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毕加索及马蒂斯的宗师 “现代绘画之父”塞尚

文艺复兴有三杰:达文西、米开朗基罗与拉斐尔。后印象派亦有三杰,在大家熟悉的梵高与高更外,就是塞尚(Paul Cézanne)。

现在于 Google 键入“Cezanne”,会发现他的名字成了一个化妆品牌。论到对二十世纪现代艺术的影响力,却以塞尚为大。“现代绘画之父”的头衔,只落在他一人身上。


塞尚(Paul Cézanne)《自画像》

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印象派:他们主张人类视觉并不是静止的,以笔触短促的原色颜料,捕捉巴黎中、上流阶级的流变世界。

后来,不论是高更史无前例地大胆的异样色彩,还是梵高画中永远流动不息的线条所透露出面对流变的焦虑,他们两者都毫不掩饰自己对世界投射的主观情感。他俩远离了印象派,被人称为“后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


梵高《夜晚露天咖啡座》(Café Terrace at Night)


高更《冬天风景》(Winter Landscape)

相较之下,塞尚的画似乎显得肃穆、静默;他的画优美,但要欣赏它们,似乎不太如两位同辈的直观。

 

只在户外作画的艾克思大师

塞尚于万紫千红的巴黎艺术界之中,可谓非常晚熟,他43岁才成功于巴黎沙龙(Salon)展出人生第一幅沙龙画,亦是唯一的一幅。其余的时间,塞尚参展“落选者沙龙”(Salon des Refusés),或跟其他不被正统艺坛重视的印象派画家一起设展。

塞尚喜与画家朋友作精神上的交流,他习惯跟他们互相写信。但他嫌巴黎的画坛太喧闹,后来一人返回自己的故乡——艾克思(Aix-en-Provence),其终生都为艾克斯的景色着迷。

塞尚曾说:“你知道所有在画室内画的画,永远不会比户外画的来得好,(在大自然中)我所看见的绝伦景致,促使我决定只在户外作画。”他坚持实行“外光派”,他几乎每天都背着画架与画具,走到自然,独个作画。塞尚渐渐得到艺术界的拥戴,他被朋友称为“艾克思的大师”(Master of Aix)。


塞尚《加尔达讷》(Gardanne)

塞尚决心改革艺术,这表示他对以往与同代的艺术都有不满。他认为印象派前的传统绘画结构严谨,但因画家都在画室中作画,就表现不出自然的真实生命,即使是达文西,画中总欠了一份说服力;印象派开始走出户外、直接对着题材写生,这是必要的变革,但在塞尚眼中多数印象派画家都没有经仔细思考,只画出松散的画来,作品比不上如提善(Titian)等古典的大师。


提善(Titian)《乌尔比诺的维纳斯》(Venus of Urbino)

 

开启了立体派的塞尚

大家都熟悉毕加索的立体派,而塞尚的名字,后来常被等同于“原立体派”(proto-cubism)。

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或许是英国最有名的在世艺术界家,他曾说塞尚“是第一个用两只眼睛作画的艺术家。”人类固然有左、右两眼,反射到晶状体的光线,经过综合后仿佛在大脑中得出单一的影像。塞尚指出这意味人并非以扁平的方式来观看,两眼永远带着一种的视差,可是过往的画家从来没有表现出这点。


塞尚《牛奶瓶与水果静物画》(Still Life with Milk Jug and Fruit)


塞尚《开着的抽屉静物画》(Still Life with Open Drawer)

由此,塞尚放弃追求以文艺复期式的科学透视法在绘画中制造真实感。他并非不熟习透视法,而是故意打破的惯例。他画了几百幅静物画,很多都有他有名的“会滚下桌子的水果”,其中一幅是《静物:苹果与蜜桃》(Still Life with Apples and Peaches)。在画面中塞尚采用了奇特的透视法,桌子的前方与后方有两个不同的消失点,若我们要将之还原为正统透视的绘画来思考这画,那就意味着桌子是倾斜的坡面,水果会滚到地上。


塞尚《静物:苹果与蜜桃》(Still Life with Apples and Peaches)

然而塞尚的理念是:人类并不真的以科学式的透视法来观看世界。人总是移动视点,前物挡住了后物时,人会伸长脖子或侧头。塞尚的《静物:苹果与蜜桃》与其他静物作品,想要表现的就是人类这个视觉经验。他放弃了所谓透视法上的精准,甚至无视近大远小的原则,在同一画面表现出更多的视觉资讯,让观者得以看见更多水果的更多面向,这是机械的摄影不可能做到的。

塞尚有著名的一句:“把自然视为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的组合。”他认为人在观看事物时首先会把握东西的轮廓,因此他都只画轮廓,不画细节。他指这些轮廓可以化约、简化,他亦确实努力将山与树等景物画成一系列的几何形状。

塞尚几乎只差一步,就进入了立体派。毕加索就更彻底地实践了塞尚以上这句话。

 

整体与统一的绘画

若要总结塞尚绘画的最大特点,大概是他非常努力试图画出一种“整体”的绘画。

过往的西方绘画必然预设了主角与背景之间的分别,即使是风景画,亦只将主角由人物换成了风景,至印象派亦可说是如此。

塞尚的画就要打破这种区分,他融和“主角”与背景,让画面不再有前景与后景的分别。这可见于他共七十多幅的圣维克多山(Mont Sainte-Victoire)系列。

塞尚的《圣维克多山》(Mont Sainte-Victoire)系列:

塞尚的每幅画,于用色、选取的角度与构图都极为严谨。从《圣维克多山》中,我们可以看到塞尚如何制造出深度,但事物之间的距离感非相微妙,我们知道山在远方,但不觉它离我们很远。他相信颜色之间互相呼应多于线条,颜色呈现的事物之间如和声般产生振动。塞尚在所有事物都同时混入了冷色与暖色,这加强了整体的一体感。塞尚的每件事物互相都具有一种有机的关系,而不只是被画家并置在画面之上却互不相干,即使取走任何一件都没有影响。

孤独的现代艺术之父

伟大的塞尚因画而生,亦因画而死。他在作画时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淋湿,感染肺炎离世。他的孤独中死亡,一如梵高与高更。仿佛,孤独是后印象派三杰的共同命运。

据说毕加索与马蒂斯都说过“塞尚是我们的父亲”。在立体派以外,二十世纪初的重要艺术流派,包括马蒂斯的野兽派装饰艺术、未来主义、构成主义与抽象艺术,都可溯源到这位父亲。塞尚教会了所有现代艺术家如何观看,亦教会了他们如何在画布上进行视觉的革命。

【文章授权转载自《香港01》,更多艺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立刻下载App。】
【本文经编辑删节,原文刊于“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