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草间弥生全黑无限网到朱沅芷纽约辉煌 嘉德香港2024秋拍「劲笔颜色」专家导赏

要创作出一幅精彩的绘画,艺术家选择的用色,下笔的笔触和力道都是关键元素。

本季中国嘉德香港2024秋拍,便精选了17位能够展现出「雄浑笔力」与「妙用色彩」艺术家,让他们的作品在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的拍场上绽放异彩。

距离拍卖尚馀一周,我们特地专访陈沛岑(Vita Chen),让这位部门掌舵人亲自解说策划是次「劲笔颜色」专题背後的理念,以及本季的三大焦点 - 「前卫女王」草间弥生毕生唯一一件使用单色彩构绘全局,完成于1961年的无限网《黑与黑》;赵无极重拾中国水墨的抽象大作《24.01.73》,以及旅美华裔画家朱沅芷「摩天大楼」系列第二大尺幅画作《这里是纽约》。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部门掌舵人陈沛岑(Vita Chen)

「劲笔颜色」专题从何而来?

现代艺术,一直是我们部门的核心。为了让大家更能深入理解对老一辈的艺术家、引发兴趣,我们每一季都尝试用不同方式、不同的观点去诠释。今次我们从「雄浑的笔力」与「妙用的色彩」两个特色出发,串连古今艺术大家,策划出「劲笔颜色」专题,汇集17位艺术家的作品,都是下笔特别有力度,用色高妙的艺术家。


Lot 43︱草间弥生《黑与黑》油彩画布

创作时间:1961年
尺幅:187 x 147.5 cm
来源:

  • 纽约高古轩画廊
  • 现亚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购自上述来源

估价:HK$12,000,000 - 18,000,000
附:草间弥生工作室开立之作品登录卡


草间早年在纽约开创出无限网系列

比撞色无限网更突出的黑撞黑

我们时常可以见到草间的无限网作品,此为他自1958年开启的重要绘画语言。比方2022年的春拍,我们也曾呈现草间的《无限金网》,作品以黑为底色,上加以金色勾勒网纹,如太阳金光四射光芒,作品在藏家的激烈竞争下,以远超估价范围的HK$4,863万成交,写下佳绩。

今季这幅《黑与黑》有别于其他的无限网,是绝无仅有,仅以单一的黑彩而作的作品。综观草间其他的无限网画作都是由两种颜色组成,一是底色,二为上层网纹的另一种颜色。事实上,草间在初抵纽约开始创生无限网之时,她自言:「想用最低限的黑、白、红三种颜色去表现。」

在这张草间早年工作室的照片中,可见所有的无限网都是黑底红网。只有这张《黑与黑》是全黑的,在其中特别突出。而在1958年开始到1960年代的无限网中,黑网是画的最少的,据考据只有8张,而《黑与黑》是其中尺寸最大的一张,而且是唯一一张黑撞黑。

作品带有强烈的日本美学的意义,如日本所谈的「幽玄」,幽即幽微,玄指的是「深远、奥妙的黑」,展现不断变化中的一种神秘、超自然、不可言说的美。此正契合此作的创作核心。草间用最低限的颜色,在画面创造最丰富的表情,此也呼应了中国水墨说的「墨分五色」。我们在台北预展的时候,获得许多正面的反馈,除作品形式特殊,草间60年代作品能见于市场的非常稀少。


当年草间工作室的照片,可见这张《黑与黑》在众多红黑配色的无限网画作里特别突出

对于草间乃至日本文化而言,黑色有着神圣的意义

这件作品采用单一的黑彩来布局,我认为是跟时代有关。在那个年代,西方艺术家也受到日本浮世绘、以及中国书法影响,例如抽象艺术家Barnett Newman在1946年画了第一张全黑色绘画《亚伯拉罕》,然後草间的艺术家好友Frank Stella在1958至1960年也创作了一系列《黑色绘画》。

西方艺术家当时对东方艺术很感兴趣,就像赵无极初到法国,也是因为他的东方身份,所以很快便融入巴黎的艺术世界。西方的艺术家都想了解东方艺术背後的精神是甚麽,所以东方的书法,比方如何用笔、用墨,都是东方艺术的重要特色。所以,我认为草间这幅《黑与黑》,就是对彼时所处的西方艺术界一个强而有力的回应。

而黑色在日本文化里有着特殊意义,是一种神圣的象徵,譬如日本的神殿、宫庙,都是以黑色跟红色作主色。日本人认为黑即是「玄」,是代表天空的颜色,带有无限包容、无止无尽的意思,某程度上跟草间无限网的概念非常相近。

还有一点,草间绘画这幅黑色无限网,上面相连的网纹以一圈一圈来勾勒,此令人联想到日本的「圆相画」。「圆相画」是日本禅师在悟道的时候,会以毛笔沾染墨汁,在宣纸上面一笔不间断地画一个圆,代表「意理的顿悟」与「无限」。而草间在《黑与黑》中反覆、绵密的黑网,也具有这种生生不息的感觉,我认为是「圆相画」的一种现代精神的传承及延续。

而草间曾说当年描绘无限网时,经常连续做画50个小时不间断,几乎是两天两夜的时间。完全把自己的身体、精神和思想,融入在画面里面,跟它合为一体。这种持续不断的靭性及精神,亦在《黑与黑》中可感受。

Barnett Newman1946年画了第一张全黑色绘画《亚伯拉罕》

 

从单一颜色创造出肌理层次

一般的艺术家会在创作时常上多种颜色,多重色彩在技术上相对上较容易表现出空间感和对比反差,但是用单一颜色就很难做到。因此《黑与黑》便非常考验及展现了艺术家的功力。

仔细观看此画,可以发现除了网纹的疏密变化之外,黑色彩本身的明亮度及深度皆有别,如有碳黑、漆黑、哑黑、亮黑…此外,画面的中区与下区黑色特别深,肌理特别厚,草间藉此在单色画面里创造出空间感,展现出远近、扩张与收缩的感觉。这其实是非常高妙的。

除此之外,这张无限网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用油彩来绘画。草间1968年之後的作品,就完全改用压克力彩。因为压克力比较容易乾,可以更容易的去处理画面。只有1968年之前的作品才是油彩,《黑与黑》中可见油彩多层次的肌理及厚度,展现更多视觉上的变化。如果用压克力绘画的话,它的特色就是比较平、比较快乾,但营造不了那种丰厚的肌理感。因此在这作品中可见非常多的细节丶层次表情。


作品局部


作品局部

画面自然的裂痕被刻意保留

若仔细观看画面细节,可以发现在厚彩区有一些自然的裂纹,这些裂纹是刻意保留下来的,因为作品的肌理非常厚,上层跟下层颜料收缩的速度不一样,上层颜料乾得比较慢,下面乾得比较快,当中产生的拉力在画布上形成裂纹。而此画2011年在巴黎庞比度中心展览时,已经是这个状态。

那些裂就像是一种白色网纹,跟画作本身结合在一起,感觉很自然。现藏家是在巴黎庞比度看了此展後,特别喜欢这张画,进而购藏,从2012年起收藏到现在。即使现今的技术能够把裂纹修复,但藏家也无意这样做,他想保持画作最原始、自然的样子,而这样的效果,也正是艺术家自身所追求的。

对于资深藏家而言,或许他们都已收藏了草间的南瓜、无限网等经典题材。接下来他们便会追求其他题材,或是性质更特殊的作品。这幅《黑与黑》便是稀罕难得来自60年代,而且是唯一一件使用单色架构全局的无限网,非常具有张力、神秘感及特殊性并传达了东方美学的核心精神,可遇不可求。



Lot 47︱赵无极《24.01.73》油彩画布

创作时间:1973年
尺幅:95 x 105 cm
来源:

  • 1999年5月28日,科隆Lempertz春季拍卖会,拍品编号560
  • 2001年4月24日,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拍品编号879
  • 2019年10月7日,中国嘉德香港秋季拍卖会,拍品编号88
  • 现亚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购自上述来源

估价:HK$12,000,000 - 18,000,000
附:赵无极基金会开立之作品证书,及艺术家于2002年亲签之作品照片


赵无极

面对妻子离世悲痛,重拾中国水墨

赵无极绘画《24.01.73》的时候,刚好是创作生涯的一个转折点。无极的创作生涯大概分成五个时期,杭州时期、克利时期、甲古文时期,狂草跟无境时期。《24.01.73》便是介乎狂草跟无境的一个转折点。

此作有一个比较特殊的背景,回溯1972年3月,赵无极的太太陈美琴不幸离世,有一段时间他非常悲伤,没办法画画。此时他拿起了中国的水墨跟宣纸,像玩游戏般把自己当作小孩子,在看到墨彩在宣纸上的渗透、晕染的「墨之戏」,让自己的心情得以放松。

这里有一点值得一提,无极甫到巴黎之时,一心只想创新,不想与传统的中国水墨有任何联系。为了不想让大家觉得他是一个来自东方的艺术家,他刻意不去触碰古老东方的宣纸和水墨。但当面对妻子,悲恸欲绝之下他才重拾儿时熟悉的画材,重新与中国水墨建立联系,这也启发、推进了他在创作上下一阶段的新生。


赵无极重回中国探望母亲

回归中土,开创出全新境界

而妻子的离世让他觉得人生苦短,所以他决定回国探望母亲。无极阔别中国24年後,再次踏足故土。他回去後与母亲出游,亲历黄山的云雾悠悠、烟波万顷。及後,他又去了杭州,探访母校和故友,当中不乏水墨艺术家。与故友的交往启发了无极,把中国水墨精神重新融入自己的创作当中。

所以这张《24.01.73》的特色,就是赵无极开始把中国水墨精神融入在绘画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这张画上半部相对来说是广缈、空阔的,下半部是充满力度及幻变的。展现了空与满,虚与实之间的戏剧性对话。

综观赵无极60年代的作品都是很强烈、很激情,聚焦大多在中心。相反,他在本作中上区就刻意留下大面积空间。其中很有趣的一点是,中国水墨可以留白,但油画却不能留白。若然在油画留出那个空间,会予人作品未完成的感觉。要在画面中留白,同时避免予人未完成之感,要多花很多心思。

仔细观察本作用色,可见从鹅黄到蓝色再到灰色,有很多层层叠叠的层次在里面,赵无极透过这种颜色层次,巧妙的创造出一种空气的流动感。对他而言,画面中下区那种比较狂放的部分相对简单,就是典型60年代狂草风格的延续,但是到画面上半部如何营造虚的空间,但又有细节则是相对不易,作品展现了一种西方跟东方精神的一种碰撞,特别有意思。


趙無極《24.01.73》


《24.01.73》局部


《24.01.73》局部

绘出眼睛看不到的空间

外界大都认为,赵无极在太太美琴过世之後,有长达一年半的时间没有办法画画。但是实际上他在彼时也画了一些作品,刚开始都是一些小尺寸的油画。而《24.01.73》可说是赵无极慢慢开始恢复过来,可以重新创作大画的一个阶段。

很多人会把赵无极七、八十年代的作品,跟杭州串连在一起。赵无极在自传里提到,他在杭州念书的时候,经常到西湖散步。杭州的湖面积很大,在地图上看就是有一大片留白。无极晚期的作品,很多构图中间都是空的,要画的地方都在边边角角。

去年杭州中国美术学院举办「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期间,就有一位学者把杭州的地图与无极的作品比对,他说无极画中间留白的位置正恰好对应了西湖的空照图。这里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观点,就是他可能把家乡的景色,转换到抽象画里面,我觉得他也是在挑战一种构图上的突破。

因为一般而言,一张画的焦点都是在正中心,他却故意把正中心留空,让你去看,去思考他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麽。

赵无极曾自言:「我知道,从1973年开始,我的画风变了,也许这时我成熟了,过去累积的努力有了成果,一切都变得容易多了。我画我的生活,但也想画一个眼睛看不见的空间、一个梦的空间,一个使人永远感到和谐的所在,即使用的是充满矛盾力量的不安的形式。」对应在这件《24.01.73》,我觉得可以完美的诠释他这句话。



Lot 40︱朱沅芷《这里是纽约》油彩画布

创作时间:1943年
尺幅:91.4 x 71 cm
来源:

  • 艺术家女儿朱礼银旧藏
  • 台北耿画廊
  • 现亚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购自上述来源

估价:HK$6,000,000 - 8,000,000
附:台北耿画廊开立之作品证书

罕见于拍场的朱沅芷

相比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乃至常玉等旅法华裔艺术家,朱沅芷的作品在拍场上较为少见。事实上,朱沅芷留存至今的油画只得三百多件,当中有约五十多件已由公私立博物馆、机构收藏,市场可流通者有限。

另外一个原因,过往现身拍场的朱沅芷作品,较多为早期小尺幅共色主义画作,大尺幅作品并不常见。并且收藏朱沅芷作品的藏家,都非常热爱这艺术家,很难说服他们释出作品,即使偶尔有海外回流之作,在拍卖场上也是很分散。因此,要在市场上持续呈现其作或见重量级的作品殊不容易。

朱沅芷毕生完成最大尺寸的油画,要数《工业之轮在纽约》居首。今次上拍的《这里是纽约》与前者同属纽约「摩天大楼」系列。该系列只得6件油彩作品,《这里是纽约》是仅次于《工业之轮在纽约》的第二大尺幅之作。(编按:《工业之轮在纽约》2017年上拍时,以HK$1.05亿成交,令朱沅芷跻身亿元艺术家的行列)


高高低低的摩天大楼,令画面更添动感


摩天大楼系列以纽约市为背景

《工业之轮在纽约》

 

色彩饱和明亮,极具动感

在此作中,朱沅芷延续了早期共色主义他偏爱使用的红黄蓝三原色为主色。由天空、海洋深邃的普鲁士蓝,过渡到天际被晨光笼罩的大面积铭黄、以及海洋航线的朱红。色彩明亮鲜妍,极具视觉冲击力。

所谓共色主义,就是绘画时不在调色盘上面调色,而是以纯色直接在画布上绘画。所以《这里是纽约》作品颜色非常饱和,展现一种蓬勃向上的时代氛围及朝气。

另一方面,朱沅芷的作品很强调音乐感,透过画面带出一种动感。例如本作里的摩天大楼,一幢幢高高低低的如同自然的音符、舞动身姿。朱沅芷本人非常喜欢音乐,会吹笛子,也会弹古琴和耍剑舞。

他把自己对于音乐和舞蹈的喜爱,亦展现在此作之中,画面右下方两个主角舞动的姿势,就像在跳踢踏舞,荷李活电影《LaLa Land》也有一幕跟这个画面很相似。当时纽约正盛行百老汇文化,所以他把这种舞蹈、音乐元素加进画面,反映出当时纽约彼时的时代面貌。呼应他所言:「每一幅全心全意创造的作品,都试图充分表达其所处的时代,表达人们如何看待事物。」


朱沅芷与妻子海伦及女儿朱礼银


画中跳舞的男女,恰如朱沅芷与妻子的化身

朱沅芷与妻子化身画中舞者

此画绘于1943年,在时间上也相当特殊。回顾其人生,创作此画的前一年,朱沅芷与相恋七年的海伦(Helen Wimmer)结为连理,1943年二人的女儿朱礼银出生,而回望时代,1943年美国正式废除「排华法案」此对身为华人的朱沅芷意义重大,他将家庭生活中幸福的喜悦感及对美国大时代末来发展的憧景,反应在此作中。

画中前景正在跳舞的男女,恰如同朱沅芷及其妻子的化身。两人深情凝望,旁若无人地诉说爱意,伴随回首的小犬、悬停的白鸽,在这歌舞升平的都市之巅,张开双手展望着爱与美的未来。

此作在完成後,更代表朱沅芷参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向全美艺术家开放的「描绘美国」艺术大赛。作品在5,000幅参赛作品里脱颖而出,成为150幅获选画作之一,而朱沅芷亦成为唯一入选的华人艺术家。在当年种族歧视仍然严重的美国,无疑是对艺术家及此作一项极大的肯定和殊荣。

其後作品并巡回展出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麻州春田市立美术馆、卡内基基金会,展历显赫,亦突出了此作的重要性与代表性。今次能呈现此作,我们也很荣幸,而对拍卖的成绩我们也抱以期待。


《这里是纽约》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描绘美国」竞赛中的5,000幅参选作品里脱颖而出


预展及拍卖详情

拍卖行:中国嘉德(香港)2024秋季拍卖会
专场: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拍卖日期:

  • 2024/10/8│10am

预展日期:

  • 2024/10/3-5︱10am-8pm
  • 2024/10/6-7︱10am-6pm

地点:

  •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丨展览厅3CD

按此浏览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