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晁贯之《墨经》一书中论制胶方法有「上等墨而胶不如法,墨亦不佳。如得胶法,则次煤能成善墨。」又云:「古用松烟、石墨两种,石墨自晋以后无闻,松烟之制尚矣。汉贵扶风、隃麋、钟南山之松。」
西汉 圆形三足石砚
松烟,即以松材为原料经由燃烧,取漂浮在最上面的烟尘碳粒来作为墨的主要成分。前面所讲的先秦时期所称谓的「石涅」矿石,在汉魏称「石墨」,晋至隋唐则称「石炭」,宋元之后才开始叫「煤」。蔡质在《汉官仪》曰:「尚书令、仆丞郎,月赐隃糜大墨一枚、小墨一枚。」可见,此时墨已制成板块状,经干燥处理后成为固定墨型,当然,砚石也就有必要应运而生了。扶风、隃糜、钟南山,皆在今日的陕西省,可见在汉代陕西省是生产制墨的中心所在地。
近年来,在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竹简和帛书,以及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汉墓的竹简(《孙子兵法》)、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汉墓出土的笔、笔筒、圆石砚、磨石、墨以及木牍、铜质的削刀等用具。著名的《李柏尺牍》即使用松烟墨。其中,由凤凰山汉墓中出土的如同碎瓜子似的墨块,恐怕就是松烟墨。其他作为墨书的资料,进入20世纪之后,从敦煌、居延、武威、张掖等地发掘报告中可知有逾万件的竹木简牍等资料。
西汉 石砚 毛笔
魏晋、南北朝
宋赵彦卫撰《云麓漫钞》中有萧子良《答王僧虔书》曰:「仲将之墨,一点如漆。」萧子良、王僧虔皆为南北朝时代梁人,生活均在5世纪末,而韦仲将即韦诞(179-253)则是三国时期魏人。善楷书,并作剪刀篆,亦称「金错书」。善制墨,与张芝笔、左伯纸并称「三绝」。此时时隔已二百五十余年,此墨迹仍能「一点如漆」。元代陆友在《墨史》中,最初将韦诞作为制墨匠人有传记:「韦诞,字仲将,京兆人,太仆端之子,善隶、楷。魏太和中为武都太守,以能书留补侍中……」魏太和年间(227-233),为武都太守,「洛阳、许、邺三都宫观始就,诏令诞题署,以为永制。给御笔墨,皆不任用……非纨素不妄下笔。」可见,韦诞此时已对文房笔墨纨素已十分考究,甚至对皇室御用品颇有轻视不恭之嫌。
东汉 松塔形墨
作为墨迹书法资料而言,在新疆,20世纪初叶,有两大考古发现震惊世界,一个是楼兰古城,另一个是《李柏文书》。在西域地方发现了大量的竹木简类文书,其中,也发现了许多三四世纪的残纸类文书。 1900年3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罗布泊发现了楼兰古城,并在这里发掘了大量文物,包括钱币、丝织品、粮食、陶器以及36张用墨写有汉字的纸片、竹简和几支毛笔。其后,1908-1909年,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在楼兰发现比王羲之时代稍早些的前凉西域长史李柏在公元328年写给焉耆国王的信函—《李柏文书》,这是前凉简牍资料中,用墨书写在纸本上的、内涵最为丰富的文书资料。此纸本墨迹,现存日本京都龙谷大学图书馆。此书共有三件,一件为残纸,疑为初稿;第二件9行,用墨丰润;第三件墨色枯,文有12行。
前凉 李柏文书
传东晋卫夫人《笔阵图》中对墨的要求有:「其墨取庐山之松烟,代郡之鹿角胶,十年以上,强如石者为之。」王羲之在《题笔阵图后》中也说:「墨用松节同研,久久不动弥佳矣。」作为墨迹书法资料,记有西晋元康六年(296)纪年的《诸佛要集经》颇为著名。此外,还有从西域地方发现的六朝写经、残纸、敦煌千佛洞的六朝书写文物,散藏在大英博物馆、巴黎国立图书馆、日本大谷大学图书馆等。
汉代 丸墨
南北朝时代的墨家,刘宋(420-478)的张永(410-475)最为著名。张永,字景云,南朝宋吴县(今苏州)人。授扬威将军,都督诸将,吴郡太守等。能文史,善隶书,晓音律。骑射杂艺,触类兼善,又有巧思,大为文帝(424-452)所知。纸墨皆自营造,上得永表启辄执玩,自叹供御者不及。
隋唐
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据说此为真迹传到日本。唐代墨,现在仍保存在日本的正仓院。中唐时期舶载到日本的贞家墨,面上浮刻阳文「华烟飞龙凤,皇极贞家墨,」侧面刻有铭文:「开元四年(716)丙辰秋作贞□□□□ 。」长30厘米的舟形大墨。墨拓纸上写有「奈良朝廷使用新罗墨,东大寺正仓院所收数船之中拓摹三口。」此墨含有麝香料,李白诗句所言:「兰麝凝珍重,精光乃堪掇。」
西汉 墨丸
唐玄宗皇帝(712-756)时,在《新唐书·艺文志》中有「既而太府月给蜀郡麻纸五千番,季给上谷墨三百三十六丸,」的记载。上谷墨,即上谷郡所产;上谷郡,在唐代被称之为「易州」。 《元和郡县图志》:「秦置三十六郡,以为上谷郡。汉分置涿郡,今州则汉涿郡故安县之地。隋开皇元年改为易州,因州南十三里易水为名。」根据晁贯之《墨经》所云,在唐代易州(河北省易县)、潞州(山西省长治市)是松烟墨的中心产地。作为易州制墨名家有祖氏、奚氏、李氏、张氏及陈氏等世家。上党,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是对古潞泽辽沁四州一带等的雅称。上党所产的「碧松烟」墨,因其品质优良,被列为皇家贡品。李白在《酬张司马赠墨》的诗句中有:「上党碧松烟,夷陵丹砂末。」《通志略》中记:「潞州贡墨、人参、花蜜、墨。」
唐代进入10世纪以后,唐末藩镇割据的时期,北方地区陷入战乱,制墨生产几近崩坏的边缘。唐代的墨至宋代已为数不多,据著录得知著名的墨匠有下面几位:祖敏、奚鼐、奚鼎、奚超、奚起、张遇、陈赟、李阳冰、李慥、王君得、奚廷珪。于是,这些手工业者大量迁徙到南方富庶地区,制墨的重心也逐渐向南方转移。
原文作者:宇野雪村
编译:韩天雍(本文译者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来源:《艺术品》2018年6月刊《墨的因缘(一)· 魏晋至唐》(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艺术品》官方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联系「文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