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剑龙(Stegosaurus)化石Apex,在纽约苏富比以US$4,460万(RMB 3.23亿)天价成交,创下化石拍卖纪录。以天价投得Apex的美国金融大亨Ken Griffin,目前把恐龙化石借予美国自然史博物馆展出,为期4年。
事隔一年,纽约苏富比再度把恐龙化石带到「自然历史」专场拍卖。今回举槌的角鼻龙化石,于1996年出土,至今尚未命名。到目前为止,完整的角鼻龙化石于全球只得四具,此乃其中之一,亦是唯一的幼年角鼻龙化石。其余三具角鼻龙化石皆由博物馆收藏。
这具角鼻龙化石结果在最少五位藏家争持下,以估价6.5倍的US$2,600万落槌,由牌号「439」买家透过电话委托投得,连佣成交价US$3,051万(RMB 2.18亿),成为拍卖第三贵恐龙化石。
Lot 11|角鼻龙化石 侏罗纪晚期
身长:约3.1米
高度:约1.9米
来源:
- 1996年于美国怀俄明州骨屋采石场(Bone Cabin Quarry)的私人土地出土,由Western Paleontological Laboratories挖掘
- 美国犹他州远古生物博物馆
- 馆方于2024年释出
- 商业古生物公司Fossilogic,2024年得自上述
- Fossilogic于2024-25年装架
估价:US$4,000,000 - 6,000,000
落槌价:US$26,000,000
成交价:US$30,510,000
角鼻龙是一种中型、二足行走的肉食性动物,活跃于1.54亿至1.49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可说是霸王龙(T-Rex)先祖,活跃期早了差不多1亿年。
今回举槌的角鼻龙化石,1996年在美国怀俄明州骨屋采石场(Bone Cabin Quarry)的私人土地出土。采石场已有150年历史,亦是19世纪末古生物学家争相挖掘恐龙骨化石,人称「化石战争」的重要地点。时至今天,采石场已变成怀俄明州的旅游热点。
化石深藏的莫里森地层,是北美发现最多恐龙化石的地层,沉积岩远至侏罗纪晚期形成,距今已有1.5亿年历史。莫里森地层幅员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以怀俄明州及科罗拉多州为中心,横跨美国内陆多个州份。
顺带一提,文首提及的剑龙化石Apex,便于科罗拉多州部分的莫里森地层出土。
剑龙化石Apex去年以US$4,660万成交,创下拍卖纪录
角鼻龙化石|犹他州自然史博物馆收藏
角鼻龙的鼻子上长有尖角,牙齿锐利
角鼻龙的骨板由背部延伸至尾部
角鼻龙的骨板由背部延伸至尾部
角鼻龙的学名「Ceratosaurus nasicornis」,意谓「有角的蜥蜴」,因鼻子上生长的角而得名。它的特征除了鼻子上的角,还有它的前肢短小,骨板由背部延伸至尾部,牙齿锐利。
今回举槌的角鼻龙化石,身长约3.1米,高约1.9米。由139块原始恐龙骨化石组装而成,包括57件头骨化石与43颗牙齿。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头骨部分的57块化石以分离状态出土,意即可把化石从骨架拆下,逐一进行研究。
另外还有一点,幼年恐龙骨骼十分脆弱,难以在变成化石的过程中完整保存,骨头变成化石之前,亦有可能遭其他恐龙吞食,因此幼年恐龙化石极为罕见。
刚出土的角鼻龙化石
出土时每件化石的位置
角鼻龙化石于采石场出土后,落入犹他州的古生物博物馆(Museum of Ancient Life)手上。曾在馆内工作的Brock Sisson忆述,当时是1999年,当年16岁的他接到一个盒子,里面装载着角鼻龙的上颚及鼻角,还被叮嘱不要把盒子掉到地上。
Sisson形容:「从科学角度,这具角鼻龙化石是一个相当有趣的样本,但它只是放在那里,几乎没人留意。」
后来,Sisson创立自家商业古生物公司Fossilogic。得知馆方有意释出角鼻龙化石,他便随之购下,交易金额则未有公开。 Sisson重构整副角鼻龙化石,并以3D打印技术重制不完整的部分,最终重现出角鼻龙的模样。
今回出售角鼻龙化石,Sisson称是要维持公司的可持续性,并为维护公司其他藏品及扩展收藏提供资金。
Lot 69|火星陨石 NWA 16788|全球最大块火星陨石,拍卖最贵陨石
尺寸:374.7 x 279.4 x 152.4 mm
重量:24.67 kg
估价:US$2,000,000 - 4,000,000
落槌价:US$4,300,000
成交价:US$5,296,000
同场另一焦点,是地球上最大块的火星陨石NWA 16788。陨石以US$180万起拍,引来两位网上买家及一位电话委托买家争持。竞价战最终由牌号「487」的电话委托买家胜出,US$430万落槌,连佣US$529.6万(RMB 3,800万)成交,成为拍卖最贵陨石。
这块陨石于2023年11月16日,在非洲尼日尔位于撒哈拉沙漠里的偏远地区发现,重量达24.67 kg。
事实上,火星陨石在地球上属罕见之列。全球获官方认定的77,000颗陨石当中,只有400颗属火星陨石。这400颗火星陨石总重量374 kg,单计NWA 16788已占了当中的6.5%。
虽然陨石红褐色的表面,已令人联想到火星表面的颜色。但实际上如何确认它是火星陨石?
陨石红褐色的表面,令人联想到火星表面的颜色
行方专家Cassadra Hutton(科学及自然历史部全球主管)表示,他们抽取少部分陨石送到实验室,与1976年维京号登陆火星后,探测到的火星陨石化学成份作比对。
结果发现,它是一种由火星岩浆缓慢冷却而形成的火星岩石,名曰「橄榄岩微辉长岩火星陨石」(olivine-microgabbroic shergottite)。此外,研究人员检测出陨石有相当大的比例(占体积21.2%)属于一种称作斜长岩(maskelynite)的玻璃物质。
由于这种物质是在小行星撞击火星表面时所产生,所以推断陨石是在火星表面遭小行星撞击后,受撞击产生的热力和压力而变质。强大的撞击力同时把陨石推离火星表面,远渡至2.25亿公里外的地球。
陨石表面的凹陷,很可能是穿越地球大气层期间,被高温灼烧而成
陨石表面的凹陷,很可能是穿越地球大气层期间,被高温灼烧而成
此外,陨石表面的凹陷,很可能是穿越地球大气层期间,被高温灼烧而成,称作Regmaglypts。Hutton指出,这是首个线索,令他们知道这块陨石并非一般石头。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由于陨石未见明显的风化作用,它的物理及化学成份在降落地球后未出现显著改变,故此这块陨石很可能是最近才从外太空坠落地球。
行方未有透露这块陨石是由何方委托拍卖。图录文章唯一提及的,是这块陨石于2024年,意大利太空总署举行研究人员之夜期间,于托斯卡纳一间私人艺廊展出。
拍卖总结
拍卖行:纽约苏富比
专场:自然历史
拍卖日期:2025/7/16
拍品数目:122
总成交额:US$45,043,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