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塞尚、毕沙罗|印象派大师臻品聚首亮相中国嘉德春季拍卖

中国嘉德2021春季拍卖会重磅推出「印象派大师臻品推介展」,届时将为诸位藏家及公众呈现克劳德·莫奈(Monet)、保罗·塞尚(Cézanne)、卡米耶·毕沙罗(Pissarro )三位印象派大师横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期的4件精彩之作。

其中莫奈最著名的「吉维尼花园」题材之杰作《睡莲池与玫瑰》,以出神入化的技法和细腻浪漫的色调描绘了他毕生挚爱的「睡莲」与覆满了玫瑰花的拱形棚架。自上世纪10年代至70年代,这件作品便持续参展于巴黎及纽约的近10个重要个展之中,并拥有众多出版记录,且来源翔实有序,是市场难得一见的博物馆级臻品 。

在这片生机勃勃的青葱草木间……莫奈经常来这儿,池塘的岸边是浓密的鸢尾丛。他下笔迅速急促,为画面铺上明亮的颜料,又随时间穿梭于不同的地方……下午我们相见时,他正在作画的画布已不是清晨他所带去的那一个。天亮时他在画一幅画,午后又转移到另一幅画上。早晨,他描绘莲花盛开,晚上莲瓣收起时他便专注于水面,观察变化无常的倒影,钻研在熟睡的莲叶下颤抖的深湛池水。
——吉恩-克劳德·尼古拉斯·佛何斯蒂(Jean-Claude Nicolas Forestier)

克劳德·莫奈
睡莲池与玫瑰
1913年
布面 油画
73 x 100 cm
签名:Claude Monet 1913(右下)
估价待询

于1913年创作的《睡莲池与玫瑰》,是克劳德·莫奈成熟风格的代表作,用独特的笔触和充满活力的色调描绘了吉维尼花园。这是他亲手打造的花园,也是他最负盛名的画作题材。画面中可以看到覆盖著玫瑰花的拱形棚架,莫奈从此视角描绘吉维尼花园的作品仅有三幅,此件《睡莲池与玫瑰》是其中最宽的一幅。莫奈对水、天、光和植物的描绘充满活力而又亲切,让人仿佛置身于吉维尼花园的夏日。

莫奈在创作此件作品之前却经历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他在1911和1912年期间患有抑郁症,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他妻子的健康状况和不幸逝世。1912年,吉维尼花园又被暴风雨侵袭,「有那么一瞬间,我以为我也要永远地失去我的花园了」。由此可见,在雨过天晴的1913年完成的《睡莲池与玫瑰》,具有别样意义,画中景色的浪漫、葱郁,是他个人和他的花园两者之生命力的写照。

莫奈于1893年开始改造吉维尼花园。他建设了一个池塘,并在岸边种植树木、鲜花和灌木。在随后的几年中他扩大了睡莲池,并在其上增加了一座日本桥。莫奈勾勒在画布上的鲜花,一年四季都在他眼前真实存在,随着季节更替不断变化。这里的风景成为他最重要的灵感来源。早在1909年,莫奈描绘吉维尼花园的画作就在赞助人和艺术家中引起了轰动。这些作品背后是对同一个池塘持续五年的热爱与研究,并综合了印象派的所有成就。

诗人和艺术评论家吉恩-多米尼克·雷(Jean-Dominique Rey)强调了莫奈晚期绘画的持久影响:「这个老人痴迷于色彩,为色彩而疯狂……将它置于一个自由的空间,把它雾化成一束华丽的花束……时至今日这仍具有重要意义。」

克劳德·莫奈
楼梯
1878年
布面 油画
61.4 x 50.2 cm
签名:Claude Monet(左下)
估价待询

莫奈创作《楼梯》的1878 年是重新定义他的艺术生涯的决定性时刻。那一年他搬到巴黎西北的弗特伊(Vétheuil)居住,自此完全摒弃了描绘当代生活图景,转而开始捕捉自然中转瞬即逝的画面,并开始受到公众普遍认可。通过一系列作品,莫奈创造了人们对风景画的全新理解。

为了离开因工业化而日渐喧嚣的城市,莫奈搬到这个只有六百个居民、几乎没有现代化痕迹的村庄。在田园诗意中,他转而将创作集中于塞纳河的平静河水、点缀了群山的果园和宁静的乡村小径。弗特伊为莫奈带来了20年的风景画生涯中从未有过的机遇。居住在弗特伊的三年半时间里,他创作了两百多幅画,充实而踏实。

《楼梯》取景古老农家院的一个不起眼但十分迷人的角落,画面绕着一组狭窄的楼梯展开,苍白的灰泥墙和陡峭的屋顶形成了连续的平面,只有在画布的顶部可以看到一条狭长的天空。以黄色、赭色和深褐色为主的整个画面都笼罩在温暖的秋色中。饱经风霜的屋舍和秋天的树叶都被镀上了一层活泼跳跃的金光。人类的建筑和自然的杰作在这个质朴平静的村庄中和谐地联系在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这幅画的第一位主顾卡索琳娜·兰伯特(Catholina Lambert)是 1890 年代美国最热衷于印象派绘画的藏家之一。从1950年代末起,他收藏了从文艺复兴到 19 世纪的数百件艺术品,其中包括至少 24 幅莫奈的作品。1891 年,兰伯特在加勒特山顶建造了一座名为「美景」(Belle Vista)的锯齿状城堡,内置华丽的三层画廊,专门用来放置他所收藏的宏伟艺术品。

保罗·塞尚
肖像
1866至1867年
布面 油画
65.1 x 54 cm
估价待询

肖像绘画在塞尚艺术生涯的早期至关重要,没有什么能比这些最初引起人们共鸣的作品更能体现他与生俱来的艺术天分。此幅《肖像》笔触生动有力,情感充沛且带有一种坚实感,令人震撼,塞尚对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坚定信念在此显露无疑。 

塞尚开始创作《肖像》的1866年,标志着他一系列非凡肖像作品的开端,他以创新的技巧和激进的风格向传统发起挑战。用厚厚的油彩,以不规则、密集的笔触粗略地上色,有时还会将颜料涂在调色刀上,对画中人物进行近乎雕塑般的刻画。此幅作品笔触厚重,富有质感,并具有一种强大且少见的直接性。塞尚擅于把握人物微妙的神态,画面中的女性人物被明亮而又强烈的目光所突出。

《肖像》继承了马奈优雅而夸张的黑白对比色调,以及库尔贝于传统中叛逆的厚重有力的笔触。色彩不再是刻板的色调,或柔和的渐变,而是以惊人的气势和力量活跃着。塞尚对人物肖像的表现性的描绘方式,定义了20世纪后来的肖像绘画。这种粗狂的风格大胆而充满活力。

此作曾为著名的法国收藏家奥古斯特·佩勒林(Auguste Pellerin)所有。佩勒林所藏构成了规模最大和最重要的塞尚收藏之一,其中一部分于1907年在巴黎举行的塞尚回顾展中展出。

卡米耶·毕沙罗
巴津库尔洗衣池
1884年
布面 油画
65.2 x 54.3 cm
签名:C. Pissarro. 1884(左下)
估价待询

1884年4月,毕沙罗搬到了小村庄伊拉格尼。他在给画商杜朗-鲁埃(Durand-Ruel)的信中写道:「我无法抗拒绘画的诱惑,花园周围的景色是如此美丽。」这里广阔的田野、平缓起伏的小山和蜿蜒的河岸,将成为他晚年艺术生涯的开创性主题之一。

1884年秋初,毕沙罗完成了《巴津库尔洗衣池》的创作。杜朗-鲁埃在十月底买下这幅画。伊拉格尼不远处即是巴津库尔,画面中一座洗衣池隐藏在树木后面。这个质朴的建筑还出现在毕沙罗创作于1900年、如今收藏在巴黎奥赛博物馆的一幅作品里。

巴津库尔是一个绝对宁静的地方。秋初时节,一些树叶还保持着绿色,另一些则闪耀着红、橙、金的光芒。缤纷的树叶和水面上的倒影几乎充斥了整个画面。虽然毕沙罗对光线的描绘是典型的印象派风格,但他选择小心而均匀地控制着颜料的笔触,预示着他在第二年即将热情地投入新印象主义的怀抱。

在随后的二十年里,毕沙罗从伊拉格尼及其周边的风景中汲取了无尽的灵感。生命的任意一天的任意时刻,他都在描绘乡村风光。艺术史学者约阿希姆·皮萨罗(Joachim Pissarro)总结道:「他不频繁的旅行总使他带着新的资源、新的想法和一种想再次画出相同但又不同的地方的渴望,把他带回伊拉格尼」。

本季春拍还将隆重推出西方当代艺术大师格哈德·里希特先生一件罕见的七联屏巅峰巨制——《栏列》。
 
里希特被称为全球最受敬重的当代艺术家。他的艺术不仅在西方拥有非同一般的影响力,而且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地传播,享有极高的声誉。《栏列》创作于1968年,是迄今为止全球拍场所见最重要的里希特作品之一。此作由7联组成,尺幅达205 x 700cm,是艺术家早期“光影系列”作品中尺寸最大、最具雄心的扛鼎之作。画面以崇高而冷峻的笔调描绘了光学作用下的柱列及投影,是柱式秩序的图像解码,堪称以抽象超越表象世界的旷世杰作。


格哈德·里希特
栏列
1968年作
布面 油画
205 x 100 cm x 7
估价待询

发表:

  • 《格哈德·里希特》,第26届威尼斯双年展画册,德国馆,1972年
  • 《格哈德·里希特:影像=绘画1962-1985》,DuMont,科隆,德国,1986年
  • 《格哈德·里希特全集 1962-1993》,德国联邦艺术展览馆,波恩,德国,1993年
  • 《格哈德·里希特全集 1993-2004》,D.A.P.ter Verlag,2005年9月
  • 《世界的边缘:格哈德·里希特》,2011年
  • 《云与水晶——桃乐丝与康拉德·菲舍尔收藏》,Kerber Verlag,比勒费尔德,德国,2016年
  • 《格哈德·里希特全集 第二卷(1968-1976)》,迪特马·艾格著,Hatje Cantz,2017年,第96页

展览:

  • 「格哈德·里希特」,2005年,巴伐利亚美术馆,慕尼黑,德国
  • 「格哈德·里希特」,2005年,K20 Grabbeplatz、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艺术收藏,杜塞尔多夫,德国

来源:

  • 德国门兴格拉德巴赫美术馆
  • 法国巴黎莉莉安画廊和米歇尔·杜兰德·德赛特
  • 德国杜塞尔多夫阿亨巴赫艺术咨询公司
  • 英国伦敦苏富比晚间拍卖会(2016年10月7日,Lot 11)
  • 现藏家购自上述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