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纽约亚洲艺术周,佳士得压轴登场,拿下高成交率和亮眼成交额,为近年遭受压力的古董市场打下强心针。
来到4月30日登场的香港亚洲艺术周,这间龙头拍行带来更上一层楼的阵容。首先是5月2日的单一藏家专拍「靛蓝若化 - 重要私人珍藏官窑青花器」,呈献三件青花御瓷,出自永乐、雍正、乾隆三朝盛世,俱为「博物馆同款」的市场孤品,估价合计逾HK$1.2亿。
接着是同日举行的常规专场「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由一对粉彩梅竹灵芝纹茶圆领衔,体现雍正宫廷艺术绝尘拔俗的品味。此外,还有黄花梨独板架几案、辽代铜鎏金大日如来像、乾隆「御制戒得堂记」玉册等等,悉数为传世稀见的珍品,且统统出自名家宝蓄,势必掀起连番炽热竞投。
Lot 801|明永乐 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北美重要私人珍藏
高度:35 cm
来源:
- 埃斯肯纳齐,伦敦
- 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台北,1990年前
展览:
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鸿禧集珍》,1996年5月5日–7月5日,展览图录编号7
出版:
- 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鸿禧美术馆开馆纪念选集》,台北,1990年,页41
- 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中国历代陶瓷选集》,台北,1990年,页196–197,图版79
- 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鸿禧集珍 – 一九九六年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台北,1996年,页7,编号7
- 朱塞佩•埃斯卡纳齐及Hajni Elias,《A Dealer’s Hand: The Chinese Art World Through the Eyes of Giuseppe Eskenazi》,伦敦,2012年,页310,图版331
专场:靛蓝若化 - 重要私人珍藏官窑青花器
估价:HK$50,000,000 - 80,000,000
收藏圈喜欢以「博物馆同款」来形容重要拍品,其实此话可以是两种不同意思。广义来说,就是市场有同款,博物馆亦有同款,拍品只是其中一件;狭义而言,则是市场无例可寻,只得博物馆有同款,而且数量极为稀有。
这件梅瓶正属更为矜贵的后者。
永乐朝梅瓶乃是青花世界中的经典名品,市场流通者本就鲜见,且大多以花果为饰。例见一件青花瑞果纹梅瓶,尺寸与本品相约,在2016年于佳士得香港举槌,HK$5,052万易手。
翻查全球收藏纪录,形制及本品近似、且同样绘以竹石芭蕉纹的例子仅二,分别由北京故宫及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这件梅瓶乃是市场孤品,且先后为「中国古董教父」埃斯肯纳齐(Giuseppe Eskenazi)与著名的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递藏,名副其实是可遇不可求。
明永乐 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北京故宫
「中国古董教父」埃斯肯纳齐(Giuseppe Eskenazi)
本瓶肩饰正反连贯的如意云纹,如意云纹内绘折枝花卉。腹部以竹石芭蕉为主题,衬以翠竹、花草、坡地,宛如园中小景。近足饰莲瓣开光折枝花纹及忍冬纹。
竹之清雅、石之坚韧、蕉叶之舒展,与折枝花及忍冬之繁而不乱相映成趣。整体布局疏密有致,画工精妙细致,无疑为永乐御窑代表作。
永乐及宣德青花誉满天下,蓝头发色是一大主因。两朝使用西亚入口颜料「苏麻离青」,发色绚丽鲜艳,常见晕散现象。由于颜料含铁量高,常自然形成不均匀的黑蓝结晶斑点,深凹胎骨,与艳丽的蓝色相互映衬,更增艺术魅力。
基于「苏麻离青」这个特点,永宣青花虽然少有描绘人物,但渲染花鸟、海水、园景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同在宣纸作画留下的笔触、墨痕,极富风韵。
芭蕉作为绘画题材,渊源可追溯至唐代,初时多与奇石相配,作为人物画之背景,后来成为文人雅士及佛教玄学象征,逐步升格为画作主体。柯九思所绘之《芭蕉奇石图》,笔意即与本品风格颇为契合。
柯九思素有诗、书、画三绝之誉,主张以书入画,书画结合,自称以篆法写竹干,草书法写竹枝,八分法写竹叶,为元朝一代书画名家。
纹饰以外,本品器型同样隐含君子品德的象征。
梅瓶原为酒器,瓶颈细小,易于封存,配合瓶身曲线,方便美酒徐徐斟出。后来梅瓶亦作花器,以之承载清瘦梅花,尤其合宜。基于形状特点,传统古董圈视梅瓶为男士体态的反映,又因为小口引伸出谨言之意,丰肩可象征有担当,故进一步被视为君子之瓶。
Lot 802|清雍正 青花九龙闹海图天球瓶 六字楷书横款|北美重要私人珍藏
高度:51.5 cm
来源:
- Herbert G. Squiers (1859-1911) 旧藏
- The American Art Association,纽约,《The Noteworthy Collection formed by the late Herbert G. Squiers》,1912年4月9-12日,拍品526号
- John B. Trevor (1878-1956) 旧藏
- John B. Trevor Jr. (1909-2006) 旧藏
- 美国士绅珍藏;香港佳士得,1990年3月20日,拍品593号
出版:
- 佳士得,《香港佳士得二十周年回顾: 中国瓷器及工艺品精选》,香港,2006年,页134–135
估价:HK$70,000,000 - 90,000,000
这件气势恢宏的雍正朝重器,同样是市场孤例。唯一与之几无二致的青花龙纹天球瓶,现为天津博物馆藏。
据清宫《贡单》记载,乾隆四十五年八月五日,「奴才额尔登布跪进……(交热河)成窑青花九龙天球尊成对」。又嘉庆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奴才阿林保跪进东安暖阁成窑青花九龙天球尊成对」。
上述记载所指,相信即为本品与天津博物馆藏天球瓶。意思是,两者或许便是传世唯二的姐妹作品。
清雍正 青花九龙闹海图天球瓶|天津博物馆
对比上述梅瓶儒雅优美之气,本品则是皇权霸气的体现。
天球瓶通体绘九龙闹海图,间绘火云纹,近底处绘海浪波涛与口沿相呼应,发色稳定深沉,绘工精细。九龙于天海之间自由翻腾,姿态无一重覆,活灵活现。例如肩部一尾五爪飞龙,罕有地作出头向后仰之势,配合矫健傲翔的身躯,予人「跃然瓷上」的栩栩如生之感。
清帝敏求好古,本品乃雍正朝追摹前朝艺术之作,有明一代的气息甚浓。
首先是器型。天球瓶源自西亚回教金属器,球形鼓腹,因似天上星球而得名,移植到瓷器之上则始烧于明代永宣年间,同时成为此两朝官窑的代表作之一。
明成化 「天」字款青花斗彩夔龙盖罐|台北故宫
清康熙 青花鲤跃龙门折沿盘|台北故宫
接着是九龙纹饰。例如其中之三爪象鼻龙,形象可追溯至宣德及成化官窑龙纹,台北故宫珍藏的成化「天」字款青花斗彩夔龙盖罐可作对比;又如两头带翼应龙,更是成化瓷典型图案,北京故宫馆藏的青花海水异兽纹盘可作参考。
有趣的是,本品同时展现了清早期皇室龙纹之磅礴气势。其中一条升龙便与康熙龙纹近似,见台北故宫馆藏的青花鲤跃龙门折沿盘;九龙表情皆极为生动强烈,则属雍正时期龙纹典型特征,参考一件雍正朝青花釉里红云海腾龙纹天球瓶,2023年于佳士得香港以HK$5,603万售出。
最后是落款。官窑落款大都在瓷器底部,多为从上而下的两行或三行款。至于本品落款,不但在瓶颈,更是单行横写,甚为鲜见。
中国瓷器帝号落款,基本上于宣德一朝才正式成型,而当时就出现了右至左的「大明宣德年制」单行横款。从实例看来,这种横款颇具实验性质,而此后多朝亦鲜有沿用。本瓶的「大清雍正年制」横款,明显仿效了宣德横款古风,在鉴藏传统中属于尤为高级的落款。
Lot 803|清乾隆 青花五蝠九桃纹花口瓶 六字篆书款|北美重要私人珍藏
高度:25.3 cm
来源:
- 伦敦佳士得,2005年7月12日,拍品168号
专场:靛蓝若化 - 重要私人珍藏官窑青花器
估价:HK$3,000,000 - 5,000,000
来到这个单一藏专场的最后一件拍品,大家大概已经在猜想:难道也是市场孤例?
没错,各位猜对了。
存世所知唯一近例在北京故宫,器型、尺寸、纹饰基本上与本品一致。据《清档》所载,乾隆三十八年八月初七日九江关监督全德进单,内有「(交热河)宣窑青花福寿绵长一统罇成对」,或即为本品与北京故宫之例,相信是为庆祝皇帝万寿节而特制之器。
本瓶花口、瓜棱式颈、溜肩、圆腹下敛、圈足微外撇,造型新颖独特,纹饰细致讲究,青花色调浓郁鲜艳,正是以仿永宣青花效果之晕染技法绘制。
仔细欣赏之下,可见其时匠人对发色浓淡的控制已是非常精准,体现乾隆御瓷技巧之高超。
桃纹为雍乾两代有名纹饰,由于前者多绘八桃,后者多绘九桃,故有「雍八乾九」之说。
本品即为「乾九」之例,蟠桃象征长寿,五蝠取谐音「五福」,江崖海水即为「寿山福海」,整器满载着吉祥寓意。
Lot 924|清雍正 粉彩梅竹灵芝纹茶圆一对 单圈六字楷书款|亚洲私人珍藏
专场: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
估价:HK$20,000,000 - 30,000,000
谈及雍正帝绝尘拔俗的品味,大家很多时会先想到素身无纹的单色釉器。其实在此朝顶尖彩瓷上,往往更能体现帝心审美的精髓所在。
茶圆所绘梅花,一红一白,横欹生姿,吐萼含苞,设色淡雅逸丽,在发而中节的留白空间下,更显盎然画意。
一方面,寒梅傲雪凌霜、翠竹直节中空,与苍松并称岁寒三友,代表高洁品格;另一方面,梅枝瘿瘤刻画细腻,赋予岁月沧桑之感,而嫩芽花苞发自秃枝,充满生机,突显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意境。
粉彩始烧于康熙中期,在色料中掺以铅粉并加施玻璃白,有意令色彩不那么浓艳。用分水淡洗法涂饰花纹层次,色阶繁多,色调温润柔和。雍正时期的粉彩器,由于白瓷质量极高,胎薄体轻,胎釉似玉般温润细腻,更能突出线条纤细、色彩柔和之纹饰,本品正是佳例。
细赏本对茶圆,更会发现枝干的风格与技法,与清宫旧藏的雍正朝珐琅彩玉堂富贵图对碗如出一辙。
众所周知,珐琅彩需要宫廷画师草绘样稿,经皇上御准才会烧制。台北故宫就指出,该对珐琅彩对碗的纹样,可与郎世宁《画仙萼长春》册对照,反映其时流通异质材间的宫廷品味。
清雍正 珐琅彩瓷玉堂富贵图碗(一对之一)|台北故宫
清雍正 粉彩春梅灵芝碗|2019年,香港苏富比,HK$2,897万成交
梅竹纹饰乃雍正帝情有独钟的题材,屡见于宫廷最为矜贵的珐琅彩器之上,如今大部份皆为台北故宫珍藏。可是如本对茶圆般,加以象征长寿的灵芝点缀者,则是极为鲜见。
同样绘就梅竹灵芝者,市场可比近例仅二。其一为英国高级专员William Kenneth Slatcher C.V.O.(1926-1997)旧藏,2016年于巴黎苏富比举槌;另一为欧洲一代藏家Frederick Knight雅蓄,2019年于香港苏富比以HK$2,897万易手。
然上述两例皆为单件作品,如本品般成对者,暂时所知仅日内瓦鲍氏收藏有例可比。
本对茶圆曾于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的《中华文物集粹 - 清翫雅集收藏展II》亮相,上次登上佳士得拍场已是三十年前的1995年。
尺寸:82.5 x 306 x 52 cm
面板厚度:7 cm
出版:
专场: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
估价:HK$7,000,000 - 10,000,000
拍卖界近年掀起「黄花梨热」,佳士得正是重要推手,带来诸位收藏名家宝蓄,赢得无数掌声。来到今季,这个名单上再添一个名字 - 王家琪(Mimi)。
王家琪,上海书香世家出生,曾祖父不但为当地商界领袖,更是清末民初享负盛誉的海派书画家。美国普渡大学毕业后,她回到香港创业,累积起可观财富,适逢新屋亟待装饰,目光为明式家具的优美造型和典雅线条吸引,遂于1980年代、即购置中国古典家具的「黄金年代」踏上收藏之旅。
谈及中国古典家具鉴赏权威,「亚洲艺术教父」安思远(Robert Ellsworth)无疑是箇中翘楚。 1990年代,安思远首次登门拜访王家琪,即提议为后者撰写收藏图录。两人一见如故,安思远不但为之掌眼把关,详细记录的《洪氏所藏木器百图》(Chinese Furniture: One Hundred Examples from the Mimi and Raymond Hung Collection) 亦于1996年问世。
安思远促成和策划之下,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于1998年为王家琪举办《风格的实质:明末清初中国家具》特展,同时出版同名图录。展览囊括44件明清家具珍品,着重呈现中国古典家具的美学及工艺标准,从此可见王家琪藏品的质素和地位。
2005年,王家琪与安思远摄于《洪氏所藏木器百图》新书发布会
王家琪的收藏哲学,乃是与艺术品一起生活:「家具就是应该要用的,日常生活中的油脂会让它们焕发出生命和灵气。如果只是放在仓库,木头会失去光彩,奄奄一息。家具所用的珍贵木材生长缓慢,材质坚硬,也不易磨损,因此更要享受与它们相伴的乐趣。」
她在甄选布局家具时,向来秉承百搭、经典与实用的理念,居所宛如古典空间:卧房之中,黄花梨木制成的衣柜、书桌与床榻托起一方静谧;客厅之内,长桌、画案、小巧的玫瑰椅与典雅的四出头官帽椅错落摆放;佛龛中的佛像静静伫立,于虔诚中增添几分宁静祥和。
黄花梨独板架几案,断代十七世纪,两几方材,足端内翻马蹄,中腰各设扁抽屉一具,其上搭放7cm厚的独板为面板,整体简练光素,线条棱角,爽利明快,正是王家琪心头好之一。
传世完整原配几座的架几案殊为罕见,可靠的黄花梨实例更是屈指可数,背后主因有三。
一、案面与两几之间并无榫卯结构,极易失散;二、架几案尺寸巨大,但凡建筑不存,便会面临搬运不便、搁置不下的状况,往往遭到分散甚或锯短;三、案面用料硕大,便于改作其他家具,故毁坏尤多。
如本品般以一整块独板斫制的架几案,在古典家具圈子中有「一块玉」的美誉,可见独板可其珍贵。事实上,拍卖史上唯一冲破亿元大关的中国古典家具,正是一张黄花梨独板架几式巨型供案。
Lot 974|辽 鎏金铜大日如来坐像|香港私人珍藏
高度:21.6 cm
来源:
- 纽约苏富比,2020年9月24日,拍品596号
展览:
- 大阪,和泉市久保惣纪念美术馆,《隋唐时代の金铜仏》,1993年10月3日-28日
出版:
- 和泉市久保惣纪念美术馆,《隋唐时代の金铜仏》,大阪,1993年,页49,编号133
专场: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
估价:HK$5,000,000 - 10,000,000
古董收藏很多时是一个向上追溯的学习过程。举如佛教艺术,历经明清宫廷造像洗礼后,又会为风格截然不同的高古佛像所惊艳。
这个学习过程,自然也反映在市场之上。 2016年,巴黎佳士得呈献一尊辽代的鎏金铜大日如来坐像,估价仅€15万,结果在炽热竞投下以90倍的€1,357万成交,便是其中一个例子。
是次香港拍卖的这尊鎏金铜大日如来坐像,头戴圆柱宝冠,饰有五方佛,缀以飘带,与辽代契丹君主所戴冠冕相似,乃其资助铸造铜像所独有之典型特征。
辽 鎏金铜大日如来坐像|2016年,巴黎佳士得,€1,357万成交
辽国由契丹人建立,国祚与北宋相约,鼎盛时期领土横跨中国北方大片土地,包括黑龙江流域和蒙古高原,幅员万里。
契丹人原本为萨满教信仰,直到辽代初祖耶律阿保机时期开始崇佛,全国广建佛寺,供养僧众,沙门甚至能够在朝廷任官。正是因为获得皇室贵族赞助支持,如本品般的精美佛像才得以问世。
此类造像风格源自晚唐,特征包括丰圆面庞、庄宁神情、精细工艺,以及华丽的衣袍装饰。已知铜造像多为菩萨,仅少数为佛陀形象,其中又以阿弥陀佛为主,大日如来则极为罕见。
佛教有称为「佛有三身」的观念,分别为法身、化身、应身。大家最为熟悉的释迦牟尼,肉身是为了度化众生而显现于世的,是应身佛;至于释迦牟尼的法身佛、即不生不灭的证悟法性,就是大日如来。
由此可见,大日如来在佛教信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大日如来又称毗卢遮那佛,名字有光明遍照、排除一切黑暗之意。专用手印为此尊造像所示的智拳印,象征生佛一如、理智不二之义理。
上述巴黎拍卖的大日如来像以外,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亦有一例,与本品尺寸相近且风格类似,可作对比。
Lot 948|明十四/十五世纪 龙泉窑青釉玉壶春瓶|士绅珍藏
高度:33.3 cm
来源:
- 香港苏富比,2003年10月26日,拍品49号
- 艾斯肯纳齐旧藏,伦敦,编号EK188
- 十面灵璧山居旧藏,北美
展览:
- 《中国青瓷展》,日本陶瓷协会,东京,1950年,79号
专场: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
估价:HK$4,000,000 - 6,000,000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既然有上述象征君子的梅瓶,当然亦得有代表淑女的玉壶春瓶。
玉壶春指造型为撇口、细颈、硕腹、圈足的瓶式,历史悠久,早在隋代已经出现,宋元清三朝诸窑皆有续烧。据考究,玉壶春的名字相信出自唐朝《诗品·典雅》:「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古代人称酒为春,买春即买酒,玉壶春最初正属酒器。传统古玩圈认为,玉壶春瓶的优雅曲线,正好代表女性体态之美。
玉壶春在自身千年岁月中,器型屡有变改。例如宋元之时,瓶身较为秀丽轻巧,颈部比例较长;明朝初期承袭元制,然重心低移,腹部线条更为开阔大气,外观凝重,本品正是一例。
曾经何时,学界认为龙泉窑自明朝起就急剧衰落,加上文献记载不多,故本品般的精美大器基本上都断代为元朝出品。幸而,在考古与学术研究努力下,明朝龙泉窑的神秘面纱终于揭开。
龙泉窑是中国史上烧造时间最长的窑系之一,以莹润苍翠的釉色闻名,《处州府志》就有言「极青莹,纯粹无瑕,如美玉」。
早在洪武一朝,龙泉窑在民用瓷器以外,也和景德镇一起烧造皇家御器,直到明代中叶才停烧。与此同时,明朝自永乐以降,景德镇御窑就曾长期仿烧龙泉青釉,可见后者如何受到皇室垂青。
元至明初 龙泉窑青瓷玉壶春瓶|台北故宫
本品制于明初十四至十五世纪,胎质细腻,釉面苍翠光润,素净雅致,可说见证了龙泉窑的最后辉煌。来源方面亦是矜贵,曾为「中国古董教父」艾斯肯纳齐收藏,后归北美「十面灵璧山居」雅蓄。
大概自2019年起,「十面灵璧山居」藏品经由拍场释出,屡屡写下天价,成为收藏圈热话。其中,清雍正朝的青花釉里红云海腾龙大天球瓶为焦点之一,在北京以RMB 1.47亿易手,成为史上最贵天球瓶。
此等品质的玉壶春瓶传世无多,颇为珍贵。两岸故宫皆有例可比,前者为明代光素例,腹部较鼓;后者断代元至明初,尺寸形制均与本品相近。
市场上可比者,则数一件洪武时期之例,于2012年在佳士得香港举槌,当时以估价2.6倍的金额成交。
Lot 1011|清乾隆 青玉填金「御制戒得堂记」册页八开|香港私人珍藏
尺寸:18.2 x 12.8 cm
专场: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
估价:HK$2,500,000 - 3,500,000
乾隆之所以登基一个甲子之后,便传位予十五子颙琰(嘉庆帝),是因为不愿超越康熙执政六十一年的纪录。这本「御制戒得堂记」玉册,不但体现了乾隆对祖父的怀念与尊敬,更盛载着康熙执政一个甲子后想要传给后代的训言。
在康熙六十年这个重要年份,六十七岁的康熙帝从众多经典语句中,选择了「戒之在得」四字,在热河避暑山庄刻制御玺。
此语取自《论语》:「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意思是君子在人生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警戒,年老时血气已衰,应当戒在贪得。
乾隆四十五年,乾隆帝即将要踏入古稀之年,想起了康熙帝的这段训言,于是在避暑山庄兴建「戒得堂」作书房,同时写下《御制戒得堂记》及刻制「戒得堂宝」玉玺,既表达对祖父遗训之尊祟,同时亦作自我惕励,并警戒子孙,身为君主应戒对功业之贪欲,守成不怠。
乾隆爱玉如痴,程度在历朝历代帝王中无出其右。他不但收藏古玉,命令宫廷制玉,题玉咏玉的诗作多达数百首,十多位儿子更悉数取玉字部首为名,包括长子永璜、次子永琏、十五子颙琰(后来的嘉庆帝)等等。
他认为玉石乃天地精华所凝,永不朽坏,故把重要书法、古画刻于玉,并将法帖、佛经、文献制成玉册,以留传百世。
本玉册正是一例,青玉为材,双面并共计四片,皆施以填金工艺,配紫檀木匣。首页刻双龙,题「御制戒得堂记」,末页刻单龙于江涯海水之上。玉片嵌于黄缎边框,外配紫檀花果纹木匣,匣面长方框内金彩书「御制戒得堂记」。
缂丝版本的乾隆御笔《戒得堂前后记》卷,现藏北京故宫。同类玉册,则可参考同样由北京故宫珍藏的乾隆御笔「三希堂记」玉册。
乾隆御笔《戒得堂前后记》卷|北京故宫
据《清宫内务府活计档》记载,乾隆四十七年各作承办活计清册,造办处活计库,十一月:
- 二十日员外郎五德催长大达色等,将苏州送到刻戒得堂玉册页一分……览奉。
- 旨玉册页交董诰填金配紫檀木拉道填金匣……钦此。
- 于四十八年五月初一将刻戒得堂玉册页一分配得紫檀木拉道填金盖匣盛装交太监鄂鲁里呈览奉。 旨交懋勤殿刻签子得时代往热河,钦此。 (于五月二十二日催长常存将戒得堂玉册一分随匣送往热河讫。)
本拍品应即为档案中所指玉册。
Lot 1013|民国 贺启南自用寿山石印一百一十一方连红木箱|细川家族珍藏
尺寸:最长者为6.2 cm
来源:
- 贺启南(1897-1956)
出版:
- 《一得录》,细川护贞,东京,1982年,图版12号
专场: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
估价:HK$1,200,000 - 2,500,000
此系列印章出自细川家族珍藏。江户时代,这个家族统领一方,为九州熊本藩藩主,主管熊本城达两百四十年之久。细川护贞为第十七代家主,早年随日本汉学大师狩野直喜学习,对中国文化艺术产生浓厚兴趣。他后来从政坛退休,接手父亲创办的永青文库,以文人讲究的「清趣」为收藏理念,持续丰富家族收藏。
2021年,佳士得香港带来细川家族收藏的十多件中国古代书画,结果不但悉数售出,部份拍品更以估价倍数成交。
一百一十一方寿山石印,全属贺启南所有。贺启南,又名启兰、其兰,生于湖南望族,为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后人。她的丈夫凌宴池,既是上海金融家又是诗人。夫妇俩志趣相投,皆为民国赫赫有名的画家兼藏家,活跃于文艺界,与梅兰芳、沉从文、徐志摩等名贤交好。
贺启南与丈夫凌宴池
贺启南擅小楷,史学大师顾颉刚曾在日记提到:「凌宴池夫人贺启兰女士小楷精绝,兼能绘事...…理想中之闺秀...…现代的卫夫人.…..可佩也……一日而得见两才女,何其幸也。」与此同时,齐白石亦曾作诗《题凌宴池夫人小楷书》,赞许贺启南书法纯粹高超。
凌贺夫妇在民国文化圈享誉甚广,文学成果流芳至今。此系列印章足见两人文学情趣与生活意韵,并让人从中一窥其时文学界的熠熠光辉。
编按:据边款,印章由陈巨来、王福庵、寿石工、丁佛言、黄肇豫、凌宴池及黎承福等人篆刻。如欲查阅完整印文及边款内容,请与行方联络。
Lot 937|隋 白釉梅瓶|铁灵堂珍藏
高度:30.2 cm
来源:
- 联斋古玩号,香港(据标签)
- 宋瓷,香港,1992年12月
专场: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
估价:HK$1,000,000 - 1,500,000
铁灵堂之名,取自道家思想中「铁」与「灵」的概念,象征阴阳的和谐平衡。 1980年代,这个香港家族在华盛顿参观亚瑟·M·赛克勒美术馆时,对商周青铜器产生浓厚兴趣,此后系统性研究和收藏中韩艺术,其中尤为专注于隋代至赵宋期间的作品。
铁灵堂期望未来成立私人博物馆,与公众分享珍藏成果,促进东亚古典艺术之深入赏析。
是次拍卖呈献一系列铁灵堂宝蓄的高古瓷,横跨隋、唐、宋、元四世。其中年代最久远的,便是隋朝的白釉梅瓶。
隋朝白瓷烧造时间短暂,传世作品本就稀少,其中又多见杯及小罐一类,如本品般的器型及尺寸可谓寥若晨星。其中一件近例,去年在佳士得香港上阵,估价HK$60万,结果以近15倍的HK$882万高价成交。
Lot 939|元 钧窑天蓝釉紫斑盘|铁灵堂珍藏
直径:18.4 cm
来源:
- 蓝理捷,纽约,约2002年
- Nancy Cohn 及 Allan Katz 珍藏;纽约佳士得,2012年9月13-14日,拍品1402号
- 女史珍藏;香港苏富比,2020年12月18日,拍品1008号
专场: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
估价:HK$400,000 - 600,000
Lot 933|南宋 龙泉窑青釉洗|铁灵堂珍藏
直径:12 cm
来源:
- 宋瓷,香港,2019年3月
专场: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
估价:HK$200,000 - 300,000
钧窑以变化万千、变幻莫测的釉色而闻名。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呈色在入窑烧制前无法完全预测,出窑后也不会绝对相同。就算配方一样,亦会因色釉厚薄、入窑烧制位置、温度而千变万化。
这种五色变幻的高温瓷,打破了宋代单色瓷独步天下的局面,开拓出厚釉彩斑的新领域。钧窑以天青及天蓝色居多,如带紫色斑块则为上品。
龙泉窑悠久的历史中,南宋乃是巅峰时期,后世以「碧绿如翡翠,温润如春水」等美言形容之。本洗釉色均匀润泽,明净无瑕,简练大方地呈现出单色釉之美感。
拍卖详情
拍卖行:佳士得香港
预展及拍卖地点:中环美利道2号 The Henderson 六楼
预展时间:2025/4/25 - 5/1|10:30am - 6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