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青汝瓷到对酒当歌 走一趟北京保利春拍的骚人墨客美术路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中国古代文士,既在一人之下主宰百姓福祉,又于万卷纸上遗下丹青绝句。与此同时,这些骚翁墨客的哲学、思想、品味、喜好,也藉由历朝历世的艺术品流传至今。

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举槌在即,我们在众多精彩拍品中追随读书人脚步而行,从天青汝窑到嘉靖鱼罐,再由明代漆雕走到洋洋酒器,在古美术世界中风花雪月一番。


Lot 5664|明 天青釉盏

尺寸:口径11.3 cm;高6.4 cm;底径5.8 cm
备注:

  • 日本仁孝天皇至孝明天皇时代(乾隆时期),大德寺四百三十世法师大彻宗斗旧藏
  • 昭和八年十月,大阪自治会会长自名古屋美术俱乐部入扎会所得
  • 日本山形县山形市円隆寺收藏

展览:

  • 名古屋美术俱乐部,入扎会展览,昭和八年(公元1933年)十月,日本名古屋
  • 山形市円隆寺,「北宋汝窑青磁」特别展,昭和五十年(公元1975年),日本山形县

出版:

  • 名古屋美术俱乐部,《入扎会》展览图录,页十一,日本,名古屋

估价:RMB 12,000,000 - 22,000,000


中华大地诸世皇朝之中,宋代美学之高雅无出其右。宋人美学讲求逸和韵。前者本指生活和精神境界,例如老庄便是一种逸的哲学,透过艺术表现出来的特点便是得之自然与崇简,后者则是指余意、余韵。

逸和韵是相辅相成的,如北宋范温所言:「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即为尽美之境。

如此美学,宋瓷匠人以单色釉去追求表达,其中又以名窑之首的汝窑为表表者。汝瓷素雅不艳、含蓄实华、韵致古淡,追求一抹雨过天青之色,朴简归真却又余韵无穷,与名冠天下的宋画一样达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境,在自然与艺术之间取得了完美的平衡。

吾人传统上认为,汝窑是皇家独享的品味,其实这只答对了一半。

王安石熙宁变法可说是一石激起千重浪,除了在政制上冲击北宋建国以来追求安稳的格局,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艺术创作。例如画院花鸟画派便在此时大幅变革,称为「画坛熙宁变法」;反对变法的苏轼失势,贬官下放期间带来了文人画的潮流。

陶瓷学术权威秦大树(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考证,汝窑则是王安石变法以后,新党推出新承包制度之产物。特点是上贡朝廷后,余下的瓷器可以出售。

事实上,汝窑茶器当时不但为文人阶层所推崇备至,佛界人士也对之甚为青睐。北宋名僧释德洪便曾作《无学点茶乞诗》:「政和官焙来何处,雪后晴窗欣共煮。银瓶瑟瑟过风雨,渐觉羊肠挽声度。盏深扣之看浮乳,点茶三昧须饶汝……」

更甚有学者认为,宋朝追求雅瓷的品味实始于文人,再往上传至内府里去。


包装木盒「青磁石昌钵」墨书题字


外层漆盒题字


昭和八年购买收据

今日要是请一位不晓古玩的朋友,把宋朝单色雅品置于其前,他很可能会猜是东瀛出品。箇中原由,可从上述的茶与僧里寻。

宋朝之世,不少东瀛僧人前来中土求法,顺道把文人四艺「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带回故乡。四艺在日本植根,深深影响当地茶道与花道的同时,一众雅品也自此流传下去。追求形与色极致的宋瓷,迷住了近千年以来一代又一代的日本人。

例如日本国宝中的「曜变天目三绝」,便是三件绝世宋朝建窑茶盏。东瀛著名藏家与古董商,包括临宇山人、安宅英一、茧山龙泉堂、千秋庭等等,亦俱是专攻高古宋瓷。

此件汝窑天青茶盏,可能便是在如此情境下由佛僧带到日本,于寺庙珍藏,后被高僧大彻宗斗亲自题写器物名称,再辗转易手。


1975年展览照片


展览目录

文人鉴赏艺术,除了品味,知识自然也需并重。

传世汝窑瓷器中,包含了两类不同的釉质。一类是釉层不厚,但釉质非常匀净,包括本件天青盏,以及台北故宫与大阪市立东洋陶磁美术馆所藏的「无纹海棠盆」。

另一类是釉层较厚,常常布满鱼鳞开片,好像大英博物馆的一件花口盘,和2017年在香港以HK$2.94亿天价成交的天青釉洗。

由此可见,日本旧藏的这件天青釉盏,属于汝窑不足二十年烧制时期较早阶段的代表性器物,故釉层虽然较薄,但异常匀净,釉色亦稍为强艳。


台北故宫汝窑例


香港拍卖汝窑例


是次举槌的天青釉盏



Lot 5514|明嘉靖 青花加黄上红彩鱼藻纹罐

尺寸:直径33 cm;高31.6 cm
备注:

  • 日本大阪重要财阀、中国美术品收藏家旧藏
  • 日本寸巢庵收藏
  • 原配老木盒

估价:RMB 5,000,000 - 6,000,000


宋朝以后,瓷器不再唯单色釉独尊,开始步向图纹彩瓷的花花世界。在这股新潮流之下,中国本土哲学思想、好像上述谈及的道家,就改以更直接的方式展现于艺术品之上。

古时哲学思想对治国的影响,非现今世界所能比拟。例如汉朝文景二帝推崇黄老治术,以无为而治为方针,让中土得以在长年战乱后休养生息。又好像上文王安石的荆公新学,乃至后来冒起的宋明理学,皆尝试把儒释道三家融会贯通,借以治世安邦。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第一集,便以嘉靖求瑞雪开首,太监想要报喜讯时得跑去宫中炼丹房,朝堂上他还念唐朝李翱的《问道诗》,足见这位皇帝如何笃信道教。嘉靖御瓷以「鱼藻纹罐罐」最为闻名,其中一件五彩版本2017年在香港举槌,HK$2.13亿天价易手,其中鱼儿畅泳的纹饰就带着深刻道家理念。

庄子曾多次以鱼说道,除了人人熟知的「知鱼之乐」,还有〈逍遥游〉的「北冥有鱼,其名曰鲲」,乃至〈大宗师〉的「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等等诸般。

鱼藻纹罐造型雍容,釉色肥腴莹润,布局饱满,绘画笔触精妙,笔法灵动,青花色泽稳定柔和,画风及发色颇有成化青花韵致,幽蓝映衬之下,黄彩、红彩更是鲜明,色彩对比强烈,使得画面极具立体效果。

慢慢转动罐身欣赏画面,仿佛看到水草在随水流漂浮摇摆,各式鱼儿也在水中穿梭嬉戏,逍遥自在,使人观之忘忧。如此重器,就像是要把深邃的老庄思想化成人皆可赏的动感图纹,让人于沉迷此等美术期间,不期然地思考天下大道。

鱼藻纹罐作为官窑御瓷,自然也盛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吉祥寓意,包括「富贵有余」、「连年有余」、「金玉满堂」等等。

此外,如本品黄彩之上再敷红彩者,即使在屡屡发明新釉彩的嘉靖御窑,也是极为可贵,后朝更是不复再见。传统古玩收藏称之为「黄上红」,据说取谐音含「皇上鸿福齐天」之意,尤得帝心。

工艺上,青花加黄彩、红彩处理甚为不易,需经三次烧制方成,加上本罐形制硕大,成功率之低可想而知。

综观全球公私收藏,相同者只得数例,除了胡惠春「暂得楼」旧藏一件以外,其余悉数在顶尖博物馆手中,包括北京故宫、北京首都博物馆、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V&A)、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等等。

本罐藏家寸巢庵亦是声名显赫之人,乃名中国艺术品收藏家、古茶道具鉴定家、东京美术俱乐部前理事,所藏金石明清书画率多精妙之品,且多出自日本重要收藏家族,传承有序。杨维祯的《壶月轩记》即为其旧藏之一,去年在北京保利以RMB 9,027万成交,大幅刷新这位元末名初文士的拍卖纪录。


上至下、左至右:北京故宫例、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例、东京富士美术馆例、胡惠春旧藏之例、首都博物馆例、V&A例



Lot 5518|明万历 剔黄云龙纹花形四层盖盒 「大明万历乙未年制」款

尺寸:高14.5 cm;宽11.8 cm
备注:

  • 日本关西重要财阀家族,连续三代日本著名茶道具收藏家及著名东洋(日本及中国)美术品收藏家旧藏
  • 日本寸巢庵收藏
  • 原配老木盒

估价:RMB 3,200,000 - 4,200,000


承上文宋人审美,设计简约的素髹漆器就曾经以含蓄内敛、宁静淡泊的方式成为一时典范。然而,这种素面一色的美学并没有阻碍雕漆的发展,剔红、剔犀工艺愈趋成熟。

彼岸的东瀛同样以漆技见称,所以就像china指瓷器,japan也有漆器的意思。日本把金银色粉融入其中创作出平面光滑的莳绘;中国则在凹凸立体的雕漆上继续进发。

中日漆艺各有所长,又互相倾慕。例如明清匠人仿效莳绘效果打造倭金漆器,日本也模仿中国雕漆衍生出各式漆品,两地藏家也喜之而雅蓄,这就解释了为何此万历漆盒获日本重要藏家所珍惜多时。

台北故宫藏有《明人十八学士图(琴)》,画中人闲居寄兴于琴棋书画,为雅集盛事铺陈苑囿景致,文士悠闲从事着燃香、棋奕、展书、观画等文艺活动。画中人物围坐的是黑漆桌案,另有通体雕饰如意云头与回纹的剔犀方凳,树后童子也捧着红色漆盒。

由此可见,漆艺就像文房四宝一样,从未缺席中国文人生活。

再看另一幅清朝冷枚的《春夜宴桃李园》,描绘桃李花盛开庭园的文士夜间游宴,也有个硕大的红色漆盒。据考究,古时文人除了集会时爱以多层漆盒载物,有时也会让童子仆人带着漆盒把礼物送予友人。

至于是次上拍的漆盒,则非一般文人能够触之,皆因它是御前用器。


《明人十八学士图(琴)》


《春夜宴桃李园》局部

漆盒通体剔黄雕琢纹饰。盖平顶,盖面随形开光,开光内雕锦地花纹,上雕云龙戏珠纹,龙身盘曲,矫健灵活,张牙舞爪,神情威武,追逐前面的火珠,下饰江崖海水纹。盒、盖外壁雕开光花卉纹,足圈外墙饰回纹。

器内髹朱漆,器底一隅刻「大明万历乙未年制」楷书填金横款,按乙未年为万历二十三年(1595)。明代嘉靖、万历两朝的漆器工艺,乃是永宣两朝后的另一高峰,惟纹饰风格截然不同。万历朝以龙、凤及少量的山水人物和花鸟图案,体现了浓郁的宫廷特色。

北京故宫官方资料指出,剔黄与剔红做法相同,只是漆色有异,然因稀少而尤为珍贵。万历剔黄漆器在近百年来为藏家所珍视,两岸故宫虽有似例,但数量远少于剔红器,例如台北故宫就只得三件万历剔黄漆器。

拍卖市场上若有万历剔黄登场,也往往掀起一番激烈争夺战。例如一件海水龙纹长方盖盒,同样刻「大明万历乙未年制」款,2014年于纽约苏富比举槌,估价仅US$8万,却以US$32.9万易手;又像另一件云龙纹倭角长方盘,刻「大明万历壬辰年制」款,2016年在香港苏富比上阵,估价只是HK$200万,终以HK$824万高价易手。


明万历 剔彩海水龙纹长方盖盒「大明万历乙未年制」款|香港苏富比,2014年


明万历 剔黄云龙纹倭角长方盘「大明万历壬辰年制」款|香港苏富比,2016年



Lot 5522|明 剔红楼阁人物花口倭角方盘

宽度:15.7 cm
备注:

  • 日本关西重要财阀家族,连续三代日本著名茶道具收藏家及著名东洋(日本及中国)美术品收藏家旧藏
  • 日本寸巢庵收藏
  • 原配老木盒

估价:RMB 150,000 - 170,000


漆盘内外皆雕刻剔红纹饰,盘内中分饰以楼阁人物图,楼阁纹路清晰,构图巧妙。内壁四周饰花卉纹,花朵硕大饱满,层次丰富,枝叶弯曲自如,叶随花转,整器层次丰富明朗。盘外壁饰以如意纹,自然柔和,底髹黑漆。若论题材,此盘无疑更合文人口味。

中国漆器制作,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浙江省博物馆藏有一件「木胎朱漆碗」,于1970年代在余姚市的河姆渡遗址出土,断代距今6,000 - 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证明先民开始掌握制漆技术。此碗名列中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的清单之上,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漆器之记载,最先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庄子本人就当过「漆园吏」、即古代种植漆树、生产生漆、管理相关资源的部门官员。更为有趣的是,这位哲人也曾以漆园经历说道,曰「桂可食,故伐之。漆有用,故割之」,讲道家有用之用与无用之用之理。



Lot 5430|清乾隆 青玉仿古爵杯 一对

高度:12 cm
款:乾隆年制、九;乾隆年制、十
备注:

  • 北京保利2011年秋季拍卖 编号5035

展览:

  • 「海外藏家藏历代中国玉雕艺术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 「皇家气象——圆明园国宝暨清代宫廷珍宝展」,滨州市博物馆,2018年
  • 「萃锦曩怀——清代艺术珍宝展」,恭王府博物馆

出版:

  • 《海外藏家藏历代中国玉雕艺术展》,2011年,第56页
  • 滨州市博物馆:《皇家气象——圆明园国宝暨清代宫廷珍宝展》,2018年,第70页

估价:RMB 1,000,000 - 1,500,000


酒于之文人,既是创作灵感的泉源,又是借之抒发胸臆的杯中物。从万世师表孔夫子的「惟酒无量,不及乱」,到一代枭雄曹孟德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乃至写下无数酒诗绝句的诗仙李太白与诗圣杜子美。这些骚人墨客得意时豪饮,相聚时碰杯,失意时独酌,与酒器相处的时间绝不比纸笔墨砚要少。

爵是最经典的古代酒器,盛行于商周之世。 《六艺之一录》曰:「爵于饮器为特小,然主饮必自爵始,故曰在礼实大...…礼天地、交鬼神、和宾客,以致冠、婚、丧、祭、朝、聘、乡、射,无所不用」,指出爵应用之广泛,也强调爵虽小,在礼祭上却是非常重要。

乾隆帝慕古好儒,玉匠故取材远古,以青铜爵为灵感打造此对青玉爵杯。

玉色深翠匀净,气韵苍雅静穆,杯口左右两侧立柱,附设一鋬,敞口深腹。外壁浅浮雕回纹地夔龙纹,下承蕉叶式三足,装饰以卷云纹,古朴神秘。底部中心阴刻隶书「乾隆年制」款,字体朴拙遒劲,为乾隆御器典型写法,署款上方分别刻「九」与「十」则是为了以示序列。



Lot 5426|清乾隆 御制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羽觞杯

长度:22.6 cm
备注:

  • 重要欧洲私人旧藏;
  • 美国奉三堂艺术基金会 (David Huang & Son Art Foundation)
  • 北京保利2014年秋季拍卖7336

展览:

  • 「萃锦曩怀——清代艺术珍宝展」,恭王府博物馆,2019年

估价:RMB 500,000 - 800,000


永和九年,王羲之与四十二路好友名士约于会稽兰亭开派对,期间他们玩了一种名为「流觞曲水」的游戏,即是用觞盛酒,让之在溪流上游出发,在谁前方停下或打转,谁便要作诗饮酒。宴后王羲之于微醺下大笔一挥,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乾隆曾亲自下旨,要求造办处所有作坊制作大量有关兰亭集会的器物,或玉、或瓷、或木,本品相信便是在如此背景下诞生。

觞又称羽觞,椭圆、浅腹、因两侧有半月形耳如飞鸟双翼而得名,尤其盛行于战国至魏晋时期,日常用器多为木胎,另外也有玉、漆、甚至贝壳作材料的高级品。本品为铜胎掐丝珐琅,亦即大家熟悉的景泰蓝工艺,金属丝缠身尽显御前霸气。


明朝《兰亭合卷》局部(祝允明书 文征明图)|辽宁省博物馆



Lot 5428|元 青白釉龙纹梅瓶

高度:27.3 cm
备注:

  • 瑞典藏家卡尔·肯普(Karl Kempe)旧藏
  • Arron Rosenblatt旧藏
  • 伦敦苏富比2008年5月14日 编号325
  • 北京保利2015年春季拍卖 编号8109

展览:

  • 「御赏拾珍——元明清官窑瓷器珍藏」,时间博物馆,2015年5月

出版:

  • 《御赏拾珍——元明清官窑瓷器珍藏》,2015年5月,页016

估价:RMB 2,600,000 - 3,600,000


中国文人自古喜欢以物喻志,例如梅兰菊竹便因为其生长或结构特性,而被视为君子的象征。其实古董收藏界里头,也有类此的情况。

梅瓶小口,短颈,丰肩,肩下渐收,圈足,为中国瓷器史上的经典器形,初源于北宋,流行于历代各朝,成品形状、尺寸、纹饰多样。梅瓶原作酒器,瓶颈细小,易于封存,配合瓶身曲线,方便美酒徐徐斟出。后来梅瓶的亦作花器,以之承载清瘦梅花,尤其合宜。

由于其器形特点,传统古董圈视之为男士体态的反映,又因为小口引伸出谨言之意,丰肩又可象征有担当,故进一步被视为君子之瓶。

蒙元之世,景德镇窑业承袭南宋传统,长期以烧造青白釉(又称影青)器皿为主,枢府釉与青花瓷器是到元晚期方始流行,故在蒙元贵族日常器用方面,青白釉器一直充当着重要角色。

本品烧造年代,可参考一对带狮钮盖的青白釉龙纹梅瓶,1972年于江西万年县石镇街元泰定元年(1324)墓出土,两者纹饰、造型、风格皆尽一致。



Lot 5436|清乾隆 青花芭蕉竹石玉壶春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高度:28.3 cm
备注:

  • 中国嘉德2003年7月13日,编号1140
  • 北京保利2012年春季拍卖 编号6163

展览:

  • 「御赏拾珍——元明清官窑瓷器珍藏」,时间博物馆,2015年5月

出版:

  • 《御赏拾珍——元明清官窑瓷器珍藏展》,时间博物馆,2015年,97页

估价:RMB 2,000,000 - 3,000,000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既然有君子瓶,当然亦得有淑女瓶。

玉壶春指造型为撇口、细颈、硕腹、圈足的瓶式,器形历史悠久,早在隋代已经出现,宋元清三朝诸窑皆有续烧。据考究,玉壶春的名字相信出自唐司空图《诗品·典雅》「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古代人称酒为春,买春即买酒,玉壶春最初正为酒器。传统古玩圈的品味,是认为玉壶春的曲线,正好代表女性体态之美。

玉壶春在自身千年岁月中,器形屡有变改。例如宋元之时,瓶身较为秀丽轻巧,颈部比例较长;明朝初期则瓶颈较短,重心低移,外观凝重。至于清朝玉壶春,大致承袭前朝明代造型,此外在比例、曲线上再加细琢,达至如今我们看到的浑圆饱满S字形。

此式样玉壶春瓶自雍正至宣统朝均有烧造,上海博物馆现藏雍正、乾隆、道光、咸丰及同治五朝之例,堪作比较。


北京保利2022年春季拍卖会

预展时间:2022/7/22 - 各专场举槌前一日
拍卖时间:2022/7/25 - 29
地点:北京国贸大酒店 A厅(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