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各地收藏家之选 还看北京京古国际拍卖的明清御瓷

虽然香港5月拍卖周刚刚落幕,但一众古董收藏家仍然未能拥抱盛夏暑假,事关北京​​6月春季拍卖立即就要举槌了。本季拍场的其中一个焦点,落在京古国际拍卖身上。

这股京师新势力以唯一专场「汇心雅集·明清御瓷 佛像专场」为开山之作,抱着重质不重量的宗旨,精挑169件瓷器、佛像拍品。其中的明清官窑瓷器,大都来源有序,不是曾登国际拍场,就是著名藏窦所出,而今则由北京、沈阳、日本、乃至亚洲其他地方重要藏家雅蓄。

更令人惊讶的是,主理是次拍卖的就只有瓷器专家兼熊经理,以及佛教艺术专家张弓,凡事都由两人与几位同事亲力为之。与此同时,除了提供仔细状况报告外,行方也保证上拍艺术为真品。

乘此良机,我们一起看看中国最后两世皇朝之脱俗单色釉与百色彩瓷。


Lot 829|明永乐 处州龙泉窑菱口大盘

直径:57cm
参阅:

  • 香港苏富比2014年春季拍卖会,lot3001龙泉窑青釉菱口大盘成交价604万港币
  •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明代,上海,2007年,图版112
  • 《中国陶磁》,日本出光美术馆藏,平凡社,1987年出版,编号594、595
  • 《碧绿 - 明代龙泉窑青瓷》,国立故宫博物院,2009年,页74-75,图30
  • 《托普卡帕皇宫博物馆所藏中国瓷器全目录》,John Ayers编,伦敦,1986年,卷1,图版245

估价:RMB 3,200,000 - 4,500,000


曾经何时,龙泉窑予人的印象就是「中国陶瓷史上持续时间最久、影响力最广的青瓷民窑」,故市场即使偶现佳器,反应也及不上其他名窑出品。可幸近年在考古、研究、展览等影响下,愈来愈多收藏家了解到,质量精美的龙泉青瓷,自北宋末年到明朝初期皆一直上贡朝廷。

龙泉青瓷,因窑口位于浙江省龙泉县而得名,由于该地旧属处州,故又称「处州窑」。龙泉窑始烧于北宋早期,至南宋时烧成著名的粉青釉,器型也变得更加丰富,尤以鬲式炉、双耳瓶、八卦炉为典型器物。来到元朝,龙泉窑在烧制大件器物上成就尤其突出 - 近三尺的大盘、大瓶,烧成后不变形。

及至明代初期,龙泉窑更是备受宫廷重用。

《大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十六年「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样制……行移饶、处等府烧造。」由此可见,明初龙泉窑与景德镇御窑厂可说是处于同等位置- 皆由中央政府颁布「样制」及发往烧制。

成化帝即位时,龙泉窑仍然与景德镇一样为内廷烧制用器。直到他的儿子、弘治帝继位时,诏书才不再提及处州之事,故处州龙泉是在明朝中期、成化年间才退出内廷贡器的舞台。

当然,这并非说明初至中期的一整个世纪,所有龙泉青瓷都是官窑作品。

龙泉窑不但在中国本土受欢迎,也曾远销至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东非、南非和欧洲多国。

与此同时,从十二世纪到二十世纪,日本、越南、泰国、缅甸、伊朗、埃及、叙利亚、土耳其、英国等地的窑场,也纷纷仿烧龙泉青瓷。其中,龙泉青瓷尤其受到东瀛美学所喜,日本重要文化财、乃至国宝当中,龙泉青瓷皆榜上有名。

由此可知,明初龙泉窑的官窑青瓷仍属整个窑系出品的少数,故身影在市场并不常见。是次上拍的菱口大盘,品相完美,荣登图录封面,正是其中罕见例子。

此式大盘器形可追溯至元朝,及明初继之,景德镇窑亦有同款异工器。

今次在京古国际登场的菱口大盘,断代永乐,直径57cm,撇口、孤形壁,口沿平折,沿边起细唇棱高起,作菱形式口,沿面再刻画双线纹随形勾边,白筋外出,圈足。

通体施青釉,色泽细腻温润,淡雅匀净,光泽可鉴,潋滟如有水波。裹足满釉,底部有环形无釉垫烧涩圈,呈朱红色,如玉环入沁一般,,正是《处州府志》对龙泉青瓷「极青莹,纯粹无瑕,如美玉」之记载。

市场近例,可参考「元 龙泉青釉菱口折沿大盘」,于2014年在香港苏富比拍卖,当时估价HK$180万 - 250万,终以HK$604万易手。


元 龙泉青釉菱口折沿大盘|2014年,香港苏富比


Lot 869|清乾隆 松石绿地洋彩缠枝西番莲折沿大洗 「大清乾隆年制」款

直径:39.5cm
来源:香港苏富比2008年4月11日,编号3023
参阅:

  • 香港佳士得2013年秋季拍卖会,编号3214
  • 2000年纽约佳士得《Treasures from Ancient Beijing》展览,图录16页

估价:RMB 3,500,000 - 4,500,000


踏入有清一代,彩瓷工艺在康、雍、乾盛世达到了崭新境地。

首先是由欧洲传入的铜胎画珐琅,即以铜制器胎,然后把珐琅质釉料填画于表面。接着,此工艺移植到瓷器之上,研发出流传后世的清室御用瓷胎珐琅彩,直至今日仍然是瓷器收藏界的梦幻逸品。

在珐琅彩基础之上,匠人又遵从御旨,按皇帝品味,融入西方艺术风格,研发出「洋彩」。今日在古玩收藏界中,洋彩要比粉彩更高级,价值也更高。

根据传奇督陶官唐英,洋彩须符合以下条件:

  • 使用西洋明暗光点装饰图案,主要以光点表现圆状物体
  • 花卉叶纹上大多以白料渲染,表现出枝叶的光影明暗
  • 西洋花卉的使用,如洋菊与洋莲等洋花:部分纹饰应用了西洋花草藤蔓纹饰图案设计构图

细赏此乾隆大洗,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 绘画技法摹仿西洋光影画法,注重枝叶明暗表现和花朵立体层次
  • 使用西方花卉为纹饰
  • 富西方艺术韵味,体现欧洲巴洛克装饰风格对东方美学之影响

是故,此件大洗实为洋彩无疑。与此同时,正中央纹饰之中,枝蔓又连接成葫芦状,取中国传统「福禄万年」吉祥寓意;器形方面,则是源自西亚阿拉伯金属器,明朝初年即见同形状青花瓷,例如是北京故宫收藏的「明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折沿洗」。无论是器形、纹饰,皆可谓中西合璧。

此乾隆大洗直径为39.5cm,折沿,直腹,平底,形制硕大,造型沉稳,纹饰繁复,色彩瑰丽,雍容华丽。

通体内外满施松石绿釉为地,釉色淡雅,釉质莹润。口沿施金彩,盘心绘十字宝杵状花卉纹饰,四周绘以四朵妍放的缠枝西番莲,彼此之间枝蔓连接成葫芦状,交替清晰,相互辉映。折沿处与外壁亦装饰一周缠枝西番莲纹饰,与盘底纹饰呼应。

全器布局主次分明,错落有致,设色纯正,雍容华贵,纹饰勾画婉转舒展,颇见柔美之姿,绘画技法上摹仿西方光影技法,注重枝叶的明暗表现及花朵花瓣的立体层次,并表现出巴洛克艺术中繁茂且华丽的花卉特点。

综观而言,此洗为清代御用器中的别致彩绘佳品,充分展现乾隆朝瓷器典型的奢华和绮艳之风气,应为当时宫廷祝贺寿诞之用。

市场近例,可参考「清乾隆斗彩加粉彩缠枝花卉『福寿』圆折沿洗」,于2005年在香港苏富比上阵,估价HK$200万- 300万,终以HK$471万成交。


Lot 817|明嘉靖 岁寒三友福禄寿字纹大罐 「大明嘉靖年制」款

尺寸:40.5cm(直径);34cm(高度)
来源:日本藏家旧藏
参阅:

  • 中国嘉德2012年秋季拍卖会,lot3683
  • 亚历山大•波普,《阿尔德比神庙藏中国瓷器》,1956年,图版29.364

估价:RMB 800,000 - 1,200,000


青花瓷,可以说就是中国瓷器的代名词。从元青花而起的一千多年历史当中,每朝每代的青花都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面貌。即使是同一朝,青花发色也有上下之分。

嘉靖青花,自然也不外。

嘉靖青花由于采用回青料,改变了前朝青花色调。蓝头发色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青花呈黑蓝色,色调深沉而灰暗,纹饰有晕散现象

二、青花蓝色浅淡,于嘉靖中期最为常见。及至后来万历时期,更变得愈发浅淡

三、青花色调浓重而泛紫。此为嘉靖典型的上等青花发色,由于「回青」中加有「石青」缘故,色泽如蓝宝色般鲜亮,又似青金蓝一样艳丽。 《陶说》一书如此记载:「嘉靖尚浓,回青之色幽菁可爱」

此件嘉靖青花大罐,青花深沉中略闪紫,正是上述第三类的的典型上佳回青发色。

苍松坚忍不拔、翠竹直节中空、寒梅傲雪凌霜,终年不凋、刚毅、坚韧、高洁,合称「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亦是高尚人格之象征。

此嘉靖青花罐,唇口、短束颈、丰肩、弧腹内收,璧形砂底,造型敦厚。外壁以青花绘岁寒三友,躯干分别盘曲缠绕成福、禄、寿三字。如此把岁寒三友的清雅图像,与福禄寿的神秘符箓相结合,不但见匠人巧工,亦让我们得觑嘉靖皇帝崇尚道教的一面。

嘉靖是明朝第十二任皇帝,虽然已经再非明初盛世,但他登基后整顿朝纲,严禁宦官干政,整顿边防,于政治、经济、军事皆有出色贡献,史称「嘉靖中兴」 。宫廷艺术方面,亦有过不少精彩作品。以瓷器为例,就有大家熟悉的五彩鱼罐,以及日本出光美术馆珍藏的青花飞鸣宿食图大罐等等。


明嘉靖 青花飞鸣宿食图大罐|日本出光美术馆



Lot 805|清道光 斗彩灵芝杯一对 「大清道光年制」款

直径:7cm
来源:

  • 慎德堂,台北
  • 香港苏富比2019年5月30日,编号739
  • 亚洲重要藏家

参阅:

  • 《形秀色丽四代珍》,大维德基金会、英国太阳树出版公司,1992年,页62,图57;页125,图139;页168,图194
  • 《成窑遗珍-景德镇珠山出土成化官窑瓷器》,(香港)徐氏艺术馆,1993年,页284、285,图C98
  •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257,图235
  • 《成化瓷器特展图录》,台北故宫博物院,2003年,页154-156,图145-150
  • 《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资料选萃》卷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303,图273

估价:RMB 400,000 - 500,000


因为鸡缸杯,明朝斗彩变得无人不识。清帝尚古,如此出色的瓷器类别,又岂会不效?

斗者,凑也,斗彩即色之凑合,既是以红、绿、黄原色为主之彩釉相拼,也是釉下青花勾勒兼装釉上诸色。

斗彩滥觞于宣德,极盛于成化。具体做法是先于胎体上以青花绘制纹饰轮廓,罩以透明釉高温烧造,再于釉上轮廓内填以各种彩料,入窑低温烘烤而成。釉下青花与釉上彩色对比鲜明,交相辉映。

斗彩灵芝纹杯为明代成化斗彩名品,后世见有万历、雍正、道光三朝仿制品种,仍不失秀美风韵,均为世人追捧之隽品。

杯敞口微撇,深腹,圈足。其质薄胎坚,杯体匀薄,白釉清透,外壁以斗彩绘饰如意灵芝纹,团状灵芝纹分为四组两两相对,上下间以对称的花草纹,构图简洁大方,以青花双勾而成,青花典雅青翠,红黄彩填饰其中,翠嫩淡雅,明快匀净,颇具清朗之气。诸色绮丽,相映交辉,妙不可言。

此对道光斗彩杯乃「慎德堂」旧藏,后于香港苏富比易手。慎德堂为台北著名藏窦,其雅蓄之瓷器、玉器等古玩,不时见于苏富比、佳士得、嘉德、保利等一线龙头拍卖行。


明成化 斗彩灵芝纹杯|北京故宫



Lot 895|清乾隆 斗彩祥鹤蟠桃纹大抱月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高度:48.6cm
来源:

  • 十九世纪末运至法国,自此由蒙特庄园路易斯・德・蒙格蒙特伯爵家族收藏
  • 苏富比巴黎,2013年12月12日,LOT184
  • 北京重要藏家

估价:RMB 800,000 - 1,000,000


看过小巧精致的斗彩杯,现在看看乾隆斗彩大抱月瓶。

抱月瓶是瓷器界的经典名物,创烧于明代。器形源自波斯、西亚伊斯兰地区,在当地是盛水装酒用的金属器具:上方口部渐收,可防止液体溢出;两侧系耳用来捆绑绳索,吊系于人、马、骆驼之上,方便移动。

器形传到中土后,因文化差异而转化成瓷器,实用功能不再,自此成为陈设装饰器。

至清代,御窑追慕永宣同类造型瓷器,并加以化裁,在乾隆一朝烧造最盛。抱月瓶形制典雅尊贵,透出皇家独有的气派,深受乾隆皇帝喜爱,曾多次谕旨督陶官唐英为之烧制。

此件乾隆青花抱月瓶,高48.6cm,釉色滋润,青花诸彩发色淡雅宜人。腹部主题纹饰方面,则以仙鹤与寿桃,取贺寿之意,寓意吉祥。口沿、颈部及足底分别饰如意纹和蕉叶纹,纹饰精美,色彩妍丽。圈足外撇,给人予稳重之感。器底红彩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抱月瓶来源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由法国蒙格蒙特伯爵家族收藏,此后于2013年在巴黎苏富比拍卖转手,现为北京重要藏家雅蓄。



Lot 834|清道光 仿汝釉八方瓶 「大清道光年制」款

高度:32.5cm
来源:沈阳重要藏家
参阅:

  • 《故宫清瓷图录•乾隆窑、嘉庆窑、道光窑、他》,台北故宫博物院,1981年,图126
  • 《清代瓷器赏鉴》页218,图280 《关氏所藏晚清官窑瓷器》页96,图85

估价:RMB 180,000 - 250,000


清帝慕古,宫廷艺术仿效对象,除了前朝有明一代以外,也包括独步天下的宋朝单色釉。

宋朝瓷器,堪称单色釉瓷器的巅峰,而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中,又以汝窑居首。是故,汝窑可说就是单色釉之最。一片天青色,足够迷倒千年以来的收藏家。历史上多少人甘愿一掷金千,只求得到一片汝窑瓷片,也就于愿足矣。

汝窑烧制于宋徽宗晚期,大概只有约20年,且是专门为皇帝、宫廷而造,故无比稀罕。汝窑传世完整器不足百件,绝大部份在两岸故宫和其他顶尖博物馆手中。清代官窑仿宋代汝窑器甚为成功,造型、釉色、开片、支钉痕等方面均刻意模仿宋汝窑器的特征。

此道光仿汝釉瓶,八方,撇口,束颈,溜肩,直腹,足微外撇,有个很霸气的名字「八方统一瓶」。通体施仿汝釉,釉面莹洁温润,色泽淡恬幽靓,满布细小开片。此瓶所敷施的仿汝釉色幽隽淡恬,厚若堆脂,温润似玉,散见开片,颇具旧迹,以后仿之器成功诠释宋人崇尚一色纯净之美学理念。

其形敦实古拙,深得汝窑釉之神韵,瓶体造型别致,俊秀挺拔,隽雅端丽,古釉之美与当朝之器完美结合,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达到了师古而不泥古的艺术追求,制作精美上乘,底落青花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为道光官窑仿汝釉器翘楚之作。


Lot 820|明洪武 青花菱口盘

直径:20cm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上)》商务印书馆(香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页28,图26
估价:RMB 500,000 - 700,000


洪武一朝恢复官窑制瓷,《大明会典》卷一九四《工部虞衡清吏司窑冶陶器例》载:「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制样。」可知其时御窑瓷器可直接体现皇帝个人审美及爱好。明初景德镇御瓷纹样,一改元代密不透风的装饰技法,强调质朴有序之风格。正如明崇祯十年立于景德镇御器厂的石碑所载:高皇帝以纯朴开基,敦大贻训,土硎可啜,奇巧不尚,有古帝王风度。本品当属此风格之典范。

盘花口、菱边折沿,浅弧腹,底微下凸,盘壁内外呈八个莲瓣状。口沿青花卷草纹为饰,内壁青花折枝花卉纹,外壁饰青花八组并蒂莲瓣纹,盘中间青花缠枝菊纹。釉色白中带灰,青花发色灰暗,胎质洁白坚实。

明洪武二年朝廷在景德镇始置御窑厂,此盘即为明洪武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一件颇具代表性的器物。此类洪武托盘一般以釉里红装饰为多,唯青花少见。因明初对青花烧成气氛控制不成熟,青花发色大部分灰暗。北京故宫藏有同时期盏托,可为参考。



Lot 831|清光绪 青花缠枝莲纹花觚 「光绪癸巳年制」款

高度:40.5cm
来源:沈阳重要藏家
估价:RMB 150,000 - 250,000


撇囗,束颈,鼓腹,圈足外撇。仿商周时青铜器造型,囗沿下饰一周如意云头纹,颈下部绘变形蕉叶纹、回纹各一周,近足处饰回纹,腹部上书「光绪癸巳年制」款。主体纹饰在颈部及腹部,分绘缠枝莲托八吉祥纹饰。

此器器形庄重大气,青花发色青翠,胎体坚质,是一件稀少的光绪官窑器物。


Lot 939|明十六世纪 弥勒菩萨立像

高度:92cm
估价:RMB 1,500,000 - 2,000,000


欣赏过明朝精彩的官窑瓷器,最后我们一起看看两朝的佛教造像。

佛教扎根中土愈久,就吸纳愈多本土文化。到后来,这种影响已非常深远,造像融合中华传说故事,面貌甚至会彻底改变,弥勒正是一例。

大乘佛教中,弥勒是释迦牟尼的继任者,未来将于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是为未来佛。中国人认识的弥勒佛,多是「大肚能容天下事」的布袋和尚版本,其实那是佛教信仰与中土文化结合的形象。

弥勒在印度、尼泊尔、乃至中国隋唐时代,乃是作如来或菩萨造型,外貌就像此尊造像一般,和「胖佛」拉不上关系。

此尊弥勒菩萨立像,断代明朝十六世纪,92cm高,头戴五叶宝冠,缯带伸于耳上两侧,饰夸张的弯折耳铛,面庞方正,额头宽平,双眉高挑,鼻梁细窄,嘴角上扬,鼻子与嘴的距离较短。

身体挺拔,上身袒裸,装饰璎珞项链。腰部纤细,下身着长裙,裙摆平铺于双腿之间。味道古朴,线条娴熟流畅,造型规整,品相完好。



Lot 969|清乾隆 宫廷铜鎏金嵌百宝四臂大观音

高度:71cm
估价:RMB 800,000 - 1,200,000


只要一见有如此佛教造像顶髻上的「化佛」,便可知道主题正是观音大使。

这个「化佛」基本上就是一尊小小的阿弥陀佛,来源多有说法。其中一个故事中,观音本是凡人,皈依佛门后受业于阿弥陀佛,最终大觉大悟。观音于是顶上置佛龛,龛中供奉阿弥陀佛,以报师恩。

四臂代表「息」、「增」、「怀」、「诛」四种佛行。主臂双手于胸前合十,代表智慧与方便合一双运。另外双手所持法跆已佚,一般来说,后方右手持念珠,每拨一珠即救度一众生出脱轮回;左手则持八瓣莲花,以示清静无垢,净化一切烦恼,乃四臂观音造像的标准造型

观音头戴宝冠,释迦顶严,庄严神圣,宝缯飘拂在耳际,宝冠、项圈中嵌宝石,装饰精致华贵。面目宁静含笑,以慈悲慧眼俯视众生。主臂双手当胸合掌,其余两手擎莲花在肩头,身姿挺拔伟岸,比例精准而不僵化。

此尊乾隆宫廷风格鲜明,造型挺拔,工艺精细,从面部到衣纹,串饰至莲瓣,均极华美精致,且原封底保存至今,尤为难得。


拍卖详情

拍卖行:北京京古国际
专场:汇心雅集·明清御瓷 佛像专场
拍品数目:169

预展、拍卖地点:中国大饭店 多功能厅4(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号)
预展时间:2021/6/4-5|9:30am - 7:30pm
拍卖时间:2021/6/6|2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