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喜马拉雅艺术权威学者,帕尔博士曾写到,求学时读过一本奇书《土星之命》,在研究艺术半个多世纪后,发现书中讲述的艺术家特质:特立独行、个性张扬、执着求索、命运传奇而迥异,同样适用于那些不凡的收藏家和史学家们,克劳德‧德‧马图(Claude de Marteau)尤其如此。
克劳德‧德‧马图(Claude de Marteau)
他在青年时踏上一场旅程,由布鲁塞尔到加德满都,风餐露宿,跋涉万水千山。古老东方的文明如梦似幻,神秘的宗教艺术令这次浪迹天涯的探险成为一次朝圣,开启了他的传奇事业,以及对艺术终生未渝的热忱。
黑白照片里的克劳德神色飞扬,不羁而洒脱。然而,后人亦赞其谨慎而谦逊。他谦称自学成才,却展现出无与伦比的鉴赏力,以及敏锐感知。经手众多公立收藏机构与顶级私人珍藏杰作,却将一切隐藏在「克劳德⸱德⸱马图」名字背后。
图1
图2
1969年,克劳德年仅34岁,纽约大都会博物馆(The Met)从他手中接过此「笈多佛陀像」(图1)。这尊佛像出自印度佛教艺术鼎盛时期,成为馆方最珍罕、最具标志性的南亚艺术馆藏之一。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John D. Rockefeller III)旧藏一尊著名「湿婆舞王像」(图2,现藏于亚洲协会博物馆),同样得自克劳德。
1977年,显赫金融家及收藏家休曼(Christian Humann)的「泛亚收藏」,在洛杉矶举办首场展览,由帕尔博士策展。 「泛亚收藏」正正是由克劳德协助建立的,诸多藏品经他之手,后散见于各大博物馆之中:如斯瓦特宝冠佛像(1986年由弗吉尼亚艺术博物馆收藏)、丹萨替胜乐金刚像(现藏于鲁宾艺术博物馆),以及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之象神像等。 「泛亚收藏」后易手予安思远。 2015年,其中最后的藏品之一、一尊尼泊尔观音像以US$8,229,000于纽约拍出。
图3
2020年,这尊震撼的犍陀罗五尊像石碑(图3)在佳士得拍出,创下新记录。这是克劳德最钟爱的艺术品之一,曾将之印于名片上。 1973年,他在《Oriental Art》刊登此石碑的照片,成为他首个艺术生意公告。
如今,克劳德留下数百件艺术品,包括那些因极为珍爱而始终未肯释出之作。他一生中拥有过多少奇珍,今已难知。然而这些保留下来的、弥足珍贵的艺术品,已足以构建一幅完整而壮阔的佛教艺术史诗图。
犍陀罗艺术,或许是克劳德所涉猎众多领域之中,最享负盛名的。他支持诸多著作出版,其藏品亦多见于重要著录。古老的犍陀罗佛教理想,融合古希腊罗马审美,在这恢弘的雕像收藏中得以彰显。
Lot 26|犍陀罗 三/四世纪 片岩佛陀像
高度:147.5 cm
著录:Mario Bussagli,《L'Arte del Gandhara》, 都灵,1984年,100页,编号3
来源:克劳德‧德‧马图,布鲁塞尔,1970年代前入藏
估价:€500,000 - 700,000
佛陀立像(拍品26)几乎与真人等身,神态宁静,以古典雕塑的「对立式平衡姿」而立,重心移至左侧,仿若将行,静中富有动态。在层层褶皱的厚重长袍下,佛陀身形优美而饱满。此尊佛像借鉴源自印度宗教的元素,以体现其开悟证道之境界,如以圆点作眉间白毫,光线自此射出普照众生。
佛首(拍品25)则高近半米,体量壮观,眼眸如笑意温和,面容静美,轮廓起落有致,极富自然之感。波浪头发与肉髻覆盖之环状发束相映成趣,岩石色泽深邃,为此类作品中已知最完好、精美之例之一。
Lot 25|犍陀罗 三/四世纪 片岩佛首
高度:48 cm
来源:克劳德‧德‧马图,布鲁塞尔,1970年代前入藏
估价:€150,000 - 200,000
Lot 22|犍陀罗 二/三世纪 片岩赫拉克利斯形象之阿特拉斯像
高度:51 cm
著录:
- Mario Bussagli,《L'Arte del Gandhara》,图灵,1984年,页55
- Isao Kurita,《Gandharan Art》,卷二,东京,1990年,页155,图448
来源:克劳德‧德‧马图,布鲁塞尔,1970年代前入藏
估价:€80,000-120,000
今日已极少犍陀罗雕像如此尊阿特拉斯像(拍品22)般,带有如此强烈鲜明的希腊罗马艺术传统。
在古希腊传说中,阿特拉斯与泰坦族一起对战奥林匹亚众神,失败后被惩罚,永远托举天穹之顶。这个传说后来成为希腊以及罗马建筑艺术之灵感,以阿特拉斯像作为支撑构件。受地中海文化交融影响,犍陀罗艺术亦开始呈现此题材,雕刻于佛塔萃堵波之底,托举象征天空的佛塔拱顶。
阿特拉斯的头、肩披着涅墨亚狮皮,为赫拉克利斯之形象。除本拍品外,已知唯一赫拉克利斯形象之阿特拉斯像,藏于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二者相较,本拍品更注重于对这位英雄的古典式塑造,如颧骨高耸、胡子厚重,以及有力的目光。
Lot 18|斯瓦特 七世纪 铜错银佛陀像
喜马拉雅艺术资源网4833号
高度:10.5 cm
著录:
Arman Neven,《Sculpture des Indes》,布鲁塞尔,1978年,页72,编号30
Ulrich von Schroder,《Indo-Tibetan Bronzes》,香港,1981年,页70,图版3E
Jan van Alphen,《Cast for Eternity》,安特卫普,2003年,页70-1,编号14
展览:
「Sculpture des Indes」,Société Générale de Banque,布鲁萨尔,1978年12月8日 - 1979年1月31日
「Cast for Eternity」,安特卫普民族志博物馆,比利时,2005年4月12日 - 6月26日
来源:克劳德‧德‧马图,布鲁塞尔,1970年代前入藏
估价:€70,000 - 90,000
公元五世纪,本来遍布在犍陀罗丰饶平原上的佛教寺院,于嚈哒人入侵中尽毁。兴都库什山脚下的斯瓦特河谷(现今巴基斯坦境内)成为了犍陀罗佛教信众的避难之处。因此,斯瓦特佛像见证着众多重要的艺术及宗教交汇,包括犍陀罗、北印度笈多王朝、正在兴起的克什米尔、吉尔吉特,以及藏西文明。
Lot 19|斯瓦特 约七世纪 弥勒菩萨铜像
喜马拉雅艺术资源网4861号
高度:19.8 cm
著录:
- Arman Neven,《Sculpture de Indes》,布鲁塞尔,1978年,页73,编号31
- Ulrich von Schroder,《Indo-Tibetan Bronzes》,香港,1981年,页92,编号10A
- Jan van Alphen,《Cast for Eternity》,安特卫普,2003年,页73,编号15
展览:
- 「Sculpture des Indes」,Société Générale de Banque,布鲁萨尔,1978年12月8日 - 1979年1月31日
- 「Cast for Eternity」,安特卫普民族志博物馆,比利时,2005年4月12日 - 6月26日
来源:克劳德‧德‧马图,布鲁塞尔,1970年代前入藏
估价:€180,000 - 240,000
斯瓦特的工匠以银作佛陀(拍品18)的双目及白毫,以熠熠光芒表现佛陀之开悟正觉,亦显其慈悲神情。在斯瓦特艺术中,大部分此样式之佛陀坐像,右手皆施予愿印。此像的右手却施无畏印,极不寻常。
这尊优美的弥勒菩萨像(拍品19)为克劳德所珍逾四十载,带有斯瓦特造像最精致的细节与风格特征。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尊备弥勒菩萨像,可与之比较。二者皆坐于狮座,细长的手指持宝瓶。菩萨身躯年轻而健美,莲座花瓣亦饱满舒展,由此可见工匠之高超技艺。
Lot 30|印度东北部 帕拉时期 十二世纪 喜金刚铜像
喜马拉雅艺术资源网4803号
高度:14.7 cm
著录:Jan van Alphen,《Cast for Eternity》,安特卫普,2003年,页85,编号20
展览:「Cast for Eternity」,安特卫普民族志博物馆,比利时,2005年4月12日至6月26日
来源:克劳德‧德‧马图,布鲁塞尔,1970年代前入藏
估价:€120,000 - 160,000
印度东北部为密宗诞生之地,此铜像(拍品30)正铸造于此地的帕拉王朝晚期(十一至十二世纪),为留存至今最古老的喜金刚铜像之一。
铜像细节精致,造型自然灵动,将复杂的多臂、多首喜金刚与无我佛母双身像铸为一体,为帕拉时代铜像艺术之典范。喜金刚八面五官皆清晰而俊美,其中六面位于主面之后,审视各方,第八面出现于火焰状的头发之中,位于十字金刚杵正下方。发上所施的厚重红色颜料,今已见部分脱落,显露出原本精细刻画的头发。
拉萨布达拉宫藏有另一尊帕拉时期喜金刚造像,同样工艺超凡,见冯·施罗德著,《Buddhist Sculptures in Tibet》,卷一,2001年,页303, 编号102D-E。
Lot 33|卡萨马拉 十三/十四世纪 铜鎏金释迦牟尼像
喜马拉雅艺术资源网4855号
高度:31.5 cm
来源:克劳德‧德‧马图,布鲁塞尔,1970年代前入藏
估价:€300,000 - 500,000
卡萨马拉为十二至十四世纪间,跨越西藏以及尼泊尔西部的神秘王国。此尊造像(拍品33)体量壮观,为屈指可数的几尊大型卡萨马拉铜像之一。
佛陀面容柔和宁静,身形却宽阔壮硕,两相融合,流露出慈悲及威严。佛陀手指之间相连、衣领之谷穗图形、镶嵌泪滴状绿松石以及双眉于眉心处连接鼻梁,皆为卡萨马拉造像细节特征。
Lot 44|丹萨替 藏中 十四世纪 铜鎏金莲华手观音像
喜马拉雅艺术资源网4836号
高度:26.1 cm
来源:克劳德‧德‧马图,布鲁塞尔,1975年前入藏
估价:€80,000 - 120,000
曾经金碧辉煌的丹萨替寺,由帕竹噶举建于十三世纪末,为西藏最宏伟的艺术瑰宝之一。
此观音菩萨像(拍品44)手持莲花,精致柔和,鎏金厚重华美,多宝璎珞严饰其身,莲座为典型丹萨替造型,为纽瓦尔巧匠为显赫西藏庙宇所作铜像之典范。
Lot 47|西藏 十四世纪 铜鎏金金刚总持像
喜马拉雅艺术资源网4856号
高度:22.5 cm
来源:克劳德‧德‧马图,布鲁塞尔,1970年代前入藏
估价:€80,000 - 120,000
金刚总持结金刚座,为一切智慧与慈悲之源。金刚总持之法身为空,无形无相,故此造像呈现优美的报身形象,着珠宝璎珞并天衣,表现修行佛法之无量功德,利益众生。
金刚总持双手当胸交叠,组成金刚哞迦罗印,表征智慧与善巧之完美结合。诸多特征皆表现出源自加德满都河谷的尼泊尔造像风格,例如宽大的前额与肩膀,精细的手指塑造和相对简约的珠宝设计。但是,铜像带有封底及内部装藏,头发上带青金石颜料涂绘,所嵌杂宝为绿松石,而非可透光的宝石,皆体现出西藏的宗教传统,表明这尊金刚总持应该为尼泊尔大师为西藏供养人而作。
Lot 41|藏中 十五世纪 铜鎏金喇嘛像
喜马拉雅艺术资源网4801号
高度:22 cm
来源:克劳德‧德‧马图,布鲁塞尔,1970年代前入藏
估价:€80,000 - 120,000
西藏艺术在十五世纪迎来复兴时期,与明代宫廷频密往来,亦之提供了灵感。此大师像(拍品41)身披华美僧衣,花纹极为繁复而精致,再现了当时明代宫廷的华贵丝织品。面容极富魅力,线条分明,饱满的面颊因微笑而生出皱纹,当为一寺庙高僧所作,描摹精准而传神的肖像。
Lot 52|西藏 约十七世纪 铜鎏金莲花生大士与曼达拉娃及益西措嘉像
喜马拉雅艺术资源网4810号
高度:24 cm
来源:克劳德‧德‧马图,布鲁塞尔,1970年代前入藏
估价:€100,000 - 150,000
莲花生大士为宁玛派之祖师,被尊为「第二佛陀」。此铜像(拍品52)铸造精美,鎏金厚重,莲座风格特征显著,莲瓣长且鼓起,尖端弯起,属于藏中日喀则地区的扎什伦布寺所造之像。
十二臂红象鼻天(拍品57)为观音菩萨之罕见化身,现身于山水之间,于坐骑鼠上欢然起舞,赐予财宝和富足。宝生佛现身于正上方之云雾中,众祖师及神祇相伴。
Lot 57|俄尔寺 藏中 十八世纪 十二臂象鼻天唐卡 布面设色
正面红字藏文标志画中各像尊名;主尊像背面以红字藏文书「唵,阿,吽」三字咒及四行题记
喜马拉雅艺术资源网89906号
尺幅:73 x 47 cm(画心)
来源:克劳德‧德‧马图,布鲁塞尔,1970年代前入藏
估价:€18,000 - 22,000
邦瀚斯得此委托,将于2022年至2023年间呈现四场拍卖。 2022年6月14日,此珍藏之第一场拍卖将于巴黎邦瀚斯举行。
拍卖详情
拍卖行:巴黎邦瀚斯
专场:德·马图珍藏 I(The Claude de Marteau Collection, Part I)
拍卖日期:2022年6月14日
详情可参阅官网:
https://www.bonhams.com/auction/27813/the-claude-de-marteau-collection-par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