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中国嘉德举行第十六期网络拍卖会,由于竞投反应太过热烈,伺服器一度不胜负荷。平台恢复正常后,成绩令人惊喜,许多拍品俱超出预期估价易手。来到五月,这间中国龙头大行乘胜追击,于第十七期网络拍卖会再度呈献诸般佳器。古玩艺术方面,除了上期创出佳绩的「递藏之趣」专场载誉归来外,更有崭新主题「陶瓷动物园」,尽见策划心思。
顾名思义,「递藏之趣」的拍品俱是来源有序之选。以第十六期的专场为例,有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以及利国伟爵士等顶尖博物馆及收藏家的旧藏,结果18件拍品悉数拍出,斩获100%成交率的「白手套」,成交总额逾RMB 84万。
来到本月的第十七期专场,行方就带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麻风病权威施钦仁博士的旧藏,另外亦不乏国际拍卖场、国有文物公司经手的古玩。接下来值点网为大家介绍其中4件精选。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旧藏|清早期 仿哥釉瓶,起拍价:RMB 10,000
拍品编号:10501
高度:21cm
来源:
-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旧藏 - 美国收藏家艾凡礼(Samuel Putnam Avery,1822-1904)于1879年捐赠
- 纽约佳士得,2016年9月22日秋季拍卖会「美藏于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珍藏中国瓷器」专场,第1935号
数全球顶尖博物馆,无论是五大、四大、还是三大,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都定必名列其中。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于1870年创立,宗旨是透过收藏、研究、展览、鉴赏,以增进人类的艺术认知。馆藏超过200万件艺术品,横跨五千多年历史洪流,囊括希腊、罗马、埃及、非洲、伊斯兰、拜占庭等文明遗产。
早于1879年,这所全美最大型的博物馆就开始收藏亚洲艺术,藏品时至今日已经是顶级行列,中国文物占大约12,000件,大部份来自19至20世纪著名收藏家、经济学家、慈善家的捐赠,包括艾凡礼(Samuel Putnam Avery,1822 - 1904)在内。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世界顶尖收藏机构
艾凡礼画像|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艾凡礼最初是位雕刻师,后来因为热爱艺术而成为画商兼古董商,以及著名的大慈善家。他同时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共同创办人和终身信托人,馆方入藏的首批重要中国陶瓷便来自于他的珍藏,好像今次上拍的这件清早期仿哥釉瓶。
哥窑名列宋朝五大名窑,自千年以前面世开始就为收藏家所追捧,如今传世数量极少,主要由两岸故宫收藏。釉面黑、黄色纹片交织为最大特征,有「金丝铁线」之称。另外因为胎体氧化铁含量高,故烧成后又有「紫口铁足」的特色。
「金丝铁线」开片主要是因为胎、釉在烧制和冷却时以不同速率膨胀或收缩而形成,本乃一种缺陷,但匠人却把之巧妙利用,在一定控制之下创出错落有致、独树一帜的开片美学,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美谈。
哥窑瓷器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明、清至今一直被视作名瓷进行仿烧。清帝对此名窑亦甚是倾心,乾隆帝就曾多次赋诗颂赞之,官窑自然亦有不少仿哥窑的瓷器出品。
麻风病权威施钦仁(1917-1997)博士旧藏|清嘉庆 炉钧釉灯笼瓶「大清嘉庆年制」款,起拍价:RMB 50,000
拍品编号:10504
高度:23.5cm
来源:
- 美国麻风病专家施钦仁博士(Dr. Olaf K. Skinsnes,1917-1997)旧藏
- Ruth Jacobson(施钦仁胞妹)旧藏
西方不少重要的中国古玩收藏家,本身都和中国有着不解之缘,施钦仁(Olaf K. Skinsnes)正是其中一位。
施钦仁于河南省出生,父亲是在当地播道的医学传教士。他一生致力研究麻风病,辗转在香港大学、芝加哥大学、夏威夷大学任教,本身亦是夏威夷大学医学院创办人之一。
1979年,他接受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邀请担任顾问;1992年,中国政府向施钦仁颁发友谊奖章,表扬他对中国医学现代化的贡献;1995年,他因健康问题返回美国居住。
施钦仁与太太施安丽同样醉心中国艺术,视收藏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渠道。他的中国古董藏品,大部份于1949年至1970年代入藏。
施钦仁是麻风病权威
炉钧釉和仿哥釉一样是慕仿宋朝名窑之作。炉钧釉始烧于雍正朝,以炉内低温仿钧釉而得名,乃清代单色釉中饶具特色的高贵品种。流淌的蓝釉交混点点白斑,似山岚云气,斑驳陆离,别有韵味。
炉钧窑讲求的釉色流动与变化相当细微。整体而言,这种釉色追求均匀与否。均匀纯洁,淡雅光洁,是为上品。如入窑烧制欠佳,颜色就会忽明忽暗。
不同时期的炉钧釉各有特征。雍正时的炉钧呈现一种红中带紫的高粱穗色,称为「高粱红」。至乾隆一朝,「高粱红」多不复见,釉色主要以蓝、白为主,特征后来沿袭至嘉庆时期。
灯笼瓶撇口、短颈、溜肩、筒形腹、圈足,因形似灯笼而得名,器形源自明初。灯笼瓶与炉钧釉,则是清代御窑之经典搭配。
1968 - 1992年展出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清中晚期 竹制锦纹扶手椅一对,起拍价:RMB 20,000
拍品编号:10517
尺寸:50 x 53 x 87cm
来源:
- 纽约苏富比,1997年4月11日拍卖会,第803号(US$10,350成交)
- 詹姆斯·史葛(James F. Scott)旧藏
展览:1968 - 1992年展出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提起中国传统家具,大家一般会想起木制作品。其实中国是盛产竹的国度,在物质层面上,竹的弹性使它成为制作家具的良好材质,竹节和竹纹更令之别具自然气息。以明、清古典家具为例,就有刻意模仿竹材的黄花梨圈椅。
大文豪苏东坡说过:「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竹入列「梅兰竹菊」四君子,又与「松、梅」并称岁寒三友。在中华文化当中,竹的各种特征代表士大夫所向往的品格 - 虚心、气节、不惧逆境、宁折不屈、中通外直,亦令竹制工艺更添文化层面上更添底蕴。
清宫当中亦不乏竹制家具,例如据雍正朝《活计档》所载:「二十五日太监张玉柱交来斑竹大号书架二对随斑竹座、斑竹中号书架二对、斑竹大号书桌二张、斑竹座几十二张,斑竹炉罩二十个……系年希尧进。」
这对竹制锦纹扶手椅,制于清中晚期,曾经有超过20年时间(1968 - 1992)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借展。据悉扶手椅当时与中国外销瓷器一同展出,以还原并呈现中国艺术品在美国引起风潮的1880年代。
天津市文物公司旧藏|清道光 五彩龙凤纹碗「大清道光年制」款,起拍价:RMB 10,000
拍品编号:10514
直径:15cm
来源:天津市文物公司旧藏
瓷绘五彩工艺,早在元代已经出现,及至明朝嘉靖、万历时期已相当完备。尤其是和釉下青花合绘一器的青花五彩,更在当时占据主流地位。
踏入清代康熙一朝,五彩面貌大为革新,画工细致精丽,生动传神,一扫嘉靖、万历只重色彩而不细究形貌的粗率画风。唯至雍正一朝,五彩器多为粉彩取代,数量骤减,唯独是龙凤碗和月令花神杯,一直在官窑五彩器中出现,沿袭制作至清末而不衰,成为一代名品。
碗撇口、弧腹、圈足。通体五彩纹饰,口部绘双鱼、吉祥结等八宝纹,腹部绘双龙戏珠纹及双凤穿花纹,圈足内青花书「大清道光年制」三行六字款。佛教八宝纹饰加上龙凤呈祥,瑞意连连。
「陶瓷动物园」是中国嘉德新策划的专场,今次是首度亮相与藏家见面。今时今日,大家会以「古玩」角度来看待这些陶瓷;可是回到清朝之时,收藏这些动物其实是一种潮流,就像我们现在的潮玩艺术一样。
瓷塑动物作品除了见于清朝官窑,身影也出现在当时极为繁盛的外销瓷器贸易之中。它们不仅是陈设装饰,更因趣致外形与各动物的寓意,能为藏家带来玩味。
在当时的欧洲,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富商巨贾,无不热衷于收藏中国陶瓷。此类瓷塑动物造型生动,融合匠人高超的创意与技艺,正是数百年以前蔚然成风的潮玩。
千万不要因为它们的可爱造型而低估了其中的艺术价值。以去年嘉德四季拍卖的「清乾隆 白釉大吉香熏」为例,与北京故宫的大吉香薰同款,结果就以RMB 506,000高价成交。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旧藏|清晚期 白釉鸭子一对,起拍价:RMB 1,000
拍品编号:10571
长度:15.7cm
来源: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旧藏
这对清晚期的白釉鸭子来源显赫,一点不输上述「递藏之趣」专场的精品。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Royal Ontario Museum)于1914年开幕,是加拿大最大型和馆藏最丰富的公共收藏机构,同时为北美洲第五大博物馆,藏品超过600万件之多,藏品横跨各个类别、时代、地域,包括文化、历史、自然、艺术等范畴,中国文物占当中逾3万件。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事实上,这所博物馆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且甚有研究。 2014年,博物馆与北京故宫合办「紫垣撷珍-明清宫廷生活文物展」,以庆祝开馆一百周年。馆方近年亦策划了多个中国文化展览,例如是2010年与陕西省文物局合办「中国秦兵马俑展」,在加国引起极大回响,近半年展期吸引逾35万人参观。
上月中国嘉德网拍当中,亦有一件来自这个顶尖博物馆的瓷塑动物,同样制于清晚期的一匹白釉驹。与这对白釉鸭子一样,白釉驹当时仅以RMB 1,000起拍,结果成交价却高达RMB 138,000。
清乾隆 粉彩三足金蟾一对,起拍价:RMB 100,000
拍品编号:10576
高度:20.5cm
相当精彩的作品,成功捕捉金蟾的怪相与奇妙神情,善用粉彩色调描绘肤色,皮肤凹凸质感更见匠人心思。
大家或许略感奇怪:为何明明是金蟾,肤色却是绿色?
道教传统中,三腿蛤蟆称为「蟾」。相传刘海(五代十国时期的道教祖师)修道时,用计收服金蟾成仙,后成为民间流传的「刘海戏金蟾,一步一吐钱」典故。传说中此蟾每跳一步,即能口吐金钱,乃旺财瑞兽,刘海则以这些钱财济世。是故,称「金蟾」是因为它与金钱与财富的关系,并非指此蟾真的金光闪闪。
中华传说之中,亦有三足蟾居于月宫的故事,故月宫又称为「蟾宫」。古时科举一旦高中,又被称为「蟾宫折桂」。此对三足金蟾通体以红绿粉彩为饰,造像生动憨萌,极富趣味,又含辟邪、旺财之寓意,颇为适合厅室内陈设。
清乾隆 窑变釉甪端香薰,起拍价:RMB 60,000
拍品编号:10579
长度:16.5cm
窑变是仿宋代钧窑之风的产物,体现了清朝天子慕古怀旧之心。
钧窑名列「宋朝五大名窑」,以变化万千、变幻莫测的釉色而闻名。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呈色在入窑烧制以前无法预测,出窑后也绝对没有相同的。宋人美学反映在钧窑之上,就是追求这种变幻釉色的极致。清代仿品之所以称为「窑变」,亦正因如此。
宋钧以天青及天蓝色居多,带紫经斑块为上品。仔细研究的话,要看釉色配搭如何,拼合出来的抽象图案美不美,有否灵动之感。清代窑变,鉴赏原则与宋钧相近,不过主要的釉色不再是天青、天蓝,而是紫红。
此乾隆朝的窑变器为香薰,大家可以想像烟香从甪端口中徐徐上升,俨如仙境中遇见腾云驾雾的神兽一般。
清早期 孔雀绿釉甪端香薰一对 带铜座,起拍价:RMB 90,000
拍品编号:10582
高度:24cm
甪端是中国古代民间臆造的神兽,与麒麟相似,集各兽之形,头长犀角、狮身、龙背、熊爪、鱼鳞、牛尾。传说甪端能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方语言,而且只陪伴明君。明清时期甪端形象常见于熏炉、印章以及门前雕像,寄愿国泰民安。
孔雀绿滥觞于宋金之时,景德镇则自元朝开始烧制,是用铜料在氧化气氛中以低温烧成,乃相当有趣的釉色,又称「法翠」或「吉翠」。釉色明丽葱翠,因色似孔雀尾羽得名,但在视角上其实更接近于今日意义上的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