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民楼、北美十面灵璧山居、天玉居 保利香港拍卖的古董大腕珍藏

古董界有许多大腕,行事作风低调,但珍藏每次释出市场,都必定是焦点所在,引无数英雄在拍卖场上竞折腰。

翻开今季秋拍图录,保利香港拍卖便带来如此三个堂号。

首先是雍正「皇八子」图碗御瓷,曾于香港葛氏「天民楼」轰动海内外的首个公开展览亮相;接着是名列「宋代五大名窑」的定窑孔雀穿花纹葵口盘,源出近年屡屡写下天价成交的「北美十面灵璧山居」雅蓄;此外还有一系列宋元古玉,源出十载前于京师拍卖引起哄动的台湾「天玉居」典藏。

事不宜迟,让我们一起鉴赏这批将于10月8日举槌的珍品佳器。


Lot 3018|清雍正 黄地绿彩「皇八子」图碗一对 「大清雍正年制」款

直径:15 cm
来源:

  • 香港苏富比,1977年12月1日,编号125

展览:

  • 《清代艺术展》,伦敦东方陶瓷学会,1964年,编号188
  • 《天民楼藏瓷(上册)》,香港艺术馆、香港市政局编,中华商务联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1987年,图103
  • 《天民楼基金会藏明清彩瓷特展》,佳士得上海分公司,1994年,页18-19、图8

出版:

  • 《天民楼藏瓷(上册)》,香港艺术馆、香港市政局编,中华商务联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1987年,图103
  • 《天民楼基金会藏明清彩瓷特展》,佳士得上海分公司,1994年,页18-19,图8

估价:HK$2,500,000 - 3,500,000
 

收藏圈流传这么一个故事。在互联网还未面世的年代,有海外华人藏家慕名来港朝圣,误会「天民楼」重器真的收藏在一座公开大楼,于是要计程车司机载他去。司机不明所以,最后驶到了粤语同音的「天文台」。

天民楼真实所在,其实是葛氏私人寓所,自然不轻易展示人前。上述趣事虽是误会一场,但也可从中看出天民楼名气之大,早已传遍中外。

天民楼由收藏大家葛士翘创立,于1960年代已具规模,宫廷御器不计其数,绝对是博物馆级数。 1987年,天民楼藏瓷在香港艺术馆首次公开展览,轰动海内外艺术界,两册图录至今仍奉为中国瓷器「圣经」。

是次举槌的这对雍正朝黄地绿彩「皇八子」图碗,正是当年展出的珍品之一,同时亦被收录于展览图录,可谓「教科书级别」的御瓷。


1987年,「天民楼藏瓷」展览开幕礼,楼主葛士翘向来宾致词

《天民楼藏瓷》被收藏界奉为圭臬,是次这对雍正「皇八子」图碗亦收录其中

黄地绿彩,乃明清宫廷瓷器的矜贵品种。首先,黄地代表九五至尊的皇权,釉色上已是高级;其次,它不但考画工,更讲究雕工,手艺不同一般。

黄地绿彩器工艺复杂,瓷胎未晾干之前,匠人便要依照图样在上面锥划纹饰,接着在底部青花书年款,首次入窑高温烧制。瓷胎出窑后,再填施彩釉,二次入窑低温烧造方成。

早在明朝永乐年间,景德镇御瓷便开始烧造黄地绿彩,惟成果未如理想。直到明朝中叶,黄地绿彩方见大成。

至于黄地绿彩婴戏图碗,乃明代中晚期嘉靖御窑创烧的名贵品种。清初康熙帝已延续烧造,然风格粗犷。及至他的皇儿雍正一朝,御窑厂精益求精,此类器物遂成上品。


本品局部

明 嘉靖 娇黄釉绿彩婴戏图碗|台北故宫

婴戏、百子一类的图纹,传统上与重生男丁、延续血脉有关,早在宋朝已相当流行,当时在书画呈现较多。及至明朝,描绘婴戏的瓷器品种日渐丰富。

不过清代御窑的黄地绿彩器物,多见刻绘花卉、云龙纹,婴戏图却是鲜见。

本碗通景饰「八子闹园」图,庭院中勾栏严整,苍松挺拔虬曲,诸小童嬉戏于庭院中,或转风车,或敲小锣,或击钹,或擂鼓,姿态各异,形象生动,童趣盎然。

宫廷艺术品若以婴戏为主题,人物自然是皇子贝勒,背景当然是皇家庭园,加上矜贵的黄釉为地,故本碗图纹又有「皇八子」图之誉。雍正子嗣不旺,「皇八子」图的情景或许便是帝心所愿。


是次举槌的雍正朝「皇八子」图碗

本品撇口,深弧腹,圈足,足端圆润,修削规整,胎体坚白细腻。碗底心双圈内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字体布局严谨,纤秀端庄,乃雍正御窑标准款识。

纹饰方面,锥刻流畅自然,施彩均匀细致,黄彩清亮,绿彩怡人,是为同类器中之上品。与父亲康熙朝同类器比较,主体纹饰几乎被放大一倍之多,使得画面更为饱满,孩童形象更为突出,刻画填彩亦更为细致。

尤为难得的是,历经数百年岁月洗礼,本器仍然能够成对流传,殊为不易。

除了1987年天民楼的处女展览以外,本器亦于90年代在「天民楼基金会藏明清彩瓷特展」亮相,更早又于伦敦东方陶瓷学会的展览登场。无论是来源还是展览纪录,皆是无懈可击。




 

Lot 3125|宋 定窑模印孔雀穿花纹葵口盘

直径:19 cm
来源:

  • 蓝理捷,纽约,1990年
  • 伦敦苏富比,2004年6月9日,编号156
  • Eskenazi Ltd.,伦敦
  •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编号EK228,购自Eskenazi

展览:

  • 《中国高古艺术》,蓝理捷,纽约,1990年

出版:

  • 《中国高古艺术》,蓝理捷,纽约,1990年,编号33

估价:HK$2,500,000 - 3,500,000
 

天民楼的名字出自古籍,有「不为贫贱忧惧伤神,不为富贵汲汲营营」之喻意。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之名,则源于一件大名鼎鼎的古董。

1989年,晚明名家吴彬《十面灵璧图》在纽约上拍,以US$121万写下中国古书画拍卖纪录。此金额在当时无疑是天价,纪录此后亦保持多年未破。这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美国藏家得此珍品,爱之如惜,也就以之作为堂号,是为「北美十面灵璧山居」。

过去数年,「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横扫香港、北京两地拍场,天价成交屡次登上新闻报道。背后功臣,便是获得藏家信任、负责独家代理的大型拍卖行 - 保利。

令人印象最为难忘的,包括雍正御制的青花釉里红龙纹天球瓶,由「中国古董教父」Eskenazi售予山居主人,最终以RMB 1.47亿天价写下天球瓶成交纪录。

今回这件在香港举槌的定窑葵口盘,亦是Eskenazi为山居主人掌眼把关的佳器。


「中国古董教父」Eskenazi

定窑位于古代定州(今河北省一带),主产白釉瓷器,世称白定。大文豪苏东坡曾咏叹「定州花瓷琢红玉」,金人刘祁亦曰「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足见有花纹的白定,千年之前已是名品。

有明一代出现「宋朝五大名窑」说法时,定窑登榜与汝、官、哥、钧并列,美名遍天下。在此五大名窑之中,定窑更是唯一以纹饰见长者。

匠人在白色胎土上以模子范印花纹,罩上透明釉后,纹线间积釉色深,呈现清晰图案,为牙白素净的瓷面增添无限华美。如此含蓄温雅、变化万千的美感,乃藏家心中的白瓷典范,自然也为宋朝以降各地窑场争相袭仿。


本品局部

本品作六瓣花式开光,模印两只展翅孔雀,口衔花卉,别具匠心。孔雀是南方珍禽,多作装饰纹样,搭配牡丹花,则具有吉祥富贵寓意。

古人认为孔雀与神鸟凤凰一脉相承,故孔雀备受皇室权贵之喜。例如名列「唐宋八大家」的韩愈,写过《奉和武相公镇蜀时咏使宅韦太尉所养孔雀》一诗,以「穆穆鸾凤友」形容孔雀之高贵,堪如鸾凤之友朋。

孔雀既为皇室所爱,自然亦常现身宫廷画作。与本品同出宋代的,包括北宋崔白的《枇杷孔雀图》,以及同样由台北故宫收藏的《缂丝孔雀图》。

古代定州除了瓷器以外,缂丝亦素有盛名。研究指出,定窑印花图案多受同时期织物启发。对比本件定窑的孔雀纹和《缂丝孔雀图》,或可窥见箇中承续关系。


宋 崔白《枇杷孔雀图》|台北故宫

宋《缂丝孔雀图》|台北故宫

藏家都知道,不少瓷器都受到金属器风格影响。本盘亦不例外,六瓣花式开光其实是一种仿金银器的做法。

宋金时期,高水平窑厂的仿金银器出品定位高档,专供权贵使用。金朝《大金集礼》有言:「天眷二年奏定,公主礼物,依惠妃,公主例外,成造衣袄器用等物……定磁一千事」,可见定窑不仅为金国宫廷御用,亦透过榷场贸易进入南宋宫廷。

如本器般的定窑孔雀纹器物颇为罕见,近似藏例仅见台北故宫院藏数件。

本器早在1990年便为蓝理捷(J.J. Lally)收藏,当年亦在这位纽约名古董商举办的「中国高古艺术」展览亮相。及至2004年,本器于伦敦苏富举槌,拍行当时亦形容为「Extremely Rare」- 意即极度罕有。


本品载于2004年伦敦苏富比图录



Lot 3559|宋 黑白玉俏色雕双龙纹佩

高度:8.6 cm
出版:

  • 郭典霖,《天玉居藏玉:唐宋辽金元明清玉器》,编号75

估价:HK$ 1,000,000 - 1,200,000


在拍卖世界,能获得「单一藏家专场」待遇的,尽数非一般人物。今季保利香港秋拍,便为台湾「天玉居」特设专拍。

天玉居珍藏玉器近四十载,2013年时集结300余件古玉,横跨大唐至满清各朝,出版《天玉居藏玉:唐宋辽金元明清玉器》,成为玉器鉴赏的教科书之一。

与天民楼、北美十面灵璧山居一样,天玉居锋芒内敛,行事不喜铺张。不过我们知道,2012年北京保利拍卖,山水堂藏玉大卖,斩获HK$3,800万成交额,当中所藏玉石器,便是由天玉堂主人掌眼把关。

是次我们精选了3件天玉堂珍藏,全部收录于《天玉居藏玉:唐宋辽金元明清玉器》。本俏色双龙玉佩,即为图录封面。


本品为《天玉居藏玉:唐宋辽金元明清玉器》封面

笔者访问过不少收藏大家。对玉器收藏,他们虽各有品味喜好,但就异口同声指出「俏色」最能显示独运匠心。

古代要取得上佳玉石,殊不容易。就算是乾隆盛世,也是出兵平定和田、叶尔羌等地区,打通了玉路,才为该朝玉器繁盛局面打下基础。

那么在更远古的时代,经过开采、运输等诸般困难,手上拿着难得玉石,就要在最不浪费的情况下,善用玉石的异色和皮壳,雕出件件精品。

本龙纹玉佩即为一例。


匠人以椭圆长形的和田黑白籽玉为料,正面俏色立体镂雕黑白云龙戏珠图,背面则饰有四朵云纹上下缭绕。

右边白龙由上而降,蜿蜒曲折,昂头前视,脚踩祥云,呈降龙状;左边黑龙横看爬行,姿态遒劲矫健,回头张口吐珠,与白龙对望,呈行龙状。

两龙跃然玉上,栩栩如生,仿若真固在云霄嬉戏争辉。白龙身上的黄褐色玉皮,以及黑龙身上黑中带白的部份,更令两龙更具立体质感,甚是妙哉。

细赏本品,双龙为桥形角,浓眉压眼,眼珠圆瞪,上唇颚微上扬下勾,颚与眼中间有一小鼻,口露獠牙,下颚有须,腮边饰涡旋纹,尖耳向后斜扬,龙发后飘,细颈,胸前饰蛇腹纹。

此外,如蛇颈曲折弯转的龙身,饰鳞次栉比的鱼鳞纹,背脊凸出如锯齿状,随身形蜿蜒盘旋。四肢肩部饰火焰纹,四肢脚肘后有长毛后飘,脚肘前有护腕,三爪粗壮拳握,龙尾后伸勾卷于右脚下。上述种种,悉数为宋代龙纹的特征风格。


谈起龙,我们自然想到九五至尊。其实在始皇帝之前,中华早就有龙图腾崇拜。

《史记‧封禅书》有曰:「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便指出龙是沟通天地、把统治者接应上天的使者。

此外,《山海经·大荒北经》有云:「应龙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雨」,又说明龙的另一个特性 - 呼风唤雨。是故,若统治者德行顺乎天意,社稷昌盛,风调雨顺,亦会被视为神龙祥瑞。

本玉佩玉质黑白分明,质地温润细腻,雕工精细写实,造型构思奇特,器体硕大精致,品相完美无缺,穷工极巧,气势磅礡无比,高贵华丽,浑身皇家气势,或许便是赵宋皇室随身御用把玩之物。



Lot 3568|金或元 白玉樱桃獬豸纹带饰

直径:6.9 cm
展览:

  • 台中县文化中心,2000年2月
  • 《台湾山水堂藏玉特展》,天津博物馆,天津,2005年7月

出版:

  • 黄明辉,郭典霖,《山水堂藏玉——形神兼备》,台湾,台中县文化局,2002年12月,页96,图96
  • 郭典霖,《天玉居藏玉:唐宋辽金元明清玉器》,台湾,文沛美术图书出版社,2013年6月,页135,编号133

估价:HK$ 300,000 - 400,000


「君子比德于玉」,这句孔子名言,《礼记》、《荀子》、《孔子家语》等经典俱有记载。如本器般以「獬豸」为主题的玉器,便十分适合君子佩带。

獬豸是古代瑞兽,又称「任法兽」。相传外形似羊、黑毛、四足、头上有独角,善辨曲直。东汉《异物志》记载:「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意思是獬豸遇人冲突,会用角撞向理亏的一方;遇人争论,会口咬不直正的一位。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此经典名句出自《论语‧宪问》,是孔子心中君子应有的美德和表现。知者不惑,指能够明辨是非,不被歪理迷惑。獬豸玉雕,岂非正是「知者不惑」的象征。

本器玉质洁净细腻,晶莹密实,镂空雕琢。樱桃树枝叶茂盛,獬豸蹲坐树下山石之上,回头仰望,似张口嘶叫,旁边灵芝丛生,上方一轮皎洁明月藏于流云之中。整件带饰构图缜密,打磨细致。北京故宫有一件双鹿纹带饰,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堪作比较。


明 白玉镂雕松鹿纹带饰|北京故宫

Lot 3689|辽 白玉飞凤纹饰

长度:6.2 cm
出版:

  • 郭典霖,《天玉居藏玉:唐宋辽金元明清玉器》,编号183

估价:HK$800,000 - 1,000,000


凤凰这种远古神兽,本是百鸟之王,后来在悠长的中华文化中,逐渐被赋予了雌性身份,与飞龙分别成为帝后象征。与此同时,又因为其不死不灭的神力,凤凰图腾尤为崇信生死轮回观念的契丹族所尊祟。

在这件玉饰诞生之处、即契丹人建立的辽国,我们不难在皇家艺术中找到飞凤身影。不过神鸟凤凰,同时也有着「君子」的一面。

大诗人白居易,官场失意被贬,路过陶渊明家乡,访其故居并写下抒情诗《访陶公旧宅》。开首「垢尘不污玉,灵凤不置啄膻」,意思是君子不随波逐流,就像美玉出尘不染,灵凤不吃不洁之物。

爱国诗人屈原在《九章·涉江》言志,既说「被明月兮珮宝璐」,以明月之珠和宝璐(即美玉)比喻德实兼备,其志高洁。接着,又言「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意指朝堂晦暗,君子就如鸾鸟凤凰,被主君疏离,一天一天远去;小人如燕雀乌鹊,却登堂入室,在宫廷筑巢。


辽 白玉飞凤纹饰|大英博物馆

本器白玉洁白,纯净清透,润泽晶坚,柔腻如凝脂,典雅精致,为上好的和阗白玉料。双面扁平镂空雕琢一口衔莲花的流云飞凤,头上有灵芝状凤冠、长翎后翘、细颈弯挺,三缕长尾翎向后随风飘动,凤尾下有三朵流云拱托。

综观各地收藏,大英博物馆藏有一近例可比,同样断定为辽代之器。



Lot 3075|商晚期 青铜饕餮纹亚丑父辛簋

高度:15.6 cm
宽度:31 cm
铭文:亚丑父辛
来源:

  • 清宫旧藏(传)
  • 罗振玉旧藏 
  • 黄濬 (1880-1951)旧藏,尊古斋
  • 冯洛侯(1902-1989)旧藏,铙斋
  • Dr. Ernst Hauswedell & Co.,汉堡,1958年5月5日,编号3
  • 德国私人收藏,1958年入藏
  • 广济刘氏蓬勃斋收藏

出版:

  • 黄濬,《尊古斋所见吉金图卷》,卷1,北京,1936,图版47
  • 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卷6,北京,1936,图版17
  • 黄濬,《邺中片羽‧三编》,卷1,北京,1942年,图41
  • 艾锷风,《铙斋吉金录》,北京,1943年,图版XI a-d
  • 殷之彝(张长寿),《山东益都苏埠屯墓地和"亚丑"铜器》,《考古学报》1977年第2期,页23-33,页24,图5, 页25
  • Vadime Elisseeff,《塞努奇博物馆藏中国古代青铜器》,卷1,巴黎,1977年,页141
  • 严一萍,《金文总集》,卷3,台北,1983年,编号1049
  • 林巳奈夫,《殷周时代青铜器的研究》,东京,1984年,页94,编号113
  • 洁西卡‧罗森,《赛克勒所藏西周青铜礼器》, 卷1,华盛顿,1990年,页362,图38.1
  • 考古学报,1997年2期24页,图5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 《殷周金文整合释文》,卷3,香港,2001年,页58,图3332
  • 山东省博物馆,《山东金文整合》,济南,2007年,页262
  • 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影像整合》,上海,2012年,编号03989

估价:HK$ 4,800,000 - 5,500,000


簋为古代用于盛装食物的器皿,最早出现于商代。据《周礼·地官·舍人》,「凡祭祀,共簠簋,实之,陈之。」青铜簋造型多样,变体丰富,有圆簋、方簋、亦有上圆下方者。早期簋并无耳,后来逐渐发展出双耳簋,亦有三耳或四耳者。

此簋外观庄重肃穆,雍容华贵。皮壳厚重,似黑漆,与清宫旧藏青铜器皮壳相似。侈口,束颈,鼓腹,高圈足,兽首半环耳,有耳珥,颈部和圈足均有夔龙纹,辅以弦纹,颈前后增加浮雕虎,腹部前后增饰兽面纹,与故宫所藏堇临簋纹饰类似。

器内底有铭文「亚丑父辛」。已知的「亚丑」同铭器约有百余,为商代晚期的族氏铭文。


本器传承有序,屡经著录,60余年未见于市场,而今面世,实属难得。本件青铜簋由清末民国年间著名文物鉴藏家、尊古斋主人黄濬(1880-1951)购自罗振玉,后经德国收藏家、铙斋主人冯洛侯(Hans Jürgon von Lochow,1902-1989)藏蓄,为《铙斋吉金录》第十一号。

瑞典东方博物馆藏亚丑父辛簋盖,经溯源可知该簋盖亦于20世纪初间接得自于罗振玉。张长寿从纹饰、铭文及尺寸等多方论证,判断该簋盖与此器应为原配。


出版:林巳奈夫,《殷周时代青铜器的研究》,东京,1984年,页94,编号113

出版:艾锷风,《铙斋吉金录》,北京,1943年,图版XI a-d

出版:黄濬,《邺中片羽‧三编》,卷1,北京,1942年,图41

拍卖纪录Dr. Ernst Hauswedell & Co.,汉堡,1958年5月5日,编号3



Lot 3082|宋 铜错金错银凤首方盉壶

尺寸:24 cm高;28.2 cm长
铭文:雍橐泉宫 金盉盎容二升重十六斤八两第五
来源:

  • 日本重要私人收藏

估价:HK$1,000,000 - 1,200,000


神兽猛禽是古青铜器常见纹饰。相对于玉器的各种寓意象征,祭祀崇拜的味道更为浓重。

盉,形似水壶,早见于商代早期,晚商至西周时尤为盛行。按《说文解字》,盉是用作调混酱汁之用;近代学者则认为,盉于商代时用来盛酒,至周朝演变成祭祀中倒水净手之用。

青铜造的盉,大概在汉代开始便不再有之。不过「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类摹古风气从未间断。到了宋朝,因金石学盛行,如本器般的仿秦汉艺术品便因而诞生。


广东信宜出土的西周青铜盉

本品制作精美,分上下部分。上为盖,呈覆门状,盖顶上有神鸟俯卧其上,巨尖喙、圆眼、厚重的眉尾上卷,尖桃型立耳,双翅上翘,器宇轩昂,盖上错金银夔龙纹饰精致华美。

下为盉身,方平口,口沿外展,束颈,器身圆鼓。一侧有流,为凤首形,上唇上卷。圆目凸出其上嵌金,眉毛厚重尾端长而上卷,尖立耳,髭鬣上扬,昂首挺胸。双翅外展铺于盉身之上,精美生动;双足外探,如破壶而出,威猛而雄健。

另一侧为龙形盉把,龙头顶弯脚,龙口微张似有清泉倾流而下。龙颈连接盉身作把,可见工匠构思新颖,别出心裁。此盉在器身做绳纹装饰,划分出错金银夔龙纹饰,使器物更见精美华丽。


本器局部

器身之下,四只熊状瑞兽鼎立四角,弓身屈膝,以肩背扛起器身。 《周礼·春官·司常》记载「熊虎为旗」,郑玄注:「画熊虎者,乡遂出军赋象其守猛,莫敢犯也。」以熊为足,不仅构思巧妙,亦突显上位者威仪。

器底錾刻铭文「雍橐泉宫。金盉盎容二升重 十六斤八两第五」。战国时代,秦孝公下令建造橐泉宫,这座宫殿至汉代仍被使用。由于仿刻了秦代小篆铭文,使此盉平添传奇色彩,让人好奇宋室是否藏有秦代同类盉壶。

本品运用了焊接、刻划、镶嵌、金银错、鎏金、镂空等技法,让人赞叹其复杂、高超的工艺技术。加之器物造型独特,纹饰繁密,周身锈色青绿,结合金银错的工艺,相信是宋代慕古之作。此盉整体虽古朴典雅,却不见商周青铜器威严、凝重的特征,反而显得清新活泼。

台北故宫院藏一件嵌金银三角云纹盉,断代宋朝以后,其兽首立雕与器上错金银纹饰,皆与本品相若。唯本品呈方形,更显大气规整。


是次举槌的宋代铜错金错银凤首方盉壶

宋以后 嵌金银三角云纹盉|台北故宫



Lot 3061|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八吉祥兽足香薰盖炉一对

高度:52 cm
来源:

  • Rochelle Thomas Galleries,早于1980年
  • Asprey & Co.,伦敦
  • 纽约私人收藏
  • 纽约佳士得,2013年9月20日,编号1631

估价:HK$800,000 - 1,200,000


最后一件精选拍品,我们换成大清宫廷艺术品,装饰亦从神兽变为佛教图纹。

谈中国古玩,「景泰蓝」可谓无人不识的名字。这种工艺正名掐丝珐琅,虽然以明代「景泰」一朝命名,但总括来说清朝工艺更为精湛,本对香薰盖炉正是一例。

掐丝珐琅向以色鲜妍丽,光彩耀目著称,且具固久防渗等实用特质,在明清两代时多为帝王朝堂陈设用器,金丝缠身,甚具王者之气。清帝多笃信藏传佛教,而本对香薰盖炉饰八吉祥和「卍」字纹饰,亦有可能是宫廷寺庙之器。


本对香炉外型独特,呈八方形,盘口外侈,束颈,圆弧腹。器身其中四面设衔圆铺首,下承四足。炉盖随炉身作八方形,每面皆镂空雕饰佛教八吉祥纹。开光外为缠枝卷草纹,顶钮圆大,尖顶圆身,形如肥枣,八面皆饰拐子龙如意纹,下承莲托。

炉身颈部饰蕃莲纹,肩饰如意纹一周,腹身每面皆饰缠枝莲纹,莲上亦托佛教八吉祥纹。身足相接处为高浮雕铜鎏金兽首,神情凶猛,造型写实。足身以掐丝珐琅工艺饰如意纹组成的变体兽面纹,仿古之余又具独特的创意。底面饰四只蝙蝠,围绕佛教「卍」字纹而飞。

八吉祥纹又称佛教八宝,宝伞、双鱼、法螺、宝瓶、莲花、盘长、法幢、法轮,象征不同佛法寓意。

例如法轮和法螺,分别象征佛法不灭、度化众生,以及法音警世,降伏众魔。又如法幢,寓意佛法坚固不衰、能胜外道;又像盘肠,形象是没有开端和结尾的结饰,说明佛法圆融无尽。

本品工艺结合镂空、掐丝、錾刻浮雕技法,且掐丝均匀,纹饰清晰;填珐琅料不出界,质地细密,制作精美,非凡俗工艺所能及。

鎏金金水锃亮,熠熠生辉,无论是铜胎体还是鎏金都用尽上等材料,乃清乾隆时期精品。更难得的是,本品呈完整一对,实为赏玩收藏之上品。


保利香港拍卖|2023年秋季拍卖

地点:香港君悦酒店
地址:香港岛湾仔港湾道1号

预展日期:2023/10/3 - 7|10am - 6pm

天玉居藏玉专场
拍卖日期:2023/10/8|9:30am

颐华:宫廷艺术珍品选粹
拍卖日期:2023/10/8|3pm

玫茵堂珍藏集萃专场
拍卖日期:2023/10/8|顺延

中国古董珍玩专场
拍卖日期:2023/10/8|3:3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