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北京春季拍卖相继结束后,古董收藏界眼光转到欧洲战场。巴黎亚洲艺术拍卖周,佳士得交出不俗成绩,全场267件拍品,198件售出,成交率74%,斩获€1,233万(RMB 9,450万)成交总额。
此场拍卖之中,不少艺术品皆超越估价落槌。其中最夸张的,乃是一尊断代金朝的木雕观音,82cm高,整体损毁颇为严重,意外引来竞烈竞投,结果以€240万落槌,整整是低估价(€10万)的24倍之多,连佣成交价为€290万(RMB 2,220万)。
Lot 17|金 木观音坐像(本场成交冠军)
高度:82cm
来源:传为法国重要印象派古董商Collection Paul Guillaume(1891-1934)旧藏,后家族传承
估价:€100,000 - 150,000
注:本拍品经碳14测试 (编号n°R 344238A , Re. S. Artes实验室), 2021年3月2日,证实年代和图录定代符合
落槌价:€2,400,000
成交价:€2,900,000
此尊木观音以€290万(RMB 2,220万)成交,现在回头看来,或许会觉得€10万 - 15万的估价是否有点过于保守。虽然观音像工艺相当出色,但观乎造像品相状况,行方如此的拍前定价绝非无道理可言。
从照片可见,观音左手缺掌,右手手指损坏,两边脚掌亦已毁。除了四肢以及躯体状况欠佳外,更严重的是天灵盖部份,以略为倾斜的角度整片横切佚失。
以下两尊观音,同样是木雕彩绘,分别断代辽/金朝与宋代,尺寸及成交价如下:
- 辽/金 木雕彩绘水月观音坐像,66cm|香港佳士得,2018年5月,HK$3,010万(现藏 香港慈山寺佛教艺术博物馆)
- 宋 木雕加彩观世音菩萨坐像,137.2cm(不计算底座)|香港苏富比,2021年4月,HK$4,572万
辽/金 木雕彩绘水月观音坐像
宋 木雕加彩观世音菩萨坐像
三尊观音像皆为「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美术佳作,成交价也在同一个水平。虽然在香港易手的两尊,也在近千年历史中有所受损,惟整体品相状况还是远佳于巴黎此一尊。正因如此,大家才会对是次成交感到惊讶。
最后简单略谈巴黎观音像本身。
观音双腿结跏趺坐,由于双掌严重受损,已很难判断当初是作何种手印,或持什么法器。据该时期的观音造像风格,头顶原本应是结高发髻,髻前相信还有一尊小化佛,象征观音受业于阿弥陀佛。
虽然造像状况欠佳,但我们仍然看得出衣饰甚为华美。观音出家前的身份,不同佛经各有版本记载。某些版本之中,观音本为古国太子。有专家认为,观音造像的华贵衣饰,为印度王子风格打扮,反映菩萨出家前的尊显身份。
Lot 15|商 青铜饕餮纹鬲鼎(本场成交亚军)
高度:20.8cm
来源:
- 1950年代前为日本私人旧藏
- Esler Maberley (1897-1977) 旧藏,曾担任世界二次大战后首届英国驻日本大使(1952-1957)
- 伦敦苏富比,1958年6月24日,拍品90号
- H.G.W. Peters先生旧藏,于1958年7月25日购自伦敦古董商Bluett & Sons
- 美国波士顿藏家S. Feinberg伉俪旧藏,于2004年3月购自伦敦古董商 Eskenazi Limited,后家族传承
- 亚洲私人珍藏,购自伦敦古董商Eskenazi Limited
估价:€300,000 - 500,000
落槌价:€750,000
成交价:€920,000
青铜鼎高20.8cm,上立两耳,深腹微鼓。腹部以云雷地为纹,对称饰饕餮三头,圆形大眼珠突出,兽身同时为面朝下方的夔龙,设计相当有趣。
饕餮为远古怪物,传说贪吃,永不满足。殷商时期,饕餮纹常饰于青铜酒器、食器,铸成一双大眼,但无下颚,警惕贵族不要挥霍无度,暴殄天物。
林林总总的中国青铜器当中,大家最熟悉的应该就是鼎。相传大禹建立夏朝后,用青铜铸九鼎,代表天下九州,象征天命所归、王权所在,所以后来有「问鼎中原」、「一言九鼎」等成语。实际功能上,鼎在礼乐仪式上作盛载或烹煮食物之用。
此鼎内壁竖写铭文三字,从上至下分别为鬲、父、癸。这个「鬲」字,虽然学术界还未有绝对定案,但主流意见倾向相信是族徽。
有人认为此族徽是「鬲」字,乃文献所记载的姜姓族,也可能是所谓的炎帝族;有研究则指其实是「丙」字,为商朝大天干氏族里面的丙族,聚居于今日山西一带;有说法则相信,此族曾参与商王祭祀先祖并获赐胙肉,应该是商王族的分支。
来到现代,此青铜鬲鼎曾为英国驻日本大使Esler Maberley收藏,50年代于拍卖场易手后,又先后经Bluett & Sons与Eskenazi这些伦敦名古董商转手。
Lot 55|明 鎏金铜海水云气纹编钟(本场成交季军)
高度:28cm
重量:18,560g
来源:伦敦佳士得,1966年3月21日,拍品171号
估价:€400,000 - 600,000
落槌价:€650,000
成交价:€800,000
编钟属中国古代宫廷音乐重器,在儒家礼乐思想影响下,不论皇帝登基,临朝听政,抑或大型盛宴,官府升堂,乃至阅兵庆典,都会用以集臣和歌,乃宫内必备之金乐。
编钟多以十六枚为一虡(音巨,指悬挂编钟的木架),阴阳各八,外型尺寸相同,高悬木虡之内。编钟以钟壁厚薄来区分音之高低,以应十二本律及四倍律。钟名依次为:倍夷则、倍南吕、倍无射、倍应钟、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倍夷则壁薄,音最低;应钟壁厚,音最高。
是次拍卖的编钟,铜制鎏金,断代明朝。通体高浮雕纹饰,前后饰莲花座承牌匾,两侧饰五爪龙赶珠纹,间缀五周卷云、波浪、乳丁纹,顶部两边各饰凤鹤,钮呈连拱形,镂空部分作悬挂之用,顶端中心巧铸缜密云朵。
整体而言,此编钟造工精致,典雅堂皇,1966年便于伦敦佳士得拍卖的纪录亦让人甚有信心。
据《清实录》记载,满人入关统计中原后,首次祭天时还是演奏明代音乐。及至清代初年,所有祭祀音乐都承袭明代典章,稍加变化而成。或许正因此故,两朝编钟的造型其实相当近似。
奇怪的是,无论博物馆还是私人市场,明朝编钟都远比清代的罕有。箇中原因相当有趣,笔者将撰文另谈,敬请留意。
拍卖总结
拍卖行:巴黎佳士得
专场:亚洲艺术
拍卖日期:2021/6/9
拍品数目:267
成交:198
未成交:69
成交率:74%
成交总额:€12,33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