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雍正、乾隆青花御瓷驾临 佳士得单一藏家专拍斩获HK$1.62亿

近年,佳士得香港策办了多个单一藏家古董专场,包括区百龄、「天民楼」葛师科、「望星楼」等名家珍藏,皆是叫好又叫座。

来到2025年春季,这间龙头拍卖再次策办重磅单一藏家专场,取名「靛蓝若化 - 重要私人珍藏官窑青花器」带来三件永乐、雍正、乾隆盛世的御瓷,悉数为市场孤例,一早就成为收藏圈热话。

蕴酿多时,专场今日(2号)举槌,三件青花御瓷全部售出,合共斩获逾HK$1.62亿。


拍卖官陈良玲(Liang-Lin Chen,中国瓷器及艺术品部资深专家兼拍卖主管)举起象征100%成交的白手套


Lot 801|明永乐 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北美重要私人珍藏

高度:35 cm
来源:

  • Eskenazi,伦敦
  • 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台北,1990年前

估价:HK$50,000,000 - 80,000,000
落槌价:HK$65,000,000
成交价:HK$78,125,000


收藏圈喜欢以「博物馆同款」来形容重要拍品,其实此话可以是两种不同意思。广义来说,就是市场有同款,博物馆亦有同款,拍品只是其中一件;狭义而言,则是市场无例可寻,只得博物馆有同款,而且数量极为稀有。

这件梅瓶正属更为矜贵的后者。

拍卖官陈良玲以HK$4,500万起拍,主要竞投者有两位,分别透过电话委托曾志芬(Chi-Fan Tsang,中国瓷器及艺术品部国际董事)及Charmie Hamami(亚太区副主席暨印尼董事总经理)出价。

最终,陈良玲于HK$6,500万落槌,由曾志芬为「8226」号牌客户投得心头好。


曾志芬(Chi-Fan Tsang,手持电话)为客户投得永乐梅瓶


安伟达 Marco Almeida|中国瓷器及艺术品部门主管

永乐朝梅瓶乃是青花世界中的经典名品,市场流通者本就鲜见,且大多以花果为饰。例见一件青花瑞果纹梅瓶,尺寸与本品相约,在2016年于佳士得香港举槌,HK$5,052万易手。

翻查全球收藏纪录,形制及本品近似、且同样绘以竹石芭蕉纹的例子仅二,分别由北京故宫及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

这件梅瓶乃是市场孤品,且先后为「中国古董教父」Giuseppe Eskenazi与著名的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递藏,名副其实是可遇不可求。


明永乐 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北京故宫


「中国古董教父」Giuseppe Eskenazi

本瓶肩饰正反连贯的如意云纹,如意云纹内绘折枝花卉。腹部以竹石芭蕉为主题,衬以翠竹、花草、坡地,宛如园中小景。近足饰莲瓣开光折枝花纹及忍冬纹。

竹之清雅、石之坚韧、蕉叶之舒展,与折枝花及忍冬之繁而不乱相映成趣。整体布局疏密有致,画工精妙细致,无疑为永乐御窑代表作。

永乐及宣德青花誉满天下,蓝头发色是一大主因。两朝使用西亚入口颜料「苏麻离青」,发色绚丽鲜艳,常见晕散现象。由于颜料含铁量高,常自然形成不均匀的黑蓝结晶斑点,深凹胎骨,与艳丽的蓝色相互映衬,更增艺术魅力。

基于「苏麻离青」这个特点,永宣青花虽然少有描绘人物,但渲染花鸟、海水、园景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同在宣纸作画留下的笔触、墨痕,极富风韵。

芭蕉作为绘画题材,渊源可追溯至唐代,初时多与奇石相配,作为人物画之背景,后来成为文人雅士及佛教玄学象征,逐步升格为画作主体。柯九思所绘之《芭蕉奇石图》,笔意即与本品风格颇为契合。

柯九思素有诗、书、画三绝之誉,主张以书入画,书画结合,自称以篆法写竹干,草书法写竹枝,八分法写竹叶,为元朝一代书画名家。

纹饰以外,本品器型同样隐含君子品德的象征。

梅瓶原为酒器,瓶颈细小,易于封存,配合瓶身曲线,方便美酒徐徐斟出。后来梅瓶亦作花器,以之承载清瘦梅花,尤其合宜。基于形状特点,传统古董圈视梅瓶为男士体态的反映,又因为小口引伸出谨言之意,丰肩可象征有担当,故进一步被视为君子之瓶。



Lot 802|清雍正 青花九龙闹海图天球瓶 六字楷书横款|北美重要私人珍藏

高度:51.5 cm
来源:

  • Herbert G. Squiers (1859-1911) 旧藏
  • The American Art Association,纽约,《The Noteworthy Collection formed by the late Herbert G. Squiers》,1912年4月9-12日,拍品526号
  • John B. Trevor (1878-1956) 旧藏
  • John B. Trevor Jr. (1909-2006) 旧藏
  • 美国士绅珍藏;香港佳士得,1990年3月20日,拍品593号

估价:HK$70,000,000 - 90,000,000
落槌价:HK$62,000,000
成交价:HK$74,675,000

这件气势恢宏的雍正朝重器,同样是市场孤例。唯一与之几无二致的青花龙纹天球瓶,现为天津博物馆藏。

据清宫《贡单》记载,乾隆四十五年八月五日,「奴才额尔登布跪进……(交热河)成窑青花九龙天球尊成对」。又嘉庆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奴才阿林保跪进东安暖阁成窑青花九龙天球尊成对」。

上述记载所指,相信即为本品与天津博物馆藏天球瓶。意思是,两者或许便是传世唯二的姐妹作品。

本品以HK$6,200万落槌,连佣成交价为HK$7,467万,由Charmie Hamami为电话上的「8224」号牌客户投得。


Charmie Hamami(红衣)为客户投得雍正天球瓶


清雍正 青花九龙闹海图天球瓶|天津博物馆

天球瓶通体绘九龙闹海图,间绘火云纹,近底处绘海浪波涛与口沿相呼应,发色稳定深沉,绘工精细。九龙于天海之间自由翻腾,姿态无一重覆,活灵活现。例如肩部一尾五爪飞龙,罕有地作出头向后仰之势,配合矫健傲翔的身躯,予人「跃然瓷上」的栩栩如生之感。

清帝敏求好古,本品乃雍正朝追摹前朝艺术之作,有明一代的气息甚浓。

首先是器型。天球瓶源自西亚回教金属器,球形鼓腹,因似天上星球而得名,移植到瓷器之上则始烧于明代永宣年间,同时成为此两朝官窑的代表作之一。


明成化「天」字款青花斗彩夔龙盖罐|台北故宫

接着是九龙纹饰。例如其中之三爪象鼻龙,形象可追溯至宣德及成化官窑龙纹,台北故宫珍藏的成化「天」字款青花斗彩夔龙盖罐可作对比;又如两头带翼应龙,更是成化瓷典型图案,北京故宫馆藏的青花海水异兽纹盘可作参考。

有趣的是,本品同时展现了清早期皇室龙纹之磅礴气势。其中一条升龙便与康熙龙纹近似,见台北故宫馆藏的青花鲤跃龙门折沿盘;九龙表情皆极为生动强烈,则属雍正时期龙纹典型特征,参考一件雍正朝青花釉里红云海腾龙纹天球瓶,2023年于佳士得香港以HK$5,603万售出。


清康熙 青花鲤跃龙门折沿盘|台北故宫

最后是落款。官窑落款大都在瓷器底部,多为从上而下的两行或三行款。至于本品落款,不但在瓶颈,更是单行横写,甚为鲜见。

中国瓷器帝号落款,基本上于宣德一朝才正式成型,而当时就出现了右至左的「大明宣德年制」单行横款。从实例看来,这种横款颇具实验性质,而此后多朝亦鲜有沿用。本瓶的「大清雍正年制」横款,明显仿效了宣德横款古风,在鉴藏传统中属于尤为高级的落款。


Lot 803|清乾隆 青花五蝠九桃纹花口瓶 六字篆书款|北美重要私人珍藏

高度:25.3 cm
来源:伦敦佳士得,2005年7月12日,拍品168号
估价:HK$3,000,000 - 5,000,000
落槌价:HK$7,800,000
成交价:HK$9,813,000


来到这个单一藏专场的最后一件拍品,大家大概已经在猜想:难道也是市场孤例?

没错,各位猜对了。

存世所知唯一近例在北京故宫,器型、尺寸、纹饰基本上与本品一致。据《清档》所载,乾隆三十八年八月初七日九江关监督全德进单,内有「(交热河)宣窑青花福寿绵长一统罇成对」,或即为本品与北京故宫之例,相信是为庆祝皇帝万寿节而特制之器。

本品竞投气氛甚为炽热,历经现场和电话席的多口叫价后,最终以估价2.6倍的HK$780万落槌,连佣HK$981万成交,由现场手持「155」号牌的男士投得。

本瓶花口、瓜棱式颈、溜肩、圆腹下敛、圈足微外撇,造型新颖独特,纹饰细致讲究,青花色调浓郁鲜艳,正是以仿永宣青花效果之晕染技法绘制。

仔细欣赏之下,可见其时匠人对发色浓淡的控制已是非常精准,体现乾隆御瓷技巧之高超。

桃纹为雍干两代有名纹饰,由于前者多绘八桃,后者多绘九桃,故有「雍八干九」之说。

本品即为「干九」之例,蟠桃象征长寿,五蝠取谐音「五福」,江崖海水即为「寿山福海」,整器满载着吉祥寓意。


拍卖总结

拍卖行:佳士得香港
专场:靛蓝若化 - 重要私人珍藏官窑青花器
拍卖日期:2025/5/2
拍品数目:3
成交:3
成交率:100%
成交总额:HK$162,6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