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救世主》已经卖出? !魔鬼细节中的「第三方保证」

达芬奇《救世主》(Salvator Mundi)上拍在即,作为估价达US$1亿(约RMB 6.5亿)天价的惊世画作,很多人都猜测它会花落谁家。如果我说,此画早已「卖了」,你信不信?答案隐藏在魔鬼细节 - 第三方保证(third party guarantees)当中。

要解说这个大家较为陌生的概念,让我们回到基本,从较常见的拍卖行保证(guarantees)入手。简单来说,就是行方保证某件拍品,无论拍卖结果如何,都一定付予卖家底价。这个底价通常就是最低估价,或低一至两口叫价的金额。


《救世主》主人、俄罗斯富商雷波诺列夫(Dmitry Rybolovlev)

听上去有点复杂,用例子就很易理解。以《救世主》为例,假设佳士得向卖家提供保证,底价与估价相同,即US$1亿,那就有以下3种可能的结果。

1.    拍品流拍:佳士得支付US$1亿给卖家,同时成为画作的新主人,即佳士得就是买家。

2.    落槌价低于US$1亿:假设《救世主》以US$8,000万落槌,佳士得要支付底价与槌价的差额,即US$2,000万给卖家。画作归赢出竞投的买家所有,支付给佳士得的佣金以US$8,000万计算。

3.    落槌价高于或等于US$1亿:最简单直接的结果,就像是没有保证,正常拍卖的成交一样。


佳士得全球总裁​彭肯南(Jussi Pylkkanen)

拍卖行之所以愿意保证底价,通常是因为该艺术品是好东西,怕同行争夺,就以这种手法利诱卖家。如果那件是顶级艺术品,名气很大,同行已经出手争夺,那拍卖行就会加重利诱,出现第4种可能的结果。

4.    落槌价高于US$1亿:拍卖行与卖家摊分买家佣金,比率可能是8比2、7比3、6比4不等,卖家通常占较少那份,实际数字视乎双方协议所定。 (这部份在行内称为Enhanced Hammer,亦是鲜为人知且较复杂的操作,我们会再撰文谈之。)根据双方协议,拍卖行亦可能与买家摊分槌价。

虽然「保证」这种做法有助取得艺术品上拍,但风险悉数由拍卖行承担,令这门生意添上不稳定因素。是故,拍卖行想出了「第三方保证」,转移风险。

原理基本上和上述保证一样,但承担风险的由拍卖行变成第三方,这个第三方当然是非富则贵的大人物。让我们再以《救世主》为例,底价与估价同为US$1亿,列出可能出现的4个结果。

1.    落槌价低于US$1亿:假设《救世主》以US$8,000万落槌,第三方要支付底价与槌价的差额,即US$2,000万给卖家。画作归赢出竞投的买家所有,支付给佳士得的佣金以US$8,000万计算。对第三方来说,这是最糟糕的结果,损失了钱财,什么都得不到。

2.    US$1亿落槌:最简单直接的结果,就像是没有第三方保证,正常拍卖的成交一样。

3.    落槌价高于US$1亿:拍卖行与第三方摊分佣金,其余一切照常。假设《救世主》以US$1.3亿落槌,佣金约为US$1,260万,拍卖行与第三方各得US$630万。

4.    拍品流拍:第三方变成实际买家,成为画作新主人。底价及买家佣金加起来,本来合共约US$1.12亿,但留意上述第3点,第三方的利益是「与拍卖行摊分佣金」,故他实际上只需支付一半佣金,加上底价约为US$1.06亿。


佳士得的真正老板Francois-Henri Pinault

看上去,第三方保证似是「高风险,低回报」的一场赌博,那为什么大人物愿意担当呢?首先,第三方可能十分喜欢那幅画作,本来就愿意以底价购入。再者,估价高又有第三方保证的艺术品,拍卖官会否轻易在底价以下落槌呢?

最后要留心,上述4个结局的机率并非相同,很多时从行情可推测到,这幅画很可能以「落槌价高于US$1亿」收场。是故,第三方保证通常只由拍卖行「非常、十分、极为」熟悉且亲密的人物担任。

图录通常都有小小的符号,标示某拍品有「第三方保证」,再由最后密密麻麻的条款部份解说一下,但事实上很少人明白这是什么一回事。有西方媒体认为「第三方保证」不够透明,有点儿黑箱意味,有损拍卖「公平与公开」的特性。


《Sixty Last Suppers》

纽约佳士得「当代艺术」专场中,《救世主》与安迪华荷(Andy Warhol)的《Sixty Last Suppers》都有第三方保证,估价分别为US$1亿及约US$5,000万。当然,第三方保证与佳士得有几「熟悉且亲密」,我们是完全不知道的。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救世主》(Salvator Mundi)


拍品编号:9B
创作时间:约1500年
尺寸:65.7 x 45.7cm
估价:US$100,000,000

拍卖行:纽约佳士得
拍卖场次:战后及当代艺术晚拍
拍卖日期:2017/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