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德马图珍藏邦瀚斯举槌 吉美博物馆「拦途截劫」10世纪印度象神

佛教艺术向来是邦瀚斯强项之一。这间跨国拍卖行刚刚于巴黎举办「德马图珍藏 I」专场,带来这位比利时名古董商的64件收藏,当中以佛像为主,另有部份印度教造像。

结果全场仅两件拍品未能售出,成交率近97%之高,斩获近€350万(RMB 2,430万)。领衔艺术为片岩佛陀,出自印度古国犍陀罗,散发浓厚希腊雕塑风格,€45万落槌,连佣€56.7万(RMB 395万)成交。

此场拍卖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编号1拍品、断代约10世纪的印度象神石碑以€6万落槌,惟理应胜出竞投的买家,最终却无法把心头好带回家中 - 事关鼎鼎大名的吉美博物馆(Musée Guimet)行使法律赋予的特权「拦途截劫」,把此尊神像收入馆藏。

编按:笔者此前误把博物馆购下的造像错写为编号26拍品,文章现已更正,谨向各方读者致歉


Lot 1|印度中部 约十世纪 砂岩象神石碑(吉美博物馆购下)

高度:71.5 cm
来源:克劳德‧德马图,纽约,1967年入藏
估价:€60,000 - 80,000
落槌价:€60,000
成交价:€75,975


先交代拍卖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拍卖官以€6万落槌后,一位现场女士突然高呼「I pre-empt this lot on behalf of the Museum of Guimet」,意思是「我代表吉美博物馆抢先行动」。

原来根据法国法律,当地公共机构有权在境内拍卖之中,以此特别手法拿下拍品。条件是竞投最高出价已然喊出 - 即拍卖官经已落槌,那么公共机构代表、正如上述的女士一样,读出声明便可。至于拍品的最终成交价,仍然按本身落槌的金额计算。

吉美博物馆全名是「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乃收藏亚洲艺术文物的顶尖机构,佛教与印度教文物即为其中一个重点版块。馆方是次购下此尊神像,也足证它有着非凡价值。


东方宗教艺术是吉美博物馆重点收藏之一

象头神源自印度教,乃智慧之神,主管财富、知识、商业,又尤其保佑创作、旅行之人。论重要性与受欢迎程度,在成千上万的印度教神祇中,象头神绝对名列三甲。

用今日的话来形容,象头神是位「神二代」。印度教主神有三,创造的梵天、守护的毗湿奴、毁灭的湿婆,象征宇宙的生灭循环。由于毁灭又有重生之意,且湿婆兼掌生育繁衍,故地位至高无上。象头神就是这位湿婆大神的爱儿。

据当地神话记载,象头神为记下伟大史诗《摩诃婆罗多》,日以继夜听广博仙人口述,并以神笔抄写记录。可是史诗有如海量,写得神笔也断掉。象头神于是折断自己的一边象牙,沾上墨水,继续抄写,终成大业。是故,无论是雕塑还是画像,象头神形象大都是缺了一根象牙,这是有意为之,绝非损坏或是艺术家忘掉了。



德马图(Claude de Marteau)为比利时著名古董商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笈多佛陀像」,与约翰·洛克菲勒三世旧藏的「湿婆舞王像」


安思远旧藏的「尼泊尔 十三世纪观音像」,与及曾为日本私人收藏的「犍陀罗 三至四世纪 释迦牟尼佛与菩萨群像」

上述佛陀像与本专场的所有拍品,都出自德马图收藏。

德马图(Claude de Marteau),比利时著名古董商,经手众多佛教艺术杰作。公共收藏机构方面,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The Met)从他手中接过的「笈多佛陀像」,与约翰·洛克菲勒三世(John D. Rockefeller III)旧藏的「湿婆舞王像」(现藏亚洲协会博物馆)。

私人收藏方面,例子有「亚洲艺术教父」安思远(Robert Ellsworth)旧藏的「尼泊尔 十三世纪观音像」,2015年于纽约佳士得以US$822万成交;出自日本收藏,曾于静冈县立美术馆、福冈亚洲美术馆等地展出过的「犍陀罗 三至四世纪 释迦牟尼佛与菩萨群像」,2020年于纽约佳士得以US$663万易手。

最后为大家介绍成交三甲。



Lot 26|犍陀罗 三/四世纪 片岩佛陀像(成交冠军)

高度:147.5 cm
来源:克劳德‧德‧马图,布鲁塞尔,1970年代前入藏
估价:€500,000 - 700,000
落槌价:€450,000
成交价:€567,375


犍陀罗位于今日巴基斯坦北部、连接阿富汗国境一带,属古印度十六国之一,古时位居要冲乃东亚连接中亚、西亚和地中海世界的桥梁,因而成为不同文化、艺术、信仰的大熔炉。

公元前四世纪,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把希腊雕塑艺术带到犍陀罗。后来,犍陀罗文化在一、二世纪传到中国,慢慢中西融和,才由最初的希腊式,变成我们现今看到的佛像模样。

犍陀罗佛像具西方面貌特征,深目、高鼻、薄唇,波浪卷发,以至衣服纹理的雕刻方法,都跟希腊雕像十分相似。佛像身后的圈状物为「轮」,是早期印度太阳的象征,后来佛像用金属铸造,多称为「金轮」。



Lot 30|印度东北部 帕拉时期 十二世纪 喜金刚铜像(成交亚军)

高度:14.7 cm
来源:克劳德‧德‧马图,布鲁塞尔,1970年代前入藏
估价:€120,000 - 160,000
落槌价:€260,000
成交价:€327,975


印度东北部为密宗诞生之地,此铜像正铸造于此地的帕拉王朝晚期,为留存至今最古老的喜金刚铜像之一。铜像细节精致,造型自然灵动,将复杂的多臂、多首喜金刚与无我佛母双身像铸为一体。

喜金刚,又称饮血金刚或欢喜佛,「欢喜」意即修行获得的大自在与大解脱。此像作八面十六臂双身形象,八面各有三目,表情欣喜欢快。其中六面位于主面之后,审视各方,第八面出现于火焰状的头发之中,位于十字金刚杵正下方。发上所施的厚重红色颜料,今已见部分脱落,显露出原本精细刻画的头发。

台座上被踩踏的四位魔刹,乃死亡化身,表示降服邪恶和无明,以身躯支撑住主尊造像。



Lot 25|犍陀罗 三/四世纪 片岩佛首(成交季军)

高度:48 cm
来源:克劳德‧德‧马图,布鲁塞尔,1970年代前入藏
估价:€150,000 - 200,000
落槌价:€220,000
成交价:€277,575


现今的佛像,头顶上大都有突起的「髻」,传说乃是佛头顶隆起的肉块,天生为戴王冠而长,属于印度传说中伟人必备的「三十二相」之一,智慧越高,「肉髻」就越高。有学者反驳这种观点,认为这是依据古印度人的盘发习惯,而犍陀罗时期的佛像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因为文化融和,佛像在中国的形象已渐渐偏离原貌,但唯一不变的就是鼻子,依然十分高挺。时至今日,许多佛像都保留着这种希腊式鼻子。


拍卖总结

拍卖行:巴黎邦瀚斯
专场:德马图珍藏 I(The Claude de Marteau Collection, Part I)
拍卖日期:2022/6/14
拍品数目:64
成交:62
未成交:2
成交率:96.8%
成交总额:€3,494,2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