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台北允臧斋秋拍壬寅年压轴敬献

允臧斋艺术将于2023年1月8日举行秋拍,1月6日开始预展,地点在台北市富邦国际会议中心。本次拍卖呈献四百多件拍品,都是值得细品玩味、鉴赏的艺术文物,欢迎感兴趣的藏家朋友于岁末年初关注与参与。

高古青铜器为本场拍卖的一大亮点:


Lot 313|商晚期 青铜鸟纹方彝

高度:19.7 cm
估价:
NT$ 3,500,000
US$ 110,000
RMB 799,000
来源:台湾私人珍藏,早年购于荷兰。


本器器身呈椭方体,庑殿式屋顶盖,敞口折沿,自口沿下向内缩,曲腹,高圈足。盖钮亦呈屋顶形,前后饰倒置的兽面纹,两侧饰三角变体夔纹。盖、胸部四个侧面各饰一周凤鸟纹,纹饰似萨克勒美术馆“北单戈方彝”。居中以扉棱为鼻,两侧凤鸟纹对视。圈足四周饰对夔龙纹,以雷纹衬底,双目高凸,烘托出丰富的层次。

器形方面,尽管与本器在与川合定治郎旧藏的带盖龙纹方觯相近,然而考虑到本器的体量较常见的觯为大,更带有方彝特有的宗庙造型方盖,符合宋代王黼、民初金石学家容庚等作者的定义,因此,将本器称为方彝,远比称之方觯来的恰当。

自巨型「偶方彝」于妇好墓出土后,可以得知曲腹形方彝并非常规所见,当世罕见,或属王侯级别独有的礼器。方彝因而受到全球公私收藏单位的青睐,《西清古鉴》著录的「亚若癸方彝」在流失海外多年后、于2010年在纽约佳士得思源堂专拍登场,即以超过US$300万的佳绩成交,又如2008年在纽约苏富比上拍的清翫雅集成员旧藏的曲腹方彝,估价高达US$380 - 480万,都可以说明方彝不可或缺的价值。

参阅:


1. 商中晚期 鸱鸮纹方彝,《商周彝器通考》图版600。高22.3 cm。


2. 商晚期 偶方彝,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高60 cm。


3. 商晚期 龙盖方觯,川合定治郎旧藏。高14.2 cm。


4. 商晚期 北单戈方彝,美国萨克勒美术馆馆藏。高18.7 cm。


5. 商中晚期 叔方彝,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高18.1 cm。


6. 商晚期 亚若癸方彝,纽约佳士得,2010/9/16,Lot 822,高28.5 cm,成交价:US$3,330,500。



Lot 559|战国 青铜虎擒鹰错金银銎内戈

长度:14.8 cm 
估价:
NT$ 1,500,000 - 2,500,000  
US$ 47,100 - 78,600
RMB 342,000 - 570,000
来源:台湾著名私人收藏「金生行」珍藏,购于 2000 年以前。


戈前锋锐利,援作三角形,短胡,椭圆形銎,有圆形穿孔,用以固定戈柲。銎、内上侧镂雕一猛虎擒鹰,虎昂首张口,曲身卷尾,前爪抓住鹰尾,后爪扼住鹰首,鹰则奋力博杀,呈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虎鹰相搏图像。銎下半部饰贝纹、以及错金银云气纹(已佚),装饰华丽,实为一件不可多得的春秋晚期艺术珍品。虎擒鹰作为装饰母题的戈在春秋晚期、战国时期相当流行,比如太原金胜村赵卿墓发现的虎擒鹰戈,即可作为本戈参照。此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銎内戈也反映与本戈相同的艺术风格。

「金生行」为著名的台湾古董藏家,在1980、90年代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往来密切,多次捐赠、出售藏品予故宫,比如院藏春秋时期“子犯”编钟、商早期兽面纹爵皆为其旧藏。前面提及的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銎内戈(见《吉金耀采》,页 125),即为藏家在1991年售予台北故宫博物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参阅:


1. 春秋时期 子犯编钟,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 春秋晚期 虎擒鹰戈,太原金胜村赵卿墓出土,山西博物院藏。


3. 战国 虎擒鹰戈,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Lot 560|春秋晚期 青铜变形蟠龙纹盖「金和」 

高度:10 cm 
估价:
NT$ 550,000
US$ 17,200
RMB 125,000
来源 : 台湾著名私人收藏「金生行」珍藏,购于 2000 年以前。

编按:「金和」本为一字,左金右和。由于此字在电脑或手机难以显示,故本文以「金和」代之


据 1966 年洛阳哀成叔的发现与相关研究,此类椭圆形、双环耳的饮酒器可称之为「金和」。此「金和」敛口深腹,腹的横截面作椭圆形。双环耳,耳上有兽首装饰,鼓腹,平底,器身通体光素。器盖中央有一圆孔,上下各有一大兽面,周围有数条 S 形蜿蜒的小龙(蛇)浮雕,彼此交缠,其中四只龙头在盖的四角高凸浮雕,挺立于盖上。两侧居中各有一只青蛙,口咬小龙,值得注意的是,大兽面的兽嘴也衔两条小龙,构图严密,呈现一幅繁复华丽的珍奇异兽大战图像,而四周高凸的龙首浮雕则将这幅图像从平面转化为三维空间,犹画龙点睛之笔,精彩绝伦,小龙姿态生动灵现,给予观者极大的视觉冲击。

这样的装饰模式非常罕见,目前仅在1994年发现的山东海阳嘴子前遗址发现相同的设计,嘴子前发现的有盖「金和」,器形与本器相仿,平盖上满布华饰,以雷纹衬地,上有十几条交缠的小龙浮雕,其中六条小龙龙首高抬,近似本器。根据学者研究,器盖中央也有一小洞,原来可能为镶嵌或异材质的钮,可惜已经佚失,许能解释本器器盖中央的圆形镂孔,原来也应有异材质装饰的盖钮。此外,衔龙的青蛙,也可以在该遗址同出的匜流兽首装饰上看到,兽首的头部由龙纹组成复杂的兽角,最上方即有衔两只小龙的青蛙。而海阳嘴子前被公认属于春秋晚期,器物应是田齐贵族的某一受封在胶东半岛的支裔所有,可以作为本器年代的参照。

总而言之, 尽管「金和」鲜在拍卖市场现身,本器的华丽装饰,独树一格,反映春秋晚期海滨大国齐国上层贵族的奢华享受,也揭示着他们正从礼崩乐坏的时代氛围中走出,伴随着社会思想的创新、各种工艺的创新,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社会。在这个新的时代,铜器不再是庙堂肃穆之器,而是美妙人生、身份的表征!

参阅:


1. 春秋晚期 「金和」,海阳嘴子前M4,烟台市博物馆藏。


2. 春秋晚期 兽首匜,海阳嘴子前M4,烟台市博物馆藏。


3. 春秋晚期 铜鎏金甲饰,海阳嘴子前M4,烟台市博物馆藏。


一路以来,允臧斋秉持弘扬中华文化艺术之美的信念,集结众藏家之力,推出一系列重要私人珍藏:如前述与台北故宫往来密切的台湾古董藏家「金生行」,屡屡在佳士得拍出佳绩的云中居旧藏,以及见证日本时代更迭的德川家族等,这些著名藏家珍视过的藏品将在本次拍卖会中亮相、登场,值得一观。


Lot 325|北齐 陶加彩骆驼一对

高度:34 cm / 35.2 cm
估价:
NT$ 1,200,000 
US$ 37,700 
RMB 273,000
来源:云中居旧藏
出版 :

  • 《千禧年清翫雅集收藏展》( 台北:鸿禧艺术基金会,2000),页 152。
  • 《忆惜开元全盛日 唐代文物特展》(台北:允臧斋,2021),页 38-39。


汉代开通西域以后,作为异域奇珍的骆驼开始走入时人的生活世界,不过在两汉时期,有关于骆驼的记载、物质遗存仍然很稀少,下至北魏,由于草原民族入主,与丝路关系密迩,骆驼雕塑开始在北朝贵族墓葬大量出现。

这对骆驼造型精确,写实拟真。骆驼宽大的掌、趾,显得结实有力,能负重物,尤其头部刻画相当传神,张口露齿、仰首嘶鸣,颈部弯弧而长,骆驼的从容徐缓,尽体现此中。骆驼背负丝绸布料,顶设毡帐,并以麻绳捆绑,艺匠以极为写实的风格塑造出这对体魄健壮,神情怡然自得的骆驼,可谓北朝雕塑的佳作。

哈佛艺术博物馆藏一对北齐加彩骆驼,不论在造型、尺寸、艺术风格皆与本对骆驼相同,说明它们可能是同时期的作品,而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陶加彩骆驼则向我们揭示这类造型独树一格、强调细足、负重的陶骆驼雕塑,应是反映当时北齐陪都晋阳(今太原)的地域风格。

参阅:


1. 北齐 陶骆驼,1955 年山西太原张肃俗墓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高29.8 cm。


2. 北齐 灰陶加彩骆驼,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馆藏。 (左)高35 cm、 (右)高33.5 cm。



Lot 387|南宋 官窑青瓷束口垂腹瓶

高度:15.5 cm 
估价:
NT$ 3,000,000
US$ 94,300
RMB 684,000
来源:德川御三家 - 松平主殿头旧藏
出版:《松平子爵(主殿头)家御藏品入札》(东京:东京两国美术俱乐部,1918),编号 273。


南宋官窑传世品犹如凤毛麟角,可以溯源的私人收藏更是屈指可数,本品之来源不仅清晰,更是出自日本的名门望族:德川御三家的「松平忠和」(1851–1917 A.D.),且收录于1918年出版的《松平子爵(主殿头)家御藏品入札》。

松平忠和是水户德川家当主德川齐昭之子,亦为幕府将军德川庆喜(1837–1913 A.D.)的同父异母兄长,12岁便继承肥前岛原家,册封为从五位下・主殿头,自此成为将军家的左臂右膀,参与两次幕长战争。明治维新以后,松平忠和也受到政府的礼遇,受封子爵,乃是为数不多在幕末、明治时期皆身居高位的诸侯,在艺术收藏领域也享有盛名。此品能为松平看中、收藏,且流传于世,便可知其贵重与珍稀。


德川幕府将军第十五代将军 德川庆喜(1837-1913 A.D.)


德川御三家 松平主殿头(1851-1917 A.D.)


《松平子爵(主殿头)家御藏品入札》

宋朝迁都临安后,内侍邵成章奉旨按北宋旧制在临安(杭州)凤凰山下设立的官窑,亦称内窑,隶属殿中省修内司,开启宋代官窑的新篇章。在窴编纂的《坦斋笔衡》中亦提到此事:「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此新窑便是后世俗称「郊坛下官窑」。

据出土的破片及考古研究可知,郊坛官窑器胎土多呈黑灰而稍显褐色;也有紫色的细仔泥胎,胎较薄,施釉较厚。釉以天青为主,并有粉青、月白、米黄、油灰等色。成器瓷质晶莹润泽,犹如美玉;釉面多有开片,片纹较大,并有冰裂纹。

在明初曹昭《格古论要》中提及:「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臃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汝窑相类,有黑土者谓之乌泥窑,伪者皆龙泉所烧者,无纹路。」意即龙泉曾烧造与官窑同釉色之器物,可是在釉料与胎土及配比上,仍有所差异。就冰裂纹与黑胎骨而言,此器可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南宋官窑青瓷弦纹樽」以及「南宋至元青瓷葵花式洗」相互参照,以兹参考。


本品与故宫博物院藏「南宋 官窑青瓷弦纹樽」之冰裂纹局部比较图


本品与故宫博物院藏「南宋至元 青瓷葵花式洗」之黑胎骨局部比较图

本件作品胎骨线条简约,端庄稳重,为短束口,下垂腹做水平内缩之造型。因加入紫金土配烧,胎骨硬度及抗变形能力提升,故胎壁变薄,使其有轻盈秀美之感。经多次上釉素烧,故釉质丰厚,润若凝脂,色呈青灰,莹亮光润。口沿边棱釉薄处微呈浅红褐色,釉面满布层层冰裂纹,开片疏朗自然,可见冷却技术运用得宜。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南宋官窑青瓷弦纹樽」,其釉面带有清晰可见的独特冰裂纹及开片。瓶内底部釉水较薄之处,开片痕微现黑胎色,亦符合官窑紫口铁足之特征。在海外公、私立博物馆以及宋代各大窑口所出之器物中,仅在英国维多利亚与阿伯特博物馆中可见一与本品相同之器(参阅4);在出土窑址器中,能寻获与本品器型相同者,更是寥寥可数,目前仅在修内司窑址发现几件残器如参阅5,其中确有些许瓷胎或是釉水如参阅6者能与本品相对应。若非上述旁证,几乎难断本品即为官窑所出之器。

南宋官瓷器形精巧朴素,型制每每不一,各具雅韵,但这类宽矮型直颈瓶可说是非常罕见,不论是工艺及来源,都是历经岁月洗鍊的结晶。

参阅:


1. 南宋 官窑 青瓷弦纹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口径23.8 cm。


2. 南宋至元 青瓷葵花式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口径12 cm。


3. 南宋 官窑胆瓶,香港苏富比,2018/4/1,Lot 3062,高15.1 cm,成交价:HK$12,720,000。


4. 南宋至元 官窑瓶,英国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藏品。高13.4 cm。


5. 南宋 修内司窑址出土「天青盘口瓶」残件,《南宋修内司官窑研究》,编号27,页63。高14.5 cm。


6. 南宋 修内司窑址出土「灰胎碗底」残件,《南宋修内司官窑研究》,编号52,页88。



Lot 331|犍陀罗,2-3世纪 犍陀罗灰泥释迦牟尼坐像龛

高度:29.5 cm 
长度:36.8 cm 
估价:
NT$ 200,000
US$ 6,200
RMB 45,000
来源:

  • 伦敦苏富比,1986/03/10,Lot 208。
  • 比利时 Jean Marc Andral 旧藏。

佛陀双手结禅定印,身姿稍稍前倾,结跏趺坐于梯形壁龛中,身后饰有素面头光。低垂的杏眼配上微哂的唇角,表现出慈悲且沉静的希腊青年相。佛像头顶的圆髻及其身上的通肩式佛衣等,形似参阅1的窣堵波浮雕:该浮雕位于今巴基斯坦贾乌利安寺院遗址中,是中印古国的佛教信仰中心之一,受犍陀罗风格东传的影响,因此寺内的浮雕为犍陀罗晚期的风格,保有希腊、罗马的雕塑特色。

窣堵波源自于梵文的Stūpa,是用来纪念佛陀、弘扬佛法的古印度佛塔,为早期佛教信仰的主要象征。工匠通常以石头作为内胎基底,外层敷上由熟石灰、石膏、黏土细沙等制成的灰泥,建筑出窣堵波的塔身。由于灰泥的质地柔软,易于形塑出流畅的线条与细致的表面,更能显现出浮雕优美静穆的质感,再加上市面上流通的佛坐像龛并不多见,更显得此件的珍稀性,值得藏家入手收藏。

参阅:


1. 西元3-4世纪 灰泥窣堵波局部,巴基斯坦呾叉始罗贾乌利安寺院遗址。


2. 西元3-4世纪 灰泥佛陀坐像,巴基斯坦塔克希拉博物馆馆藏。



Lot 338|辽或金 泥塑彩绘佛首

高度:35.6 cm 
估价:
NT$ 900,000
US$ 28,300
RMB 205,000
来源:台湾知名古董商旧藏。


辽国帝王崇佛,在皇室带动下,社会奉佛之风盛行,从事刻经、建寺、造像等各种佛事,使辽代的佛教造像艺术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契丹的游牧民族性格及草原文化的浑朴作风与审美倾向,也影响其造像艺术的风采。而辽、金时期的佛教造像,更以其数量稀少,艺术表现风格出众特殊,与中原迥异,故成为各大博物馆以及藏家手中的珍稀逸品。

此件泥塑彩绘佛首,即呈现典型的辽代造像特征,佛像的肉髻底平,螺发正中嵌一似宝珠的隆起物,应为髻珠,其面相方圆额低,下颏丰厚,鼻尖略勾,鼻梁挺直,眼窝突鼓,这些都是契丹民族的形貌特征。只见佛像的神情端严,嘴角下抿,不苟言笑,呈现冷峻的闭目沉思之态,与唐代佛像的亲切和蔼截然不同,为辽代佛像的典型风格。

著名的辽代古刹山西大同华严寺,是现存辽、金时期规模最大、最完整的重要寺庙,其薄伽教藏殿的主尊坐佛,面相方圆丰腴,胸挺腰直,雄健壮硕,体现了辽代佛教彩塑的艺术特征和神韵,即与本件彩绘佛首的造像风格类似。另外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所藏的辽代金铜佛,形貌相似,亦可参照。本件辽金时期的泥塑佛首,尚留有薄彩,显得古朴厚重,风采依然,肉髻的形状平缓优美,神情庄严平和,宁静慈悲,为值得收藏的佛像珍品。

参阅:


1. 辽 大同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2. 辽 彩塑佛首,香港苏富比,2019/4/2,Lot 3050,高77 cm。成交价:HK$9,175,000。


3. 金 彩塑佛像,中台博物馆藏。高168 cm。



Lot 364|明 铜鎏金伐那婆斯尊者像

高度:15.3 cm 
估价:
NT$ 500,000 
US$ 15,700 
RMB 114,000


此伐那婆斯尊者宽额丰颐,双眼炯炯有神,目视前方,嘴角微哂,神情慈悲且坚定。此像遵循印度学僧Śākyaśrībhadra(1127-1225)所著的《尊者礼供和仪轨略摄》,左手施期克印,右手持拂麈,坐于覆莲座上,仪态庄严,令人敬重,是件精致华美的明代中期藏地造像。

藏传佛教的尊者意同于汉传佛教的阿罗汉或罗汉,意指僧团中戒龄高且居于首位者,因此伐那婆斯尊者作为十六罗汉之第三或十四座次,属千四百名罗汉中的长老,住于七叶山岩窟,具崇高的地位,在乾隆定名的版本中,又可译为拔纳拔西尊者。




Lot 383|清乾隆 白玉苍龙教子圭璧 

高度:22.4 cm(玉),28.4 cm(含座)
估价:
NT$ 1,500,000 - 3,000,000 
US$ 47,100 - 94,300 
RMB 342,000 - 684,000


拍品和阗籽料为材,质地温和润泽,宛若凝脂,局部有绺有皮。整体画面是以传统的玉圭与玉璧结合而成。正面雕有苍龙教子的题材,底部饰有江崖海水纹。这代表了皇位父子传承的重要意涵。背面浅浮雕嘉禾图,意指皇帝圣明,天降祥瑞之寓意。底座为铜鎏金瑞兽,伏坐于地,回首相望之姿。

其工艺特殊,明显融入西洋工艺的元素,比如瑞兽身上錾刻的牛毛纹,与故宫许多西洋水法钟的工艺雷同。很可能与圆明园建造时期,皇家喜好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格有关。以上古的圭璧为题材,中西融合的卧兽作印衬,直观的反映出清代盛世,皇家雅好仿古,相容东西的卓越审美。

参阅:


清乾隆 白玉盘龙十二章圭璧,北京保利,2013/12/4,Lot 6178,长28 cm,成交价:RMB 15,525,000




Lot 384|清乾隆 茄皮紫釉橄榄瓶

高度:26 cm
估价:
NT$ 1,500,000 
US$ 47,100  
RMB 342,000
款:「大清乾隆年製」六字篆书款
来源:香港佳士得,2015/12/2,Lot 3207。


茄皮紫釉创烧于明代中期,明万历年间已经可见,其釉色为浓郁的黑紫色。而清代烧制的茄皮紫釉则略有改良,此时烧制的釉色如同鲜嫩的茄皮一般,釉面澄亮灼烁。造就这独特的釉色要素为「锰」,茄皮紫釉系以锰为着色剂,在850度左右的窑温中烧成。其色紫中泛蓝,釉质肥厚光润,以无裂纹者为上乘。本器即属于此者,釉水深邃饱满,匀净莹亮,一如成熟的茄皮之色。

本品造型俊雅秀逸,长颈、丰肩,腹身如橄榄一般,其线条柔美起伏,尽见迤逦之姿。器身光素简约,色泽幽蓝,蓝中微微发紫,苍雅静穆,厚润柔和,古意盎然。底刻「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书款,笔道精练有神,应属乾隆初年御窑之作。各式样的橄榄瓶在各大博物馆皆有所见,但施茄皮紫釉者传世少见,足见此品之贵重珍罕,极富收藏价值。 

参阅:


1. 清乾隆 茄皮紫釉弦纹蒜头瓶(一对),北京保利,2014/6/4,Lot 6261,高 24.5 cm,成交价:RMB 8,510,000 。


2. 清乾隆 茄皮紫釉纸槌瓶,北京保利,2014/6/4,Lot 5208,高18 cm,成交价:RMB 1,610,000。



Lot 667|明 铜鎏金金刚总持 

高度:15 cm 
估价:
NT$ 300,000
US$ 9,400
RMB 68,000


本件金刚总持头戴五叶宝冠,面容丰润,表情沉静内省,妙相庄严。造像结全跏趺端坐于莲花宝座之上,束腰式双瓣仰覆莲花座,莲瓣饱满修长制作精致,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拍卖详情

台北允臧斋艺术2022秋季拍卖

拍卖时间:2023/1/8|1pm
预展时间:2023/1/6-7|11am-7pm
预展及拍卖地点:
富邦国际会议中心B2 台北市松山区敦化南路一段108号
电话:+886-2-2751-6837
邮箱:ethereal.auctioneer@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