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嘉德香港春拍的高古玉器 汉代白玉带沁凤凰HK$1,863万成交

中国嘉德香港春拍举槌首日,古董版块焦点落在高古玉器身上。

领衔拍品为一件白玉带沁凤凰,断代汉朝之世,大概HK$600万起拍,引起现场丶电话丶网上多方争夺,历经数十口叫价後,以HK$1,580万落槌,由瓷器工艺品部的「332」号牌电话委托客户投得,连佣HK$1,863万成交。

同场重点成交,还包括红山文化典型的带齿动物面纹饰,以及图录封面四件相映成趣的玉人,悉数交出不俗成绩。


Lot 208︱白玉带沁凤凰︱成交冠军

尺寸:9.5 cm
来源:风雅堂旧藏,台北
估价:HK$6,000,000 - 8,000,000
落槌价:HK$15,800,000
成交价:HK$18,636,000


本品因受沁而局部有白丶褐色沁斑,以圆雕手法琢磨成凤鸟,作栖息状卧姿,体态丰腴,头略上昂,勾喙,双眼圆睁,长眉,顶有翎羽拖至脑後,翎末端浮雕为如意形。

通身运用减地浅浮雕丶单阴线等技法描绘羽翼,胸前以细阴线勾勒出鳞片状羽纹,身两侧砣刻出收拢的双翼,以凸棱纹代表双翼羽毛,线条锋芒尽出。肩部及背上两翼间皆以细阴线装饰鳞状羽纹,其馀各处则以单排短阴线点缀以表示毳毛,身後拖曳长尾,尾端展开,以数条平行阴线勾出卷曲尾羽。腹部题刻双爪,蜷於腹下,爪间刻出嵌槽。

整体琢技精绝,打磨光洁,造型生动写实。行方专家指出,鸟首至羽毛间细致遒劲的刻工,与及玉鸟均衡灵巧的造型,乃属汉玉风格之典型。

两岸故宫有三例,可与本品参考对比。

首先是北京的汉玉卧鸠,以及台北的汉玉神鸠。两者鱼鳞状羽纹丶尾羽装饰造型丶以及鸟腹部双爪的嵌槽等等,俱与本品相近。

此外是台北的汉玉神鹰,身形短小精悍,短尖喙,以高浮雕的额头和剔刻的眼眶,表现鹰眼目光之犀利,肩部麟状羽纹,短尾丶翼羽皆排布紧密。

专家指出,从这一点来看,汉代玉工显然是将鹰这种猛禽的喙部和眼部特徵,以及鸠的肩颈部羽纹,统统「移植」和运用到对本品凤鸟的塑造之中。

此外,汉代工匠对於想像中的「神鸟」,诸如朱雀和凤鸟之塑造,也体现在鸟首夸张飘逸的长翎,乃至眼眶周围飘拂的长眉。这种长翎羽在本品之上,已经化为一道浅浮雕的如意纹长角。这种「祥瑞化」丶装饰性较强的造型,也频见於汉代圆雕瑞兽。


西汉 玉鸠杖首︱台北故宫


西汉 玉神鹰︱台北故宫



Lot 195︱黄玉带齿动物面纹饰︱成交亚军

宽度:21.8 cm
来源:香港重要私人旧藏,传承自家族
估价:HK$1,200,000 - 1,800,000
落槌价:HK$6,000,000
成交价:HK$7,170,000


此类带齿动物面纹饰,为红山文化典型玉器,多出土於等级极高之墓葬,显示出新石器时代的手工水准已具相当水准。学者认为是一种礼器,用以祭祀神鬼或先祖。

此类高古玉器,在古董市场也相当受到追捧。2017年,有一青玉例在香港佳士得举槌,出自台湾名医师杨俊雄的「养德堂」,估价HK$300万,最终以HK$1,090万成交。

本品勾云纹造型,四角圆滑,左右对称,双面加工,两面纹饰相同,上端顶部出底两扉棱,下端五组尖齿状凸脊,排列整齐,间距相等。两侧边亦饰有出廓扉牙,右侧扉牙残缺。

整个纹饰以宽砣双面对磨,因而留有中间宽深丶末端尖浅的砣痕,乃红山文化勾云佩之工艺特徵。


红山文化晚期 青玉带齿动物面纹饰︱2017年,香港佳士得,HK$1,090万成交


本拍品

勾云纹玉佩造型特殊丶结构奇异丶纹饰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神秘色彩。其大小不一,形式多样,造型皆为片状,因中间饰有旋涡状云纹,故称勾云佩。

独特之处在於每件玉佩纹饰表现都富个性:玉匠运用不同的组合,产生各式各样的勾云形佩造型。透过兽形佩分解而出的局部形状或抽象画形状,成为勾云形佩的构成要素。

整体来看,勾云佩纹饰有三种基本构型:一丶梳形勾云佩;二丶普通形式的勾云佩;三丶带有神人面的复杂型勾云佩,中间的神人面,亦有观点认为是鴞(猫头鹰)面。本品即属较为鲜见的第三类。



Lot 190︱玉胡人︱成交季军

高度:11.1 cm
来源:风雅堂旧藏,台北
估价:HK$1,000,000 - 1,500,000
落槌价:HK$3,050,000
成交价:HK$3,660,000


本场图录封面,则是四件相映成趣的玉人,行方专家判断为汉代所制。

由於人物形象较为复杂,制成圆雕器物不易,加之玉料珍罕,唐宋以前玉雕人物是较为鲜见。是故,汉代人物造型以如玉翁仲丶玉舞人佩等片状器丶小型器居多,而圆雕人物少有。

本品白玉质,局部有黑色及白色沁斑,身姿修长,削肩,头戴尖顶帽,帽下露髪,束发於脑後,身着直裾长袍,上衣交领左衽,拱手直立,双手合抱於腹,头部略向右侧视,神情凝重,脸型瘦长,五官清俊舒展,细腰束带,以细阴线描绘出身上的衣纹及发髻,以隐起等浮雕技法雕刻口丶鼻丶眼丶耳等面部五官。

玉人着胡帽,穿着却为汉人服饰,展示了汉代文化交流的多元特性。


Lot 189︱玉胡人

高度:8.4 cm
来源:风雅堂旧藏,台北
估价:HK$1,000,000 - 1,500,000
落槌价:HK$2,950,000
成交价:HK$3,540,000


这件商贾形象的玉立人,可谓当时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使者。从两汉时期考古证据来看,四川丶山东丶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武昌丶江苏南京丶浙江绍兴等地有较多胡人图像,前提条件当为胡人的入居与流寓。

玉立人方脸大耳,直鼻丰颊,叶形双目以深刻阴线描绘,厚唇,颧骨下施减地刀法描绘两颊凹陷,下颏微翘,面周及头顶以密集阴刻线表示须发之浓密茂盛,云形耳,头戴尖顶帽,肩部稍圆,着宽袖对襟长袍,袍敞怀,双手交错置於胸前,衣缘以细阴线装饰竹节纹,背後勾勒网格纹丶米字纹。阔袖,袖摆垂抚至腰後。

胡人高鼻深目,呈髯髭怒张之貌,身穿对襟式袍服,戴尖顶胡帽。此类形貌特徵,反映了中土汉人对西域民族的典型印象。


Lot 188︱玉立人

高度:10.5 cm
来源:风雅堂旧藏,台北
估价:HK$600,000 - 800,000
落槌价:HK$1,400,000
成交价:HK$1,680,000


此件玉人之刻工,以极细阴线刻画缠於腰腹的丝帛,以及衣物下摆层层堆叠之状,再现了汉代贵族衣着细节与仪态风度。

其他细节如腋下长袖丶面部和身体刻画丶皆施以简洁明快的「汉八刀」,刻画平直有力。推磨技巧颇见功底,营造出韵致内敛之人体美感,反映汉代审美观念。

此四件玉人之原收藏者为吴素英丶即台湾「一言堂」主人吴棠海之妹。她自幼随兄长从事古董相关行业,在耳儒目染之中,逐渐对古代玉器産生浓厚兴趣。1986至1995年期间,她在台湾开设「风雅堂」,专营中国古玉丶古陶瓷。


Lot 191︱玉立人

高度:8.6 cm
来源:风雅堂旧藏,台北
估价:HK$400,000 - 600,000
落槌价:HK$400,000
成交价:HK$480,000


拢袖而立的圆雕玉人造型,在战国晚期至西汉已开始出现,乃此类立姿玉立人之最初形制。刻画侧重於发型丶面部五官丶衣衽双袖和腰带处的勾勒,其他细节则隐去或简化抽象处理。

从这一点看来,本品与之一脉相承,惟艺术风格和雕工已经迈入了一个新时期 - 加工更为精湛,人体比例更写实,身型也被处理得更为颀长,裙垂过脚面,神态甯静安详,呈拱手而立状,形象简练而富於神韵。


同场精选成交


Lot 207︱玉河马

尺寸:9.9 cm
估价:HK$800,000 - 1,200,000
落槌价:HK$2,400,000
成交价:HK$2,880,000


Lot 212︱白玉带沁镂雕龙纹剑饰一套四件

尺寸:8 cm(最大者)
估价:HK$800,000 - 1,200,000
落槌价:HK$2,250,000
成交价:HK$2,700,000


Lot 194︱玉猪龙

尺寸:3.9 cm
估价:HK$500,000 - 700,000
落槌价:HK$1,500,000
成交价:HK$1,800,000


Lot 213︱青黄玉S形龙凤纹珩一对

尺寸:11.2 cm
估价:HK$650,000 - 850,000
落槌价:HK$680,000
成交价:HK$816,000


Lot 202︱玉龙

尺寸:5.6 cm
来源:

  • 卢芹斋旧藏,1925年
  • 纽约苏富比,1983年12月7日,拍品编号40
  • 美国私人收藏

估价:HK$250,000 - 350,000
落槌价:HK$350,000
成交价:HK$420,000


Lot 187︱玉出脊鴞形跪人纹璜

尺寸:9.6 cm
来源:比利时藏家旧藏(带欧美博物馆红漆编号)
估价:HK$10,000 - 15,000
落槌价:HK$320,000
成交价:HK$384,000


Lot 224︱白玉鹿纹佩

尺寸:8.6 cm
来源:

  • 香港邓德雍旧藏
  • 伦敦邦瀚斯,2019年5月13日,编号87(其中之一)

估价:HK$260,000 - 350,000
落槌价:HK$280,000
成交价:HK$336,000


拍卖总结

拍卖行:中国嘉德香港
专场:风雅玉韵——香港重要私人藏玉
拍卖日期:2024/4/6
拍品数目:58
成交:42
未成交:16
成交率:72.4%
成交总额:HK$47,67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