纹饰清晰雅致,尽显定窑典雅之风。此盘以太湖石为主体纹饰,极为罕见,映射出宋代美学的重要变化。彼时,文人士大夫对奇石及富含象征意义的自然形态怀有深厚的美学情趣。


宋代定窑白釉印花缠枝牡丹纹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所谓「文人石」以其嶙峋不规则的姿态与奇异纹理,成为文人品鉴赏玩的至宝。这些奇石被视为微缩的山岳,象征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同时也寄托了儒道思想中的坚韧、纯粹与化育之意。可资类比者见一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代定窑白釉印花缠枝牡丹纹盘(故00145484)。



Lot 16|北宋/金早期 钧窑天蓝釉撇口小碗

尺寸:11.4cm直径
资料来源:

  • Alfred Clark 先生 (1873-1950) 和 Ivy Clark 夫人 (1890-1976),藏品标签编号 624
  • 伦敦古董商 Spink & Son Ltd.
  • Emmanuel Christofides (1928-2020),雅典和伦敦,于 1977 年 6 月 22 日从上述处获得

展览著录:

  • 杜乐丽橘园,《Arts de la Chine Ancienne》,巴黎,1937 年,编号 529
  • 东方陶瓷学会,《Sung Dynasty Wares: Chün and Brown Glazes》,伦敦,1952 年,编号 72
  • 东方陶瓷学会,《Ju and Kuan Wares: Imperial Wares of the Sung Dynasty, Related Wares and Derivatives of Later Date》,伦敦,1952 年,编号 18
  • 亚洲艺术博物馆,《L' Art de la Chine des Song》,巴黎,1956 年,编号 35
  • 东方陶瓷学会,《The Arts of the Sung Dynasty》,伦敦,1960 年,编号 47
  • D. Priestley 和 M. Flacks,《A Life in the Company of Song Ceramics》,伦敦,2017 年,第 28-29 页,编号 8(著录插图)

估价:£80,000 - 120,000


此碗造型简练俊逸,撇口,自矮直足起沿上微撇至口沿处,通体施天蓝釉,釉面隐现细腻开片,圈足处不施釉,露铜铁色胎。底部釉面略显流动不匀,平添雅趣。早期钧窑大抵兴于北宋晚期,其中尤以天青釉色最具代表性。

因汝窑(位于河南汝州)与钧窑(位于河南禹州)地理相近,两者在胎釉配方与器型风格上互有借鉴,所以对宋至金的钧窑和汝窑作品也有「钧汝不分」之说,此碗堪为早期钧窑日用器皿中的翘楚。


此件拍品曾为 Alfred Clark(1873–1950)旧藏。 Alfred Clark出生于纽约,1921年与Ivy nee Sanders(1890–1976)结婚后成为英国公民。他是音乐录音与电影领域的先驱,1895年在美国新泽西州橙市的爱迪生实验室制作了首批具有情节与连贯性的影片。 1907年,他在巴黎国家歌剧院档案馆创立了「声音博物馆」(Musée de la Voix)。


Alfred Clark

作为东方陶瓷学会的活跃成员,1934年至1948年间他几乎一直担任理事会成员,并与夫人慷慨支持了1935至1936年皇家艺术学院的展览,在1936年向博物馆捐赠了一件宋代青瓷盘。此后,他们在1970年代持续捐赠和出售中国及日本艺术品,奠定了其作为亚洲艺术重要赞助人的声誉。





Lot 20|北宋早期 定窑白釉刻牡丹纹罐
「官」款

尺寸:10.7cm 高
来源:

  • 伦敦古董商 Priestley & Ferraro Chinese Art
  • Emmanuel Christofides (1928-2020),雅典和伦敦,于2001年11月13日从上述处获得

展览著录:

  • Priestley & Ferraro Chinese Art,《Kilns & Conquerors: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10th to the 14th Century》,伦敦,2001年,编号3
  • D. Priestley 和 M. Flacks,《A Life in the Company of Song Ceramics》,伦敦,2017年,第114-115页,编号51(著录插图)

估价:£60,000 - 80,000


此罐唇口,短颈,折肩下倾,器身直挺微收。全器施以像牙色釉,精刻牡丹花卉及细腻叶脉,深刻处釉色积聚,呈微黄色调。底部部分施釉,刻「官」字款。定窑部分工坊被宋皇室或官府征用后,为避免与民间器物混淆,刻上「官」字以示区别。相较于同时期无款器物,如本件拍品所见的「官」字款器物工艺与品质都更为上乘。




Lot 25|南宋 龙泉窑青釉碗

尺寸:14.5cm 直径
来源:

  • 伦敦古董商 Spink & Son Ltd.
  • Emmanuel Christofides (1928-2020),雅典和伦敦,约于1970年代从上述来源获得

著录:

  • D. Priestley 和 M. Flacks,《A Life in the Company of Song Ceramics》,伦敦,2017年,第36-37页,编号12

估价:£80,000 - 120,000


此碗雅致匀称,器形俊秀,短足内敛,上承深腹弧壁,通体施一层柔和粉红青色釉,釉色莹润,釉层下厚上薄,口沿处釉薄隐现浅黄色调。此碗为龙泉窑超过越窑,成为南方主要窑口,进入鼎盛时期的作品。其釉色呈粉润青绿色,似半透明青玉,是在日本久负盛名的「砧青瓷」(Kinuta),此名源于日本茶师千利休(1522-1591年)对其拥有的龙泉窑青瓷双耳瓶​​的命名,此后此名称渐成为与此瓶釉质相类的高档龙泉青瓷的称谓。

与此件拍品釉色相似的有一件十三世纪龙泉窑青釉葵口茶碗,即知名的「蚂蚁绊」,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品编号TG-2345)。此本藏品曾为室町幕府第八代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政(1436-1490)所有,因为彼时的明代工匠已难再生产出一样出色的青瓷茶碗,只能将已经破损的碗用金属锉钉修复,因鋦钉​​形似蚂蟥而得名,现此碗为日本「重要文化财」。






Lot 28|北宋晚期/金早期 磁州窑白地黑剔花牡丹纹梅瓶

尺寸:34.2cm 高
来源:

  • 伦敦古董商 Priestley & Ferraro Chinese Art
  • Emmanuel Christofides (1928-2020),雅典和伦敦,于2003年4月30日从上述处获得

展览著录:

  • Priestley & Ferraro Chinese Art,《Kilns & Conquerors: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10th to the 14th Century》,2001年,编号18
  • D. Priestley 和 M. Flacks,《A Life in the Company of Song Ceramics》,伦敦,2017年,第116-117页,编号52(著录插图)

(本拍品经牛津热释光检测编号P202c10(2002年12月9日),结果与其断代相符)
估价:£70,000 - 120,000


口沿外撇,短颈,丰肩饱满,腹下渐敛,下承圈足,器型端庄秀美。全身施用白色化妆土,再覆黑色化妆土,以剔刻技法雕琢纹饰,去除黑色化妆土。此梅瓶器身刻划牡丹花纹,花瓣层叠生姿,枝叶脉络纤细分明,姿态婀娜。下部环饰一周挺立的仰莲瓣纹,线条流畅,刀法精妙。

整体气韵端庄浑厚,黑如漆,白如像牙,尽显磁州窑剔花工艺之精髓。白地黑剔花多见于北宋晚期至金代,是剔花中的上乘佳品。与此拍品相类的另一北宋磁州窑白地剔黑剔花牡丹纹梅瓶,现藏于日本大阪的东洋陶瓷美术馆,著录于J.Wirgin,《Song Ceramics Designs》,斯德哥尔摩,1970年,图版50f。


北宋磁州窑白地剔黑剔花牡丹纹梅瓶|现藏于日本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


专场:中国艺术精品

同日于2025年5月15日举槌的「中国艺术精品」拍卖,荟萃130件来自英国和欧洲等诸方藏家的雅器珍品,其中陶瓷、青铜器、织绣、和外销画等品目均有力作现身。




Lot 116|北宋 耀州窑青釉刻牡丹纹罐

尺寸:13cm高
资料来源:

  • 安思远(1929-2014),纽约,1986年得自香港
  • 纽约佳士得,2015年3月17日,拍品编号20

估价:£40,000 - 60,000
(本拍品经牛津热释光检测,编号P114n70(2014年12月17日),结果与其断代相符)


此罐口微蛎,短束颈,鼓腹下敛至外撇圈足。肩部饰三圈凹棱,器身饰缠枝牡丹纹,繁叶翻卷,花朵硕大饱满,下承莲瓣纹一圈。刻花刀法流畅明快,浮雕感强。内外皆施橄榄泛青灰色釉,釉色温润雅致,展现古韵。耀州窑作为中国北方青瓷的代表,以精致的刻花工艺闻名。最早可查的窑神碑石,立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的《德应侯碑》,有记耀州窑瓷器具有:「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特色。意指其工艺之精湛可与铸金雕玉媲美。


安思远(Robert H. Ellsworth)

本件拍品来自于Robert H. Ellsworth(1929–2014),即安思远。他是著名的亚洲艺术古董商和鉴赏家,因其在西方推广中国家具、绘画和装饰艺术方面的贡献而享有盛名。安思远在纽约的画廊曾是收藏家、策展人和学者寻求稀有艺术品的重要去处。数十年间,他个人收藏了大量明清家具、中国陶瓷以及喜马拉雅地区的青铜器。他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他为博物馆和私人收藏提供的许多艺术珍品,也透过他撰写的权威出版物得以延续。是西方世界公认的最具眼光和品味的古董商,素有「明朝之王」和「中国古董教父」等美誉。




Lot 131|明嘉靖 紫金釉碗
青花「大明嘉靖年制」楷书款

尺寸:13.8cm直径
来源:

  • 玫茵堂旧藏,编号704(据标签)
  • 香港苏富比,2011年10月5日,拍品10
  • 范丽收藏,伦敦

著录: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卷2,伦敦,1994年,编号704
估价:£180,000-220,000


此碗深弧腹,口微诀,浅圈足。全器内外皆施紫金釉,釉色呈现深柿色带金属光泽。器底施白釉以青花书「大明嘉靖年制」楷书款。全器光素无纹饰,以釉色取胜。紫金釉亦称柿釉或酱釉,是一种以铁为呈色剂的高温釉。

早在宋代,中国北方一些窑口已经开始烧造此类釉色,至明代,景德镇继续生产紫金釉瓷器,并在工艺上取得显著提升。然而,由于烧制难度极大,成品率较低,使得现存紫金釉瓷器特别罕见。见一类似明嘉靖款和时期的紫金釉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故瓷014554N000000000)。


明嘉靖 紫金釉碗|台北故宫藏


康蕊君编《玫茵堂中国陶瓷》

本件拍品为玫茵堂旧藏,玫茵堂坐落于瑞士苏黎世,由出生于菲律宾马尼拉的瑞士商人Stephen Zuellig(1917-2017)和Gilbert Zuellig(1918-2009)两兄弟建立。兄长Stephen专注于收藏明清瓷器和商周战国时代青铜器,弟弟Gilbert热衷新石器至唐宋的陶瓷,兄弟两人的收藏构成西方世界最完善且最富盛名的中国陶瓷私人收藏之一。





Lot 133|清雍正 斗彩海水龙纹盖碗
青花「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尺寸:21cm 直径
资料来源:

  • 加拿大私人收藏,蒙特娄,获得于1980年代初期
  • 香港佳士得,2015年6月3日,拍品编号3147
  • 范丽收藏,伦敦

估价:£100,000 - 150,000


此碗侈口,圈足,斜直壁。因造型若斗笠,故名斗笠碗。外壁绘斗彩海水云龙纹,碗盖和碗身均绘黄绿五爪龙,气势凶猛,翻转腾挪跃于海水之上,间配龙珠和祥云纹。所用技法以斗彩为主,兼用五彩。底和盖子均在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清雍正斗彩云龙纹盖碗|北京故宫藏

本盖碗造型别致,设色丰富,为雍正朝御窑斗彩之佳品,碗盖俱全殊为难得。 相似者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清雍正斗彩云龙纹盖碗,著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北京,1999, 第251页。



Lot 134|清雍正 茄皮紫釉暗刻八吉祥纹盘
青花「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尺寸:20.7cm直径
来源:

  • 香港苏富比,1989年11月14日,拍品编号178
  • 香港苏富比,2011年10月4日,拍品编号2001
  • 范丽收藏,伦敦

估价:£40,000-50,000


此盘弧壁,敞口,圈足。除底足外,通体施茄皮紫釉,内壁光素,外壁暗刻八吉祥纹。底施白釉,以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于双圈内。饰八吉祥纹,即由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肠八种吉祥物组成。

这件纹饰始于元代,随藏传佛教传入,流行于明清两代。茄皮紫釉以锰为主要呈色剂,创烧于明代中期,在清代前较为流行,因色似茄皮而得名。茄皮紫釉又分浓淡两种,此件拍品为淡茄皮紫,相较来讲,淡者数量比浓者更少,且多见于小器型的盘、碗之上。



Lot 135|清乾隆/嘉庆 墨白玉雕观音善财龙女像

尺寸:11.2cm高
资料来源:

  • 伦敦古董商 Spink & Son Ltd.,1976年4月8日(保险评估信)
  • 苏格兰私人收藏

估价:£30,000 - 50,000


观音右手抚膝,左手持念珠端坐于二层莲座之上,脸庞丰腴,面容安详,发髻高束,身着广袖长衣,衣褶自然下垂,线条流畅自然,右足微露,姿态娴静。左右侍立善财与龙女,善财恭敬合十礼拜,龙女手捧宝瓶供养,神情恭敬,姿态生动。玉质温润,以墨白二色玉巧雕而成。龙女的形象主要源自《法华经》,文殊师利菩萨在龙宫说法,遇一八岁龙女,拿出宝珠念佛,转身成佛。



据《华严经》所载,善财童子参访诸善,遇普贤菩萨而即身成佛。菩萨善财龙女三者并置的形象反映出《华严经》和《法华经》思想的融合,并随着明朝以来《南海观音全传》等通俗小说的盛行而普及。如本拍品所见这般精琢的观音与善财龙女的玉雕组像实并不甚多见,殊为难得。




Lot 157|清乾隆 铜鎏金嵌绿松石鼎式炉
「大清乾隆年敬造」楷书款

尺寸:19cm高
来源:法国私人收藏,并由后人保存迄今
估价:£40,000 - 60,000


此炉呈鼎式,深腹圆壁,下承三柱形足,口沿两侧设一对环形立耳。炉身精铸卷云纹,颈部饰回字纹,器腹下方及足上饰蕉叶纹,纹间嵌绿松石,口沿下横列「大清乾隆年敬造」七字阳文款识。敬造款多见于清​​宫佛供器物之上,以彰虔诚崇敬之心。本器或为包括花瓶、烛台和香炉在内的「五供」之一。



藏传佛教深得清皇室推崇,除了在各地建造庙宇外,清廷更于宫中多处设立佛堂,陈列各式宗教仪式和供养器具。为表敬意,凡此类供器多制作精良,不惜工本。与本拍品极为相似者,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铜鎏金嵌绿松石香炉一例(中铜002015N000000000),同铸「大清乾隆年敬造」楷书款,风格工艺颇为一致,足资参照。


清乾隆铜鎏金嵌绿松石香炉|台北故宫藏

Lot 177|中国艺术家(约1865年)从东角至维多利亚城的香港全景图 纸本水粉 镜框

尺寸:48cm x 109cm

来源:

  • 伦敦古董商Martyn Gregory
  • Richard Kelton(1929-2019),加利福尼亚
  • 伦敦佳士得,2019年11月7日,拍品编号93
  • 伦敦古董商Martyn Gregory

展览著录:Martyn Gregory,《China Trade Paintings, catalogue 38》,伦敦,1984年,编号11
估价:£15,000-25,000


此幅香港岛景观图,视角横跨维多利亚港。画中细致描绘了诸多地标建筑,包括位于东角的怡和洋行货仓及其住宅,以及总督府。港内可见多艘西方帆船,并有中式帆船及舢舨穿梭其间。包括本件拍品在内的一组外销画均出自享誉国际的伦敦马丁·格里高利画廊(Martyn Gregory Gallery)。该画廊在中国外销画领域深耕多年,凭借其深厚的艺术积累与卓越的鉴赏力,成为该领域内的顶尖机构。


伦敦古董商Martyn Gregory


拍卖详情

拍卖行:伦敦邦瀚斯

专场:好善簃雅藏文房珍萃
拍卖日期:2025/5/14

专场:慧习相成:宋瓷人生
拍卖日期:2025/5/15

专场:中国艺术精品
拍卖日期:2025/5/15
按此浏览拍卖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