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香港秋拍举槌前夕 值点网编辑部愿望清单大公开|中国瓷器及艺术品篇

佳士得香港亚洲艺术周将于本月底揭幕,值点网决定暂时把市场分析置之高阁,纯粹以艺术爱好者的身份出发,从中国瓷器及艺术品部、中国书画部、印度、喜马拉雅及东南亚艺术部这三大部门,物色心仪拍品。

为了这项特备企划,编辑部同人废寝忘餐,通宵达旦,各自把几百页厚的图录看得滚瓜烂熟,挑选出十二件专业推介,从明式到北欧的设计美学、到失落王朝的雪域守护者、再至一卷荷风的玩味节奏,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艺术界的米其林指南。

这份充满艺术热情的愿望清单,现在就与诸君分享,大家多多指教。

编按:本篇为中国瓷器及艺术品,另外两篇精选即将陆续奉上,敬希垂注


雍正皇帝的脱俗品味


Lot 935|清雍正 五彩李铁拐渡海图葫芦瓶|编辑Ryan之选

高度:39.4 cm
来源:伦敦佳士得,2007年11月6日,拍品205号
专场:区百龄珍藏第二部分
估价:HK$700,000 - 1,500,000


古董收藏圈之中,大家喜欢把帝王的艺术审美分门别类。以雍正来说,就是高雅脱俗。

若然让我非常粗略地用两类瓷器主观地说雍正的脱俗品味。第一种会是单色釉,代表作我选十二色菊瓣碟,器形与颜色堪称静雅秀美的绝配,如果当年在民间量产销售,必然像今日「Le」字头的厨具般风靡全球。

第二种是有纹饰的彩瓷,很少会整件器物图案画得满满的,留白通常很充足,让布局拥有呼吸的空间,尤其突显当朝精细画工。这件雍正五彩器正是一例,布局疏朗,风格清雅,一改他父皇康熙时期浓艳夺目的特点。

铁拐李身世有许多说法,有指他因病离世后,虽然被吕洞宾复活,惟肉身已遭火化,只得依附一名饿死贫民的躯体。此人蓬头垢面,跛足残疾,铁拐李形象自此而定。亦有说他本来就是乞丐,为人所贱,却得道成仙。

无论如何,他绝非俊美男子,而是既怪且丑的一号人物。这件葫芦瓶的画师则是非常高明,活灵活现地刻划出铁拐李形象的同时,又让人感到他骨子里别有不同的神仙风范,成功把「丑」化成艺术上的「美」。愚见认为,这种层次要比画一个美男高得多。

铁拐李神气地乘着葫芦渡海,显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场面。药壶中飘出一缕仙气,上有仙鹤翔飞,一派祥瑞。从图片看来,仙鹤共七头,各自唅着宝剑、花篮、玉板等器物。

八仙纹饰分为「明八仙」和「暗八仙」,前者直接绘画八仙人物,后者仅以法器象征八仙。那么这件葫芦瓶是否罕有地融合了这两种手法?用仙鹤所唅法器代表其他七仙?当然,这只是笔者猜想,不代表官方意见,有机会再向佳士得专家请教。

图录那么厚,大家未必每页都会翻开,但这件真的要留意:「区百龄先生非常珍视此瓶,并相信是由督陶官唐英打造。暂时未见另外一件相同例子,有可能是孤品。」


文房雅趣的现代诠释


Lot 816|清乾隆 御制松花石旭日东升池砚及双色松花石凤凰云纹盖盒 单方框「乾隆年制」篆书刻款|编辑甄蔓之选

砚背款:以静为用,是以永年
钤刻:乾隆年制
尺寸:12.6 cm
来源:拍卖于香港佳士得,2001年10月30日,拍品609号
专场:爱莲堂珍藏-御用文房雅制
估价:HK$2,400,000 – 3,500,000


几年前读过一位女生的文章,说母亲是位闭月羞花的才女,年轻时追求者众,却偏偏选了其貌不扬、看似平庸那位当丈夫。

长大后她才明白,原来父亲只是为人低调,其实是相当博学的。更重要的是,他总是愿意花费心力精神,和家人好好地过生活 - 家中要配衬什么风格的陈设;各个时节要欣赏什么品种的花卉;不同节日要作怎样的打扮;下雨天要作画还是写诗……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情趣,一点一滴累积下来,正是一家三口的幸福泉源。

这件乾隆御制的池砚,就是我很想放在书房的情趣。

此砚由长白山下的松花石所制,纹理自然天成,色呈淡绿,与赭黄配象牙色的盒盖相当衬配;半月形墨池下刻云纹,和双凤傲翔云间的盖面亦是有所呼应。

松花石制地与满族发祥地同源,温润如玉、坚硬细密,发墨极佳,甫经发现即被定为御用砚材,成为清宫文房之宝。

石砚背面铭刻「以静为用,是以永年」,出自〈家藏古砚铭〉,乃北宋文人唐庚从砚台中体会出守静之方,方得延年之道。

父母自小教授写字书法,就是想让我这个整天活蹦乱跳的小孩,能够兼备一些文静的修养。现在我最想的就是下雨天时,在我那石屎森林围绕的小书房中,用这个巧同造化的池砚发墨,写一首赵孟頫的书法。


从明式到北欧的设计美学


Lot 1081|清十七/十八世纪 黄花梨四出头方材官帽椅|编辑K之选

尺寸:104 x 59 x 49.5 cm
来源:香港私人珍藏
专场:重要中国及亚洲工艺精品
估价:HK$600,000 - 800,000


曾几何时,因为一本室内设计杂志的关系,我对北欧家具极为着迷。 Kaare Klint、Ole Wanscher、Hans Wegner……和朋友聊天时,一众巨匠的名字和作品自然是如数家珍。

直到一次旧同学聚会,那位向来寡言的班长突然说:「有些经典北欧家具,是受到明式家具影响,你不如研究一下?」好奇心驱使下,我把杂志换成了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珍赏》,岂料自此一头栽了进去。

明式家具和北欧家具,两者都奉行「少即是多」的原则,追求简约的设计和优雅线条,着重表现木材的色泽纹理。在艺术价值以外,家具本身乃日常用器,所以实用和舒适也很重要。

官帽椅是明式家具经典款式,笔者也欣赏/坐过好一些。不过这张却真的是与众不同,让我看了官网图片许久。

官帽椅因酷似古代官帽而得名(有说宋代官帽,有说是明朝),搭脑(顶端横梁)像官帽两侧展翅,扶手和椅背亦似前低后高的官帽形状。四出头者,是指搭脑和扶手皆伸探出头,有说法认为隐含官场「士出头」的意思。

常见官帽椅,无论方材还是圆材,整体造型多以直线为主,予人正规大气、庄重威仪之感。如果用拟人法,在我想像中就是位刚正不阿的能干官吏。

这张官帽椅形制则是相当罕见。首先看上半部份,异于常见圆枨,以方材为枨,虽然线条刚劲,但孤度却比常见的更大,与 圆婉流畅的靠背板相映 – 以方材表现弯曲,堪见匠人功力。

下半部变化更是巨大,不但拿走了常见的「步步高赶枨」(四脚之间用以加固的木方,有点像一圈围栏),直线四脚也换成内弯马蹄足,颇有宝座架势。此外,还是有束腰和用上了「霸王枨」(椅面下连接腿部的弯曲部件)加固。和上半部一并欣赏,风格可说是刚柔并济,而且传世的同类例子确实凤毛麟角。

编按一:网上有人创作了一幅很过瘾的图 - 先画一个戴官帽的古代官员,再把官帽椅缩少得像头盔般戴在上面,让人对比官帽和官帽椅形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编按二:论家具木材,没有比得上黄花梨的。笔者和大家一样暂时只看到图片,很期待预展时欣赏看看实物的木材纹理


磁州黑釉的当代对话


Lot 909|金 磁州窑黑釉剔花玉壶春瓶|编辑Ken NG之选

高度:28.5 cm
来源:伦敦苏富比拍卖,1999年11月17日,拍品734号
专场:区百龄珍藏第二部分
估价:HK$240,000 - 550,000


我主要是负责现当代艺术的,欣赏艺术品时往往都会想及家居布置;挑选中国古董,我也更倾向从这个角度出发。

我梦想中挂在家中墙上的,是山口长男的单色画和苏拉吉(Pierre Soulages)的抽象画。如果一起放一件古董瓷器,首选这件黑釉剔花玉壶春瓶,虽然年代风格文化种类完全不同,但在我眼中是异曲同工,令我感受到一种深邃的美学思想。

同事K跟我说:「你的选择不太主流。」想起来好像也是。平常同事谈的,我们平台报道的,除了唐三彩、青花、彩瓷等等,即使是单色釉,也较少提到黑釉。

如今谈及中华色彩,大家想起都是红色、黄色。其实传统五种「正色」就包括黑色,因为黑色属水,而秦朝奉行五行中的「水德」,所以国色就是黑色。黑带微红者谓之玄色,古代商族相信祖先是天降玄鸟所生。 「天玄地黄」,周、汉、唐、明各朝的祭祀礼服都是玄衣。


底部墨书文字,部分难以辨识,当中包含「立祥」二字,或为作坊名字

同事告诉我,磁州窑乃宋金时期著名瓷窑,位于今日河北省,因宋代属磁州而得名。磁州窑在单色釉横行的宋瓷中别具一格,黑白对比鲜明,纹饰多取材于自然小景,富有活力和生活情趣。

黑釉剔花是磁州窑代表装饰技法,匠人先在器物上施白色化妆土,再涂黑釉,然后乘黑釉未干用工具剔出纹饰,露出白地衬托黑花。要剔除黑釉面层而不伤及化妆土,难度甚高。

为了介绍这件器物,看了很多玉壶春和磁州窑的图片。我觉得从古董藏家重视的器形而言,线条优美,比例适中,剔花也是明快流畅,整体上比不少磁州窑器都要精致。

其中一件近似的例子,于2018年纽约佳士得为日本藏家「临宇山人」举办的磁州窑专场举槌,当时估价US$15,000,最终以近六倍的US$87,500(约HK$68万)成交。


佳士得香港|2025秋季亚洲艺术周

中国瓷器及艺术品拍卖专场:

预展:2025/10/23-29
拍卖:2025/10/30
地点:中环美利道2号 The Henderson 6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