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拍卖呈献古董大腕珍藏 从博物馆级金朝木佛一觑高古美术魅力

古董收藏很多时是一个向上追溯的学习过程。以瓷器为例,一开始最易为明清御窑的缤纷万彩吸引,然后逐步欣赏高古宋瓷的单色之美。

佛教艺术也一样,历经明清鎏金造像的华贵洗礼后,又会为宋金木佛的古朴脱俗所惊艳。古董界之中,便有「无宋木,不成馆」之说。

本月25-26日,邦瀚斯Cornette de Saint Cyr举办特备专场,带来Robert与Jean-Pierre Rousset珍藏的亚洲艺术品,当中便以一尊博物馆级别的金朝木雕彩绘漆观音像领衔。

乘此机会,我们深入这个法国著名收藏的世界,一觑高古美术的神秘魅力。

编按:收藏界中,「宋木」专指宋金元时期、山西地区的大型单体木雕艺术造像

Jean-Pierre Rousset寓所


Robert Rousset

像Robert与Jean-Pierre Rousset这样的古董界大腕,洋洋万字也无法说尽生平事迹。不过单是巴黎最顶尖的亚洲艺术收藏机构 - 吉美博物馆与赛努奇博物馆都藏有他们的捐赠,便可知两人地位与藏品级数。

事实上,吉美博物馆不但为此设立Robert Rousset展厅,更于1997年出版《永恒的陪伴(Compagnons d’éternité)》,集中介绍Jean-Pierre捐赠的一系列随葬雕像,并借此向之致敬。

Rousset家族对亚洲艺术的兴趣源于Louis Rousset(1878-1929)。早在20世纪初,他便热衷从事远东艺术品贸易,艺廊位于巴黎第三区的Arquebusiers街。不久后,长子Robert加入这项家族业务,令生意日益国际化。

民国初年,Robert越洋到北京参观紫禁城,在亚洲收购的艺术品亦在法国大受欢迎,故决定以古董为终身事业。他后来收购了「中国及印度公司」,再把这间艺廊迁往名闻遐迩的Friedland大道39号,与凯旋门仅在咫尺。当时,「中国及印度公司」成为环球亚洲艺术的风向标,与享负盛名的卢芹斋(C.T.Loo)可谓一时瑜亮。


Jean-Pierre Rousset摄于其寓所

Robert膝下无子,把侄儿Jean-Pierre视为己出,自后者幼时便开始把之培养为接班人。他会带着Jean-Pierre漫步展厅和艺廊仓库,讲述藏品背后故事的同时,顺道考验小伙子的鉴赏眼光。后来,Robert又让侄儿跟随Michel Beurdeley学师。

Beurdeley是世界知名的汉学家,笔下诸本著作至今仍是古董界的教科书级参考。大家翻开一流博物馆的研究文章或大型拍卖行的图录,都可以看到这个名字。如此氛围加上个人努力,Jean-Pierre也成为了不输叔父的一代古董大腕。

Robert撒手人寰后,个人收藏平均分予两位侄儿侄女 - Jean-Pierre与胞姐Anne-Marie。姐姐离世后,其继承的藏品于2019年释出市场;弟弟Jean-Pierre去年驾鹤西去,流下的珍藏于本月在巴黎举槌。



Lot 53|金 木雕彩绘漆金观音像

尺寸: 82 x 71.5 x 66.5 cm
来源:

  • 巴黎Robert Rousset(1901-1981)旧藏,于1935年前入藏
  • 巴黎Jean-Pierre Rousset(1936-2021)旧藏

估价:€1,000,000 - 1,500,000


中华大地的历朝历代之中,我们一般对金朝比较陌生,主要记得灭北宋,掳走钦、徽二宗。其实这个女真族国家很早就在文化上施行汉化政策,与辽国、高丽等邻近地区交流中亦传入了佛教信仰。

这尊菩萨像体量硕大,衣纹雕工深邃,装饰华贵,观之在历史长河中犹存下来的彩绘质漆金,仿佛让我们回到金代之世,踏进近千年以前的庙堂,在鼎盛香火之间向观音大使参拜祈福。

观音双腿交叠结跏跌坐,右手手掌向外枕于膝上,施禅思入定之印;坐像左手虽然缺掌,但据佛教信仰习惯与其他造像之例,料施让众生心安的无畏印。

观音菩萨本是男儿身,直到后来才逐步在中土转变成女神。此尊面相方中见圆,五官均称,保有男性面相特征,双目低垂二分观外、八分观内,颇具禅意韵味;法身与衣饰造型自然,项圈式璎珞造型简洁,以叶芽形与圆形饰物点缀,在中间相交垂挂吊坠。据同时期造像风格,观音头顶应结高发,髻前还有一尊小化佛,象征受业于阿弥陀佛。

艺术从来并非无中生有,箇中自有传承,在各种文明的互相影响下绽放。

静观本尊菩萨,可见印度笈多王朝艺术影响;而后者风格之中,还蕴含着佛像雕塑根源 - 古希腊传统的余韵。在优美层叠的衣褶下,依然是写实的身体轮廓。裸露的胸部并非汉族传统,而是源自唐代前后经由丝绸之路抵达中土的外来表现方式。

然而,金朝匠人绝非只是萧规曹随。从造像丰颐的脸部可以看出,这些无名艺术家也发展出独特的时代风格。

金取辽代之,两国又长年与宋室逐鹿中原,三朝佛像曾经难以细分。幸而在学者努力下,断代日趋准确。金朝木佛所以能划分出来,便与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一尊木雕菩萨(下图)极有关系。

该像身覆厚彩,腰间佩戴着木雕模仿玉或金牌组成的饰带,装藏盖板上书「……明昌六年南步况村口行者请到……平阳府洪洞县贾颜记笔」,乃金章宗完颜璟治下明昌六年(1195年)左右的山西出品,成为断代权威标准。

对比之下,可见该像脸部和躯体刻画与本尊相类。此外,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的一座宋金时期真人大小观音像,以及堪萨斯城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的一座彩绘木像,亦可见脸部、衣袍,躯体裸露处细节与本尊风格不无相似之处。


装藏盖板写有「明昌六年」等字眼的金朝木雕菩萨,现藏安大略博物馆


去年在佳士得高价成交的金朝观音像

宋金木佛于中土盛极一时,可惜无数作品俱毁于连天烽火之间。现存金代大型木雕观音几无完整品相,且大都如上述例子般由公营机构珍藏。

不过最相似的近例,则要数去年在佳士得举槌的一尊金朝观音。两尊观音皆结跏跌坐,面相神色、天衣与项圈造型极为相似,高度亦皆是82cm,极有可能原为同一组菩萨造像。

佳士得观音像最终以€290万易手,而邦瀚斯Cornette de Saint Cyr此尊估价仅定于€100万,势必引发一轮争夺战。



Lot 32|北齐 石雕菩萨首

高度:43.5 cm
来源:

  • 巴黎古董商卢芹斋
  • 巴黎Robert Rousset(1901-1981)旧藏,于1924年2月21日购自上述
  • 巴黎Jean-Pierre Rousset(1936-2021)旧藏

估价:€200,000 - 300,000


走过宋金,我们继续逆流而上,回到更早的历史当中。

魏晋以后,中华大地再度陷入近300年的长久纷乱 - 先有游牧民族入侵的五胡十六国时期,再来是南北对峙。如此乱世,佛教乘势而起,担任在精神上安抚人心的角色。寺院获得政权支持,享有免税、免役等特权,既能庇护僧侣,又拥有田产。在此坚实的经济基础之下,佛教雕像艺术大放异彩。

频繁的政权更替与人口流动,同时也促进了文化交流。当时,莫高窟等佛窟获王公资助,各式佛像仿若天工而成,风格强健豪迈,造型准确真实,姿态与面容栩栩如生,细节装饰不失精美繁复,处处可见北齐贵族青睐的同时代印度笈多艺术影响。


是次举槌的北齐菩萨首


北齐 石雕大势至菩萨首|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

北朝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朝。东魏和西魏,是由北魏分裂出来,接着又被北齐和北周取代。

其中,北齐为北朝佛像美学的一个高峰,且是北魏至隋唐的重要过渡时期。本尊首像容貌安恬,冠饰华丽,比例匀称,雕工审慎,正是北齐佛教造像艺术代表作。

综观各地收藏,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加州圣地牙哥艺术博物馆、堪萨斯城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均有可兹比较的同朝菩萨首像。



Lot 238|北周/隋 石雕菩萨立像

高度:54.3 cm
来源:

  • 巴黎Robert Rousset(1901-1981)旧藏
  • 据家族记录,于1925年1月10日购自北京Tchou Teh Hoo
  • 巴黎Jean-Pierre Rousset(1936-2021)旧藏

估价:€50,000 - 80,000


上文论及北朝历史时,谈到北齐和北周冒起,分别取代了东魏与西魏。此后,北周虽然消灭北齐,但遭杨坚篡位而亡。杨坚自立为帝,改元开皇,创立隋朝,中华又回归统一局面。

中国史上有「三武灭佛」,前两武皆为北朝天子,先是北魏太武帝,再来是北周武帝。不过佛教并无灭绝,反而在改革中浴火重生,及至隋代更是大兴一时。

千古帝制,宗教成败与君主意向有密切关系。隋文帝杨坚的父母笃信佛教,他本人更在寺院出生,由女尼抚养成人,自幼在「佛法当灭,由儿兴之」、「儿天佛所佑」的教导下成长,建国后自然护佑佛法。

本立像宝相庄严,衣饰华丽,集北周与隋朝韵致于一身。左手持净瓶,身份应为观世音菩萨;右手本或持杨柳,以从净瓶蘸洒甘露,为众生解困救难。可兹比较的同朝例子,弗利尔美术馆与三藩市亚洲艺术博物馆均可寻得。


弗利尔美术馆的同朝近例



Lot 62|或明或更早《仕女图》设色绢本 立轴

尺幅:135 x 56 cm
来源:

  • 巴黎Robert Rousset(1901-1981)旧藏,于1935年前入藏
  • 巴黎Jean-Pierre Rousset(1936-2021)旧藏

估价:€20,000 - 30,000


画中主角虽然作仕女打扮,但留意头饰衣纹,便可知也是一方神祇 - 只是并非佛家,而是道教的。

她头戴七凤冠,表明身份或许便是碧霞元君。这位女神在道教地位尊祟,主掌生育,道场位于东岳泰山,故又有泰山娘娘、泰山圣母等称号。泰山自古为五岳之首,可谓中华文化的神山,是东方万物更新的象征,也是秦始皇等历代诸帝封禅之地。碧霞元君信仰尤其盛行于华北,故民间素有「北元君、南妈祖」之说。

画家对衣饰着墨甚多,主角华贵衣袍上什至可见肩挑悬壶的道教仙人,以及仙鹤寿龟等寓意长寿的纹样,进一步印证其道教神祇的身份。

乍看之下,本作人物造型散发着浓厚的唐朝气息,但细节风格依然表明它是年代较晚的创作。画作右下方有藏印「南昌万氏珍藏」,推测或为满清收藏家万承紫(1775-1837)旧藏。



Lot 8|西周 青铜兽面纹方壶及配盖

高度:59 cm(连盖)
来源:

  • 巴黎Robert Rousset(1901-1981)旧藏,约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摄于其公寓照片中可见
  • 巴黎Jean-Pierre Rousset(1936-2021)旧藏

估价:€120,000 - 180,000


接下来为今次时光之旅最远古的一站 - 周朝。

殷商尊鬼神,乃巫卜盛行之世,统治阶层和平民都相信死后有来世,祭祀仪式至关重要,故青铜器祭器鼎盛一时。至及西周,祭祀与礼制密不可分,青铜秉承祭祀祖先、向之祈福的重要用途。由于古代制作精美青铜器成本不斐,非王公贵族难以为之,故也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方壶为盛酒礼器。本品直口,垂腹,饰双象耳,颈部波曲纹下肩饰一周凤鸟纹,腹部以雷纹为底,饰变形饕餮纹。圈足饰波曲纹,下设边沿。通器形体硕大,装饰手法华丽繁复,极富动态。


本青铜壶摄于Robert Rousset公寓


弗利尔美术馆之西周中期近例

饕餮为商代青铜器最常见纹饰,传说这头恶兽贪吃,永不满足,故在酒器或食器多铸成一双大眼,但无下颚,警惕贵族不要挥霍无度。西周起,神鸟凤纹越趋流行,逐步取代饕餮位置。

如此转变,说明青铜器从祭祖奉鬼神的工具,慢慢扩展成为纪念婚嫁、封地、授勋等大事而定制之器物。

清宫旧藏有一件西周晚期的青铜方壶,与本品相似,惟无盖且肩部无凤鸟纹饰。另弗利尔美术馆亦有一例,无盖,饰双兽耳,可作对比参考。



Lot 68|明晚期 御制黑漆彩绘描金八宝云龙嵌双龙戏珠纹砖面琴桌

尺寸:101.2 x 73.5 x 34.3 cm
来源:

  • Adolphe (1843-1915)及Edgar Worch (1880-1972)旧藏
  • 巴黎Galeries Georges Petit拍卖行,「Sequestre Worch」专场,1922年3月29日,拍品编号344
  • 巴黎Robert Rousset(1901-1981)旧藏
  • 巴黎Jean-Pierre Rousset(1936-2021)旧藏

估价:€400,000 - 600,000


和祭祀同样源远流长的,还有音乐。

传说神农削桐为琴,练丝为弦,制作了天下第一把琴。踏入信史时代,音乐和礼仪结合成为礼乐制度,影响接下来的数千载中华文化。及至春秋,孔子致力复兴礼乐,最青睐的乐器亦是琴。自此,这种拨弦乐器便被赋予深厚的道德与礼仪涵义。

文人雅士以外,古琴也深得帝王之喜。例如在唐玄宗支持之下,唐代制琴业发展蓬勃;一代才子宋徽宗,更爱亲自上阵弹奏。北京故宫现藏《赵佶听琴图轴》,乃宣和画院真迹,便描绘了徽宗在嵌有石或陶质琴砖的琴桌上操琴。


宋朝《赵佶听琴图轴》局部,画中操琴者为徽宗本尊|北京故宫

本琴桌制于晚明,上有三十二尾五爪游龙,俱是描金彩绘,无疑为御用重器。那么它的主人应该是谁呢?

明末诸帝,以崇祯与琴最为有缘。据记载,他琴艺非凡,能熟演奏三十余首乐曲,其中尤爱《汉宫秋》。与此同时,这位天子还是创作人,写下《崆峒行》、《据桐吟》等曲谱。以此推测,本琴桌可能正是崇祯皇帝旧物。

《大明会典》规定,用于祭祀、朝会、宴会等重大场合的宫廷雅乐《中和韶乐》,必须用上十把古琴。这部法典同时指出,礼乐所用古琴必须摆放漆琴桌之上。由此看来,本琴桌大概便是用于宫廷礼乐的琴桌。


弗利尔美术馆藏近例


今次拍卖的琴桌

物以罕为贵。翻查资料,各地收藏之中仅一例可与本桌比对,现藏弗利尔美术馆。

两桌如出一辙,可能原为一对,唯底漆颜色相异 - 本桌黑漆为底,美术馆桌则为红漆彩绘。

本桌原为Adolphe(1843-1915)及Edgar Worch(1880-1972)雅蓄。这两叔侄为德国古董商,叔父Adolphe本于巴黎开店,然生意于一战期间遭法国政府没收。此后,侄儿Edgar便迁回祖国营商,主攻中国陶瓷,他本人也不时到中国采购。

宋徽宗的琴桌,与本张明朝御用琴桌,皆设有琴砖。问题来了,琴砖到底是什么?

琴上设琴砖是为了利用它的共鸣效果,去提振琴声并改善音色。元末明初名鉴赏家曹昭,曾在著作《格古要论》谈及琴砖材质:「(琴)桌面郭公砖最佳,玛瑙石、南阳石、永石者尤好。」郭公是传说中的的一位砖匠,生平不详,据说为春秋、汉初或北齐人。

相类琴砖材质的说法,此后反覆出现于高濂,屠隆、文震亨等明民著作,嵌空心砖于琴桌的做法于晚明如何流行,可见一斑。



Lot 51|十七/十八世纪 黄花梨翘头案

尺寸:178 x 83 x 40.5 cm
来源:巴黎Jean-Pierre Rousset(1936-2021)旧藏,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入藏
估价:€50,000 - 80,000


疫情开始,拍卖界再度掀起黄花梨热潮,许多优质明式家具皆引来无比热烈的争夺,以估价倍数落槌。

以2020年香港春拍为例,古董版块十大成交之中,明式黄花梨家具便占了三位。共中第二位的便是翘头案,逾HK$6,000万易手;第五位则是四出头椅,近HK$2,000万售出。

翘头案长而不宽,两端翘起,明清时素为名门望户所爱,常设客厅,倚南墙,可陈置奇石、时花、古玩等,于主人会客时平添清雅。

黄花梨官帽椅线条简约和谐,深具现代感,与明代官服顶帽形态相似,故名「官帽椅」,一直被视为中国精英人士身份及权力象征。四出头者,则是指搭脑及扶手皆伸探出头。

十五世纪木匠典籍《鲁班经》详细描述官帽椅制式,称许其榫卯结合方式为中国家具典范。此类官帽椅多成对摆设,符合中国室内设计讲究对称之原则。明清版画中官帽椅多置于饭桌侧、文房书桌前、或会客室中以供宾客使用。


Lot 51|十七/十八世纪 黄花梨南官帽椅一对

尺寸:104 x 56 x 43.5 cm x 2
来源:巴黎Jean-Pierre Rousset(1936-2021)旧藏,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入藏
估价:€50,000 - 80,000


Robert 与 Jean-Pierre Rousset 的亚洲艺术品收藏系列|一个世纪的收藏精品

预展日期:2022年10月17-24日
拍卖日期:2022年10月25-26日
地址:Bonhams Cornette de Saint Cyr 6 avenue Hoche, 75008 Paris

拍卖查询:
Claire Tang|+33 (0) 188 800 014
claire.tang@bonha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