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允臧斋艺术将于6月4日举行春拍,6月2日开始预展,地点在台北市富邦国际会议中心。本次拍卖呈献近四百件拍品,都是值得细品玩味、鉴赏的艺术文物,欢迎感兴趣的藏家朋友在端午连假期间关注与参与。
Lot 115|商晚期 青铜龙纹「亞憲」方鼎
高度:23 cm
估价:
NT$1,200,000
US$42,800
RMB 280,000
铭文:复合族徽「亞憲」
来源:台湾私人珍藏,购于香港。
方鼎厚唇立耳,口略敞,向下逐渐往内收,设四兽面装饰柱足,四角各有一 道扉棱。两道凸弦纹将器身分为两个空间,其下留白,其上装饰一道夔龙纹, 龙身分为两道,若以剖面视之,该种龙纹装饰在罍的肩部偶然可见,较少在鼎上出现,香港嘉德在去年拍卖一对龙纹方鼎,装饰布局与本器相仿,可引为参照。
本鼎器内壁铸有一复合族徽:「亞憲」外为亚形,内为箭头、眼睛、人形的象形组合,目前可考的「亞憲」器,共有20余例,皆属于商代晚期,其中又以河北一代的「孤竹」国,以及安阳郭家庄(m160)分布最多,孤竹国是商代即存在的古国,「亞憲」与「亞髟」为该国的重要氏族,而安阳郭家庄则是与商王关系密切的高级贵族墓地,这些皆表明「亞憲」族在商代晚期的政治舞台上相当活跃。至于「亞」形,学界多半认同其意味着商代的某种官衔,虽非商王支裔,但常出现在贵胄、封疆大吏身上,表明但凡冠「亞」形者,尊贵不凡,乃系与商王关系相当密切、倾权一时的高级贵族。本器是迄今发现唯一一件带「亞憲」族徽的方鼎,收藏价值不言可喻。
参阅:
- 青铜龙纹方鼎一对,香港嘉德,2021/10/14,lot 1278,高23公分,成交价:HK$2,400,000。 (参阅下图1)
- 商晚期・「亞憲」角,高19.9公分,台北故宫藏。 (参阅下图2.1,2.2)
- 《殷周金文集成》 386号,「亞憲」铙之铭文「亞憲」。 (参阅下图3)
(图1)
(图2.1)
(图2.2)
(图3)
Lot 119|商晚期 青铜凤纹牛觥
高度:13.9 cm
长度:20.5 cm
估价待询
来源:
- 金从怡旧藏(T.Y. KING)。
- 台湾私人收藏,1988 年购于金才记(T.Y. KING & SONS LTD)。
- 出版:允臧斋,《吉金允臧 - 商周青铜礼器特展 》,2022,no 07。
觥为盛酒器,象牛形,臣字眼,牛角高凸写实。牛首、背为盖,盖上有一小立虎为钮,盖饰兽面鱼身,双目圆凸,鳞纹栉比鳞次。器腹以云雷纹衬地,满饰凤鸟纹,犹昂首盘旋状,长冠垂羽,英姿飒爽,透过「三层花」式的装饰,烘托出华丽的视觉感受与立体感,颈部饰对称蘑菇角夔龙纹、兽面纹,尾部亦饰一个象人形的小兽面。本觥一方面崇尚写实,藉由细节的捕捉,将牛的造型演绎的惟妙惟肖。另一方面,藉由多种动物(怪兽)的多重组合装饰,务令观者能够从一中见多。从不同的角度观看,皆呈现不重复的独特动物(怪兽)组合,层次起伏,神秘而绚丽,震慑人心。可以说浓缩了商代晚期青铜礼器艺术的最高成就,尽管体积较小,丝毫不逊于王都殷墟中商王、后大墓所见的磅礡重器。
此类牛觥存世罕见,至今不过五件,分别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 1 、日本美秀美术馆,其余两件全身光素无装饰,见藏于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日本私人收藏 2 。学者研究指出,3 这类动物肖形觥(尊)多分布在商代南方地区,有别殷墟常见的装饰模式,意味着商代长江流域存在一个独立的青铜铸造中心,它们具有超高的工艺水平,并且时常与殷墟保有密切的联系、共享乃至交换。本觥在器形、装饰模式、 重量与湖南省博物馆藏牛觥、上海博物馆藏牛觥皆无二致,说明三者为一时一地的产物。而本觥可能是唯一一件可流通的私人藏品。
至于为什么要以「牛」为造型制作礼器?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与商周礼书所谓的「太牢」,亦即以牛、羊、猪三牲为牺牲的祭祀有关,据文献记载,太牢仅有天子、诸侯有权使用。值得关注的是,在商代晚期的湖南地区,即出土过可以对应太牢的三种动物造型酒器:分别是衡阳出土的牛觥、湘潭出土的豕尊,以及藤田美术馆旧藏的羊觥,这应该不是偶然的巧合,可以说明本觥与古代「太牢」祭仪有关。
承上所述,圆雕动物造形酒器向来是商周铜器中最为珍罕的一个品类,藤田美术馆旧藏羊觥乃是可考近数十年来唯二现身拍卖市场的,在 2017 年的纽约佳士得拍卖,羊觥的估价为US$600 - 800万,最后以超估价数倍,逾US$2,700万成交,创下中国动物造型艺术品拍卖纪录,可引为本觥参照。至于另一件现身于拍卖的,则系纽约佳士得在 2001 年拍卖的失盖动物造型觥,相较之下,本件牛觥盖、身俱在,更显弥足珍贵。
参阅:
- 商代晚期牛觥,湖南省博物馆藏。 (参阅下图4)
- 商代晚期牛觥,上海博物馆藏。 (参阅下图5)
- 商代晚期牛觥,哈佛大学Fogg艺术博物馆藏。 (参阅下图6)
- 商代晚期牛觥,美秀博物馆藏。 (参阅下图7)
- 商代晚期羊觥,摄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纽约佳士得,2017/3/15,Lot 526,成交价:US$27,127,500。 (参阅下图8)
- 商代晚期豕尊,湖南省博物馆藏。 (参阅下图9)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Lot 120|青铜兽面纹「戈」觯
商晚期
高度:12 cm
估价:
NT$1,600,000 - 2,500,000 W
US$57,100 - 89,200
RMB 373,000 - 584,000
铭文 :「戈」(器内底)
来源 :
- (或)徐乃昌(1869-1943)旧藏(据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
- 伦敦苏富比,1941/4/4,Lot 405。
- Henry Guinness de Laszlo 珍藏(1901-1967),1945 年以前购藏于欧洲。 (参阅下图10)
- 美国佛罗里达 Juliane Fischer& Frederick von Hessert (1905-2003) 家族珍藏。
出版:
- 刘雨、汪涛,《流散欧美殷周有铭青铜器集录》,2007,no. 169。
- 刘雨,《近出殷周金文集录》,2002,no. 642。
- 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2012,no. 10069。
- 允臧斋,《吉金允臧 - 商周青铜礼器特展》,2022,no 04。
器呈椭圆体,侈口,束颈,垂腹,高圈足。通体满布装饰,由上而下,分别是分解式小兽面纹、夔龙纹、分解式大兽面纹、立耳夔龙纹,浮雕清晰慑人,布局缜密。圈足底饰两只对称的兽面纹加强筋,与常见的十字、网状加强筋不同,艺术效果突出。本器的装饰华丽无似,应属于高级贵族所有,器形、纹饰与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上海博物馆藏「史」觯相仿,可引为参照。
「戈」族为商代晚期相当活跃的氏族,在安阳、山东,乃至陕西皆有其踪迹。本器在欧美地区有相当漫长的递藏过程,据悉其在1941年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中拍出,说明本器于1941年以前即流散海外,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收录一件徐乃昌(1869-1943)旧藏的戈觯,拓片所见「戈」写法与本器相仿,很可能即为同一件。
本器来源有绪可征,根据可考的纪录,在1945年以前为Henry Guinness de Laszlo于欧洲所购藏。 Henry为匈牙利裔英国人,其父Philip(1869-1937)为奥匈帝国相当知名的宫廷画家,其贵族姓氏即来自奥皇法兰兹·约瑟夫一世的册封。 Henry母亲则是出自爱尔兰望族Guinness家族,身拥 Guinness Mahon 银行。 Henry 年少时期跟随父母游历欧陆各地,在取得化学博士学位后,也在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等知名大学任教。
尽管没有步上父亲从事绘画的道路,Henry 热衷于艺术收藏,尤其以早期中国的铜器、陶瓷著称,杜伦大学(Durham University)的博物馆收藏即泰半来自 Henry 的捐赠。 Henry死后,其遗孀 Juliane 改适 von Hessert 家族的 Frederick,戈觯也随之从欧洲远徙美国,现今的台湾私人藏家乃是从 von Hessert 家族后人购得本器,经过超过一甲子的漂泊,戈觯总算辗转回归,重新映入世人眼帘。
本觯的艺术价值不由分说,华丽程度,可以说是觯这一种类中最为出色的,大概是除却各大博物馆,于私人手中唯一能够流通的珍宝。于省吾旧藏的倗舟觯,在形制、装饰的设计布局与本觯几无二致,在 2019 年登上纽约佳士得拍卖,最后缔造了US$30万的成交佳绩。两相对照,两件相仿的觯都在二战前后即流徙欧洲,为著名藏家所珍藏,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戈觯的估价相对合理,不足倗舟觯的一半。再者,本觯已有超过80年未曾现身,为罕见的市场生货,收藏价值不言可喻。
另一方面,从铭文拓本来看,本觯很可能即是徐乃昌(1869-1943)旧藏戈觯,徐氏乃系清代后期著名的金石藏家,本器流散欧洲的时间也与徐氏卒年相近,我们一方面可以将戈觯的递藏时间推前至徐乃昌,二来由于徐氏身后收藏流散异处,本器也是如今相当罕见、可确知的徐乃昌铜器收藏,意义非凡。
参阅:
- 史觯,现藏台北故宫。
- 史觯,上海博物馆藏。 (参阅下图12)
- 《三代吉金文存》14.32.12,徐乃昌旧藏。 (参阅下图13)
- 商晚期・倗舟觯,纽约佳士得,2019/3/22,Lot 1503,高13.8公分,成交价:US$300,000。 (参阅下图14)
- 商晚期・守父辛觯,《宝鸡戴家湾与石鼓山出土商周青铜器》,编号52,高14.3 cm,1926-1928年宝鸡戴家湾出土。 (参阅下图15)
(图10)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Lot 127|汉 白玉镂空龙纹璧
直径:9 cm
估价:
NT$1,800,000 - 3,000,000
US$64,200 - 107,100
RMB 420,000 - 700,000
白玉质,局部有些微水银沁。以两个圆形的内外框作为玉璧的轮廓,圆框表面琢磨成凹弧状。二框之间雕有两只首尾相接,上下相倒,相互睥睨的双龙纹。其中螭龙动态十足,胡须撇出外框,前脚踏于内框,形态舒展生动;底部雕龙纹张口翘鼻,躬身卷尾,前脚踏出外框,做跨步之姿。二者大小相当,呈现势均力敌的平衡状态。双龙周边以镂空工艺强化肢体的动感,以阴线勾勒细部线条,表面则用凹弧面的变化与多视点的角度取象营造立体感,是西汉时期典型的风格。
参阅:
- 西汉前期 玉龙凤纹重环,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径:10.6CM。 (广州市象岗南越王赵眜墓出土)(参阅下图16)
- 西汉 镂空龙凤纹璧,上海震旦艺术博物馆藏。径:5.6CM。 (参阅下图17)
(图16)
(图17)
Lot 130|唐 陶加彩马
高度:65 cm
估价:NT$750,000
来源:云中居旧藏。
出版 : 允臧斋,《忆惜开元全盛日 - 唐代文物特展》,2021,no 29。
附牛津 TL 热发光分析报告 Sample No: C103a8
Lot 131|唐 陶加彩马
高度:65 cm
估价:NT$750,000
来源:云中居旧藏。
出版 : 允臧斋,《忆惜开元全盛日 - 唐代文物特展 》,2021,no 29。
附牛津 TL 热发光分析报告 Sample No: C103b17
唐代以马为题材的艺术品中,除了人人琅琅上口的「唐三彩」外,各式加彩的陶马亦展现出唐人高超的写实技艺。陶加彩大多以红陶或灰陶土为胎,合模翻制后,经过精心修饰,入窑烧造,再加饰彩绘。从这二件陶马来说,就是以烧成的红陶为底,敷上白色化妆土,再局部施以红彩,釉彩因时间久远斑剥,马匹的鞍鞯上仍可见彩绘的残留,整体气势昂扬,细节塑造精致,着显古朴之风,颇具盛唐气象。
这二件陶马的刻画细致,神态逼真传神,身体肌肉饱满,四肢健硕有力,昂首嘶鸣,高抬前足,腾跃将行,诗人杜甫曾用「腕促蹄高如踣铁」的诗句,来形容唐代骏马抬腿蹴踏的雄姿。其中马脸的肌肉线条显现,双目圆瞪,三角眼眶,二耳直竖,嘴微张露齿,脸部表情塑造细腻,灵动而传神,为形神兼备的精彩作品。这二件陶马的高度均有 65 cm,高大的陶加彩塑像很难得,尤其是形制保存完整的作品,世界各大博物馆中都很罕见。
自建国伊始,唐代帝王之家对骏马情有独钟,除了反映李氏以戎马出身得天下,亦与中古时期崇尚胡风的社会风气密不可分。唐太宗的昭陵六骏,雄健刚毅,而唐代画马名家韩干的「照夜白图」,现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画中骏马的身躯饱满浑圆,肌肉紧实,仿佛即刻脱缰而去,展现唐人对于健硕骏马形象的艺术审美。
这二件陶加彩马,体型膘肥,颈项与四肢粗硕有力,「骧首奋鬣,若有所望,顿足而长鸣」,颇具唐人韩干的画马之风,为反映盛唐气象的艺术巅峰之作。二件陶马的马鞍装饰亦别具巧思,其中一马的鞍鞯,采用珍贵的虎皮披挂,更敷有一层金漆,色彩斑然,可见骏马品种的珍稀与不凡地位。
另一匹马的垫褥,则写实地雕塑出毛皮的质地,垫褥上突起的刺毛,刻画一丝不苟,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所藏的「骑马女俑」呈现同样的表现手法,设计精巧新颖,红彩宛然夺目,体现出高超的写实技艺以及艺术审美品味。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白陶抬腿马」,身型姿态与这二件陶加彩骏马相似,整体气势昂扬,刻画精湛,可资参考。唐代艺术表现注重反映社会生活,同时追求雄浑豪放又充满活力的格调,这二匹陶马即为生动的体现,卓然是中国古代陶器工艺发展的艺术结晶。
参阅:
- 唐 灰陶加彩马,高度:65.5cm。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 (参阅下图18)
- 唐 灰陶加彩骑马女俑,高度:56.2cm。美国芝加哥博物馆藏。 (参阅下图19)
- 唐 白胎抬蹄马,高度:49cm,陕西博物院藏。 (参阅下图20)
(图18)
(图19)
(图20)
Lot 147|北魏 青铜弥勒佛坐像
高度:17 cm
估价:NT$1,500,000
来源 : 台湾私人收藏。
此佛高生肉髻,髪面光素不施螺旋,耳大且面相修长,面容清秀,充满法喜,神态慈祥,流露出「秀骨清像」的气质。右手上举施无畏印,左手下垂施与愿印。衣带流畅随身,衣纹舒展自然,裙裾垂挂座前,褶纹层叠起伏。宽衣博带,左右对分,结跏趺坐于束腰须弥座上。整体风格体现出北魏时期的造像特质,展现中国早期佛教造像的审美艺术。
参阅:
- 北魏正光五年 鎏金青铜弥勒佛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通高:59.1CM。 (参阅下图21)
- 北魏熙平三年铭昙任、道密兄弟造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巴黎赛努奇博物馆藏。高度:26CM。 (参阅下图22)
- 西魏大统五年 铜释迦牟尼佛坐像,香港苏富比,2021/10/12,Lot3503。高度:28.2CM。成交价:HK$17,115,000。 (参阅下图23)
(图21)
(图22)
(图23)
Lot 148|北魏 泥塑交脚弥勒
高度:104 cm
估价:NT$8,000,000
来源 : 伦敦苏富比,1998/06/16,Lot 27。
本尊泥塑弥勒佛头戴四叶宝冠,宝冠正面两侧有花柱,眉宇疏朗,眼神俯视,双唇微抿,耳垂饱满。上身袒露,披一桃形项圈,桃尖处有一颗丰满璎珞。身形丰腴柔美,坐姿微向前倾,双手举于身前结「说法印」,下身着裙,腰系锦带,裙褶流线自然随喜,双脚交叉。泥塑表面遗有少许斑斓红彩,造像唯美沧桑,法韵殊胜。
东汉以降,弥勒作为「未来佛」的观念传人中土。随着有关弥勒净土的主要经典的译出,南北朝时期的弥勒净土信仰十分盛行,弥勒造像也成为这一时期的造像风尚。交脚坐姿来自于西方的「胡坐」,曾经流行于中亚及西域,是代表高贵身份的坐姿仪态。基于这种象征意义,在犍陀罗等地区产生了交脚倚坐的佛教造像,这种风格的造像亦随佛法而东渐。
泥塑像较石雕造像有着更容易塑造的特性,显得比同时期的石雕造像更为精致细腻,表现力更强,人物的形象特征也就更加直观的体现,更具美感。只是泥塑不易保存,难以传世于后代。现今所存之北魏泥塑屈指可数,著名的有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参阅1)与河南洛阳永宁寺塔基遗址的泥塑(参阅2)。永宁寺据史料载,建于北魏中晚期,为首都洛阳最宏伟的皇家寺庙,后毁于雷击大火。其遗址出土多件泥塑残件,造型精美,令人惊叹。
本尊弥勒佛由其宝冠、法相与衣着项圈等特征,可断定为北魏中晚期的造相。然细究其风格,可对照河南巩县石窟的造像艺术 (参阅3、参阅4)。巩县石窟佛造像中,有一特征为两道花柱间隔的三叶宝冠(参阅5、参阅6),本尊佛像为单体造像,顶戴四叶宝冠,宝冠正面两侧有花柱,更为稀缺罕见。巩县石窟位于北魏后期首都洛阳附近,但失载于史。仅据考古资料可知,北魏孝文帝时于巩县石窟建造希玄寺,也就是后来的石窟寺,寺内很有可能有类似的泥塑造像。每读《洛阳伽蓝记》中作者一字一泪写下的「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无不叹息文明的崩毁如此地轻易突然,今能再见元魏雕塑的风华,实属万幸,也祈求当代文明能太平永康,绵绵不息。
- 参阅1 甘肃敦煌石窟,第254窟,北魏彩塑交脚弥勒。 (参阅下图24)
- 参阅2 洛阳博物馆,北魏泥塑佛面造像,高25公分。 (参阅下图25)
- 参阅3 河南巩县石窟,第1窟北侧第一龛西胁侍菩萨。 (参阅下图26)
- 参阅4 河南巩县石窟,第1窟中心柱东面主龛本尊像。 (参阅下图27)
- 参阅5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北魏巩县菩萨头。高29.6公分。 (参阅下图28)
- 参阅6 河南博物院,北魏菩萨头。高30公分。早年出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市)(参阅下图29)
(图24)
(图25)
(图26)
(图27)
(图28)
(图29)
Lot 155|北宋 建窑兔毫束口盏
直径:12.2 cm
估价:NT$800,000
来源:台湾私人藏家旧藏。
Lot 163|清乾隆 釉里红宝相花纹水丞
直径:7 cm
高度:4 cm
估价:NT$4,000,000 - 6,000,000
来源:
- 田路周一旧藏。
- 益清阁旧藏。
- 香港佳士得,2013/5/29,Lot 2014
Lot 165|清乾隆 白玉麻姑乘槎摆件
长度:15.5 cm
估价:NT$1,500,000
来源:中贸圣佳,2012/7/22,Lot 1703。
Lot 168|战国 瑞兽纹铜鉴
直径:13.9 cm
估价:NT$1,200,000
来源:台湾藏家早年购于日本。
款识
内盒:山水图落款:臣程景伊恭绘。钤印:衡。
外盒:
- 茫乎无垠水色天,波澜文情烟云,笔墨有精采之,在中书之侧而与古鉴同珍,君子比德。奕仁书。钤印:不详。
- 乾隆辛丑 (1781) 春,新安曹竹雪侍郎购得此鉴,其辛鼓之首工美哉,后来诸品未及也。丙寅春仲,(翁)方纲。钤印:不详。
- 钤印:魏国世家
Lot 695|明 西藏铜鎏金阿閦佛
高度:27cm
估价:NT$1,500,000-2,500,000
来源:台湾著名私人收藏,「有一门」收藏。
拍卖详情
台北允臧斋艺术2022春季拍卖
拍卖时间:2022/6/4(六)
预展时间:2022/6/2(四)- 6/4(六)
预展及拍卖地点:
富邦国际会议中心 台北市松山区敦化南路一段108号
电话:+886-2-2751-6837
邮箱:ethereal.auctioneer@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