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香港春拍书画探赏 从唐伯虎山水到张大千桃源泼彩

佳士得香港春拍如箭在弦,焦点书画拍品陆续揭晓。

今季中国古书画专场唐伯虎《层楼拔嶂图》领衔,来源显赫,为书画鑑藏泰斗王季迁家族旧藏,这次首登拍场,尤值珍视。同场还将呈献文徵明、祝允明等名家力作,更有唐人写经等历代精品荟萃一堂。

至于近现代及当代书画专场,张大千作为佳士得香港的强项,今季自然亦不会缺席。《扁舟觅桃源》为大千晚年的泼彩力作,凝聚了画家半生漂泊后对东方写意精神的深刻领悟。此外还有徐悲鸿、黄宾虹、齐白石等佳构,皆是来自知名的私人收藏。



王季迁家族旧藏
Lot 171|明 唐寅《层楼拔嶂图》设色绢本 立轴

尺幅:64.2 x 32 cm
题识: 拔嶂悬泉隔世嚣,层楼曲阁倚云霄。杏花灼灼逢寒食,槐叶青青试冷淘。唐寅。
钤印:唐居士、南京解元
藏印:

  • 刘恕(1759-1816): 刘氏寒碧庄印、蓉峰鑑赏
  • 王季迁(1906-2003): 王季迁家珍藏、曾归竹里馆、王季迁海外所见名迹
  • 萧寿民(20世纪):萧寿民秘笈印
  • 其他:义强珍赏
             一印漫漶

出版:

  • 铃木敬编,《中国绘画综合图录卷1:美国及加拿大篇》,东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东京, 第I-332、I-470页,图版A30-014
  • 田洪,《二十世纪海外藏家-王季迁藏中国历代名画》上卷,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 2013年11月,第271、579页,图版157

估价:HK$8,000,000 - 12,000,000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家喻户晓,而历史上的唐寅的确也是一位狂傲不羁的才子。唐寅自幼天资聪敏,年仅16岁就考中苏州府试第一,成为了名震苏州城的天才少年。可惜,后来他捲入科场舞弊案,绝于仕途,自此寄情诗文书画之中。他的笔墨秀润清雅,构图匠心独运,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列「明四家」的一代大家。

《层楼拔嶂图》以高远取势,主峰矫然而起,有扭动之姿。前景巨石上盘据着蔚然杂木,树叶层层叠叠,繁而不乱。溪岸边可见茅舍水榭,一派悠然之景。

蜿蜒而上的巨石,前景缀以繁木,是唐寅常见的绘画构图。这种手法乃是来自唐寅对北宋巨碑式山水的学习。


《层楼拔嶂图》局部


《层楼拔嶂图》上钤「唐居士」、「南京解元」两方印章

唐寅的皴法独具新意 - 他师法南宋李唐、马远、夏珪的斧噼皴和拖泥带水皴,并将斧噼的侧锋用笔改为中锋行笔,形成细劲爽利的线条,顺着山石造形由上往下拉长展延。这种皴法既保留了南宋院体的刚健力度,又融入了文人画灵动的风姿。

画上钤「唐居士」、「南京解元」两方印章,道尽唐寅大起大落的一生。

弘治十一年,唐寅在南京乡试中高中解元,「南京解元」一印见证了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刻。晚年他历尽坎坷后皈依佛门,自号「六如居士」。「唐居士」应是他信佛后所刻的印,映照出他看破红尘的心境。两方印章可谓浓缩了这位才子从意气风发,到超然物外的生命历程。

画上亦可见「王季迁家珍藏」、「曾归竹里馆」、「王季迁海外所见名迹」三枚重要鑑藏印。王氏为一代鑑藏巨擘,其鑑藏印可谓是一「钤」定音。



亚洲显赫私人珍藏
Lot 646|张大千《扁舟觅桃源》设色纸本 镜框

创作时间:1981年
尺幅:109 x 54.5 cm
题识:不与世浮沉,岂随波下上。世已无桃源,扁舟欲何往。八十三叟爰写于双溪摩耶精舍,时梅雨初霁,风日软美,弄笔为乐。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摩耶精舍、辛酉(1981年)
来源:香港佳士得,中国近现代画,2012年11月26-27日,编号1119
估价:HK$10,000,000 - 15,000,000


这幅《扁舟觅桃源》,是张大千晚年泼墨泼彩艺术炉火纯青之作。时年83岁的大千先生已在台湾摩耶精舍定居多年,历经半生漂泊,其艺术风格也由转向更具东方意蕴的写意境界。

作品泼写兼施,肆意泼彩与细腻勾勒之融合愈加熟练。画面主山以大片石青石绿泼洒而成,在多重矿物颜料的挥洒、层叠、交融之下,既显露出厚重如宝石的浓郁,又有细微色差所产生的微妙肌理,远观彷如落日馀晖映照半山,营造出如梦似幻的仙境氛围。画家再以写意笔法勾勒亭台楼阁及小舟人物,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跃然纸上。


《扁舟觅桃源》局部


《扁舟觅桃源》局部

自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世以来,「桃源」成为隐逸仙境的代名词,为后世文人不断吟咏。大千并未直接描绘桃花源的具体景緻,而是以大胆的泼墨泼彩营造出如梦似幻的意境,让桃源始终保持着神秘、迷人的氛围。

相较于大千「巴西时期」那种璀璨套目、气势恢宏的抽象风格,80年代他在台湾创作的泼墨泼彩多带有一种静谧的诗意,彷彿回归到中国传统文人所追求的隐逸。例如此作中,山头可见传统皴法回归,亦加入了楼阁小舟等具象点景元素,都反映出画家晚年回归中国文化本源的创作取向,与早期纯抽象创作之趣味俨然不同。


张大千


摩耶精舍内中式庭园

题识「世已无桃源,扁舟欲何往」道出画家一生的追寻与感慨。此句本是大千年轻时的一句画跋,当时战乱频仍,他辗转流离,渴望一方淨土而不可得。此后数十年间,无论身在巴西、美国或台湾,他始终以园林筑梦,从圣保罗的「八德园」、加州的「环荜庵」到台北的「摩耶精舍」,每一处中式庭园都是他对心中桃源的追求。

事隔多年,风霜满鬚的大千回台定居,却也无缘再回故乡。他再以此句题画,似是回顾一生,颇有感慨无奈之意。但末句又题「梅雨初霁,风日软美,弄笔为乐」,又不失其一贯的乐观通达。


「中国古代书画」专场焦点:


小听颿楼选萃
Lot 177|明 祝允明、王铎及诸家《集明人小楷扇册》水墨金笺 册页八开

尺幅:每开约16 x 46.5 cm
(一)祝允明(1460-1526)
题识:祝允明临,时乙酉(1525年)春二月望。
钤印:允明
(二)王铎(1592-1652)
题识:崇祯二年(1629)前四月倣曹娥、乐毅像□破邪论、度人阴符经。经季直宣示十三行□□□□。觉斯。
钤印:王、铎
(三)邵弥(1597-1642)
题识:春晚与立先生见访,辱称余旧所为诗,以相勗□□词兄。录其三,并祁勉因赋四章申志,为政。瓜畴小弟邵弥。
钤印:邵弥之印、僧弥
(四)薛明益(1563-1640)
题识:万曆辛亥(1611年)五月十日栎园对雨书。河东薛明益。
钤印:明益私印、虞卿
(五)王宠(1494-1533)
题识:嘉靖壬辰(1532年)秋九月既望,雅宜子王宠书于白雀寺行窝。
钤印:王宠私印、履吉之印
(六)文徵明(1470-1559)款识:徵明。
钤印:徵、明
(七)彭年(1505-1566)/周天球(1514-1595)/文嘉(1501-1583)/文彭(1498-1573)
题识:右闲居漫兴二首书呈沙塘翰望先生览咲。彭年。
钤印:孔嘉、隆池山人
病起二首,周天球书呈沙塘先生。
钤印:周、天球
吕潭西方伯城南烟社作,呈沙塘先生览正。文嘉。
钤印:休承
春兴二首呈沙塘户部先生览教。隆庆元年(1567)十月,文彭。
钤印:文彭印、文寿承氏
(八)董其昌(1555-1636)题识:颜鲁公书,其昌。
钤印:昌
吴荣光(1773-1843)题跋:此册自枝指生以至王觉斯,有明一代楷法备于是矣。枝山临季直表玉情能者,昔王虚舟不服祝书,谓其狂草耳,若此幅能不服哉?文家父子,董文敏不愧书家,即匏庵、王宠、邵弥、沈载、王铎辈亦不草草。唐子畏谓书扇如美人舞红氍毹上,终未能尽致,观此何如?非季彤观察决择精审,安得如此。道光辛丑(1841年)春孟补天穿之日。南海吴荣光题,时年八十有九。
钤印:吴荣光印、吴氏伯荣
潘宝鐄题签: 集明人小楷扇册。听颿楼故物,孙宝鐄购回谨藏。望琼仙馆。
钤印:宝鐄私印、茮堂伯子
绢套签条:集明人小楷扇册。
钤印:望琼仙馆秘藏
藏印:

  • 潘正炜(1791-1850):季彤审定(二次)、季彤翰墨、季彤心赏、季彤鑑定珍藏、潘氏季彤珍藏、潘氏听颿楼藏、听颿楼藏、季彤平生真赏、季子所藏
  • 潘宝鐄(1853-1892):听颿楼故物孙宝鐄购復珍藏(九次)
  • 其他:养芷鉴赏、半印
  • 一印不辨

著录:

  • 潘正炜,《听颿楼书画记》卷四,见《艺术丛编第一集第二十册:听颿楼书画记》,世界书局,台北,1980年5月,第289-304页。(第1、3、4、6、9、11幅)
  • 潘正炜,《听颿楼书画记》卷四,见《中国书画全书》第11册,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1997年4月,第854-857页。(第1、3、4、6、9、11幅)

估价:HK$3,000,000 - 5,000,000


佳士得今季特别策划「听颿馀芳:小听颿楼书画选萃」专题,呈献潘氏家族此一近代广东最重要的书画收藏,包括明代名家小楷扇册与王铎书法等。

自18世纪起,潘氏同文行作为当时广州十三行中最大的外贸公司,家族生意蒸蒸日上,累积大量财富。第三代传人潘正炜热爱文艺,以「听颿楼」为斋名,收藏大量书画珍品。听颿,意为「听帆声」,象徵行商的宏伟气势和海上贸易带来的财富。他更精心编撰《听颿楼藏书画》五卷,为艺术史研究留下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至20世纪初,潘氏家族成员定居香港。潘祖尧继承了部分听颿楼藏品,进一步扩充收藏。堂号取名「小听颿楼」,以示对先辈的敬意。潘祖尧不单是著名建筑师,更曾任顶尖收藏家组织敏求精舍主席。


祝允明扇面


王宠扇面


文徵明扇面


董其昌扇面

此套《集明人小楷扇册》历经「听颿楼」至「小听颿楼」雅蓄,来源有序。此册囊括祝允明、王铎、邵弥、薛明益、王宠、文徵明、彭年、周天球、文嘉、文彭、董其昌书迹,皆是明代最具代表性的名家。

各家小楷书风各异,比如祝允明取势微扁,醇古简静;文徵明笔笔到家,清雅秀美;董其昌用笔巧中寓拙,疏朗空灵。此小楷扇册集合各家墨宝,蔚为大观。



日本重要私人珍藏
Lot 156|明 文徵明《存菊图》设色纸本 手卷

创作时间:1522年
尺幅:28 x 235 cm
题识:嘉靖改元(1522年)八月,长洲文徵明画。
钤印:神品、徵、明
画后题识: 

  • 文徵明(1470-1559):西风采采弄秋黄,种菊人遥菊未荒。老圃尚馀清节在,残英长抱故枝香。愁侵九日还逢雨,寒入东篱忽践霜。珍重孤儿偏护惜,百年手泽自难忘。达卿先生不忘其先府君菊菴之志,因号存菊,友生文徵明为赋此诗并奉拙画。钤印:停云、徵明、徵仲

题跋:

  • 王宠(1494-1533):江南秋色好,十月似春还。仙萃凌霜发,寒英着雨鲜。黄金簇缕细,白玉缀球圆。并作东篱赏,相看晚节妍。雅宜子王宠。钤印:王履吉印、韡韡斋
  • 罗振玉(1866-1940):文衡山先生为友王达卿作《存菊图》凡数卷,弟一弟二卷皆在寒斋。达卿名闻,其父爱民、爱菊,自号菊庵,故达卿乞衡山先生作《存菊图》以志孝思。弟一卷后有杜子开先生启存菊堂记,记其事。此则弟二卷也。弟一卷用水墨,极淡雅,此卷则彷赵文敏,用青绿,各极笔墨之妙,至于此知古文人变化不常,彼似一槮求古人者,所见殊不广也。康德三年(1936)春,贞松罗振玉。钤印:罗振玉

藏印:

  • 程雪坪(19-20世纪):雪坪心赏、新安程雪坪父鉴定
  • 其他:棣村心赏

签条:文衡山先生山水真迹。壬戌闰月望日,春田太守持赠于旌德营次,善征题记。
着录:

  • 《雪堂类稿》戊,长物薄录(二),辽宁教育出版社,沈阳,2003年,第584页
  • 薛龙春编着:《王宠年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07页
  • 清莫友芝,《莫友芝全集》第8册《书画经眼录》附录卷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12月,第1397页

估价:HK$4,000,000 - 6,000,000


据此卷的落款与题跋,可知这是文徵明于1522年写赠「达卿先生」之作。经考证,这位「达卿先生」即王闻(字达卿,号存菊)。他是苏州地区名医,也是文徵明弟子王穀祥的从兄。文氏为其绘图,并赋诗以赠,故名《存菊图》。

文徵明的山水画以文雅清秀着称,充满文人书卷气息。他的画风主要分为「细文」和「粗文」两类,前者是指他的细笔青绿及浅绛山水,后者则指他率简粗放、笔墨苍劲的一类作品。


《存菊图》局部


《存菊图》局部


《存菊图》局部

此幅《存菊图》属「细文」风格,设色典雅,用笔细密,结构严谨。文徵明受黄公望、王蒙、倪瓒及赵孟頫影响甚深,他把黄公望笔法的松活、王蒙的绵密、倪瓒的简约化合为一,师古而不泥,开自家面貌。

画中草堂一景,描绘主人与客相聚品茗,悠然自得。值得注意的是,画中主人头戴葛巾,正是历代画家展现陶渊明的典型形象。文徵明藉此巧妙呼应陶渊明爱菊的典故,又暗合受画者「存菊」之号,足见其构思之妙。



日本显赫私人珍藏
Lot 138|清 金农《仿唐宋八大家山水册》设色金笺 册页八开

尺幅:每开19.5 x 13.8 cm
题识:

  1. 群峰起舞。仿赵大年。金农。
  2. 云岚泉壑。仿马远笔。
  3. 仿李晞古云山无尽一角。
  4. 层峦立壁。仿王晋卿笔。
  5. 深林萧寺。仿米海嶽。金农。
  6. 乾坤草亭图。仿王右丞笔。金农。
  7. 秋林耸翠。仿关仝笔。
  8. 崇岩谭道图。仿郭河阳。乾隆元年(1736)应举至都门,谒张司寇,司寇出观唐宋千金册,恍若尘区之外,别有世界,使人神襟湛然,游赏无穷。嶰谷先生出金笺八帧属画,他日似可并驾驰驱也。金农画记。

钤印:农(八次)
鹤孚、双鹤山人对页书法。
签条:冬心先生仿唐宋八大家山水真蹟。鹤孚题。
钤印:鹤
木盒题识:金冬心仿唐宋八大家山水画册。附鹤孚各体书,题签亦孚所署。
杉溪言长(1865-1944)、日下部鸣鹤(1838-1922)、永坂石埭(1845-1924)、富冈铁斋(1837-1924)题木盒内盖,共钤印七方。
出版:

  • 《金冬心先生仿唐宋八家山水画册》,聚乐社,东京,1956年6月,限量印刷本
  • 森田子龙编,《墨美》第256期,墨美社,京都,1975年,第32-33页,图版34-40

估价:HK$2,000,000-3,000,000


此《仿唐宋八大家山水册》乃「扬州八怪」金农所作。

所谓「扬州八怪」,是指清朝时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群新兴画家,亦称「扬州画派」。他们大多主张无法而法,强调自创新格、抒发己意。绘画题材多取自现实生活及雅俗共赏之内容,时有针砭社会现状与官场陋政。

至于「八怪」具体是指哪八位画家?自晚清以来,各种记载的名单不一,入列的艺术家有15人之多。不过,无论是哪一个版本的「八怪」名单,金农必定在列,更被推为「八怪」之首。

金农博学多才,善诗、古文,精于鑑别金石、书画,又能篆刻。书画方面皆有成就:书法上独创「漆书」,绘画则以墨竹梅花闻名。

此册名曰「仿唐宋八大家」,笔意虽简,却展示出画家对画史传统的理解。据最后一开的题识,此册缘起于「嶰谷先生」拿出八帧金笺请金农作画。嶰谷即马曰琯,是扬州盐商巨富、藏书家,与弟马曰璐并称「扬州二马」。他建「小玲珑山馆」,藏书甚富,着名学者如全祖望、厉鹗、金农、郑板桥、陈章等皆是馆中常客。



请横置手机观看


Lot 140|唐 重迁《妙法莲华经卷第三》水墨纸本 手卷

创作时间:660年
尺幅:26 x 960 cm
释文:妙法莲华经卷第三。(文不录)
题识:显庆五年(660年)五月十四日,济法寺沙门重迁,师奉为师僧父母法界仓生敬造。
藏印:木斋审定(李盛铎,1858-1937)
附方广錩先生鉴定证明一页。
估价:HK$3,000,000 - 5,000,000


这次春拍还可见一卷珍贵的唐代写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巨卷全长达965 cm,写于显庆五年(660年),採用染潢纸书写,淡淡的乌丝栏格依然清晰可见。最特别的是,卷末题记明确记载了书写时间、书写者以及书写缘由:「显庆五年五月十四日,济法寺沙门重迁,师奉为师僧父母法界仓生敬造」。这样详细的题记在存世唐代写经中十分罕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从书法角度的看,这卷写经展现了唐代官方写经的典型风格。字迹端庄工整,笔画细腻灵动,既有法度又不失生气。比如「者」字的长撇如刀削斧噼,「怠」字最后两点轻盈跳跃,让人联想到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灵动韵致。

根据史料记载,书写这卷经书的「济法寺」位于唐代长安城的布政坊。在敦煌遗书中,亦有发现济法寺写经两例。


「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专场焦点:


重要南洋私人收藏
Lot 748|徐悲鸿《天马行空》水墨纸本 镜框

创作时间:1948年
尺幅:99 x 54.5 cm
题识:天马行空。悲鸿。
钤印:悲鸿、戊子(1948年)
崔大地(1903-1974)题签:天马行空。悲鸿先生作,辛卯(1951年)夏月,大地题。
来源:直接得自画家,并由家族传承
估价:HK$2,800,000 - 4,000,000


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李可染的牛、齐白石的虾,并称为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徐悲鸿曾于上世纪30年代末前往印度讲学,途中游历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麓的大吉岭,为高原上高大骁勇的野马所深深打动。透过观察和写生,徐悲鸿对马的肌理、神情、姿态皆瞭然于胸,笔下骏马千姿百态,飞扬飘逸,成为水墨经典。

此幅《天马行空》,描绘一匹骏马四蹄腾空、鬃毛飞扬的英姿。马儿步伐轻盈,彷佛要破纸而出。此作写于1948年,不知是否寄托了画家对抗战胜利的喜悦之情?

此作的原藏家乃槟城华人领袖,醉心艺术,对各地来南洋艺术家热心支持。1940年代初,徐悲鸿来槟城举办抗日筹赈画展,二人一见如故。此后,无论徐悲鸿身处槟城还是返回中国,这位藏家都持续获赠其画作,形成南洋最重要徐悲鸿作品收藏之一。



香港三益书店旧藏
Lot 742|张大千《青城味江》设色纸本 立轴

创作时间:1962年
尺幅:97 x 51.8 cm
题识: 青城之味江。
壬寅(1962年)二月,横滨偕乐园写寄莘农道兄教正。
大千弟张爰。
钤印:蜀郡、张爰印、大千唯印大年
高岭梅题签: 青城味江。大千八哥壬寅年春作,莘农吾兄珍藏。岭梅题签。
钤印:高
来源:

  • 姚克(1905-1991)旧藏,直接得自画家
  • 三益书店旧藏,1970年代直接得自姚克
  • 三益书店创始人萧建金家族后人,保存至今

估价:HK$2,500,000 - 4,000,000


此幅写四川青城山之味江,是张大千1962年在日本横滨旅居时所作。上款「莘农」是着名戏剧家姚克。他是张大千挚友,曾将大千对国画的论述翻译成英文,助其打开国际知名度。

作品仍以俯瞰形式构图,但已初见泼墨风格融入,以写意之挥洒笔触,表现青城山一带林木葱郁之景,别有新意趣。

抗战期间,张大千为避战乱入蜀,寓居青城山。此地风光幽甲天下,给予画家极大慰藉和创作灵感。1940年,他首次以味江美景入画。然而自40年代末期后,这一题材便鲜少出现在他的作品中,使得这幅创作于60年代的《青城味江》更显珍贵独特。


张大千于青城山

此作绘成的同年,香港大会堂举办「张大千近作展」,由高岭梅策划,图册由姚克作序。展件清单中第23号名《青城味江》,与此作契合。加上此作上有策展人高岭梅题签,与高氏梅云堂中数幅参与此展的作品题签形制相似。推断此幅应是参展作品23号,或是大千在展前邀请姚克代序时附赠此作。

此作后由香港老字号三益书店收藏。这家创立于1941年的书店,专营二手书籍、手稿和书画作品,至1997年结束营业前,一直是香港文化界的重要地标。



新加坡百虹楼主人陈景昭藏书画
Lot 726|黄宾虹《山水》设色纸本 立轴

创作时间:1952年
尺幅:134.7 x 34 cm
题识: 汉魏六朝,画重丹青。唐分水墨、丹青。南北二宗,北宋云中山顶,董元巨然画江南山。元季四家变实为虚,明代枯硬,清多柔靡,至道咸而中兴。壬辰(1952年),宾虹年八十又九。
钤印:黄宾虹、会心处、绿云轩、黄山山中人
出版:

  • 《黄宾虹先生遗作展览会纪念刊》,中华美术研究会、南洋美术专科学校,1955年6月3日,图版7
  • 苏立文,《20世纪中国艺术》,加州大学出版社,1959年,扉页

估价:HK$2,200,000 - 3,500,000


黄宾虹,是中国近现代艺术的开山祖师。他早期的笔墨精秀,体现新安画派疏淡清逸的画风,后来作品落笔大胆率性,以积墨法层层积染,黑密厚重,由「白宾虹」变成「黑宾虹」。

此幅山水写于1952年,时年87岁的黄宾虹饱受眼疾困扰,右眼几近失明。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国画大师仍笔耕不辍,作品反而展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灵光。笔墨虽趋于粗简,不再追求精准轮廓与细腻刻画,却呈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老辣与旷达。

着名美术史家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在其权威着作《20世纪中国艺术》中,更特别选用此作为扉页插图,充分显示了此作的代表性。

此幅山水乃黄宾虹弟子陈景昭旧藏。陈氏不但是新加坡着名书画家,且艺术收藏甚丰。他收藏黄宾虹作品达百幅以上,所以他的寓所又称「百虹楼」。



新加坡百虹楼主人陈景昭藏书画
Lot 723|齐白石《长寿图》设色纸本 立轴

尺幅:90.3 x 46.3 cm
款识:白石老人。
钤印:齐白石
估价:HK$1,000,000 - 2,000,000


此幅齐白石《长寿图》同样来自陈景昭家藏。

齐白石初到北京时,学八大山人冷逸的风格,后来听从画家好友陈师曾的建议,借鉴赵之谦、吴昌硕等的金石大写意画风,终成画坛巨擘。

白石老人作画善借物寓情,偏爱日常平实之物,所绘题材极富生活气息,尤其是带有吉祥寓意的。

白石老人爱画桃,他的祝寿画亦以桃爲最多。他先以没骨大写意法,直接用洋红画出硕大桃实,间以少许柠檬黄点染;继而以花青、赭墨挥写枝叶;最后用浓墨勾勒叶筋,设色浓重艳丽。画面左上还有一双绶带鸟与桃实相呼应,绶与寿谐音,更添福寿绵长之美意。


拍卖详情

佳士得香港

台北预展
预展日期:2025/4/19 - 20
预展地址:台北市乐群二路199号台北万豪酒店3楼博览厅

香港预展
预展日期:2025/4/25 - 30
预展地址:中环美利道2号The Henderson 6楼

专场:中国古代书画
拍卖日期:2025/4/30|2pm

专场: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
拍卖日期:2025/5/1|10:30am
拍卖地址:中环美利道2号The Henderson 6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