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绝代清瓷的灵魂设计师 盛世御器云集中国嘉德春拍

乔布斯名满天下,被誉为「时代教主」,惟他其实不是工程师,也从不动手写程式,而是以总设计师的身份指点江山,领导团队打造出一件又一件令人惊叹的产品,成就了苹果盛世。

康熙御窑也有这么一号人物,虽然远不及后辈唐英般为人熟悉,也未有过督陶官之衔,但著名「臧窑」出品的样式,其实便是出自此设计大师手笔 - 他的名字叫刘源。

本季嘉德春拍带来诸般珍玩,就让我们从这位康熙朝时代教主的创作的谈起。


刘源名声不大的主要原因,是大家一向对他所知甚少,即便生卒年也不得而知,肯定由他所制的传世名品也寥若晨星,只得北京故宫珍藏墨砚,颇有点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味道。幸而近年在学术界努力考证下,我们愈来愈能描绘出他的庐山真面目。

刘源,字伴阮,号秋官,汉军镶红旗籍,推断明末崇祯年间出生,卒于康熙三十年以前。这位河南人官至刑部主事,再监督芜湖钞关,本与制瓷毫无关联,是后来遭弹劾丢官,返京供奉内廷时意外获得展露才华之机。

据学者考究,康熙二十至二十七年内务府徐廷弼、工部臧应选等督造的「臧窑」,瓷样设计师便是刘源。当中包括摇铃尊、柳叶瓶、马蹄尊、苹果尊、日月罐、双陆瓶等器,造型新颖,一洗明末以来的粗糙笨重,下开雍正隽秀精致造型的先河,风格凝重典雅、端庄稳重。

无论是青花、釉里红、乃至豇豆红等单色釉,都具备统一设计格调,展现了明末清初以来之文人风尚。

Lot 2812|清康熙 青花团凤纹奁式叠盒「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尺寸:高18.8 cm;直径11.8 cm
来源 :

  • 中国嘉德,2003年7月13日,lot 1065 
  • 北京拍卖会,2011年6月5日,lot 7243

著录 :

  • 《嘉德二十年精品录 - 陶瓷卷》,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编,故宫出版社,2014年,第78、79页,图32 
  • 《延薰秀色 - 康熙瓷器与宫廷艺术珍品特展》,梁晓新、李嘉伟主编,2011年,第34、35页,图Ⅰ -02 
  • 《御赏拾珍 - 元明清官窑瓷器珍藏》,北京东方保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2015年,第48-51页

展览 :

  • 《延薰秀色 - 康熙瓷器与宫廷艺术珍品特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4月29日 - 5月18日,编号Ⅰ -02 
  • 《御赏拾珍 - 元明清官窑瓷器珍藏特展》,时间博物馆,2015年5月20日 - 6月10日

估价:RMB 3,200,000 - 5,200,000


器底呈玉璧状,中心内凹处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字体遒劲清秀,加上外围无圈,属标准臧窑款识,也就是刘源主理设计之佳作。

此式奁式叠盒于景德镇窑中始现于明朝中叶,应是仿宋代漆制奁盒,惟数量稀少。盒圆筒形,隆起盖面饰青花团凤,每层均以几何纹为边饰,配以大面积留白营造空间感,与现代盛行的简约主义不谋而合,可谓划时代美学。

瓷器三足若有特别造型,一般不是取兽首兽足,便是云头如意。此盒三足别出心裁以瑞兔为形,不但稀罕,更收画龙点睛之效。三兔目光炯炯,作踞伏负托之状,憨态可掬,讨喜可亲,通体毛发根根分明毫不马虎,更显画师功夫之细腻。古时中国,各地若发现白兔,多要载歌载舞献给朝廷,显示君主贤明、海内大治。

综观全球各大公共收藏,未能寻获相同例子,足见此器何其稀有。类似的多层瓷器,由于可分体使用,故在历史长河中往往有所佚失。此盒三层连原装盖悉数齐备,殊为难能。


唐英,自然是瓷器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16岁就进入内务府,并在造办处做画样设计,对日后的榷窑事业影响甚大:一方面培养他绘画功底和艺术修养,其次是能够对圣上心意心领神会。

雍正六年,唐英被派往景德镇,名义上是协助当时的督陶官年希尧;实际上,却是窑务的真正负责人。

督陶官并非正式官职,反而更像是皇帝指派的一门兼职差事。年希尧的正式职务是淮安关使,分身乏术,只是间中到景德镇巡视。唐英则是真正的驻场指挥,诚如他在奏折所言:「奉差江西督造瓷器,一切烧造事宜,俱系奴才经营。」

他放下身段深入窑场,甚至与窑工们同吃同住。经过三年刻苦钻研,从制瓷门外汉蜕变成深谙门道的大师。

由唐英主理的「年窑」,无所不工,仿古之余,兼有创新,成就雍正时期秀巧隽永、格调高雅的制瓷高峰。乾隆二年,唐英正式成为督陶官,真正名实相符的「唐窑」自此开始,奇巧之品更是层出不穷,可谓一代传奇。

Lot 2815|清雍正 内洋彩瑞果纹外胭脂红釉茶圆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直径:9.5 cm
来源:

  • 玫茵堂旧藏
  • 香港拍卖会,2012年4月4日,Lot 1

著录:

  • 《玫茵堂藏中国陶瓷》第二册,康蕊君著,伦敦,1994-2010年,第270页,图957

展览:  

  • 《玫茵堂收藏中国陶瓷》(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大英博物馆,1994年6月-9月,编号172

估价:RMB 3,000,000 - 5,000,000


此茶圆胎薄体轻,器型玲珑俊秀。杯外壁满施胭脂红釉,釉色柔美,色若绛霞。

胭脂红釉创烧于康熙末年,是一种以微量黄金作呈色剂的低温红釉,由于颇似女子化妆的胭脂之色,故有此名。这种红料是从欧洲转入,清宫档案又称之为「西洋红」。雍正十三年(1735 年)唐英所撰《陶成纪事碑记》中,记载当时岁例贡御的57种釉、彩,当中便有「西洋红色器皿」。


《玫茵堂藏中国陶瓷》第二册著录

此后历朝均有烧造,但无论是品质抑或呈色,雍正一朝的作品皆是冠绝古今。从传世品看,多作盘、碗、杯等小件,造型灵秀。

此茶圆来自大名鼎鼎的瑞士玫茵堂旧藏,不仅外壁釉色细腻悦目,内壁亦有乾坤。内施白釉,上以洋彩绘瓜子、葡萄、香瓜等各式瑞果,画工秀丽,色彩明快,寓意吉祥,兼收画龙点睛之效。如此作品,比起杯心光素者,显然档次更高,也更为稀见。


Lot 2816|清雍正十二年(1734 年) 唐英制珊瑚红釉湖水绿釉描金供盘「普陀山圆通殿」、「雍正甲寅年沈阳唐英敬制」楷书款

直径:20 cm
来源 :

  • 扬州文物商店旧藏
  • 北京拍卖会,2013 年 3 月 31 日,lot 1605

著录 :

  • 《天物馆藏瓷》第二集,上海天物馆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编,文物出版社,2012 年,第 202-207 页

估价:RMB 1,200,000 - 2,200,000


唐英一生成就辉煌,世人记得他是传奇督陶官,记得他所制的瑰丽御器。然而,作为一位有血有肉的人,他也有喜乐、有哀戚。此供盘正是研究其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密钥。

他在景德镇督造的器物大致有三类:上供宫廷的御器固然是第一大宗,其次也有自用或为友人订烧作品。还有一种是他供奉庙宇之器,与为家人祈福相关,多作青花,此供盘属于此类中绝无仅有的彩瓷作品。

从明确款识可知,此器于雍正十二年烧制,供于普陀山圆通殿佛前。检索公私资料,存世仅此一件,且见载于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一书,极为珍罕。

供盘由承盘及高柱座两部分构成,造型融合商周青铜豆及战国时期漆木豆,典雅隽巧。内外均施湖水绿釉,高柱座外施珊瑚红釉,以仿朱漆色泽,别出心裁。

唐英的婚姻坎坷非常,元配、续妻皆早逝,无可相依。曾纳一妾可姬,为他诞下一子,可惜产后数日亦撒手人寰,令唐英悲痛欲绝。

此供器于雍正十二年烧造,恰逢可姬有孕待产之时。我们不难想到,此番烧制、供奉,正是出于唐英祈求家庭圆满的朴实愿望。经历妻室早逝之痛后,虔诚敬献,为求普陀山菩萨保佑,可姬母子平安。


刘源、唐英巧思层出,堪称谱写了盛清一代的美学基调:上溯前代风华,承传汉文化底蕴,旁采西洋新意,展现当朝精工。景德镇御窑厂自此进入空前绝后之盛景,往后的宫廷工艺继往开来,百花齐放。

除了上述几件,本季嘉德春拍带来众多珍品,无论是青花、彩瓷,抑或单色釉器,甚至是瓷器以外的铜器、漆器,都将盛清的独特美学发挥得淋漓尽致。

青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追慕永宣风韵

早于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可惜流传至今者若吉光片羽。元青花造型壮硕而简洁,富游牧民族色彩。装饰纹样灵感主要来自中国传统题材,如牡丹、束莲、龙凤、麒麟、松竹梅等。

青花发展至明代永乐、宣德二朝,凭着独特风韵,独步古今。

两朝使用西亚入口颜料「苏麻离青」,烧成的青花发色绚丽鲜艳,常见晕散现象,如同在宣纸作画留下的笔触、墨痕。加上颜料含铁量高,自然形成不均匀的黑蓝结晶斑点,深凹胎骨,与艳丽的蓝色相互映衬,更增艺术魅力。

清代青花,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趋完美。清帝慕古,御窑厂着力重现永宣青花这一代名品。即使所用青料不同,亦刻意营造「苏麻离青」之效。

Lot 2374|元 青花凤穿牡丹图大罐

直径:34.5 cm
来源:

  • 玫茵堂旧藏
  • 香港苏富比,2012年10月9日,lot 34
  • 北京拍卖会,2016年12月5日,lot 2244

著录:

  • 《玫茵堂藏中国瓷器》,第二册,康蕊君著,伦敦,1994-2010年,第25页,图642

估价:RMB 2,000,000 - 3,000,000


此罐器形在元青花器中极具代表性,闻名天下的「鬼谷子下山图罐」即属此类。

通体以苏麻离青料绘制,图案自上而下达六层之多。这种多层装饰,在元青花器中非常常见。画工豪放自然,青花发色艳丽,浓重处见铁锈斑。

元青花器其中一个明显的时代特征,便是足胫处的莲瓣纹。各花瓣间并不相连,留有一定空隙,观感疏朗。发展至明代,各瓣才连成一气,中间的缝隙逐渐消失,变得更饱满繁密。

更难得的是,此罐为瑞士玫茵堂旧藏,并著录于《玫茵堂藏中国瓷器》,来源清晰。


《玫茵堂藏中国瓷器》著录


Lot 2373|元 青花高士图玉壶春瓶

高度:26 cm
来源:

  • 徐展堂先生旧藏
  • 北京拍卖会,2011年6月5日,lot 7088

著录:

  • 《文物粹珍 - 徐氏艺术基金藏陶瓷青铜器选》,徐氏艺术基金,1992年,图75

展览:

  • 《文物粹珍 - 徐氏艺术基金藏陶瓷青铜器展》,新加坡文物馆,1992年,编号75

估价:RMB 1,200,000 - 2,200,000


《文物粹珍 - 徐氏艺术基金藏陶瓷青铜器选》著录


Lot 2853|明永乐 青花开光折枝莲纹菱口大盘

直径:38 cm
来源 :

  • 中国嘉德,2005 年 11 月 4 日,lot 474

估价:RMB 3,400,000 - 5,000,000


Lot 2802|清康熙 - 雍正 青花双清四喜图鱼浅

直径:65.5 cm
来源 :

  • W.W. Winkworth(1897-1991) 旧藏(传)
  • 水松石山房(Hugh Moss)旧藏
  • J&J 旧藏,得自于 1970 年代
  • 李公伟先生(James K. Li)旧藏
  • 香港佳士得,2019 年 5 月 29 日,lot 3107

估价:RMB 2,000,000 - 3,000,000


Lot 2801|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托八宝纹大铺首尊「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高度:48.8 cm
来源 :

  • 云南省文物总店旧藏(据标签)
  • 云南典藏,2002 年 9 月 8 日,lot 207
  • 北京翰海,2005 年 12 月 12 日,lot 2996
  • 中国嘉德,2012 年 5 月 12 日,lot 2656

估价:RMB 4,800,000 - 6,800,000


此青花大尊的造型源自上古青铜器,两侧贴塑铺首衔环耳,器形端正,体量硕大,彰显出威严的皇家气度。

通体纹饰以青花绘就,采用模仿明代永宣「苏麻离青」效果之点染画法,发色浓郁明快,翠妍欲滴。

器上青花纹饰集清代美学之大成,既有传统缠枝莲纹,亦见来自西方的巴洛克式花卉纹样,还有富佛教色彩的八宝图案。

佛教八宝又称八吉祥,分别为法轮、法螺、伞、华盖、莲花、罐、双鱼、盘肠,象征佛法胜外道、圆融无尽;法音警世,降伏众魔之意。清帝笃信藏传佛教,故此八宝纹样在宫廷瓷器上非常盛行。

此种形制的青花铺首尊有大小两种尺寸,大者较为少见。由于体量硕大,制作难度高,烧造成本巨大,因此随着乾隆以后国力下降,烧造也随之断绝,仅有雍、乾两朝作品。

市场上不难找到类似的青花铺首尊,然而细看之下,这次拍卖的一件却非比寻常。独特之处在于缠枝莲纹中心书有一团寿字。这与乾隆早期唐英为北京地藏王菩萨殿、天仙圣母庙供奉之青花花觚上的莲花纹饰一致。如此细致的巧思,应是唐英督窑时所创。


唐英所制青花花觚之莲花纹饰


彩瓷:百彩千色 盛世锦绣山河

清代是彩瓷发展的高峰,斗彩、粉彩、洋彩、珐琅彩等,绚丽缤纷,蔚为奇观,恰若康雍乾盛世的锦绣山河。有赖于高超的制瓷技术,匠人得以在瓷胎上尽展画意。无论是传统典故,还是洋花洋草,皆跃然瓷上。

Lot 2832|清雍正 斗彩缠枝花卉纹碗一对「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直径:13.5 cm
来源 :

  • 香港私人珍藏
  • 香港苏富比,2019 年 10 月 8 日,lot 3103

估价:RMB 4,800,000 - 6,800,000


斗彩,具体做法为先于瓷胎上以青花绘制纹饰轮廓,罩以透明釉高温烧造,再于釉上轮廓内填以各种彩料,入窑低温烘烤而成。

斗彩滥觞于明代宣德,极盛于成化,以鸡缸杯闻名天下。彩瓷设色尤难 - 太浓,流于媚俗;太淡,则失却本意。成化斗彩虽然鲜艳,画面却不失清澹雅逸,成为一代名品,后世多有摹仿,佳作迭出,其中最突出者首推清代雍正一朝。

雍正帝以品味高雅脱俗著称,审美要求近乎苛刻,当朝斗彩瓷烧造不输成化。成品逸丽,荡漾婉约之气,与成化作品可谓形神俱似。

此对碗的器形正正以成化宫碗为摹本,却不拘泥于前作。碗壁以洋花洋草入饰,巧妙融入了十八世纪清宫盛行的西洋风,效果新奇别致。慕古与创新同见于一体,历经数百年,依然成对保存,殊为不易。


Lot 2789|清雍正 斗彩花蝶图天鸡钮盉碗「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带木座
直径:19.3 cm
高度:24 cm(含座)
来源 :

  • 纽约蔡特艺廊(Ralph M. Chait Galleries)旧藏(据标签)

估价:RMB 1,500,000 - 2,500,000


另一件匠心独具的雍正斗彩,还有此盉碗。

碗呈倒置马蹄形,盖与碗子母口相接。外壁以斗彩为饰,构图巧妙:碗身由两道弦纹一分为二,其上通绘洞石花蝶,生趣盎然,其下绘缠枝花卉,花团锦簇。两者画意相通,又各自成画,倍添层次。盖顶中央饰绿彩天鸡钮,盖面同作斗彩洞石花蝶图,与碗外壁互相呼应。


明宣德 青花缠枝莲纹盉碗|北京故宫藏

盉碗又名「合碗」,始见于明代宣德御窑,北京故宫藏有一例,作青花缠枝莲纹。此盉碗与故宫的宣德作品器形完全一致,惟加饰天鸡盖钮。而且落款于碗心,而不在碗底,严格参照宣窑盉碗之制。由此可知,此器乃追慕宣窑所出。

行方根据款识字体判断,此盉碗为雍正早期「安窑」之作。 「清」字右下的「月」字,中间一横变为一竖,这个是安窑特有的写法。

安窑主理者传为康熙重臣明珠的管家安尚义,在康熙五十五年(1716 年)至雍正八年(1730 年)为内廷烧造瓷器。安氏以盐业起家,富甲一方,其子安岐为著名书画收藏家、鉴赏家。


Lot 2839|清乾隆 黄地洋彩穿花夔凤纹吉庆升平耳瓶「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带铜鎏金座
高度:37.8 cm;43 cm(含座)
来源 :

  • D. A. Bailey 夫人旧藏,墨尔本
  • 伦敦苏富比,2005 年 7 月 13 日,lot 268
  • 北京翰海,2007 年 6 月 25 日,lot 2452
  • 北京拍卖会,2018 年 6 月 20 日,lot 607

估价:RMB 4,200,000 - 6,000,000


来到乾隆时期,国家承平已久,加上帝皇本人性喜奢靡、好奇嗜新,御窑以不惜工本著称,开一代未有之奇。此一黄地洋彩瓶,正好诠释了这一时期宫廷艺术的美学特征。

洋彩为清朝所创,图案主要是西洋花卉类,并采西洋光影绘法,层次立体。与珐琅彩瓷器一样,都是清宫最为珍贵、最受皇帝重视的品种,尤其是黄地洋彩,更是皇家专属,尤为珍稀。

此瓶外壁通体以黄地洋彩装饰,精绘穿花夔凤纹,腹部正中双凤拥花,昂首对立,周身花团锦簇,花叶采西洋绘画技巧,以白料渲染出光影明暗。

瓶颈两侧各饰金彩戟耳,上添绶带及宝磬装饰,寓意「吉庆升平」。绶带造形、线条自然流畅,观乎有如绸缎柔软。整器极尽富丽堂皇,纹饰繁缛而布局考究,中西艺术合璧。

查阅公私典藏,传世未见与此完全一致者。如此富丽的重器,原本陈设何处?

查找清宫瓷器档,则有迹可寻。

乾隆五十九年(1794 年),距离这位十全老人让位归政,还有不足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贡档进单》载:「(奴才)福英跪进……交宁寿宫,黄地洋彩夔凤观音瓶成对……」此瓶或为贡单所列成对者之一,原陈设于宁寿宫中。

宁寿宫初建于康熙年间,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改建,乃乾隆为日后退休准备的居所。由此可以推想,陈设于宁寿宫之物,都是皇帝心爱的珍宝,以便颐养天年时赏玩。


本品(左)与故宫藏品(右)底款对比
Lot 2836|清乾隆 粉彩三星图观音瓶「乾隆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

 

高度:39 cm
来源 :

  • 北京拍卖会,2011 年 12 月 5 日,lot 2885

著录 :

  •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周年古陶瓷珍品展销会》,北京光华路五号艺术馆,2009 年,图 47
  • 《天物馆藏瓷》第一集,上海天物馆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编,广陵书社,2011 年,第 232、233 页

展览 :

  •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周年古陶瓷珍品展销会》,北京光华路五号艺术馆,2009 年 10月 12 日 -11 月 12 日,编号 47

估价:RMB 1,500,000 - 2,500,000


前面看过融和西洋艺术的富丽洋彩,此瓶则是传统汉文化的典雅体现。

满人虽是游牧出身,但入主中原后亦尊崇汉文化,以巩固统治。顺治后的清帝皆深受汉文化薰陶,熟读汉传经典,乾隆当是表表者。他雅好诗文丹青,甚至在宫中穿汉服自娱。

此观音瓶以粉彩绘三星图,构图尽展汉文化之吉祥典故。

 

福禄寿三星起源于汉人对于远古星辰的自然崇拜。明代以后,汉人常将寿星与福禄二星一同祭祀,是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瓶身并绘三组婴戏,对应三星,构思巧妙。

此外,各种细节皆有吉祥寓意,如瓶颈绘红蝠,即「鸿福齐天」。还有瓶身童子所持之物:

  • 手捧花瓶,内置一戟,上坠玉磬,寓意「平生吉庆」
  • 一手持莲花,一手抱笙,意为「连生贵子」
  • 持如意、折桂枝,即「折桂如意」

画工细腻写实,人物开脸、须发处理细致入微。瓶底落青花「乾隆年制」篆书款,有别于常见乾隆御窑书款方式。此或属乾隆早期之作,款识书写尚处探索阶段;结合纹饰描绘,或属唐英督制,亦未可知。


单色釉:纯净一色 无画处皆成妙境

中国画论谓:「无画处皆成妙境。」宋人制瓷,同样追求此境界,首重纯净釉色之美。宋人对颜色的执着,无出其右,成就单色釉的黄金时代,各大名窑的出品为后世所趋之若鹜。而清代烧造仿宋器水准之高,达至「仿古暗合,与真无二」。

Lot 2791|清康熙 天蓝釉柳叶瓶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高度:16.3 cm
来源 :

  • 徐展堂先生旧藏
  • 香港佳士得,1997 年 11 月 5 日,lot 861

估价:RMB 1,500,000 - 2,500,000


此天蓝釉柳叶瓶,不论器形还是釉色,皆是康熙时期新创。

柳叶瓶的设计者正是上文提过的刘源。由于造型纤细优雅,修长如柳叶,故得名。除柳叶外,又似窄肩的纤弱美人,所以也被称为「美人肩」。

天蓝釉,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高温中烧成,呈色淡雅匀净,可深可浅。浅者如钧窑月白,深者如汝窑雨过天青,大有追慕宋代名窑之意。

此瓶所施的天蓝釉厚润莹亮,色调淡雅宜人,碧若穹苍。配合玲珑秀巧之器形,显得更为娇美。

康熙御窑所制的此类文房小品,历来备受藏家喜爱。此柳叶瓶来源显赫,曾为大藏家徐展堂雅蓄。这位香港富商有「古董大亨」之誉,藏品极丰,亦深慕康熙文房器。综观私人收藏世界,他是唯一有纪录能够集齐一套康熙豇豆红「八大码」的人。


Lot 2846|清乾隆 仿汝釉观音瓶一对「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高度:21 cm
来源 :

  • 亚洲私人旧藏
  • 香港苏富比,2008 年 10 月 8 日,lot 2502

估价:RMB 2,800,000 - 3,800,000


宋代汝窑闻名天下,有「青瓷之魁」美誉。后世不少帝王都深陷于汝窑之美,自明代宣德主政时就开始仿烧;清朝则起于雍正,且可分为「鱼子纹汝釉」和「无纹汝釉」两类。

至乾隆一代,御窑厂在父亲雍窑的基础上,技术也更为纯熟,仿宋器之烧制取得空前成就。

此观音瓶通体施仿汝釉,温润似玉,不见开片,色泽沉然静谧,当属「无纹汝釉」一类。更细致的是,圈足露胎处涂施黑褐色护胎釉,表现宋瓷「铜骨」特点,饶有意趣。

翻查清宫档案,在《佛堂收供玻璃磁珐琅各样供器帐》中,有以下记载:

「乾隆三十年(1765 年)五月初七日收造办处呈览 :……汝釉观音瓶一对,紫檀座。」

文献中提及「汝釉观音瓶一对」所指即为此式。由此可知,此类作品于乾隆时期乃供器,成对供奉内廷佛堂,地位显赫。


精铜、厚漆 极尽繁华的宫廷御器

不只瓷器,清宫其他工艺品亦秉承同一审美基调,博古采今。乾隆时更是不惜工本,奢侈华丽之器。

Lot 2865|清乾隆 铜浮雕云龙纹兽耳衔环瓶「大清乾隆年造」六字单行楷书款

高度:42.6 cm
重量:15220g
估价:RMB 1,200,000 - 2,200,000


此器亦属乾隆宫廷仿古之作,器形参照高古青铜器。体量硕大,以精铜为材,皮色介于栗枣间,铸造精良。颈饰两兽耳,衔椭圆环。腹部装饰二龙戏珠纹,纹饰高耸,铸造精细,龙身须发、鳞甲无不精细入微。

此器造型规整稳重,两条游龙神态威武灵巧,尽显皇家气派。如斯铜瓶,应是宫廷所用的佛前五供之一。五供,顾名思义,就是祭祀时使用的五件一套供器,由一对花觚或环耳瓶、一对烛台,加上一件香炉组成。

在紫禁城慈宁宫的咸若馆,陈设了一套五供,当中即见有此式铜瓶。慈宁宫是清代后妃礼佛、祭祀先皇之所,可知此类作品在清宫乃作供器之用。


Lot 2874|清乾隆 剔红八仙故事图梅花式捧盒

阔度:32.6 cm
估价:RMB 400,000 - 600,000


剔红是漆器中成本最高、工序最为繁复的一种饰法,于宋元时期渐见成熟,大盛于明清两代。

这种饰法极费工费时,制作时间动辄经年。先要逐层髹漆,涂堆到适当厚度,才可雕花修磨,一刀刻错,前功尽弃。

乾隆一朝,国力强盛,要制作如此工本高昂的奢侈品,自然不成问题。史载乾隆三十六年至四十年左右,宫廷密集地制作了各式剔红宝盒,漆器发展到达顶峰。

此捧盒作五瓣梅花式,髹漆厚重,盖面剔雕八仙人物故事图,并三种锦纹地。刀法利落干脆,构图繁缛而颇具法度,巧夺天工。


拍卖详情

拍卖行:中国嘉德
拍卖地点:嘉德艺术中心 B1 层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 王府井大街 1 号
预展日期:2022/6/22 - 25
预展地点:北京金茂万丽酒店

瓷器及古董珍玩集萃(瓷器 玉器)
拍卖时间:2022/6/27|10 am(Lot 2301 - 2591)

春雨斋藏瓷
拍卖时间:2022/6/27|7:30 pm(Lot 2786 - 2794)

宸赏 - 明清御瓷珍玩
拍卖时间:2022/6/27|7:30 pm 顺延(Lot 2796 - 2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