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疫方殊庆,丰年已报祥。应知郢上曲,高唱出东堂。
三年的疫情逐渐缓和,台北允臧斋艺术迎来五周年的春拍,一路上踉跄磕绊,倚仗世界各地的藏家与先进们支持与鼓励,本次拍卖分为「环玭琳琅」与「中国古董珍玩」两个专场。
拍品上至侏㑩纪化石,下至当代艺术,尽可能呈现多样性与品味美学。其中包括了两岸三地与欧美知名收藏家的藏品,也不乏博物馆等级的经典拍品。以下介绍几件亮点拍品,若欲详看图录请看底部相关资讯。
Lot 223|始新世(5,540-5,030万年前)弧线日鳐化石
高度:83 cm
产地:美国 怀俄明州
估价:NT$450,000(US$15,000;RMB 104,000)
Lot 316|商晚期 青铜菱格式雷纹簋
直径:16.2 cm
高度:12.2 cm
来源:香港资深藏家珍藏
估价:NT$600,000 - 1,200,000(US$20,000 - 40,000;RMB 139,000 - 275,000)
无耳簋作为簋的一种亚形,数量较为稀少,不过其于商代早期届已现身,它与盂器形相近,圆筒形、高圈足,差别仅在于盂的腹较深,最宽处在口沿,而簋呈鼓腹,最大径在腹部。本簋反映典型的商代晚期风格,以安阳武官村发现的“北单”簋为例,与本簋器形特征雷同,可作为本器年代的参照。此外,菱格雷纹也是商代晚期流行的纹饰,西周以后基本不见。
器内底有一复合族徽,从宁、从双木、从钺(象形武器)、从月,宁族所分出的复合族徽活跃于商代晚期,如乡宁、矢宁、告宁等,本簋所见的族徽当属于宁这一氏族的某一分支,迄今唯一一件,珍贵难得。
商晚期 “北单“簋,高 14.3 cm,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商晚期 乳丁纹雷纹簋口沿拓片,《商周青铜器纹饰》(上海,上海博物馆,1984),图905。
(左起)告宁、矢宁、乡宁
本拍品之复合族徽
Lot 317|商中期 青铜兽面纹平底斝
高度:23.7 cm
来源:台湾资深藏家 80 年代旧藏
估价:NT$2,000,000(US$66,600;RMB 465,000)
斝早在铜器萌芽的夏代(二里头时期)即出现,底承三足,盖与爵扮演相似的温酒功能。
本器敞口,腰内收,腹外鼓,分段明显,平底,底承三空椎足,口沿上有两菌状帽柱。颈饰浮雕细线勾勒的兽面纹,上下各有一圈连珠纹为栏。腹部则以剔地的线条刻画出大兽面。装饰一阴一阳,对比明显,代表商代中期的典型装饰特征。 1954年郑州白家庄发现的斝、上海博物馆藏斝器形、装饰模式均与本斝相仿,反映同一时代风格。
众所周知,存世商代早、中期的铜礼器相当稀少,本器所代表商中期风格,继承了早期的粗放遒劲,装饰生气蓬勃,而不似晚期的等级森严与规范化,比如参阅所见纽约佳士得在 2014 年拍卖的商晚期斝,尽管若干器形特征、装饰皆与本器相仿,气质却截然不同,可以援此说明本器的特殊性与收藏价值。
商中期 兽面纹斝,高 28.5 cm,1954年郑州白家庄发现,现藏河南省博物馆。
商中期 兽面纹斝,高 27.3 cm,上海博物馆藏。
商中期 兽面纹斝,纽约佳士得,2013/9/19,Lot 1453,高 24.7 cm,成交价:US$135,750。
商中期 兽面纹斝,纽约佳士得,2014/3/20,Lot 2034,高 29.8 cm,成交价:US$149,000。
Lot 319|商晚期 青铜兽面纹爵
铭文 :「兮」(鋬内壁)
高度:16.8 cm
来源:万德(Walter Rieder)博士(1890-1986)旧藏,于1930-1951年间购于青岛。
展览:瑞士Interlaken Kunsthaus博物馆(2006、2018)
估价:NT$1,500,000 - 2,500,000(US$50,000 - 83,300;RMB 348,000 - 581,000)
本爵器腹呈卵形,流、尾细长,线条俐落,融刚柔于一身,恰如其分地反映商代晚期铜器铸造的工艺巅峰。主体纹饰为大兽面,衬底的雷纹和栉比鳞次的长鸟羽组成了饕餮的身体,臣字眼高凸慑人,装饰华丽无似,底承三细足略向外撇。
这类卵形、腹较浅,但兽面装饰繁复的爵,与之器形、装饰相同的例子,可见于安阳西北岗 M1001 发现的“矢”爵、“守戈”爵,以及 1950 年安阳武官村发现的“守乙”爵。这些证据表明,本爵的年代明确属于商晚期,而且是属于流行在王都殷墟高级贵族所喜爱的礼器款式。
另一方面,本爵在鋬内壁铸有一族徽铭文「」,有学者隶定为「兮」,而该族徽铭文目前只在安阳西北岗 M1004 的一只青铜头盔上发现过。
众所周知,西北岗为商代王陵,M1004 为坐拥四条墓道的某任商王大墓,现藏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鹿方鼎、牛方鼎即是出自此墓,「兮」族徽的甲胄发现于 M1004 的墓道,虽非商王所有,但该氏族与商王的关系应该相当密切,尽管史料未载,予人许多联想的空间。辅以前述同类风格爵的地理分布的佐证,可以推测本器的所有者可能是商代王都的高级贵族。
商晚期 “矢”爵,安阳西北岗M1001发现,现藏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商晚期 “守戈”爵,安阳西北岗 M1001 发现,现藏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商晚期 “守乙”爵,1950 年 安阳武官村发现,高 15.3 cm,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商晚期 兽面纹爵,高 15.2 cm,出光美术馆藏。
安阳西北岗 M1004 青铜头盔及其族徽。
该器为万德(Walter Rieder)博士(1890-1986)旧藏,上世纪 30 年代,服务于瑞士东亚计画(SOAM)的万德博士来到中国,此后逾二十年间,他长期待在山东济南,从事科研乃至中学人才培育,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如同搭建一座「理解异文化」的桥梁。万德不凡的中国经历,让他爱上中国艺术,并且展开自己广泛而深刻的中国艺术品收藏。
万德博士的收藏多半收藏于故乡少女峰下 Interlaken 的 Kunsthaus 博物馆,根据博物馆方的纪录,万德博士的寄存是在 1986 年,此后尘封多年,在2006 年才首次系统性的展出,诸如汉代陶器、铜镜、鼻烟壶、书画、造像等,报导参见 https://www.jungfrauzeitung.ch/artikel/65068/。
本爵为极少数进入艺术市场的万德博士旧藏,另一方面,作为殷墟典型风格的代表,与商王关系密切的族徽铭文证据,收藏价值不言可喻。本爵为极少数进入艺术市场的万德博士旧藏,另一方面,作为殷墟典型风格的代表,与商王关系密切的族徽铭文证据,收藏价值不言可喻。除本件拍品外,本场拍卖Lot 322也为万德博士之旧藏。
万德博士收藏与照片
万德博士旧藏于 2006 年 Interlaken Kunsthaus 博物馆展览照片。
Lot 322|西周早期 青铜爵
高度:18.9 cm
来源:Walter Rieder 博士旧藏
估价:NT$300,000 - 500,000(US$10,000 - 16,600;RMB 69,700 - 116,000)
本次拍品Lot 323 - Lot 329为台湾资深藏家云中居主人张伟华先生所收藏,这七件拍品为张先生早年收藏之文物,入藏数十年之久,允臧斋有幸能将这七件各具风格与时代美感的文物呈现于世人眼前,展现早期中国的审美与精湛工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本次「环玭琳琅」之封面,Lot 327「青铜嵌红铜龙纹大壶」。
Lot 327|战国早期 青铜嵌红铜龙纹大壶
高度:50.4 cm
来源:云中居旧藏
估价:NT$8,000,000 - 12,000,000(US$260,000 - 400,000;RMB 1,800,000 - 2,700,000)
本壶盖微隆,上有四个环钮,饰卷云纹。子母口,薄唇,长颈,溜肩,深鼓腹,高圈足,肩两侧各设一铺首衔环。通体装饰红铜镶嵌的各样龙纹,以及几何化的神兽纹,以『工』字形红铜片为界,由上而下分为七周嵌红铜纹饰带:(一)鸟形神兽(二)回首鸟形神兽(三)凹腰拱背的走龙(四)几何化的分解式饕餮(五)凹腰拱背的走龙(六)凹腰拱背的神鹿以及昂首的神鸟(神人),势犹牵引神鹿前进(七)山字形云纹。这些奇珍异兽沿『工』字形红铜片两两相对峙,动静相间,布局讲究,华丽大器,目不暇给,给予观者极致震撼的视觉感受。
这类在预先铸好的图像凹槽嵌入红铜薄片,藉由红铜的色泽突出图像的装饰效果的崭新工艺风尚最早出现在春秋中晚期,在战国早期的山西、河南地区最为流行。这种工艺的出现,代表了青铜时代开始蜕变出复杂的金属镶嵌技术,这也是当时最先进的金工技术,足见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圈高度的文明发展。
除了镶嵌工艺的革命性发展,这类纪录走龙、鸟兽抑或狩猎图样的纹饰也受到艺术史学界的高度重视,它象征着中国古代装饰艺术对商周礼器无限循环的几何装饰的创新,迈向“叙事性”的转向(narrative turn),其中精神世界的异想令后人着迷不已,有不少西方学者更是将其视为中国绘画艺术的源头,这也可以说明这类红铜镶嵌图像纹器物缘何受到欧美各大博物馆的重视。
目前红铜镶嵌大壶的存世数量极其稀少,超过30 cm高度的已是凤毛麟角, 40 cm以上的更不足10件,完整带盖得更加稀有。
无独有偶,久居英伦半岛的另一位「中国古董教父」Eskenazi 氏在去年画廊成立五十周年的特展中晒出一件时代相同的镶嵌红铜龙纹壶,该壶在 1989 年曾经作为 Eskenazi 特展封面而轰动一时,本壶不论名家递藏、体量大小、装饰的布局设计,乃至华丽程度皆不逊于彼,值得感兴趣的藏家朋友关注。
战国 青铜嵌红铜龙纹大壶,高 44.5 cm,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战国 青铜嵌红铜龙纹大壶,高 44.7 cm,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
战国 青铜嵌红铜龙纹大壶,高 55.9 cm,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战国 青铜嵌红铜龙纹大壶,高 45.7 cm,京都藤井有邻馆藏。
战国 青铜嵌红铜龙纹大壶,高 44.6 cm,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
战国 青铜嵌红铜龙纹大壶,巴黎吉美博物馆藏。
战国 青铜嵌红铜龙纹壶,高 30.6 cm,Eskenazi旧藏。
东、西方两位中国古董教父:张伟华、 Giuseppe Eskenazi 1990 年代于台北的合影。
Lot 330|战国至汉 青铜错银兔形席镇一对
尺寸:6.8 cm(长),3.8 cm(高);6.9 cm(长),4 cm(高)
来源:台湾重要私人珍藏
估价:NT$800,000(US$26,600;RMB 186,000)
席镇为系压帷帐或席角之用镇。魏晋以前古人席地而坐,即坐在铺陈于地面的草席之上。王室贵胄之家,备有低矮的床榻,上面也要铺席。席镇为早期中国社会的生活必备用品。拍品青铜为体,圆雕做卧兔之造型,兔子的眼、耳、嘴与四肢皆以线条刻画。通体错银,以抽象的几何纹饰布满全身,为典型战汉时期的风格。眼、耳与胡须的部分也以错银技法刻画出古拙的神态。两只兔镇造型几乎相同,惟眼睛的部份一只较为深邃,一只较为平整朦胧。数百年后的经典文学作品《木兰诗》中,正好有「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诗句,似乎可以跟本件拍品相为呼应。也惊叹古代先人对于周遭事物的观察能力与审美奇趣。
战国至汉 青铜错银兔形底座,法国知名骨董商戴克成(Christian Deydier)收藏,收录于《XXVI ème Biennale des Antiquaires》(2014),Lot 10。高度:5.3 cm。
Lot 347|辽 定窑包萱草纹金扣划花盘
直径:12 cm
高度:1.8 cm
出版:《L'or des Qidan》(法国,2004),页25。
估价:NT$1,200,000(US$40,000;RMB 275,000)
盘采用覆烧工艺,即将口部朝下倒扣装烧。覆烧时,为防止盘口沿与支圈粘连,口沿不能施釉,以致露出骨胎,形成毛涩的「芒口」。所以宋人有定瓷「有芒不堪用」的说法。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人们遂在芒口处镶一圈金、银、铜等,被称作「扣」。据《吴越备史》记载:「九月十一日,王进朝,谢于崇敬殿,复上金装定器二千事。」此处之「金装定器」,即指这类镶有扣的定窑瓷器。
这种工艺在唐、五代定窑瓷器上已有所见,当时镶金属扣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使器物显得奢华尊贵。定窑覆烧法流行后,镶金属扣不仅具有装饰功能,而且还能遮掩“芒口”的缺陷,因而更加普及。以此器之规格,当时必为辽国皇室所订烧,方有此种满包金扣之作法。而此类器物在流通市场上更是寥寥可数。
Lot 348|商 白石羊雕
长度:11.5 cm
高度:5 cm
来源:
- 加拿大私人收藏,1995年4月购于香港。
- 「应真藏」主人珍藏。
出版:《中国佛教寺庙宝藏:梵相丹青》 (台北:藏新艺术,2020),页 180-183。
展览:Asian Civilization Museum, Singapore, 1996.11- 2001.04
估价:NT$400,000 - 600,000(US$13,000 - 20,000;RMB 93,000 - 116,000)
商代大理石雕遗留至今可谓凤毛麟角,除台北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收藏少数商代大理石雕动物,属安阳西北冈 1500 号墓出土;1976 年妇好墓亦出土一批大理石雕虎、龙、牛。其他类似文物极为罕见。
拍品石羊以长柱形石料进行制作,头与四肢之间以片具加工区隔,腹部下方可发现明显的切割痕迹,四足呈短柱造型。虽工艺简单粗旷,但整体有饱满浑圆之力量感。石羊双角自内而外弯转收尖,面部圆眼、直鼻,咧嘴朝下,呈现出华夏早期工艺的可掬憨态。
商 大理石雕蛙,香港苏富比,2023/10/9,Lot 3608。高 12 cm。成交价:HK$28,810,000。
商 玉羊一对,震旦艺术博物馆藏,长 10.3/10.5 cm。
商后期 石牛,中研院历史文 物陈列馆藏,高 28.3 cm。
殷 大理石象,收录《古代中国》(东京,1968),页 59。
Lot 349|商晚期或西周早期 "作册大"青玉戈
铭文:「作册大」
长度:38 cm
来源:台湾重要藏家收藏
估价:NT$1,200,000(US$40,000;RMB 275,000)
戈的起源目前学界未有定论,过去有石镰、石铲、石匕首、石矛等说,可确定的是戈在青铜时代流行以前便已出现。商周时期的玉戈多半作为祭祀时的礼器所使用。
本件拍品以青玉制成,器身局部钙化且器面带有白色沁痕,零星土泥结块于上。全器呈扁平长条形,「援」之前锋呈尖锐三角形,微下弯,有中脊和边刃,直「内」,「内」末端凸出一角,呈「L」型,「内」前端近「栏」处则有一「圆穿」,「内」末端至「圆穿」间上下各有竖直的阴刻四线弦纹、中间则为三条弦纹连结三线菱格纹所构成,「栏」的前方近边刃处竖行阴刻铭文「作册大」三字。
「作册」在商周时期为史官名,在当时为相当重要之官职,大则为戈主之名,此品即为一位名唤「大」的史官为祭祀时所制。我们知道,周族入主中原的时候,他们还是起于边陲的野蛮民族。一切文化工作,都得由殷旧贵族来帮忙。作册、御史一类的史官,全由殷商旧族独占。西周金文中记录下来的史官,无一不是殷人。作册令和作册大,即可以作为这种人物的代表。而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西周早期〈作册大方鼎〉与本品所指应为同一人,该鼎刻有铭文41字,记述「大」为彰显周王的美好赏赐,铸作此器以志其事,并以祭祀祖丁。足见「作册大」在当时即为周王身边之重臣。
带有铭文刻款之玉戈在市场上可谓凤毛麟角,现已知带「作册」铭文的玉戈,目前仅见于庆阳市博物馆的「作册吾」青玉戈(下图1)。另在中国研究院藏的妇好墓出土之〈卢方皆玉戈〉,以及哈佛艺术大学博物馆藏的一柄贵族记叙参与汤王祭祀时所用的玉戈(下图3)外,仅剩市场上2020年香港佳士得拍卖所售出的「㠱侯弥用」白玉戈。除却本品外,此三件已是目前仅知的带铭文玉戈,其珍稀程度不下一般。
商 「作册吾」青玉戈,庆阳市博物馆藏,长 38.6 cm。
商晚期 「㠱侯弥用」白玉戈, 香港佳士得,2020/11/30, Lot 2707,长 29.8 cm,成交价:HK$6,490,000。
商 玉戈,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商 玉戈,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藏。铭文:曰餗王大(太)乙在艅(俞) 丮(持)戈。
西周早期 作册大方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高 26.4 cm。
西周早期 作册大方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铭文拓片。
Lot 353|清乾隆 平定准噶尔回部得胜图铜版画(一册共22 张)
画心尺幅:53 x 27 cm(每张)
来源:台湾私人藏家收藏,早年购自法国。
估价:NT$200,000(US$6,600;RMB 46,000)
平定准噶尔回部得胜图铜版画描绘的是 1755 年至 1759 年间,乾隆皇帝为了平定边疆叛乱,出兵征讨分据天山南、北路的准噶尔与回部,所发动的一连串开疆拓土的战事。
作为「十全武功」的前三场重要战役,意气风发的乾隆皇帝为了宣扬、纪念战事武功,钦命西洋传教士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等人起稿绘制16幅恢弘战事场景与班师回朝的仪典图,作为送往欧洲刻印铜版的图稿。经由粤海关交付法国印度公司(La Compagnie des Indes),将图稿发往法国巴黎制作铜版,以便往后纪念收藏。这便是台北故宫院藏《平定准噶尔回部得胜图》铜版画之来历。
当时的西方正值思想变革的大时代,法国更是启蒙运动的主舞台,除了科学革命与理性主义思潮外,更有一股崇慕东方中华文明的风潮。因此,这部来自中华帝国的版画订单更受到法国各界的重视。
法国商船抵法时,经在华红衣主教的推荐下,将中国皇帝的订单与草图向上呈报,由皇家建筑总监马利尼侯爵(Marquis de Marigny,1727-1781)取得法王路易十五(Louis XV,1715-1774 在位)首肯,令知名铜版画家柯升(Charles-Nicolas Cochin,1715-1790)担任该案总监,选纳优秀的雕刻师加入团队,并让著名刻工勒巴(Jacques Philippe Le Bas)组织镌刻工作。
《平定准部回部战功图》全部由欧洲画家绘制和刻印,创作时间从草图到完成时间长达16年之久,铜版画风格中西合璧,刻印技术繁复精湛,代表了当时全球铜版技术的最高水准。
本拍品共22幅,分别描绘出各个战役与仪典的壮阔场景。构图宏伟大气,各处细节一丝不苟,画面明显为清宫西洋画师之风格。图像中的人物、动物、山水景色,皆是以高超的铜板刻画工艺所呈现,仅利用线条的粗细浓淡建构出立体而细腻的写实风格。观赏翻阅时着实令人深刻体会何谓「跃然纸上」之感受,将征战场面描绘的历历在目,实属铜版印刷的颠峰之作。
本拍品的大小约略为故宫院藏的四分之一(每幅尺寸皆略有不同),此版本来自当时法国铜版刻工私下复刻缩印的版本,称为「赫尔茫刻本」。
赫尔茫(Isidore-Stanislas Helman,1743-1809)曾在著名刻工勒巴门下学艺,有机会参与勒巴揽下的《得胜图》铜版制作工程。有鉴于时人对于中国事物的高度兴趣与痴狂,赫尔茫嗅得其中商机,在勒巴过世后未久,即推出尺寸仅原作四分之一的「山寨版」得胜图复刻缩印本,于19世纪末分批出版,然其完整传世者也不多见。
根据学者勒弗兰兹(Niklas Leverenz)研究,现存张数在十张以上的得胜图铜版画,约有七十套左右,包括正式本与试印本、法国印本与中国印本,散见于各国博物馆、大学或私人收藏中。本件拍品除原本16幅外,其后不仅附有当时的「赫尔茫说明」,还增加七幅皇帝生活仪轨之版面,实属难得。
赫尔茫说明
本拍品一方面展现出清帝国盛极一时的赫赫武功,亦承载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璀璨文明。为十八世纪东西方两大文明强国的交流,留下镌永铭心的灿烂火花,也代表东西方文明碰撞的经典遗存。
Lot 378|元或明 木雕妈祖暨胁侍菩萨坐像(共3尊)
高度:121 cm;112 cm;114 cm
来源:纽约苏富比,1994/11/29,Lot 392。
估价:NT$3,000,000(US$100,000;RMB 697,000)
中国的木雕造像,长期受人供奉、久历香火薰蒸,或长期收藏存放,历经自然风化作用,木质古朴沧桑,表面色彩斑驳;其特殊珍贵的旃檀木材,散发淡淡清香,经岁月洗礼,具有单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在保存上比较困难。故木雕造像的存世量并不多,流传数百年的木雕艺术更是珍贵难得,多为海外博物馆所争相收藏。
本件为三像一组的木雕女神造像,主神为妈祖以及两旁陪侍的神祇,神像的面容饱满,柳眉细目,鼻梁挺直,嘴角含笑,面容慈悲和蔼,均双手持圭正姿端坐,造型庄重古雅。神像的装束近似,头挽高簇鬟髻,顶戴凤鸟型冠,脑后饰有花钗,应是明代《天妃救苦灵验经》中描写妈祖「珠冠云履,玉珮宝圭」的形象,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所藏明代妈祖像,首冠为一只向下俯视的凤鸟,其造型与本件近似。
明 青铜妈祖坐像,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藏。
纽约苏富比,1994/11/29,Lot 392。
Lot 379|明 铜漆金观音菩萨像
高度:60 cm
来源:瑞典 Rudolph Rubow(1861-1933)旧藏,19世纪后期购自中国,后经家族递藏。
估价:NT$600,000(US$20,000;RMB 139,000)
观音菩萨体态庄严厚实。高发髻,头戴镂空华美的宝冠,头冠中间有化佛。缯带向上飘起,面容丰润慈祥,双目微闭,有着浓厚汉地造像的神韵。左手结说法印,右手结禅定印。双肩着天衣,胸前饰双层璎珞。下身着僧裙,裙裾束于腹前,下摆自然下垂,衣摆裙侧皆凿有花纹,全跏趺坐。表面漆金斑驳沧桑,铜质古色昂然。值得一提的是其宝冠型制,较典型明代汉传观音有所不同,镂空造型宝冠上缘有七片叶子,应为明代早期的中原造像。类似的宝冠风格可以参见山西省大同市博物馆的「铜鎏金观音菩萨坐像」;抑或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的观音像,本件拍品的工艺与韵味皆不在话下。与2021年北京嘉德拍卖「明朝宣德十年观音像」相对比,本件观音的法相在工艺上虽没有宫廷造像那样细腻与利索,然五官神韵十分相似,可以做为参照。
明 观音铜坐像,陕西省大同 市博物馆藏。尺寸不详。
明 铜漆金净瓶观音坐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高 38.4 cm。
明宣德十年 铜鎏金南海水月观音像,北京嘉德,2021/5/19,Lot 3728。成交价:RMB 46,000,000。
比较图
Lot 384|16-17世纪 铜鎏金胜乐金刚
高度:22 cm
来源:
- 阿姆斯特丹佳士得,2000/2/7,Lot 134。
- 巴黎苏富比,2019/6/11,Lot 61。
估价:NT$1,800,000 - 3,000,000(US$ 83,300;RMB 581,000)
Lot 385|明 铜鎏金密集文殊坐像
高度:16 cm
估价:NT$1,500,000(US$50,000 ;RMB 348,000)
Lot 393|2-3 世纪 犍陀罗片岩佛说法像
高度:67 cm
来源:
- Rafi Y. Mottahedeh 旧藏。
- 纽约佳士得,1984/11/30,Lot 601。
- 纽约佳士得,2014/09/16,Lot 201。
估价:NT$2,800,000(US$93,300;RMB 651,000)
犍陀罗为古代印度十六国之一,此地区与佛陀的生平史迹虽无直接关联,却 被视为早期佛教艺术创始之地。曾受到希腊化王国的统治,艺术风格深受希腊影响,导致犍陀罗造像的深具西方色彩,写实性强,对中国早期的佛教造像影响深远。
此尊释迦牟尼像表现的是释迦在萨尔纳特鹿野苑初转法轮时的情形。佛陀身后有圆形头光,双手施转法轮印,双足结金刚跏跌坐。完美的梢圆形面容,头额宽圆,肉髻高隆,大波发纹,整齐地束起。五官深邃,杏眼微凸,弓形弯眉,鼻梁高直,嘴唇丰满,嘴角略抿,神态端庄慈祥。佛像身穿通肩式袈裟,衣褶线条流畅而有质感,一方面着重布料贴体的细致起伏,另一方面善用弧形的衣纹与立体衣襞形塑布帛的褶皱,将服饰和躯体的关系作出明确的交代。这尊造像身躯强健、肌肉线条匀称,雕刻细腻,仿佛能感到衣下躯体的力量,展现出犍陀罗造像写实的美感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本件拍品的收藏家Rafi Y. Mottahedeh先生(下称莫氏)。其创立的Mottahedeh,至今仍是美国最为著名的仿古奢侈瓷器品牌。莫氏(1901-1978)出生于伊朗卡尚(Kashan),由于伊朗动乱,逃离祖国的莫氏在1925年只身逃抵纽约,尽管起点十分困顿,他迅速成为成功的进口商人。另一方面,凭借着从小对于古波斯文明的耳濡目染,在波斯艺术文化方面,他甚至成为美国重要博物馆如大都会博物馆的重要咨询人,除了当代波斯瓷器、铜器的进口,莫氏也引入波斯古董艺术,1930-40年代美国风靡一时的 『波斯狂热』,即与莫氏有密不可分的关连。
Mottahedeh夫妇广为人知的另一个收藏领域为中国外销瓷器,战后多次策划的亚洲之旅,使他们进一步开展中国古代艺术收藏,著名的沙碧洛(Daniel Shapiro)旧藏商代青铜方彝,最早即是由莫氏夫妇收藏,历时数十年,在 1978年莫氏死后的苏富比专拍才售出。在佛教艺术方面,莫氏夫妇也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审美体现,如他们从山中商会购得的唐代铜鎏金十一面观音(下图4),以及本次拍卖所呈现的犍陀罗片岩佛说法像(下图5),长年经Mottahedeh密藏,直到1984年才离开Mottahedeh大宅,进入艺术市场。本件拍品也见承载了莫氏传奇的一生,与其深厚的审美品味。
犍陀罗 四世纪 片岩转法轮印佛坐像,巴基斯坦国家博物馆藏,高 96 cm。
Rafi Y. Mottahedeh夫妇与其公司总部之照片。
1978年纽约苏富比Rafi Y. Mottahedeh专拍。
唐代 铜鎏金十一面观音,香港苏富比,2021/10/12,Lot 3512,高 21.6 cm。
商代 青铜方彝,纽约佳士得, 2021/3/18,Lot504,高 22 cm, 成交价:US$1,110,000。
Lot 397|清 碧玉携琴访友图圆屏
直径:24 cm
估价:NT$1,000,000(US$33,300;RMB 232,000)
Lot 412|南北朝 相州窑青瓷碗
直径:11.1 cm
高度:7 cm
来源:
- 英籍驻港外交官 60 年代购于香港
- 台湾旅外藏家「墨德轩」藏
展览:80 年代于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展出
估价:NT$180,000(US$6,000;RMB 41,800)
拍卖详情
台北允臧斋艺术2023春季拍卖
拍卖时间:2023/6/25|1pm
拍卖地点:华南金控国际会议中心2F 台北市信义区松仁路123号
电话:+886-2-2751-6837
邮箱:ethereal.auctioneer@gmail.com
云展A
云展B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