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廷禁苑到齐鲁古刹|三代御窑及崇祯纪年器现身嘉德四季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御窑瓷器制作臻于化境,彩、釉、雕、镂等陶瓷装饰技法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可谓中国瓷器发展史中的集大成时期。御窑瓷器在帝王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三朝帝王也极为关注景德镇御窑厂的烧制情况,《活计档》中亦多见帝王对于瓷器设计样式提出的要求及修改意见。更有这三朝优秀的督陶官能够完美的执行皇帝内心的意愿。

嘉德四季60期瓷器及古董珍玩部,以瓷器为载体,透物见史,以物观人,探究宫廷等级制度、趋吉审美与帝王喜好对瓷器装饰题材和风格的影响,以及瓷器在承载晚明民间宗教信仰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宫廷万寿

清代皇帝生日称万寿圣节,每逢皇帝诞辰宫中都要庆贺,除去庆祝生辰的意义,更多的是一种礼仪制度,可以说是与国礼、甚至国运攸关。若逢六旬、八旬整寿,庆典会额外隆重。庆典期间全城欢庆,京城内外装点得金碧辉煌。庆典当日,皇帝须在太和殿受朝贺礼,在乾清宫设宴。万寿节期间,景德镇御窑厂更是要为内廷烧制庆典所用瓷器,种类多样,多以祝寿、祈福、吉祥为主题。


Lot 4025|清乾隆 青花八仙庆寿图盘口尊

高度:60 cm
来源:

  • 国有文物商店旧藏

百瓷集韵‧掌玩心悦专场
估价:RMB 1,000,000 - 2,000,000

以八仙人物故事作为瓷器装饰题材,可追溯至元代,而又以明代嘉万时期最为流行,盖因当时皇家崇信道教相关,其影响深远,以致雍乾时期御窑相同题材装饰仍基本沿袭了前朝。另外,清代御窑瓷器装饰讲求「饰必有意,意必吉祥」。故而,八仙故事相关的「八仙过海」、「八仙庆寿」等吉祥纹样,成为宫廷庆寿制用瓷器装饰的必然选择。


香港苏富比 2016年10月5日秋季拍卖会 第3607号(成交价HK$44,440,000)

本品虽不落款,但其无论是从装饰纹样、技法,还是题材等方面,无不体现着浓郁的乾隆宫廷气息和皇家气质。从装饰纹样来看,其以八仙题材入画,并辅之以乾隆御窑所常见之寿山福海纹,十分贴合清代宫廷趋吉的审美心理。与之可对比参考者,见香港苏富比2016年秋季拍卖会所释出一件乾隆早期唐英所制青花八仙贺寿图螭耳尊,成交价高达RMB 380多万。此尊同样以八仙庆寿和福山寿海纹样入画烧制,而且云气、山石、海水皴染方法,及八仙人物神态等诸多细节与本品较为相似。


左为本尊局部细节,右为苏富比拍品细节

更值得注意的是,本品肩部珍珠地缠枝花卉纹如意开光装饰,极具西方巴洛克、洛可可装饰风格,用重笔青花勾边,淡笔填色,形成不同色阶和明暗对比,借以烘托立体之层次,这与乾隆宫廷御制洋彩瓷器装饰方法如出一辙。另外,其胫部落花流水纹边饰,在同期作品中较为少见,这又体现出其特殊的一面。纵向来看,本品极有可能亦为乾隆早期唐英供御之物。


北京 2021年12月5日秋季拍卖会 第5541号(成交价RMB 13,110,000)

从传世所见唐英所制青花或青花釉里红人物题材作品,以立件为主,而且装饰题材亦多为文人雅士或神仙人物,如福禄寿三星、儒释道人物、八仙人物等。如北京去岁秋拍释出的一件唐英制青花釉里红人物故事灯笼瓶。其共同特点是虽采用多层级装饰,但更为突出人物主题,注重人物神态和刻画和渲染。

本品亦符合这一装饰特点。乾隆朝盘口尊虽无固定制式,但所见多以缠枝花卉为装饰,而将八仙庆寿纹样与盘口尊相的结合,或有可能为唐英督陶期间的一种装饰尝试。其体量硕大,气势颇为恢宏,净高达60cm,绘画、成形和烧制难度极大,然其造型挺拔,基本不变形,且青花色泽纯正,呈色几近完美,称得上是乾隆官窑大型陈设用瓷之上品,颇值关注。


Lot 4404|清康熙 青花内海屋添筹图外群仙祝寿图大盘

「大清康熙年制」款
直径:29 cm
来源:

  • 英国私人旧藏

嘉友藏瓷专场
估价:RMB 350,000 - 550,000

本品盘心画面中海上升仙阁,阁顶双鹤齐飞,其中一鹤口衔一筹,欲填入阁内筹瓶中。外壁青花通景绘群仙庆寿图。画面中有神仙童子仕女计二十八人,辅以山水,车骑等,场面极为宏大。

熙朝窑工在这方寸之地,几乎已将众福神仙请到一起,可谓瑞意满溢,吉庆祥和之景跃然于眼前,远非庸工俗匠所能为之,必出御窑精工之手。海屋添筹,出自苏轼《东坡志林·三老语》中,文载「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来吾筹已满十间屋。」既有故事性,又饱含祝寿寓意。

盘外壁所绘群仙形象,多出自明王士贞、汪云鹏编纂的《列仙全传》。除八仙、麻姑等易于识别仙人外。对比此书明末清初刻本,可知众仙中骑牛且有书童相伴者当为老子;留山羊胡、盘腿骑鹤道人当为桓恺,《列仙全传》载其于高人陶弘景家中杂役,修默朝之道积年,终服天衣,驾白鹤,升天而去;肩扛一株桃枝者当为东方朔,描绘其偷食西王母仙桃之典故;荷锄背药篮,作交谈状二人,当为刘晨、阮肇,描绘其天台山采药遇仙之典故,即「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一句的出处;头戴斗笠,怀抱鱼竿者当为寇先,传其遭宋景公砍头后,仍能「尸解神迁」,使得宋国家家户户为其奉牌祭祀;而提篮抚须者当为庄子,明清木刻版画及康熙瓷器上均可见庄子持带穗儿的矩形扇的形象。


《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上海博物馆编,两木出版社,1998年,第32-33页,图23 

本品器型、尺寸以及装饰纹样均与上海博物馆藏康熙御窑青花群仙祝寿图大盘一致,由此可见,本品当属康熙御窑定例。其所描绘群仙为康熙帝祝寿,而历史上亦有千叟为皇帝祝寿。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迎来六十大寿,为此万寿节,宫廷内外均竭力筹备,一些耋老为庆贺皇帝生日,群臣众叟长途跋涉,进京祝寿。康熙帝在万寿节前一日发布谕旨,在畅春园宴赏众叟,宴会上觥筹交错,热闹非凡,其热闹繁华场景可比肩本品所绘群仙祝寿。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 - 瓷器卷(清代)》,中国国家博物馆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46页,图28

康熙六旬圣寿前一年,即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郎廷极便榷窑江西,精心制作一批寓意吉祥、质量上乘的瓷器上供御用。对比国家博物馆所藏一件落「御赐纯-堂珍藏」、「大清康熙年制」款识的郎窑霁蓝釉合碗,不难发现其康熙款识无论结还是用笔,均与本品颇为相似。

据《江西通志》记载「廷极并将四十二年(1703年)为浙藩时御赐『纯一堂』及『清慎』二字皆勾摹悬诸厅事」,可知「纯一堂」乃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御赐堂名。由此,再次证明本品当为江西巡抚郎廷极督陶期间,为康熙皇帝六十万寿督制的寿礼御瓷。


左為本品底款,右為国博藏品底款

本品宫廷制式定烧,人物姿态各异,妙趣横生,衣饰细节丰富细腻,以群仙祝寿题材,寓意福寿无疆,青花发色明艳,质量极佳,时代特征明显,不失为一件具有极高收藏和研究价值的熙朝御窑青花佳器,颇值收藏。


九五至尊

龙纹作为明清皇室专属的装饰纹样,制用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严禁僭越。其作为帝王形象的代指,自然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政治内涵。三代御窑所描绘的龙纹以威武肃穆的惊天气势,呈现出康乾盛世睥睨天下的威仪。通过对于此时期龙纹形象的赏析,自然可以体会其中的气势与内涵。

Lot 3956|清乾隆 青花穿花应龙纹大盘

「大清乾隆年制」款
直径:50.5 cm
来源:

  • 欧洲私人旧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入藏
  • 伦敦邦瀚斯 2012年11月8日拍卖会 第51号

结海堂藏瓷专场
估价:RMB 300,000 - 500,000

应龙作为瓷器装饰题材,最早出现于宋代龙泉窑青瓷中。明代永宣时期,还将其纳入御窑瓷器装饰纹样中,清代御窑沿袭。值得一提的是,清代御窑的应龙纹饰,多为仿古之作,且出现于流行制式的盘类作品中。

相比雍乾御窑常见之云龙、夔龙和螭龙纹装饰,应龙装饰的出现有其特殊的含义和象征。《述异记》载「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角龙千年方为应龙。」另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载「应龙潜于潢污,鱼鼋媟之,不睹其能奋灵德,合风云,超忽荒,而躔苍也。故夫泥蟠而天飞者,应龙之神也……」可见,应龙是龙中长者的身份,且地位极高,盘心绘制更是皇权至尊的象征。

本品体量巨大,气势恢宏。通体纹饰以青花绘就,内外共描绘穿花龙纹五条,暗合「九五之尊」之意。其中盘心绘青花正面应龙纹,应龙广额方口,身形虬曲,四爪怒张,背生两翼,卷花尾,呈怒目咆哮之态。内外壁各绘游龙两条,神采昂扬,须发飘摆,龙身周遭点缀缠枝花卉纹,纹饰点染清晰悦目,线条流畅,尽显乾隆御窑经典气质。外底心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篆书款,从款识判断,其为乾隆早期作品,或有可能为唐英督陶时所制。

查阅相关传世资料可知,此式大盘仅出现于雍正和乾隆两朝,或因体量巨大,烧制难度高等原因,此后断烧。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记载,乾隆三年(1738年)「六月二十五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来说,太监高玉交宣窑串花青龙大盘一件。传旨:交与烧造磁器处唐英照样烧造。」可知,此类乾隆时期的青花作品,早在乾隆三年(1738年)就已开始烧制,而且是作为传办瓷器由著名督陶官唐英奉命烧制,足见乾隆皇帝对此式大盘之重视。


《玫茵堂藏中国陶瓷》第二册,康蕊君著,伦敦,1994-2010年,第131页,图761

检索公私收藏,可知此式应龙大盘目前仅见青花作品,存世甚少。瑞士知名藏家玫茵堂曾藏有一件同类型雍正作品,为此式大盘之前身。相较之下可以发现二者略有差别,如盘心弦纹由三条变为两条,缠枝莲的布局至乾隆时期显得更为紧凑繁密,更为工整细腻。这一差异说明乾隆时期,对此式大盘制瓷画样作了调整和改动。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宫廷对此式大盘的重视。

另外,北京瀚海于2011年曾拍出一件同类型乾隆作品,成交价高达RMB 1,035万。足见市场对于此类作品的重视。本品体量硕大,气势恢宏,堪称乾隆御窑青花盘类作品中的恢宏巨制,其以应龙入画,或有可能为宫廷特殊用途所制,颇值珍视。


Lot 4028|清雍正 青花开光龙凤纹花口大碗

「大清雍正年制」款
直径:19.5 cm
来源:纽约苏富比 1975年3月12日-13日拍卖会 第374号
百瓷集韵‧掌玩心悦专场
估价:RMB 800,000 - 1,200,000

整器以青花装饰,口沿内外两侧装饰带,绘海浪纹,海水漩涡之间绘有花卉图案,具「落花流水」之意。碗腹部沿葵口等分为四部分,随形绘就四开光,其中间隔绘有龙凤纹饰。龙降而昂首,双角长须,怒目圆睁,矫健威武,颇具神韵,龙头前方绘有火焰宝珠,周身装饰有火焰纹。凤展羽升腾,锦冠长尾,双翅舒展,尾羽缠绕,周身绘祥云纹。

整个画面构图繁密有序,富有动感。碗心正中海棠形开光,内绘一只凤鸟,与碗壁风格画工一致。器线条流畅,绘画细腻,图样布局合理、清晰,繁而不杂,极具装饰趣味。

 

本品造型别致,画面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海水、花卉、祥云等纹饰运用了点染的手法,画风老练,青花发色青翠,色调翠艳,颇得永宣御窑风骨。永宣时期以「苏麻离青」料创造了青花的「黄金时代」,久负盛名,后世多有摹制,以雍、乾二朝御窑仿制尤精。本品即为其中佳例,是雍正时期模仿永宣青花的典型之作。

此式碗根据龙爪趾数,可分二式。其一为五趾,其二为三趾,本品即为前者。此式制式相同,趾数区别当与制用制度相关。2020年11月英国曾释出此式碗两只,以上二式各一只,品相微瑕,成交价近RMB 3,000,000,此类雍正御窑作品在当下市场中的认可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帝王审美

宫廷造办处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来满足宫廷的奢侈生活和皇帝的审美品味。雍正、乾隆二帝的审美需求影响着用御窑制器的艺术风格走向,御窑厂生产瓷器的样式、釉色、图案、款识,都是严格遵照宫廷颁发的木样或画样来完成的。御用瓷器的样式大都由内府出样,不允许工匠自由发挥,并需要严格按照内务府所出画样、木样来进行生产,通过技艺展现出的统一的宫廷审美趣味。

耿宝昌先生这样评价雍正时期的瓷器,「一改康熙时浑厚古拙之风,代之以轻巧俊秀、工丽妩媚之貌。器型之美,可与以纤细秀丽著称的明永乐、成化瓷器相提并论,各部分之间比例协调,恰到好处,外形上素有‘线条美’之誉,确有增一分则拙,减一分则陋之感。」之所以雍正瓷器能有如此恰到好处的美感,是因为雍正皇帝有着近乎苛刻的审美标准,他曾提出内廷御制须遵循「恭造式样」 ,这不仅是他对内廷作坊制品的艺术要求,也是雍正皇帝的个人审美的高度概括。

雍正一朝虽短,然其制瓷成就登峰造极,尤其颜色釉之烧造,仿古与创新并举,技艺已达出神入化之境界,更有许多传世作品成为空前绝后之作。雍正年间仿钧釉瓷器烧制取得的显著成就,就与雍正皇帝之审美趋向息息相关。

Lot 3925|清雍正 孔雀翎炉钧釉钵式案缸

「雍正年制」款
直径:20.6 cm
来源:

  • 美国 Ross Edman 教授收藏
  • 纽约苏富比 1995年9月23日拍卖会 第435 号
  • 北京 2003年7月12日拍卖会 第770 号

御华钧萃——钧德堂藏瓷专场
估价:RMB 1,200,000 - 2,200,000

炉均釉为雍正朝御窑仿钧器时所创,其色泽深沉,红色斑点似刚成熟的高粱穗色,故称「高粱红」。此独雍正一朝特有,除乾隆初期个别器物延续红点外,往后再不复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清人张九钺《南窑笔记》载:「炉钧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本品即为笔记所载之红点佳品,其在窑室中形成孔雀翎羽般幻化之色,诸色浑融交错,斑驳陆离,妙不可言。

炉钧釉在雍正时期既是初创、又是巅峰,此一现象在陶瓷史上亦不多见。缸内外分别以松石绿釉及炉钧釉装饰,松绿均匀明净,宛如湛碧湖水。外壁炉钧釉色更是绚丽夺目,其中红、蓝、紫诸色相浸相润,交融于身,灿若云霞,美轮美奂,无有穷尽。釉面垂流感十足,恰若清晨垂露欲滴,极富天然韵致。

此般成就与胤禛个人的审美追求与时任陶务协理官唐英的不懈努力有着密切的联系。雍正六年(1728年)唐英奉命前往景德镇协助年希尧佐理陶务,第二年即派遣幕友吴尧圃前往调查钧窑釉料的配制方法,并在钧窑基础上研制出多种釉色。炉钧即为其中一例。

如据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所撰《陶成纪事碑记》中总结了雍正朝「厂内所造各种釉水」五十七种,其中除仿各种色釉外,试配成功与通用的十九种品种中,炉均釉居首,并对「炉均釉,色在广东窑与宜兴挂釉之间,而花纹流淌过之」的特点作了具体的描述。而本品釉水流淌宛若清晨垂露,十分贴合唐英所述。另外,传世所见雍正炉钧釉作品甚鲜,而钵状卷缸类器物更属珍罕。雍正皇帝本身对此类作品更是喜爱有加。

据《各作成做活计清文件》记载:「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月二十一日,司库常保、首领太监萨木哈奉旨:着照宜兴钵样式另寻宜兴钵一件,交与烧造瓷器处仿样,将钧窑、官窑……各烧造些送来,钦此。于十二月二十三日,内务府总管年希尧家人郑天赐送来均釉瓷钵十一件、官窑瓷钵七件……呈内大臣海望看过,随传着将钵各配做铜镀金匙、锦囊布套挖单、象牙筋、漆靶棕刷,记此。于十二月二十七日......均釉瓷钵一件、官窑瓷钵一件……司库常保、首领太监萨木哈呈览,奉旨:交与沧州,钦此。」

由此可知,此类瓷钵式样器为雍正授意下所特制的传办类瓷器,其与日常大运和普通年节贡瓷不同,充分体现了皇帝的特定要求和品味,堪称为真正的「御制」瓷器。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品

更值得关注的是,雍正一朝炉钧釉瓷器落款分为「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和「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款,对比之下不难发现,凡落「雍正年制」四字款的大部分炉钧釉器,釉水甚厚,高粱红斑及釉水的流动感更为明显,质量高出一筹。

另外,检索传世资料可知,同类型器皿目前仅见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所藏一列,其体量大小及釉水的质感与本品颇为相似,当年或曾成对出现亦未可知。本品造型沉稳秀雅,釉面失透滋润,釉色深沉,呈色美轮美奂,似山岚云气,斑驳陆离,于烈焰中幻化出别样瑰丽,可令赏者如痴如醉。其无论造型、还是釉色,均各臻其妙,集精、罕、美于一体,为顶级雍正炉钧釉瓷器收藏不二之选,颇值珍视。


来源:纽约苏富比1995年9月23日拍卖会第435号

另外,本品为美国 Ross Edman 教授旧藏。Ross Edman 教授(1936-2017年),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艺术史教授,主讲日本、中国和印度艺术史。在芝加哥生活期间,Edman 教授收藏了一批珍贵的中国古董,本品即是他所藏精品之一。


Lot 4053|清雍正 仿汝天青釉葵口尊

「大清雍正年制」款
直径:12.6 cm

  • 来源:补缺楼高丰先生(1904-1994年)旧藏

百瓷集韵·掌玩心悦专场
估价:RMB 350,000 - 550,000

通体施仿汝釉,色呈天青,釉色宁静淡雅,宛若苍穹,釉面光洁无暇,滋润凝重并有玉质感。外底心以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青花呈色浓艳,深入胎骨,隐现点点结晶斑。明代宫廷就曾发送宫中旧藏的宋瓷样品令景德镇御窑厂仿制,文献称之为「发宋器」。清人蓝浦《景德镇陶录》载「(宣德仿汝)又有冰裂鳝血纹者,几与官、汝窑敌。」可见仿汝釉技术在明宣德时期已臻成熟。

清代立国后,随着统治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御窑厂重拾这一技艺,唐英《陶成纪事碑记》载「仿铜骨无纹汝釉,仿宋器猫食盘,人面洗色泽;仿铜骨鱼子纹汝釉,仿内发宋器色泽。」雍正朝景德镇御窑厂仿汝釉的制作主要模仿北宋汝窑的釉色,并在足际露胎处刷酱褐色护胎釉,以仿宋器铁足之意。本品当属《陶成纪事碑记》所载「无纹汝釉」一品。


《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卷》,吕章申主编,安徽美术出版社,2014年,第44、45页,图19

本品造型为仿制南宋官窑而来,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藏有一件南宋官窑葵口尊与本品造型十分相近,当知雍正时期御窑厂应是按照内府下发南宋官窑此品实物慕制而成。


《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 清代雍正宣统官窑瓷器》,周丽丽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61页,图 3-30

另见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雍正仿钧釉葵口尊,亦是由此品化裁而来。由此推测,当时除制有仿汝釉、仿钧釉,还当有以此器型之仿哥釉、仿官釉等釉色诸品。雍正御窑慕古之巧思,由此可见一斑。本品同时还为补缺楼高丰先生旧藏之物,流传有序,收藏尚选。

同时,本品还为补缺楼高丰先生旧藏,传承有序。高丰(1904-1994年),祖籍广东顺德,收藏斋号「补缺楼」,高丰先生十七岁时便对文物鉴赏有了过人的领悟,与古玩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位于西关「补缺楼」内,先后迎来了来访的美国西雅图中国美术馆馆长韦斯特,前日本驻广州总领事大仓喜代司、研究中国古陶瓷的日本专家原太乐先生、故宫博物院耿宝昌先生、南京博物院张浦生先生等名流、专家。香港邵逸夫爵士夫妇亦曾专程登门拜访过他。先生善待每一件藏品,让它们得到更妥当的保管和展示,为保护和传承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耗尽毕生精力。


雍正皇帝对单色釉的喜爱广为流传,大众素来将其与宁静淡雅的浅色调做连接,但鲜为人知的是雍正皇帝对黑色格外偏爱。此种偏爱在画珐琅工艺中表现得最为典型,均或多或少地采用黑色,帝王品味直接左右了一个时代的主流审美取向。

Lot 4013|清雍正 墨地粉彩缠枝花卉纹碗

「大清雍正年制」款
直径:14.4 cm
来源:

  •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东方艺术部前主任周方(Fong Chow,1923-2012年)旧藏,1971年以前入藏
  • 纽约佳士得 2013年3月22日拍卖会 第1205号

百瓷集韵·掌玩心悦专场
估价:RMB 150,000 - 250,000

雍正朝此式墨地粉彩器物由康熙墨地素三彩化裁而来,为雍正朝独有,存世较少,其色调、布局和填色方法皆采珐琅彩风格,望之雍容华贵。雍正粉彩有鲜而雅、粉而柔的特点,色彩层次丰富多变,搭配墨地绿彩枝蔓,更具别样装饰效果。雍正皇帝对瓷器制作、设计讲究严谨,雍正朝宫廷作坊中凡有花卉题材,均是工笔写真,形神具佳,气韵清雅脱俗。


伦敦苏富比 2013年11月6日拍卖会 第77号(成交价 £434,500)

此类墨地彩瓷,属于雍正御窑颇为独特的品类,常见者碗、盘、瓶均以墨地五彩装饰,如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墨地五彩缠枝花卉纹盘。若本品之墨地粉彩例,尤为罕见,粉色花卉于墨地之上绽放,独具审美情趣。类例可参见伦敦苏富比2013年11月6日拍卖会第77号,Alfred Beit爵士旧藏者,与本品十分相似,当原为一对陈设御内。

本品色调庄严肃穆,色彩艳而不俗,气息雍容,姿态华贵,尽显隽秀典雅。同时,还为前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东方艺术部主任周方先生旧藏,可谓传承有序,收藏尚选。

周方(1923-2012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东方艺术部前主任,晚清外交部大臣周寿臣之孙。1923年出生于天津,二战后赴美就读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学院,研修油画、雕塑和陶瓷。1958年,周方出任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东方艺术部门的助理策展人,此后在大都会供职二十余年,并于1964-1971年升任东方艺术部门主任。


除以上介绍宫廷器物外,本场还有一件明末清初瓷器精品,具有明确纪年、具体的供养人、供养地点,对于研究明末清初瓷器断代以及晚明民间宗教信仰,有重要意义。因此,下面介绍这件崇祯元年(1628年),苏文岳、林应首于山东临清州观音阁所供奉青花祝寿图狮耳大炉,极具收藏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值得深入挖掘和解读。

Lot 4066|明崇祯元年(1628年)青花群仙祝寿图狮耳大炉

长度:34.5 cm
题识「山东东昌府临州城南寨张居住,奉神信士苏文岳、林应首,喜奉香炉一付,在于观音堂,永远供奉,福有所归」、「崇祯元年(1628年)季春月吉日造,祈福信士苏文岳、林应首,奉神保安,清吉者也」
来源:

  • 山东私人旧藏

百瓷集韵·掌玩心悦专场
估价:RMB 800,000 - 1,200,000

仙人庆寿题材是明清时期颇为流行的瓷器装饰题材。其中又因庆贺对象不同可分为八仙庆寿和西王母瑶池会群仙两类。一般情况下,以南极仙翁为庆贺对象,则为祝男寿。而以西王母为庆贺对象,则多为祝女寿。而本品却恰如其分的将其融合到一起,这在同期作品中十分少见。

据道教典籍《墉城集仙录》记载,西王母「生于神洲伊川,厥姓缑氏,生而飞翔,以主阴灵之气,理于西方,亦号王母,与东王木公共理二气,而养育天地,陶钧万物矣。」三月初三是西王母的出道日,于是每年此时,三界十方的神仙都会前往瑶池为西王母祝寿,宴会以蟠桃为主,称为「蟠桃会」。而本品供养题记中「崇祯元年季春吉日」中的「季春」即为农历三月。供养人选择在此月定烧此炉供奉,或与此有着一定的联系。

供养人为寺庙定烧供奉器物的习俗,早在唐宋时期即已流行,元明清时期则更为盛行。检索史籍可知,本品所记「山东东昌府临州」当为今山东聊城临清市所在地。临清明初为县,弘治二年(1489年)升为临清州,属山东布政司东昌府辖。因此,题记所云「临州」当为明代“临清州”的省写。供养人为临清州城南寨信士苏文岳和林应首二人,二人生平暂不可考。而题记中所言「观音堂」极有可能为明代临清州观音阁。

据明嘉靖日本使臣策彦周良《入明记》中关于游览临清州鳌头矶上观音阁时写道:「上岸,过一伽蓝,门揭『观音阁』三个大字。入门则有二重阁,阁中按(安)观音大力士像。又旁有小亭,亭里有石井,横揭『通济寒泉』四个大字。临清州观音阁能引起日本使臣的关注,并将其记录于书中,也从侧面反映出晚明时观音阁香火的旺盛。另外,据清代《临清县志》载「观音堂,在州城内鳌头矶上,与大宁寺山门遥相对应,明永乐中平江伯陈瑄所建。内供奉莲花宝座观音像,寺左为财神庙胡同,右为御史巷」。由此可知,明清时期,观音阁和观音堂即为同一个地方。

更为重要的是,其供养题记中明确的「崇祯元年」纪年,即1628年。作为崇祯早期青花作品,其纹饰之画法仍然带有嘉万时期的装饰遗风,笔墨浓重之处带有黑色结晶斑点,浅淡之处晕散自然。同时隐约可见平行括号状的浮云及皴染画法的山石,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检索公私收藏可知,带有明确崇祯纪年款的青花瓷炉存世甚少,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崇祯十二年(1639年)制青花山水人物净水碗。其在画面一隅采用开光留白竖写供养题记的习惯虽与本品相同,但其装饰和绘画风格已明显不同。

本品体量硕大,在同期青花瓷炉中堪称巨制。如此体量亦符合其供奉临清州辖观音阁内的地位。另外,作为有明确纪年、供养人及供养地点的崇祯青花作品,不仅对崇祯瓷器断代有着重要参考意义,而且对研究晚明民间宗教信仰着重要的意义,其收藏价值自然不言而喻。

嘉德四季第60期拍卖会将短时延期,具体日期及安排,敬请留意中国嘉德官方网站、微信、APP等平台后续公布。有兴趣的朋友,可扫瞄下列二维码下载官方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