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瓷达意|嘉德四季夜场中的画意、诗意、吉意瓷器

在艺术媒介里,文学是首要的传播形式,而图像是文学传播发展之下的一种自然选择。 明朝已出现大量根植于文学内容的图像,由小说、戏曲文学中产生的插画,以及由诗词产生的文人画。

而瓷画则是以此种插画、版画为摹本,加以艺术加工再进行二次传播的图像。 图像在由纸本转向陶瓷的过程中,其表现手法有否改变,图像背后的内涵又该如何理解。 中国嘉德四季拍卖65期夜场,细观瓷中笔墨,浅探明清时期文人群体如何寄情于器,宫廷画家又是如何以瓷达意。

画意

明末清初瓷器中人物故事图像多移植于明代版画,水浒人物便是此时期颇为流行的题材之一,青花、五彩兼具,所绘依其表现形式可分为故事图像和人物 画像两种,前者围绕故事情节展开,绘有具体场景,是对小说中某个情节的概括,与传统意义上的插画更为相似,此式图像较为常见,碗、盘、笔筒、瓶等皆可见此装饰,后者着重人物刻画,脱离故事,是对小说的人物性格描绘。

本次嘉德四季65期「匋氤五色-静山堂藏熙朝瓷器」专场中,三件水浒人物作品(Lot1161 - Lot1163)便是「人物画像」式图像的佳例。


《水浒叶子》,明陈洪绶绘,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其图像应受到明代陈洪绶所绘版画《水浒叶子》影响,明代版画中早期水浒传图像多为描绘故事情节的文本插画,背景、人物、故事情节描绘详尽,陈洪绶所绘《水浒叶子》将水浒人物脱离出文本,仅有人物造型,不绘背景,图像简洁明了,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特质。

需要指出的是,此式图像的受众群体应是文学素养较高的文人团体,对水浒传文本熟悉,不需依靠插图来理解故事梗概,转而追求图像的精致化和艺术趣味。



Lot 1161|清康熙 五彩水浒传人物故事图盘「问心斋」款

直径:20.6 cm
资料来源:伦敦佳士得拍卖会

在「人物画像」式中具体有一类,即以本品为代表的五彩水浒人物故事图盘,盘的形制尺寸相类,人物构图也极为相似,目前所见,皆绘三个人物,构图稳定,画面简约。此式五彩水浒人物图盘见有三类:未落款者、「大清康熙年製」款者以及特殊堂名款者。


英国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藏品

「问心斋」为康熙时期的堂名款瓷器,目前所见「问心斋」款瓷器多为五彩水浒人物故事图盘,且制式、尺寸基本一致,英国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藏有四件「问心 斋」款康熙五彩水浒人物故事图盘,皆为三人成组,呈左一右二构图,其中三件皆无人名腰牌,仅其一与本品相似。

「问心斋」主人虽不可考,但参考同时期另一特殊堂名款「菉漪堂」款水涟人物故事图盘,或对「问心斋」主人身份和地位的显现有所帮助。 「菉漪堂」为南门赵氏祖祠,主人为宋太祖赵匡胤的四弟赵匡美后人,类似形制的「菉漪堂」款瓷器主人身份非比寻常,「问心斋」主人地位亦非 同一般。



Lot 1168|清康熙 五彩四仙图观音瓶

高度:47.5 cm
来源:伦敦心雅堂(Berwald Oriental Art)旧藏

约翰·贝瓦尔德(John Berwald)于1986年创立心雅堂,专注中国瓷器、雕塑,藏品从汉代至清代,横跨千年,类别多元,其中明清时期部分专注于素三彩瓷、青花瓷及宫廷御窑。约翰有三十余年的经验,曾担任美国西陵基金会艺术品顾问。

四仙,一般是指和合二仙、浏海及铁拐李。寒山拾得,民间俗称「和合二仙」,以二人为题材的绘画最早可追溯至唐末五代。而铁拐李与浏海,元代始便有了影像上的关联。至明代,文献及影像中已可见反覆出现的「四仙」人物组合。

明代李日华于《六研斋笔记》中,详细描述了一幅自己亲眼所见的《四仙古像》,「一为铁拐李,坐石上,对悬瀑,仰视天际,隐隐一铁拐飞行空中 。一为海蟾子,哆口蓬发,一蟾玉色者,戏踞其顶,手持一桃,连花叶,鲜活如生,背绿竹六茎,不见枝梢。一为寒山子 ,倚绝壁,双手展卷若题诗,竟而自为吟讽者。一为拾得,趺大松根,植苕帚于傍,松当拾得之背」。

万而历年间戏剧小说《青袍记》中,四位仙人更是共吟诗一首,「铁拐本是老仙头,浏海长生永不休。寒山拾得心和合,人人笑我四蓬头」 ,此四仙出处与年代互无关联,铁拐李和浏海出自道教典故,寒山拾得与佛教关联紧密,但「蓬头」这一共同特征将四人相关联,形成「四仙」这一组合 。


台北故宫藏《四仙拱寿图》

在古代绘画中,台北故宫所藏商喜所作《四仙拱寿图》,应为「四仙」图最早的图样,较之本品,虽然四仙的具体形象动作,身处环境与本品不尽相同,但「蓬头」贯穿二者,成为了辨认「四仙」身份的关键。


故宫博物院藏品

故宫博物院藏有「清康熙 西园款五彩竹雀诗文大笔筒」,其墨竹描绘肆意洒脱,与本品颈部描绘墨竹,意韵相通。

透过故宫博物院所藏「西园」款五彩竹雀诗文壶以及五彩荷塘翠鸟诗文大笔筒,可知「西园」款作品均是诗书画印相结合,颇具文人趣味。而「西园」是高凤翰的字,画意风格也有近似,或为其订烧,或相熟者模仿其画意而为。 本品画意高绝,亦非庸匠为之,二者联系,不免引人遐想。

本品造型挺拔,彩画俱佳,腹部所描绘的主题纹饰—四仙图,可谓将康熙五彩冠绝一时之评价表现得淋漓尽致,颇合《匋雅》所赞「出神入化,波澜老成」,无论山石皴法,苍松虬干,人物神态、肢体、衣纹等细节处理,均十分老辣,可知制器者绝非一般俗匠,具有极高的书画造诣。这使得本品超脱惯常所见康熙五彩,更增添了其非比寻常的艺术价值,称其为熙朝五彩扛鼎力作,可谓实至名归。



Lot 1166|清康熙 五彩五代演义之李存孝打虎人物故事图案缸

直径:23.2 cm
来源:德国私人旧藏

本品腹部五彩通景绘《五代演义》之「安敬思牧羊打虎」人物故事图。故事主要讲述晋王李克用游猎时遭遇猛虎突袭,众人大惊小怪,晋王在慌乱之中向猛虎射了一箭,老虎跳向河对岸,转身追羊,一陌生少年腾空而起,伸手打虎,三拳两脚便将猛虎置于死地。对岸众人目瞪口呆,晋王更是惊叹道「此六甲神将也」。忙问少年姓名,少年自报家门:姓安,名敬思。 李克用大爱,便将其收为义子,改名李存孝。

本品画面中李存孝赤手空拳,骑虎欲挥拳,河对岸李克用一身戎装,面露惊喜,推掌赞叹,身后一众兵马浩浩荡荡,更远处仍有将士奔赴救驾。国家图书馆藏古籍《镌李卓吾批点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中,「安敬思牧羊打虎」一折所配版画描绘即为此场景,画面中奋力打虎的李存孝、身边羊群以及远山 隐现的李克用,均与本品相合,可兹参证。


《浮生百态—十七世纪的中国瓷器青花人物篇》,第350页,图106


《镌李卓吾批点残唐五代史演义传》,罗贯中撰,明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李存孝打虎一折在明末清初瓷器装饰中并不多见,除本品外,还可见一崇祯青花莲子罐,描绘亦精绝,与本品可称双璧。康熙朝案缸多见青花装饰,且题材多见山水人物或花鸟图,刀马人物题材少见,本品场面宏大,五彩绘就人物故事,绘画生动,神情态貌俱佳,不失为一件康熙朝五彩精品。



Lot 1144|清康熙 五彩老子出关人物故事图棒槌瓶

高度:46.4 cm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亦称老聃,是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为后人留下了一部五千余言的《道德经》,世称经典。

关于老子出关故事民间传说有着不同的版本,西汉刘向《列仙传》关于老子出关记有「后周德衰,乃乘青牛车去。入大秦,过西关。关令尹喜待而迎之,知真人也。乃强使著书,作《道德经》上下二卷。」又传,老子将西出函谷关,关令尹喜曾望见有紫色之气从东方飘来,知道有圣人将至。老子出关,紫气东来,后世皆作为祥瑞的征兆。


《有象列仙全传》,明王世贞辑,明万历汪云鹏校刊本

康熙五彩冠绝一时,为世人所重,画法独特,风格一绝。诚如清人陈浏《匋雅》赞曰:「康熙彩之颜料,因非后世所常有。论其画手高妙,不但官窑器皿,仿佛王恽,即平常客货,亦莫不出神入化,波澜老成。」

本品人物之描绘,极尽时人之能事,无论老子或尹喜,甚至于前后簇拥之侍童,皆描绘精绝。同时,五彩艳丽醒目,不负康熙「硬彩之极轨」的盛名,外加其寓意吉祥,更值关注。



Lot 1194|明崇祯 青花张仙送子人物故事图笔筒

高度:17 cm
来源:国有文物公司旧藏

张仙为五代时期的一位四川道士,名张远霄,又称「送子张仙」,擅长弹弓绝技,在巴蜀道教名山青城山修道成仙,此神来源说法颇多,据《续文献通考》记载,张仙可为人消灾避邪且助人得子。而《金台纪闻》记载,世所传「张仙像」者,乃蜀王孟昶挟弹图也。

《历代神仙通鉴》则认为张仙还有以弹弓逐打凶神「天狗」,保护世人生儿育女的能力。民间流传的《桃园明圣经》则认为张仙奉天帝指派为关帝君的属神。而在民间形像中,常以手持弓箭形象示人,身周围绕孩童,寓意驱邪送子。瓷器纹饰中「送子」题材中多见送子观音,张仙送子极为少见,题材新颖,彼时少见。


诗意

明末清初青花山水瓷画具有非常鲜明的文人意趣,是文人山水画在瓷上的再现与移植。 而与纸本绘画不同之处在于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如「百瓷集韵」专场中第1248号「明崇祯居易主人制青花浮雕雪景山水诗意图大笔筒」,笔筒以诗鸣志,以景抒情,在雪景山水中表达了居易主人浓烈的报国情怀,在此意义上来说是文人意趣与日常生活更紧密结合的表现。

此种文学性装饰使瓷器逐渐从「文学衍生品」转变成艺术创作的主体,从陶瓷设计的角度来说,以瓷代纸,图像无纸本摹本,瓷器上始见其媒介专有纹饰 。


Lot 1248|明崇祯 居易主人制青花浮雕雪景山水诗意图大笔筒

高度:20.5 cm
题识「纷纷六出散奇葩,妆点琼楼几万家,无意与梅争冷暖,有心为国报年华。居易主人书」
资料来源:中国嘉德2000年5月8日春季拍卖会第957号

本品为崇祯青花笔筒中颇为罕见之品种,其特色和亮点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总结:

其一,装饰手法特殊。与此时带有暗刻边饰的青花通景山水人物笔筒不同。 本品采用浮雕及青花结合的装饰工艺进行制作,如本品之江岸、屋顶、峰峦等皆采用浅浮雕留白手法来表达隆冬落雪景致。此外,青花采用大面积晕染及长披麻技法,来表达水天一色,江波浩渺,峰峦雄伟的景致,可谓匠心独具,别具一格,堪称同期山水瓷绘作品中佼佼者。


上海博物馆藏品


英国私人旧藏

相同装饰手法作品,也见于上海博物馆所藏及英国私人旧藏两例崇祯浮雕雪景图筒瓶,其中上博所藏同为居易主人制出,而且三者装饰手法、绘画风格以及题识书写 风格颇为相似,可资比较。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常见的浮雕技法在崇祯笔筒、筒瓶之上偶有所见,但多用来表现花卉、山石。 而居易主人作本品及上博藏品以浮雕堆白表现厚厚积雪,配合大片青花晕染,可谓将雪景这一题材在瓷器装饰上推至巅峰。

其二,作者讯息明确。众所周知,转变期瓷器的收藏和研究中,带有明确纪年或制作者讯息的瓷器历代备受藏家和市场青睐。总结相关传世资料,上文提及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例崇祯十三年(1640年)居易主人制青花浮雕灞桥行旅图狮耳筒瓶,落「庚辰仲冬居易主人题」行书款。(此件作品曾被误认为是康熙时期所制,庚辰判断为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但无论此种狮耳筒瓶的器型,还是口沿折枝花卉的绘法,确与康熙风格相去甚远。)


《浮生百态—十七世纪的中国瓷青花人物篇》,第350 页,图106


故宫博物院藏品

近期在北京举办的转变期瓷器展中,见有一例崇祯十六年(1643年)居易主人制青花「蔡襄造桥」图笔筒,「癸未(1643年)秋日中元日」 隶书款、钤印「居易主人」;此外,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例顺治青花太白醉酒图莲子罐,落「一曲斋」隶书款、钤印「居易主人」。

「居易主人」生平暂不可考,但从以上作品中提取的相关信息,可知其活跃于崇祯晚期至顺治早期,斋号「一曲斋」,为此时瓷绘名家。

上述提及上海博物馆藏筒瓶更是与本品风格十分接近,不论浮雕技法、山石皴法、青花片染,以及诗文书体,均与本品相类。更有什者,其诗文「奇花六出乱忙忙,分付家童整锦囊。行到灞桥驴背稳,得看新诗字字香。」二者对读,妙趣无穷。而蔡襄造桥大笔筒与太白醉酒莲子罐钤印几乎一致,风格上亦均是崇祯晚期风格。由此可推测,居易主人制器及本品烧制时间应在崇祯晚期,风格有从崇祯向顺治过渡之迹象。

其三,寓情于景,以诗言志,题材特殊。本品倘若无此题识,则单纯为具有特殊装饰技法的雪景山水人物图瓷器。然其以「无意与梅争冷暖,有心为国报年华」的诗句点题,寓情于景,以诗言志,表达了居易主人在明清交替之际,大明危亡之时,作为一个制瓷手工艺者,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有心报国,但却无力回天的无奈。其雪景山水景致中寄托了居易主人浓烈的爱国情操。

本品以青花代墨,以浅浮雕技法及青花浓淡设色将一幅隆冬雪景人物图创制于瓷质笔筒之上,笔墨清润,立意高雅,凸显了居易主人极高绘画和书法造诣。此外,其借萧瑟雪景抒报国之情,以器明志,意境高远,反映特殊时代背景下文人浓烈的爱国情怀,是一件具有极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崇祯文人瓷绘佳作。


吉意

清代宫廷对于瓷器装饰「饰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审美追求,而由于清三帝对文人文化的高度重视,且其自身亦具有深厚的文人素养,宫廷用器亦具有浓郁的文人气息 。《百瓷集韵》专场中第1290号「清康熙青花八月桂花花神杯」,其器身一侧画花卉,一侧书题识,加以钤印,构成了典型的诗书画印一体的 装饰特点,一组十二只,其中每一只杯子既可独立存在,又可成套欣赏,此中颇有意趣。

宫廷造器中另见有一类纹饰趋于抽象和规范,构图排列极有规律。「墨云溪室藏瓷」中第1140号「清康熙青花百寿图大笔筒」所绘「寿」字或取自各类古体篆书,古器铭文,书写规范,一丝不苟,字体形态、长短布局、疏密程度恰到好处。 虽为贺寿所作,但观之繁缛多变的异体「寿」字,既可取其寿意,又可赏其字形,文气不减。


Lot 1290|清康熙 青花八月桂花花神杯

直径:6.6 cm
题识「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钤印「赏」、「大清康熙年製」款

本品形制小巧,敞口,深腹,圈足。 胎釉莹润似玉,质薄如纸,设色雅丽。外壁以青花绘十二花神之八月桂花图,一树桂花绽放枝头,树下小兔回首眺望,灵动可人,另一面题唐人李峤之《桂》中佳句:「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末钤「赏」字篆文印。外底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十二月令花神杯为康熙御窑之名品,一套共有十二只,一杯一花一月份,有青花五彩和青花两类工艺烧造,素雅脱俗,历来深得藏家喜爱。十二月令花神杯烧造时间有两次,第一次在康熙十九年(1680年)至二十七年(1688年)间,写为楷书两行竖款;第二次为康熙晚期,写成宋椠体三行横款。 其烧造延续至雍正朝,后历朝再未见成套作品,遂成绝唱。

本品从款识判断当为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七年制出。而且其款识写法与大部分康熙豇豆红釉八大码书款相似。相传豇豆红釉八大尺码瓷器为康熙时期宫廷画家刘源设计,并由「臧窑」制出,本品亦具有相同形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辽宁省博物馆藏品


中国嘉德2022年12月26日秋季拍卖会第3110号(成交价1,840,000元)

清人陈浏《陶雅》赞曰:「康熙十二月花卉酒杯,一杯一花,有青花、有五彩,质地甚薄,铢两自轻。……若欲凑合十二月之花,诚坎城戛乎其难。」康熙花神杯历来是瓷器藏家竞相追捧收藏的品种,成套藏品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香港徐氏艺术馆等皆有入藏,可资参考。而在传世所见康熙花神杯中,纯青花作品要少于五彩作品,颇值关注。



Lot 1140|清康熙 青花百寿图大笔筒

直径:18.8 cm
题识「百寿图」、钤印「述古」、「四勿主人」、「文章山斗」款
资料来源:天津文物2005年5月13日拍卖会第164号

祝寿、敬寿是华人吉祥文化中永恒的话题之一,故寿字常成为人们祈祷延年益寿的载体。瓷器中不乏寿字纹样,其中最有特色者,当属康熙朝瓷器所采用的万寿、百寿题材装饰,本品即为一典型例子。

此类仅以形态各异的青花篆体「寿」字作为纹样,乃康熙朝瓷器所创的独特装饰手法,并传至后世,影响深远。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青花万寿字尊、百寿字纹观音瓶,通体书写青花寿字,为庆贺寿诞而定烧。本品装饰风格与故宫博物院所藏尊、瓶相类,应亦为贺寿定烧之器。


故宫博物院藏品

另外,从本品钤印得知,其为「四勿主人」制出,其具体为何人,暂不可考。但从传世所见落有相同钤印瓷器,推测其当为康熙朝制瓷名家,又称「樵隐」。如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青花山水人物诗文瓶,落款「樵隐」、钤印「述古」、「四勿主人」印文,可资比较。



Lot 1203|清雍正 青花缠枝菊花纹折腰碗一对「大清雍正年製」款

直径:18.3 cm、18.6 cm
来源:

  • 中国嘉德1997年4月20日春季拍卖会第340号(其一)
  • 东波斋旧藏(其一)
  • 中国嘉德2011年5月23日春季拍卖会「东波斋藏瓷」专场第3965号(其一)
  • 香港苏富比2000年5月2日拍卖会第670号(其二)


本品的纹饰处理上颇有康熙遗风,康熙御窑有别于后代的重要特色,即纹饰抽象化,且布局不对称,将主题纹饰集中绘于器身一处,其余处以留白手法进行衬托 。细观本品所绘变形如意云头纹,趋于抽象,颇有几分康熙朝常见蟠螭纹、兽面纹的韵味。

雍正御窑瓷器上承康熙,下启乾隆,但其风格既有别于前朝之粗犷大气,亦不同于后代之精工巧思,单以清新隽秀独步千古,本品即为当朝瓷作之典型代表。

此雍正缠枝菊花纹折腰碗存世极为珍罕,检索公私典藏,目前仅见天津博物馆藏有一对,可资比较。本品胎釉精良,温润似玉,青花浓淡有致,颇为贴合雍正皇帝追求简约优雅的美学品味。同时,所绘缠枝花舒展自如,笔触细腻,远非一般工匠所能为之,彰显了雍正御窑不俗的装饰技艺,颇值重视。

清代康熙文人画意瓷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题材,成为了中国瓷器历史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情趣,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