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数百年风霜的历史文物,定期需要修补并非罕见事。但能否把文物修复至原本的模样,却是一大难题。近日中外皆因修复文物及艺术品而闹出笑话,甘肃省法镜寺石窟两尊佛像,修缮后变成表情滑稽的「笑佛」,掀起网络热话。事隔数日,西班牙亦发生同类事件,一幅巴洛克时期的圣母画作经修复后变得面目全非,令人啼笑皆非。
画作修复后,画中圣母面目全非
穆里罗画作《无玷圣母》原貌
两尊佛像修复后变成表情滑稽的「笑佛」,成为网络热话
巴洛克时期西班牙画家穆里罗(Bartolomé Esteban Murillo)画作《无玷圣母》,近日被私人藏家送往修复。岂料画中圣母经过两次修复后,变得面目全非。据指,这位来自瓦伦西亚的藏家花了€1,200,找了一位修复家具的工匠帮忙修复画作。结果证明这位藏家所托非人,破坏了画作原貌。
事实上,早于2012年西班牙曾发生同类事件。当时一位八旬老妇,自发修缮东北部一所教堂内的耶稣壁画《守望人》(Ecco Homo),结果却把耶稣画成猿人样貌,令人啼笑皆非。不过,当事件广为各地媒体报道后,壁画所在的小镇意外成为旅游热点,掀起另类商机。
《守望人》(中)画中基督修复后变成猿人模样
至于在内地掀起热话的「笑佛」,位于甘肃省西和县法镜寺石窟。此石窟位于石堡村五台山支脉崖壁上,因此又名石堡石窟。唐代诗人杜甫路经此处时,曾写下《法镜寺》一诗,描写此地的山崖古寺风光。
法镜寺石窟的确实建造时间有待考证,但一般认为建于北魏时期。由于石质松散,法镜寺石窟不宜精雕细刻,所以采用石雕、石胎泥塑、彩塑创作。经过数百年自然风化及人为原因,石窟现存只余下14尊造像。
引发事件的两尊佛像看起来相当滑稽,眼睛弯曲狭长,嘴巴似笑非笑的样子,与一般佛像宽怀慈悲的形象大相径庭。甚至有网民看后形容,佛像变得貌似卡通人物。
佛首修缮后眼睛弯曲狭长,嘴巴似笑非笑
佛首修缮后眼睛弯曲狭长,嘴巴似笑非笑
法镜寺石窟乃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率先发现这两尊「笑佛」的网民指出,佛像头部曾经受损,泥皮脱落,身体仅存石胎。当地村民自发出资修缮,惟效果并不理想。事件引起关注之后,当地文化站站长石堡镇文化站站长汪娟奎作出回应,指村民在1998年发现佛像头部损毁,且有泥皮脱落情况,于是发起筹款聘请匠人进行修缮。
汪娟奎指出,修缮工作未有改变佛像原貌,只是在修复时替佛像加了点颜色,脸部有一点变化,但变化不大,总括来说是根据原貌修复。至于佛像修缮后带着滑稽笑容,汪娟奎解释指,大佛名叫「寒山笑世佛」,「笑」是这些佛像的特征之一。
「寒山笑世佛」虽然真有其佛,但不久便有网民发现,它位处法镜寺石窟的13号窟,并非这次修缮的22及23号窟。另有网民引用一份2008年法镜寺石窟的调查简报,当中列明22及23号窟于2000年7月,被当地村民用水泥重新修补,面目全非。
网友拍下这两尊「笑佛」,掀起热话
法镜寺石窟现存另一尊立佛(图片翻摄自央视片段)
早在数年前,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曾拍摄专题节目介绍法镜寺石窟。考古人员在节目上指出,洞窟佛像头部并非有所损坏,而是全部由当代人重新塑造,并涂上了厚厚的泥皮和鲜艳的颜料。
他们形容佛首「粗俗不堪,毫无艺术价值」,并批评这种行为增加后世考证这些造像、雕塑的难度。节目并解释,当地的佛教徒将这种修饰佛像的行为称作「替佛像洗脸」。这种在他们眼中的功德善举,结果却令佛首原貌彻底改变,难以再考证其原貌。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让一般老百姓学懂基本文物知识,是弥补传统文化缺失的重要方法之一。
这里衍生一个问题,到底谁才有资格去修复艺术品?以西班牙为例,当地法例没有禁止任何人修复艺术品,即使他们未有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仍可动手修复。西班牙专业修复及保育人员协会(Acre)亦发声明谴责,指当地法例未能提供足够保护文物,又形容最近出现的事情形同破坏。
从中国的「笑佛」及西班牙的「圣母」及「耶稣」画像,我们可归纳出一点。或许人们是抱着善心,自发出一分力去修复文物。但若然缺乏专业知识胡乱修补,最终会为文物带来无法补救的破坏。毕竟,修复文物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有助我们保存珍贵的文化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