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异乡绘出孤高花香 常玉《红底黄菊》秋季京师绽放

继「赵无极热」后,亚洲现代艺术市场近年迎来「常玉天下」。常玉画作先后以天价成交,屡破纪录,把这位「东方马蒂斯」的身价推高至HK$3.03亿。

本月秋季拍卖,常玉在拍卖世界花开两朵,分别于南北两地绽放。

今天晚上,金鱼画作首先于香港登场,挑战常玉动物主题拍卖纪录;三日之后,《红底黄菊》则于华艺国际隆重亮相,此幅绘于常玉忧患人生的巨作乃北京秋拍焦点所在,预期将超越RMB 5,000万- 8,000万的估价易手。


常玉(1895-1966)《红底黄菊》油画纤维板

创作时间:1940年
尺幅:59.5 x 39.8 cm
签名:玉 SANYU
来源:

  • 法国私人收藏(家属直接购自画家本人)
  • 法国重要私人收藏
  • 佳士得香港 2015 年秋季拍卖 LOT0007

出版:

  • 《乡关何处:常⽟的绘画艺术》,台北国⽴历史博物馆, 2001年, 第74图,第121页
  • 《常⽟油画全集》,⾐淑凡着,国巨基⾦会及⼤未来艺术,2001年 ,第113图,第223页
  • 《常⽟油画全集 第⼆册》,⾐淑凡着,⽴⻘⽂教基⾦会,2011年,第113图,第129页

估价:RMB 50,000,000 - 80,000,000


常玉天下屡创天价 花卉画作倍数升值

谈艺术以前,让我们先说市场。

常玉三大创作主题 - 花卉、裸女、动物之中,花卉作品升值速度令人尤其咋舌。

今年7月,红底白花的《青花盆中盛开的菊花》在香港以HK$1.91亿成交,刷新常玉静物画拍卖纪录。此作上一次拍卖是2005年,当时成交价为HK$773万,意味在15年时间(2005至2020年)升值了24倍。


《青花盆中盛开的菊花》|2020年7月,香港佳士得


《青花盆与菊》|2020年10月,香港苏富比

另一幅黑底蓝花的《青花盆与菊》,先后于2004年、2009年两度上拍,分别在台北及香港以NT$2,037万(约HK$460万)、HK$3,482万成交,5年间升值7.5倍。

及至今年10月,此画再以HK$1.87高价易手,意味在16年间总共升值了40倍之巨。

至于是次的主角《红底黄菊》,曾于2015年在香港拍卖,当时估价HK$1,000万 - 1,500万,结果以远超预期的HK$4,600万成交。事隔5年,画作又会在华艺国际以多少倍落槌?

上述问题还有待结果出炉,现在就让我们进入常玉的花卉艺术世界。


《红底黄菊》局部


《红底黄菊》上的常玉签名

我觉得常玉自己就是盆景,巴黎花圃里的东方盆景 - 吴冠中

常玉乃第一代旅法华人艺术家,1920年代移居巴黎,大半生旅居于此「花都」异乡。画风以东方水墨写意融合西方野兽派的简洁强烈特质,惯以平涂单纯色彩及简约线条构成画面,开创出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被誉为「东方马蒂斯」。

花卉是常玉长伴一生的主题。尽管在中国白描与野兽派影响之下,当时的作品以平面化空间及简化造型表达呈现,但构图仍然来自真实存在的花卉。

后来,常玉更倾向为笔下花卉赋予主观感受与情感想像。花卉不只是他对东方文人花鸟传统的延续,亦是他艺术生命的自身投射,故构图大胆融入想像与臆造,比例不再只依循现实- 常玉在法国四十多年创作生涯,虽然孤独傲世,却是繁花盛放,正如他笔下菊花。

艺术上的如此变化,或许亦与常玉当时的经历有关。


常玉与友人摄于巴黎

花都异乡 粉红之后

常玉生于清末四川的富贵人家,父母经营当地数一数二的大型纺织厂,故他童年时衣食无缺,无忧无虑。

自幼受儒风熏陶,国画学自亲父,书法师承当朝翰林学士,同时对中华传统工艺与古美术甚感兴趣。旅居巴黎初期,他仍然过着相当富裕的生活,如公子哥儿般享受着西方艺术世界的五光十色。

相机当时乃罕见的高级奢侈品,常玉就是巴黎极少数拥有相机的亚洲人,交的女朋友都是西方女生。生活依靠家里寄钱接济,没钱的时候,他就拿相机去当押;到有钱时,再跑去赎回来。


《红底黄菊》局部

可以想像,这位公子哥儿初到巴黎,仍然逍遥自在。完全不知道痛苦是什么,所以当时他的画都很甜美,没有悲惨的东西出现。看到的东西都是快乐的,画的东西也很快乐。常玉那时的创作爱用粉红色,称为「粉红时期」正是因为如此背景。

惟至30年代末,父母、大哥相继离世,常玉顿失经济所依,自此过着贫困生活直至离世一刻,「粉红时期」自然亦不复再。

然而,尽管物质生活非常清苦,但这位画家的艺术追求却在坚持不懈中​​达至崭新境界。绘于1940年代的《红底黄菊》正是一例。


《红底黄菊》局部

红楼梦中 孤高画菊

曹雪芹对菊花情有独钟,在他的著作《红楼梦》中,大观园众人结成「海棠诗社」,一同吟咏菊花之美。曹雪芹巧妙地透过十二首菊花诗,展现出了不同人物间迥异的性格以及独特的精神追求。

《红楼梦》正是常玉最爱读的书,时常在巴黎咖啡馆翻阅,爱不释手。他毕生反覆描绘一幅又一幅的菊花,注入自己不同时期对同一主题的丰富阐释,或是「花开不并百花丛」的高洁;或是「菊残犹有傲霜枝」的孤傲;又或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然……道理就如《红楼梦》的菊花吟咏一般。

常玉本人的遭遇以外,当时的巴黎亦是水深火热。 1940年,巴黎遭纳粹德军占领,直至二战末期才获解放。战争期间,绘画材料变得稀有昂贵。是故在1942-1944年间,常玉在巴黎独立沙龙中展出的都是雕塑作品,直到1945年才开始重新展出画作。

然而穷困潦倒的环境并没有让常玉心灰意冷。


《红底黄菊》局部

《红底黄菊》的金黄菊花,在炙热张扬的红色背景中傲然独立,透露出常玉对未来依然怀抱着强烈的热情和向往。可以说,那是他心中的一团烟火,渴望在未来的某个时刻绽放光芒。

常玉常常将中国传统书画中常见题材,举如梅、荷、竹、菊等等,与西方绘画的表现方式相结合,以抒发个人的生命价值观与美学思考。无论是线条表达、空间构成、色彩运用,他都兼采中西形式,作品在透露出东方哲思的同时,又与现代美学相呼应,揭示了艺术家对东、西方艺术的深刻理解。

常玉创作蕴含着东方精神境界和哲学,对西方人来说往往不易理解明白,所以当时巴黎没有太多人认同他、赏识他。


《红底黄菊》

我的画作以简洁为己任 - 常玉

在他的花卉作品中,简练线条与色块始终是最重要的表现语言;常玉经常仅仅透过线条色块的多种组合,就相同主题呈现出完全不同之层次效果。

在《红底黄菊》中,他就刻意把色彩元素减至最低。在大胆铺设的红色背景之下,用疏密有致的线条勾勒出桌面、玻璃花瓶和几簇菊花,皆以淡黄描绘。

这种单色的处理散发出简朴之气,同时让常玉特别关注的线条得到更大发挥。保留书法线条与写意笔触的同时,此画也可见他对于抽象形式与构图的运用能力。几案婷婷点缀幽,黄菊姿态优雅秀娟,缀以枝叶,出奇高雅脱俗,瓶花静静伫立在一片热烈的红色之中,恬然自处,傲然而立,仿佛是当时怅怅失意的常玉在艺术百花齐放的巴黎对自我的对真实写照。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即使无人关注也要自展芳华。自陶渊明以来,菊花就是隐士、高洁的象征。常玉借菊花表现自己对困顿的藐视、对生活的热爱。


《盆菊与蝶》|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

今次在北京登场的《红底黄菊》,有一幅常玉金菊作品近例,名曰《盆菊与蝶》,绘于50年代,现由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珍藏,被当地文化部门列为「重要古物」,肯定不会再于市场现身。

两者主要分野在于,《红底黄菊》构图较为简洁,更能凸显线条美感;《盆菊与蝶》描绘金菊的手法更为复杂仔细,配以飞蝶加重喜庆之感。两幅金黄之菊,可谓各有所长。

如果说1930年代「粉色时期」属于巴黎特有的浪漫风情,满溢着生活的甜蜜芬芳;那么1940年代花卉的用色则更加大胆主观,直达内心。

以菊喻己,寓意深厚。菊花系列成为常玉人生不同阶段的见证,亦是他不同心境的表达,同时传达出一份他内心所隐藏的割舍不断的乡愁,成为这位一代大师艺术生涯中极为重要的创作部分。


华艺国际(北京)2020秋季拍卖会

现当代艺术专场
地点:北京金茂万丽酒店
预展:2020/12/2 - 4
拍卖:2020/12/5|5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