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伦敦拍卖周,非洲艺术家Amoako Boafo的肖像画引来激烈竞投,终以£55万落槌(RMB 490万)成交,不但远超拍前估价,金额更比一年前私人买卖时上升了30倍之多。对一位艺坛新星来说,这理应是天大喜讯。可是Boafo却不这么认为,他不满斯密绰沃兹(Stefan Simchowitz)极速转售他的画作图利,不满得在《彭博社》报道中大声疾呼,公开批评这位「大大有名」的收藏家。
Boafo不满他的画作《The Lemon Bathing Suit》,在短时期内被收藏家于拍卖转售
斯密绰沃兹是一位充满争议的收藏家(图片来自斯密绰沃兹的社交媒体)
「大大有名」之所以要加上括号,全因斯密绰沃兹是一位充满争议的收藏家。他定居洛杉矶,以瞄准新晋艺术家作品「囤积居奇、低买高卖」的手法而闻名,业界对之褒眨不一,毁誉参半。斯密绰沃兹行事乖张,作风高调,又屡屡口出狂言,有评论甚至把他和美国总统特朗普相提并论。
不过他的故事暂且按下不表,现在先谈另一位主角 - 非洲艺术家Boafo。
Boafo于1984年的加纳出生,高中毕业后继续在当地进修艺术,后来在因缘际会下入读维也纳美术学院。他以黑人肖像为标志创作,有评论认为风格与奥地利天才画家席勒(Egon Schiele,1890-1918)接近。近年市场愈趋关注非洲艺术,Boafo正是此潮流下的新星,屡次被艺术媒体选为值得关注的新晋画家。
Boafo是艺术界的新星
有评论认为,Boafo风格与席勒(Egon Schiele)相似。图为席勒自画像,收藏于维也纳的列奥波多博物馆
Boafo在迈阿密的巴塞尔艺术展(Art Basel Miami)大受欢迎,收藏家争着登上画廊的等待名单,务求买下他定价US$25,000 - 50,000的肖像画作。 2019年,著名当代艺术收藏家卢贝尔夫妇(Donald and Mera Rubell)的同名艺术馆在迈阿密揭幕,Boafo被选为首位驻留艺术家。单凭上述二事,就可见Boafo已经在美国声名鹊起。
Boafo去年创作的5幅画作,包括描绘母亲友人浮游泳池上的《The Lemon Bathing Suit》(意为柠檬泳衣),后来交由一间美国艺廊出售。当中4幅,由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等艺术机构的信托人买下,余下1幅《The Lemon Bathing Suit》则落入收藏家Simchowitz手中。
事隔仅几个月,斯密绰沃兹就把画作交由富艺斯(Phillips)在伦敦拍卖。 《The Lemon Bathing Suit》估计仅£30,000 - 50,000,结果在激烈竞投下,上周以£55万高价落槌。 Boafo指出,Simchowitz买下《The Lemon Bathing Suit》时,大概只花了US$22,500。
从US$22,500(RMB 15.5万)到£55万(RMB 490万),换言之斯密绰沃兹极速转售这幅画作,在一年内就赚了30倍的利润之多。
《The Lemon Bathing Suit》在富艺斯高价易手
Boafo十分不满斯密绰沃兹极速转售他的画作。 《彭博社》在拍卖前夕报道此事,Baofo在其中表示:「他(斯密绰沃兹)现在想从中取利。这很可悲,此幅画作太新了……我并不太重视金钱。如果我有博物馆陈列和展览,那就能保证(在画家生涯)获得长寿。」
Boafo曾经在访问表示,自己初到欧洲之时,被白人主导的艺术界所忽视,几经辛苦才受到今时今日的关注。他在报道的说话用意明显:艰苦经营的艺术生涯正有起色,想细水长流的创作下去,当然不希望因为他人一次高风险的极速转售行为,押上自己的名声与仕途。
这种极速转售就像双面刃:一旦成功,艺术家定必获得藏家、媒体、艺评的关注,身价可以在短时间内水涨船高;若流拍收场,则很可能为艺术家带来「很难卖出」的负面标签,影响市场将来收藏或购买的意欲。
Amoako Boafo喜欢以鲜艳颜色入画
即使极速转售以高价成交收场,这种现象仍然会很容易衍生另一个问题 - 市场泡沫。当短期炒卖热潮一过,艺术家身价或许就会悬崖式跌下去。若果当事人并非成名已久的大师级艺术家,而是年资尚浅的新星,作品在市场上更可能永不翻身。
说起泡沫,是时候接上斯密绰沃兹的故事。
斯密绰沃兹瞄准的艺术家,是「新晋冒起」还是「寂寂无名」,见仁见智。不过他们大都有几个共通点 - 年轻,不为人知,没有画廊代表,甚至连日常生活也难以支撑。
斯密绰沃兹对他们可说是无微不至,不但安排工作室,提供画布、颜料等创作物料,甚至起居饮食问题也一一照顾。同时,斯密绰沃兹也会以展览、社交网络等各种渠道,大力宣传这些「新晋」艺术家。
斯密绰沃兹(左)与非裔艺术家Serge Attukwei Clottey(中)、亚裔设计师Kulapat Yantrasast(右)合照(图片来自斯密绰沃兹的社交媒体)
当然,世上没有免费午餐。斯密绰沃兹会直接从他们身上,以低价购入大批画作,再高价转售给他的一众客户,包括电影明星、美式足球员、职业扑克手、整容医生、金融家等等。
这些客户对斯密绰沃兹大都深信不疑,故即使没有听过那些艺术家的名字,他们也毫不介意。有评论认为,这个局面看似双赢,那些年轻艺术家的名声和价钱亦因而获得短暂提升。不过当追捧的泡沫热潮一过,他们随即陷入水深火热的环境,艺术生涯永不翻身。
在芸芸的艺术家人海中发掘出有潜质的新星,把之推而广之,策展宣传,让客户欣赏他们的创作……斯密绰沃兹艺术生意看似和一般画廊差不多,惟两者还是有着根本的分别。
斯密绰沃兹擅于用自己的社交媒体宣传艺术家(图片来自斯密绰沃兹的社交媒体)
艺术家的名声和市场,长久以来是从一个成熟的体制孕育而来。这个体制包括画廊的长期经营、各式各样的展览、传媒的艺术评论、学术上的专门研究、收藏家的聚首分享、拍卖行的易手成绩等等 - 罗马并非一天建成。
在好莱坞电影界出身的斯密绰沃兹却经常无视这个体制。他找出目标艺术家后,在短时间内以自身的人脉、财力、网络把之捧起,再快速转售图利。在许多艺术界人士眼中,他是不折不扣的投机主义者,根本不关心艺术,只是借之在短期内赚取金钱利益,甚至因而赔上了那些年轻艺术家的仕途。
事实上,许多画廊都把斯密绰沃兹列入黑名单,以至他不时需要「另觅途径」购买艺术品。
斯密绰沃兹往日的公司,曾经监制《Requiem for a Dream》(中译:噩梦挽歌)等电影
2017年一次访问中,他谈及被洛杉矶画廊Blum & Poe列入黑名单一事,节录如下:「我喜欢Darren Bader的作品,尽管它们并不容易售出,但画廊(Blum & Poe)拒绝卖给我。我改派一位年轻女顾问代我而去,画廊立即把所有作品都卖给她。我走进Jeff Poe(画廊创办人)的办公室,告诉他实情。他很不高兴。」
「为什么人们要玩花样?我跟着明白了,这些生意是试图制造一个幻象。画廊会告诉我有许多博物馆正等待购买(某件艺术品),或是它已经售出了。我改派其他人代我而去时,却能买下所有作品。」
斯密绰沃兹本人对同业的指摘不以为然。在《彭博社》报道中,他如此回应这次极速转售事件:「事情对这位艺术家(Boafo)而言是百利而无一害……我会把今次卖出画作的利润,用于支持那些正在冒起、在市场没有什么支持、甚少画廊留意、生计靠我支撑的艺术家。」
这位犹太裔收藏家的意思是:我转售艺术所赚的金钱,也有不少是用于支持那些满有天份,却生活艰苦且没人理会的艺术家。
Blum & Poe和不少画廊都把斯密绰沃兹列入黑名单
有人觉得斯密绰沃兹是邪恶奸商,有意见认为他的经营手法其实和很多画廊无异,只是对金钱利益等事远为坦率而已。此两极看法或许难有定论,不过极速转售的风气,则肯定并非斯密绰沃兹所独有。
传统上,艺术市场有所谓「买卖周期」,即每次拍卖或买卖过后,艺术品会相隔一段时间才再度在市场亮相。纵观近年拍卖市场,这个周期已经愈来愈短。尤其是当代艺术,周期即使由以往的几年缩短至只得一至两年,再次易手时仍能高价成交,相关例子在大型拍卖行不胜枚举。
以今次拍卖为例,《The Lemon Bathing Suit》在何时创作、卖家经由哪一间艺廊购入等相关资料,富艺斯在图录中有清楚交代。至于£30,000 - 50,000的估价范围,亦贴近Boafo同类作品在巴塞尔艺术展的售价。
《The Lemon Bathing Suit》局部
换言之,买家明白《The Lemon Bathing Suit》是上年才完成的画作,而且拍卖前已经一度易手的情况下,仍然愿意以远高于市场的金额购入收藏。事实上,画作在拍卖中远超估价落槌,反映除了胜出的买家外,还有一众在途中败阵的竞投者,同样愿意以高价买下Boafo的这件作品。
是次「极速转售艺术图利事件」,我们尽可以有各式意见:或许这是一种疯狂的短期炒卖,或许这是当代艺术昙花一现的现象。可是无论如何,我们很难否认这是因应市场供求、你情我愿的公开成交。
再者,斯密绰沃兹今次是透过画廊购入画作,而并非从艺术家手上直接买下,再经公开拍卖易手。是故,无论他个人操守如何,今次仍然是传统体制中的艺术交易,短时间转手图利也只是整个当代艺术市场风气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果主角不是斯密绰沃兹,而是地位更高、资历更深、行事更为得宜的收藏大家,今次的事件会否变得较为容易接受?批评又是否会变成「独具慧眼」的称赞?又究竟相隔多久转售才算太快?半年?一年?两年?这些问题,笔者只能交由诸君各自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