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作刷新个人亚洲拍卖纪录 西班牙巨匠米罗艺术展香港亮相

西班牙「现代主义艺术三杰」中,毕加索和达利可谓家喻户晓,但对于亚洲朋友而言,米罗(Joan Miró)之名可能稍显陌生。

刚刚落幕的香港拍卖周,米罗画作便以HK$5,057万高价成交,刷新了艺术家在亚洲的拍卖纪录。

究竟米罗的作品有何魅力?他的超现实主义又是如何投射于现实?适逢香港艺术馆举办《米罗的诗想日常》展览,正好让我们一窥这位巨匠的天才创意,如何借日常物品发掘内在的诗情画意。

是此展览共94件作品亮相,包括绘画、雕塑、素描、纺织品、石版画、海报,展期至6月28日。若诸君身在香港,那绝对不容错过。


米罗画作《无题》近日在香港拍卖以HK$5,057万成交|非本次展览之展品

米罗画作《无题》近日在香港拍卖以HK$5,057万成交|非本次展览之展品

米罗是「西班牙现代主义艺术三杰」之一(照片由展览主办方提供)

米罗早期作品受野兽主义、立体主义和达达主义等多股风潮影响,但重心仍在超现实主义。他始终坚守该主义的核心信条:创作旨在将无意识的创造力从逻辑与理性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本次展览以米罗十九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为首,展示他深受超现实主义影响的艺术创作。

后来,他在作品中融入日常物件及拼贴艺术。这种创作方式持续多年,在60和70年代到达顶峰。在此期间,他专注于雕塑、版画,并积极参与公共艺术创作,这些作品亦在此展有所体现。


米罗《人物(带雨伞)》约1931年(1973年复制品),木头、干叶子及雨伞,230 x 136.5 x 159 cm|巴塞隆拿胡安·米罗基金会藏 © 巴塞隆拿胡安·米罗基金会


米罗《绘画》1933年,油彩布本,130 x 162 cm|私人收藏,借予巴塞隆拿胡安·米罗基金会展出 © 巴塞隆拿胡安·米罗基金会(摄影:Joan Ramon Bonet Successió Miró Archive)


米罗《绘画》1943年,油彩及粉彩布本,40 x 30 cm|巴塞隆拿胡安·米罗基金会藏,乔安·普拉茨捐赠 © 巴塞隆拿胡安·米罗基金会

展览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物件」、「诗歌与物质」、「民间艺术」、「海报艺术」、「公共艺术」。

物件

米罗在他父母位于蒙特罗伊格的农庄里接触到大自然乡土文化,开始在作品上呈现一种新的现实。当中无论任何物件,哪怕渺小如卵石,都获得独有的生命力。

在米罗看来,无论一件物件有多微不足道,都能在艺术家及诗人心中唤起诗意,各类物件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成为米罗的灵感泉源。

它们起初只是被表现的对象,其后在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下成为了表现的本身。


米罗《月光下的女人》1970年,水粉、墨汁及蜡笔纸本,99 x 61 cm|巴塞隆拿胡安·米罗基金会藏 © 巴塞隆拿胡安·米罗基金会


米罗《鸭子的飞行、女人、星星》1965年,油彩「学院派」风格布本,100 x 50 cm|私人收藏,借予巴塞隆拿胡安·米罗基金会展出 © 巴塞隆拿胡安·米罗基金会(摄影:Joan Ramon Bonet Successió Miró Archive)


米罗《烧毁的画布(一)》1973年,割裂焚烧过的塑胶彩布本,130 x 195 cm|巴塞隆拿胡安·米罗基金会藏 © 巴塞隆拿胡安·米罗基金会

诗歌与物质

1936年,米罗公开表示不会将绘画与诗歌加以区分。他颠覆了传统绘画的规条,重视创作所使用的载体和彩料。在视觉上,这些被循环再用和反绘画的元素都以最纯粹的本质呈现。

「我越来越重视我在作品中所使用的物料。为了让观者在作出反应前先感受到视觉冲击,我觉得一种丰富而有力的材料是必要的。这样,诗意便透过塑造的媒介表现出来,不言而喻。」


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是贯穿米罗一生的重要灵感来源。他感兴趣的不仅在于其集体性,也在于工匠的工作方式,因为工匠创造的物件,往往能切合人体需要及符合本身用处。这些物件独特在不需要满足其他目的,而只以最根本的形态存在。

因此,来自不同文化的民间艺术往往有相似之处,这一点令他着迷——无论是多本土的物件,都有它的普及性。


米罗《大型壁毯装置(六)》1972年,塑胶彩、绳子、羊毛及乔赛普·罗约制作的壁毯,140 x 187 cm|巴塞隆拿胡安·米罗基金会藏 © 巴塞隆拿胡安·米罗基金会


米罗《女人和鸟》1967年,彩绘青铜,200 x 102 x 77 cm|巴塞隆拿胡安·米罗基金会藏 © 巴塞隆拿胡安·米罗基金会

海报艺术

1960和1970年间,米罗大量创作海报作品。彼时正处于西班牙佛朗哥独裁统治后期,这些作品表达了他对社会的期望与渴求,同时是对现代主义、民主自由和加泰罗尼亚语言、文化的捍卫。

米罗通过海报明确表达公民、政治和文化参与的内容,不仅是他自身所关心的话题,还有缺乏机会公开表达的普通民众之呼声。

他曾说:「我认为艺术家是当他人沉默时为人民发声,他有义务确保他的说话不会白费,而是能服务众人。」


米罗《拯救西班牙》1937年,镂空模印,31 x 24.3 cm|巴塞隆拿胡安·米罗基金会藏 © 巴塞隆拿胡安·米罗基金会

公共艺术

米罗为公共空间创作陶瓷壁画和雕塑,创作前会先考虑可否将其放大并回归自然。

「一件雕塑必须置身于户外,身处自然之间。它须跟山脉、树木、石头融为一体;当这些元素放在一起时,该能组成一个整体;当一只昆虫降落在雕塑上,这只昆虫、蜘蛛、鸟、蝴蝶,都应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米罗也想到将创作融入建筑的可能,希望为城市增添色彩。二战结束后,他更希望为公共空间创造能使建筑和风景融为一体的作品。

他想象如果城市要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艺术品将会在大厦、广场和公园中常常出现。


米罗《人物与鸟》1967年,彩绘青铜,120 x 48.2 x 45 cm|巴塞隆拿胡安·米罗基金会藏 © 巴塞隆拿胡安·米罗基金会


米罗的诗想日常|展览详情

展期:即日至2023/6/28
地点:香港艺术馆2楼专题厅
地址:香港九龙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号
开放时间:
周一至三、五:10am - 6pm
周六、日及公众假期:10am - 7pm
周四(公众假期除外)休馆
费用:
标准票|HK$30
团体票|HK$21
优惠票|HK$15
博物馆通行证|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