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黄林诗韵(Patti Wong)在告别老东家苏富比后,自立门户创办Patti Wong & Associates。短短两年多时间,这间艺术咨询公司的交易总额已经超过10亿美元。
来到2025年,这位昔日的「拍卖界女王」再创新猷,与Edward和Alex Dolman父子(Dolman Partners)、Brett Gorvy(Lévy Gorvy Dayan)、Philip Hoffman(The Fine Art Group)合作,成立艺术顾问公司New Perspectives Art Partners(NPAP),剑指亚洲、欧洲、美洲、乃至中东艺术市场,再度震撼业界。
被形容为「复仇者联盟」的这个星级阵容,当初为何会有合作念头?近年急剧转变的艺术市场之中,他们看到什么商机?目标客户 - 家族办公室究竟有何需求?全球关注的中东市况又是如何?
诸般问题,值点网交由黄林诗韵本人为大家解答。
NPAP的星级创办人阵容,左至右:Brett Gorvy、Philip Hoffman、Edward Dolman、黄林诗韵、Alex Dolman
NPAP阵容之鼎盛,在艺术顾问界可说是无人能出其右。究竟在现今的艺术市场当中,几位大腕看到了什么机遇?
其实开始的时候,我们四个人就像今天这样,一边喝咖啡聊天,一边倾谈在艺术顾问方面有否合作空间。我们都是大拍卖行出身,喜欢团队工作,虽然曾经是竞争对手,但多年来一直互相尊重。
我前年成立了Patti Wong & Associates(PW&A),Philip早在2001年创办了The Fine Art Group,Bret有自己的画廊,Ed亦刚刚和儿子Alex开设了顾问公司。既然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意,而且发展相当不俗,那不如继续各自的业务,同时以圆桌方式合作,例如每星期聚首一次商讨工作计划,NPAP于是应运而生。
我们看到的机遇是 - 艺术市场近年经历重大转变,规模庞大或架构复杂的收藏,例如是家族办公室,或一个estate(遗产或财产组合),尤其需要全面的艺术顾问服务。 NPAP几位创办人各有擅长的地区网络,包括亚洲、中东、欧洲、美洲,几乎已经涵盖了全球需要。
NPAP成立的新闻稿大概一个月前才发布,但已经有许多藏家联系我们,希望NPAP能协助处理重要珍藏。
家族办公室是近年极为热门的关键词,全球许多大城市都积极抢攻这个市场。然而,坊间鲜有谈及家办的藏品管理和投资。究竟与一般私人藏家相比,家办在这方面有何特别需求?
以香港为例,截至2024年初的数据,有超过2,700间家族办公室,其中885间的资产规模在1亿美金以上。我们能吸引这么多家办,极具竞争力的税制是其中一个关键。
在资产管理上,这些家办需要多样化,而艺术往往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投资范畴。然而,他们大多欠缺艺术方面的专门人士,所以会寻求外来支援。
买卖以外,他们还需要数据、估值、以及其他藏品管理,举如保险、物流、维修等等。这一连串的需求,拍卖行无法包办,那谁来提供服务?这就是NPAP把握的商机。
如果有人帮他们管理地产、管理投资、管理其他资产,那为何艺术品不需要?诚然,收藏是一门兴趣,但当这门兴趣达到一定的金额水平,便会需要艺术顾问的服务。
家族办公室是近年极为热门的关键词
保险、物流、维修等亦是藏品管理的一部份
拍卖场上,若有重要的艺术品举槌,行方宣传时必定会提及「曾经或将会在什么大型展览亮相」。究竟平民大众能够参观的展览,对私人收藏有何影响?
协助客户把作品带到各地博物馆亮相,或是重要时刻展示人前 - 这些都是藏品管理的重要部份。
一方面,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客户一定想和别人分享收藏的喜悦;另一方面,艺术品的曝光率和知名度,也需要有所控制。私人收藏能够在重要美术馆展出,让各地学者埋首研究,令普罗大众认识到其中的收藏体系和主题,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
以LV基金会为例,2023至2024年策划了罗斯科(Mark Rothko)个展,令大家对这位抽象艺术家更感共呜;现在举行中的霍克尼(David Hockney)个展,乃市场焦点所在;下一个展览的主角李希特(Gerhard Richter),亦是亚洲非常喜欢的艺术家。
顶尖博物馆对一件作品、一位艺术家、甚至一个文化都有莫大影响,所以我经常鼓励他们筹办亚洲艺术家的展览。
艺术市场的其中一项趋势,是金融服务愈来愈吃香,惟即使是资深藏家,也未必能了解到箇中全貌。 NPAP成立之后,在这方面会提供什么服务?
PW&A成立之初,就和The Fine Art Group有着姐妹公司般的合作关系。他们在艺术投资和金融方面手执牛耳,如今也将在NPAP担当相同角色,作出法律和财务支援。
Finance财务之中,有一项近年尤其热门,就是Financing借贷 - 如何用艺术品融资,这方面也是The Fine Art Group擅长的范畴。
以苏富比金融服务作例子,为艺术品提供借贷时,自然以拍卖估价为基准。众所周知,拍卖估价有流动性,而且范围可以很广,例如一件高价艺术品,估价可能是5,000万到1亿。
你可能会问:既然估价范围可以这么广,那LTV(贷款价值比)是否亦有很大的浮动空间?我可以告诉大家:确实是的。与此同时,提供借贷的回报率,也是融资服务吸引客户的另一面。
LV基金会于2014年开幕,如今每年吸引逾百万人次人场
LV基金会现正为霍克尼(David Hockney)举办个展
金融世界中,某些顶尖投资机构的入场门槛之高,往往非一般人能够跨过。 NPAP汇聚艺术界大腕级人物,又有否设立特定入场门槛?
从西方油画到中国书画,乃至珠宝首饰等等,PW&A主导的往往是市场最高端的作品。或许正因如此,不少朋友难免觉得PW&A的门槛很高:「若非价值逾亿,还是不要劳烦他们吧。」
其实PW&A并没有这样的门槛。我们是想以自己的专长服务客户,例如代表卖家的时候,如何和拍卖行沟通交接,又如何直接提出宣传推广等要求。
NPAP同样并无实质金额门槛。我们几位创办人合作所带来的优势,是为结构复杂的收藏 - 例如是家族办公室或遗产管理,以及有特别需求的艺术品,带来全球性和多元化的解决方案。只要有这个需要,NPAP就会尽力提供服务。
NPAP几位创办人的共通点,是曾经都在拍卖界呼风唤雨,后来自立门户经营艺术相关生意。对他们而言,拍卖行和艺术顾问公司的角色有何分野?
拍卖当然有它的价值所在。例如早前巴黎拍卖,那个独一无二的手袋破纪录成交*。大家都知道,私人洽购是不可能创出这样的天价。
然而,拍卖界近年遭遇到不少挑战冲击,角色开始有所改变。例如自疫情开始,业界大幅转向数码平台。此举当然令交易效率有所提升,但与此同时藏家会想:网上能完成的事情,是否还需要亲身前赴?当每个星期都有拍卖,而且拍品种类急速增长之下,拍卖还是否大家以往期待的盛事?
无论是成立PW&A,还是现在联合创办NPAP,我都是想提升艺术顾问的水准,全方位照顾客户需要。
大型收藏,以往都是交由龙头拍卖行处理。我们都很看好NPAP的圆桌式合作,期望能扭转市场现在的闷局,带来一些新的火花。
*编按:黄林诗韵所指为原型柏金包在苏富比举槌,详情可参阅《为珍‧柏金度身订造的原型柏金包 日本藏家RMB 7,200万破纪录天价投得》
黄林诗韵与Daryl Wickstrom共同创办PW&A
爱马仕为珍‧柏金度身订造的原型柏金包,早前于苏富比以破纪录天价成交
中东是全球关注的庞大市场,可是对外间而言,这个地区总是有着一层神秘面纱,令旁人似乎难以得知实际情况。 NPAP几位创办人之中,Edward和Alex Dolman父子在中东尤其活跃,究竟当地的艺术市场现况如何?
愈来愈多国家了解到艺术市场的重要性,把文化艺术作为经济体系中的核心一环,中东亦是这样的想法。
这10至15年来,中东买家开始在艺术市场频繁出现,而且交易金额很高。无论是卡塔尔、阿联酋、还是沙特阿拉伯,艺术收藏最初都由国家或王室主导,好像是国家博物馆和王室珍藏。
现在透过NPAP联合创办人 - Edward和Alex Dolman父子的观察,我们知道当地涌现许多新进收藏家,他们不是代表国家,而是私人收藏,这一点令人很鼓舞。
谈过中东艺术市场的现况,那么当中又有何商机?
40年、50年前,苏富比和佳士得留意到,中国和亚洲朋友陆续在欧美参与竞投,觉得亚洲是有商机的,所以开始在香港举办拍卖。
两行在香港深耕多年,为本地市场带来巨大的影响和贡献,促成更上一层楼的循环 - 香港成为国际艺术交易重镇,亚洲藏家进一步走出去,参与更多海外拍卖和博览会。
中东和香港颇为相似,他们的藏家在欧美拍场现身后,两行开始着手在当地展开业务。现在的情况是,中东艺术市场需要海外投资发展的协助,海外则希望当地藏家进一步投身国际艺术市场 - 亦即是香港经历过的阶段。
沙特阿拉伯当代艺术博物馆,去年举办聚焦阿拉伯和中国文化的特别展览
今年初,苏富比在沙特阿拉伯举行首场国际性拍卖
2024年,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列出2025年九项重点任务,其中「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位列其首。如今环球政经形势之下,黄林诗韵对艺术市场亦有类似「内需」的见解,不过范围是整个亚洲。
我们想知道中东有什么事发生,其实中东、乃至欧洲、美洲收藏家,他们亦很想知道亚洲下一步的方向。
亚洲人口非常庞大,艺术品交易额亦是与日俱增。如今环球政经形势不稳,亚洲艺术圈应该更加留意我们自己Intra-Asia*的机遇。
编按:Intra Asia虽然直译为「亚洲内部」,惟在商贸上多数指中亚、东南亚、南亚诸国。至于地理上同样位处亚洲的中东地区,一般并不包含其中
艺术市场最近几季较为受压,相对上奢侈品却表现亮眼,颇有逆市上升之势。黄林诗韵与周蕙芝(PW&A董事总经理),皆是把欧美珠宝引进亚洲市场的重要推手,两人对如今的珠宝市况有何洞见?
拍卖行近年经常言及珠宝市场很火热。若我们仔细观察分析,最受买家追捧的是古董首饰和有年份的特定或 signed pieces(刻有珠宝商或工匠名字的珠宝)。
这一点和我们正在经历的「The Great Wealth Transfer」(财富大转移)有莫大关系。二战结束至今已有80年,战后出生的婴儿潮或当时开始收藏的世代,现在已经到了一定年纪 - 仍然在世的,会着手安排藏品去留。已经仙游的,藏品由后代管理,或以estate(遗产)形式出售。
你会发现很多重要私人收藏,都是因此而释出市场的。
这些珍藏了数十年的珠宝,当中有着无数精品,例如是法国珠宝商鼎盛时期的出品,品质与设计令人惊叹,市场上也是难得一见。过去几季拍卖,这些珍宝都拍出很好的成绩,能以估价5倍甚至10倍易手。
黄林诗韵认为,亚洲艺术圈现在应该更加关注亚洲内部的机遇
周蕙芝(Lisa Chow,PW&A董事总经理)亦是珠宝市场的资深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