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利春拍古董精华游 代入乾隆视角欣赏永宣宫廷顶尖艺术

收藏的乐趣,不仅关乎欣赏器物本身高超的技艺,更在于细味背后种种鲜为人知的故事。

今季北京保利春拍,这家业界巨头带来一系统御器珍器,从御题诗漆器到「永平安颂」青花瓷,从御制古琴到「百花不落地」珐琅彩,横跨明清两代的盛世巅峰,体现帝王审美能力丶统治权术丶民族骄傲丶乃至隐藏深处的私人情感。

就让我们从永乐宫廷的剔红盖盒出发,代入三百多年后乾隆皇帝的视角,踏上这趟艺术精华游。

Lot 6417︱明永乐 乾隆御题诗剔红茶花盖盒

「大明永乐年制」款,御题诗钤刻「古稀天子」丶「犹日孜孜」二印
尺寸:直径23.3 cm;高7.7 cm
备注:

  • 法国贵族P-L旧藏
  • 法国私人收藏
  • 法国拍卖行 Mathias & Oger-Blanchet,2019年12月9日,编号57

估价待询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清三代之所以成就盛世,主因在于天子胸襟广阔,能够包容接纳各种优秀的文化事物。这件永乐(1402-1424在位)宫廷漆盒,不但体现了乾隆(1735-1796在位)盛赞前朝艺术的气度,亦显示出他对三百多年历史古玩的审美能力。

漆盒内所刻之御题诗〈咏永乐雕漆茶花盒〉,收录于《清高宗御制诗》,乃乾隆五十年丶即归政前十年所作:「别翻花谱样,图作宝珠丛。朵朵能承露,枝枝如受风。雕几泯痕迹,深浅谢皴烘。以置趯台里,真称照殿红。」

字里行间可见,乾隆绝对是不吝赞美。他尤其喜欢本品雕工圆润无刀痕,以「雕几泯痕迹」形容之;接下来的用字,他选择了笔法的「皴」和墨法的「烘」,说是「深浅谢皴烘」,说明乾隆帝触类旁通,以书画视角切入欣赏本品。


本品上之乾隆御题诗〈咏永乐雕漆茶花盒〉


瀛台三面临水,奇石花树,亭台楼阁,犹如海中仙岛

本品的盖面和立墙,皆是黄漆素地上雕红漆花纹。盖面饰十数朵山茶花,其中五朵已经盛开,八朵含苞待放。椭圆形叶穿插其间,前后掩映,布局饱满。立墙顺时针方向饰菊花丶蔷薇花丶山茶花丶牡丹花丶石榴花,两两成组,俯仰相间。

花纹枝叶纹理清晰而逼真,以不同的锦地雕刻方法,表现不同的花朵蕊芯,花筋叶脉亦处理得细腻入微。正因雕工如此出众,使众花生意盎然,乾隆帝才会感到「朵朵能承露,枝枝如受风」的栩栩如生之感。

最后是「以置趯台里,真称照殿红」。

照殿红是名贵的山茶花品种,也是书画中牡丹的一种分类,引申花卉散发红宝石般的色彩,例如张大千就甚爱绘画「照殿红牡丹」。乾隆这句「真称照殿红」,不但承袭了「深浅谢皴烘」的书画脉络,以之形容装饰山茶花与牡丹的本品,比喻更是妙到毫巅。

趯台一词听上去比较陌生,其实就是大家熟悉的瀛台,即今日的中南海。这里三面临水,奇石花树,亭台楼阁,犹如海中仙岛。乾隆极为喜欢这里的景色,曾御笔亲绘《瀛台胜景图》。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有名的「补桐书屋」便是位于瀛台。下文将会提及的另一重器 - 乾隆御制「湘江秋碧」琴,原本便是置于「补桐书屋」。遥想当时,若此上髹朱漆的古琴,与本剔红茶花盖盒同时置于瀛台,真是两相辉映,「真称照殿红」。


本品局部


本品局部

今日的古董市场,焦点经常落在天价成交的瓷器丶造像丶玉器等身上。其实论制作之困难丶技术之复杂丶成本之高昂丶矜贵之程度,漆器非但丝毫不输,有时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据专家研究,每1毫米的漆层,漆工需要反覆髹漆约30次才能达到。本品漆层厚逾4毫米,即起码要髹漆120次之多。由于每道漆层之间,又需要晾大半天至两天时间,待至半乾方能再髹下一层。仅是这120次的髹漆,少则3丶4个月,多则7丶8个月才告完成。

接着还有剔刻部份。我们以本品笔划最少的锦文为例,至少要36刀方可完成一个。意味仅仅为了盖面一朵茶花的小小花蕊,匠人便要施展600多刀。只要一刀刻错,满盘皆落索。

西汉《盐铁论》以「故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来说明漆器制作之贵重。若以之形容本品,亦无半点夸张。


本品局部


本品局部

明末清初成书的《春明梦余录》有言:「宣德之铜器,成化之窑器,永乐果园厂之髹器,景泰御前作坊之珐琅,精巧远迈前古。」永乐朝漆器闻名天下,和皇帝本人的喜好有莫大关系。

元末明初之际,浙江嘉兴西塘地区以巨匠张成丶杨茂为首的漆工集团,继承唐宋以降的雕漆工艺传统,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取得莫大成功,名重一时。

朱棣篡位登基成为永乐帝后,迁都北京,由于他偏爱嘉兴雕漆风格,遂延揽当地张德刚(张成之子)丶包亮等名工,执掌北京果园厂的雕漆器作坊,奠定剔红盛世。

是故,本品是继承了元代张成丶杨茂风格,精雕细刻,打磨圆润光滑,不露棱角和刀刻痕迹,即明代漆器权威著作《髹饰录》所言的「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


本品肥厚漆层最下端有一道乌色漆线


本品针刻「大明永乐年制」款

《髹饰录》又有言:「其有像旁刀迹见黑线者,极精巧」;「活故宫」王世襄亦确认,故宫所藏永乐剔红器多有如斯黑线。本品肥厚漆层最下端,有一道明显的乌色漆线,符合上述两家所言,佐证其为明初宫廷精品。

明初剔红,多有后加落款习惯。至于本品的「大明永乐年制」款,线条与漆器的乾裂纹路契合,足证乃本朝刻款。此外,最重要的盖面漆层,基本上不见翘裂,亦可见工艺如何上乘。

据统计数字,两岸故宫珍藏之中,带有乾隆御题诗的永宣漆器不足20件。市场上除了本品以外,更只有「明永乐 乾隆御题诗剔红双凤莲花盏托」一例,1976年现身伦敦拍场,曾为赫赫有名的大维德爵士雅蓄,后被漆器收藏大家李经泽购入,再于2009年在香港佳士得以HK$3,314万易手,写下漆器拍卖纪录至今。

且看本品今回于北京亮相,能把这个纪录推上怎样的新高峰。


明永乐 乾隆御题诗剔红双凤莲花盏托︱2009年,香港佳士得,HK$3,314万成交


明永乐 牡丹花卉雕漆圆盒(及乾隆题诗)︱台北故宫



Lot 6408︱明宣德 御制青花「永平安颂」高足碗

「宣德年制」款
直径:16.8 cm
备注:

  • 伦敦苏富比,1985年12月10日,编号195
  • 香港苏富比,2009年4月8日,编号1671

展览:

  • 「弘历的世界——乾隆御制诗文稿丶兰亭图帖缂丝卷暨重要宫廷艺术特展」,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2021年04月23日-05月10日
  • 「青花的故事——景德镇御窑遗址所出与海内外珍藏元明青花瓷器对比展」,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2022年6月20日-7月9日

出版:

  • 保利艺术研究院丶保利艺术博物馆编:《弘历的世界》,编号150,上海书画出版社,2021年
  • 专场:禹贡 - 从永宣至宝到雍乾秘珍

估价待询


看过《神雕侠侣》的朋友都记得,西藏密宗绝世高手金轮法王,身份乃是蒙古国师。虽然小说人物是虚构的,但蒙古和藏传佛教之深厚渊源却是史实。

元朝覆亡以后,中原政权和藏佛关系仍见密切。明初宣德帝一方面笃信藏佛,同时又以宗教笼络为治藏政策。是故,此朝御制佛教重器辈出,无论是瓷质供器丶鎏金铜像丶唐卡圣像丶乃至手抄佛经,皆不乏巨作绝品。

这件御制青花「永平安颂」高足碗正,正属个中代表作,尽显这位九五至尊的个人信仰与政治权术。


本品局部

宣德年间景德镇窑厰烧造的青花瓷器,烧造技术登峰造极,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至上地位。成就宣德青花瓷大名,「苏麻离青」正是此中关键。

「苏麻离青」为西亚进口钴料,呈色深艳明亮,线条间往往形成青蓝中带黑的锡斑,再罩一层透明釉,晕染处淋漓尽致宛如宣纸画的笔触墨痕,极富风韵。

本品通体施釉肥厚,釉色明润,设计简洁高雅。外壁大幅留白,仅于碗壁中线处以青花书写藏文「平安颂」经文一周,外壁下部绘仰式莲瓣纹一周,高足边画卷草纹一周,外壁及高足上下加饰双青线。青花发色苍雅淋漓,笔划纹饰可见铁斑沉着,「苏麻离青」特徵鲜明可见。

至于匠人藉以呈现西亚颜料风韵的器形与文字,则皆是藏传佛教而来。


本品外壁藏文「永平安颂」


描绘罗汉的绢本,留意画右方人物捧着带盏托的高足碗

此宣德青花瓷撇口,深弧壁,高足微侈,足中空,属典型高足碗器形。外壁藏文「永平安颂」为藏地祈颂平安吉祥之重要经典,各大教派均有念诵,可翻译为:日平安,夜平安,阳光普照皆平安,日夜永远平安泰,三宝护佑永平安。

藏地喇嘛每日早中午均要念经吃茶。集体饮茶时,僧侣会取出随身携带的茶碗放在面前,由专门司茶役的僧人斟茶,可知高足茶钟为高僧日常佛事修行必备,朝夕相伴。藏族甚至有谚语曰:「刀碗配套不离身,友或仇人随时见」。

各类高足碗中,如此件饰吉祥经者,尤其受到珍视。明中叶《汉藏史集》载,「两只由朝廷颁赐的碗,被称为格尔,由化身的大明皇帝献给得银协巴和众生依怙大乘法王。这两只碗中大的一只是献给大乘法王的,此碗为青花碗,上面有白昼吉祥(夜晚吉祥)等文字,绘有六种图案及吉祥八宝,由于有这些珍贵的图案更显得贵重。」

如此描述,与宣德朝所制的莲托八宝纹高足碗相合。由此亦可知,吉祥经与八宝皆为「珍贵的图案」,使青花碗更加贵重。


明永乐 白釉印花龙纹高足碗及碗套︱西藏博物馆


明永乐 青花梵文「永平安颂」僧帽壶︱西藏博物馆

上述「……由化身的大明皇帝献给得银协巴和众生依怙大乘法王」记载,亦间接道出了明朝皇帝与藏佛关系。

传统上,藏传佛教称呼当地世俗统治者为菩萨化身。时移势易,当藏佛寻找藏地以外的政权支持时,便把此等做法扩展开去。从元朝到清代,藏传佛教会尊称庇护佛法的汉地统治者为「文殊菩萨化身」,故有「化身的大明皇帝」此类说法。

至于银协巴与大乘法王,分别指藏佛噶举派黑帽系第五世活佛,与明朝赋予萨迦派领袖之封号。永宣两帝透过大量分封法王,分散及平衡西藏宗教势力,权术可见一斑。

是次在保利登场的宣德高足碗,有可能如《汉藏史集》所载青花碗,由明朝天子赠予藏佛上师,但亦有机会供于御苑佛堂,伴随颂佛礼法的宣德帝左右。


本品内壁印刻兰札体梵文经文一周

这件宣德高足碗,外壁尽是异域风华,容易令人忽略景德镇御窑厂在内里低调表达的中土技艺。

细心观赏内壁,实有兰札体梵文经文一周,对应外壁经文位置,只因釉层较厚,颇不易觉察,惟侧光方依稀可见。以手抚之,釉面平整光润,故内壁文字当是于洁白胎体上印刻而成,使文字有浅浮雕效果,施釉后方可显出字形,同时又使釉面平滑,名副其实是鬼斧神工。

碗心中央,则暗刻双圈篆书「宣德年制」四字两行款。字体结构严谨,笔划酣畅自然,转折处浑圆,婉丽飘逸,雍容规度,与寻常所见楷书宣德年款颇为不同,而与见于个别永乐甜白釉的暗刻篆书「永乐年制」款识极为接近,可见本品当烧造于宣德早期。


本品碗心中央暗刻双圈篆书「宣德年制」款


左:本品刻款;右:明宣德 天青釉高足碗款(景德镇御窑厂出土)

宣德御窑楷书款识出自永宣朝书法大家沈度之手,既有文献记载,亦为学术界所确认。

如本品所署之少见的篆书款识,学者对比馆藏与出土永宣器物款识后,亦确认是沈度手笔。例如景德镇御窑厂曾出土「明宣德 天青釉高足碗」,碗心青花书「宣德年制」篆书款,书法风格与本品并无二致。

是故,此式年款当时先由沈度书写,后交景德镇御瓷厂,由工匠按墨迹移到瓷坯上。

沈度于永乐年间被任命为翰林院典籍,由于婉丽端庄字体的字体令皇上十分满意,所以但凡诏丶谏丶制丶敕及御制诗文碑刻,无论是朝堂使用丶内府收藏,还是颁赐属国,明成祖都要沈度书写,甚至把他誉为「本朝王羲之」。

永乐年间开始,天下士人竞相模仿沈度字体,后来的几位皇帝,包括宣德在内,亦对沈度书法赞不绝口。举子为求高中,无不苦练沈字,一时沈字遍天下。直到吴门书派兴起,沈字的垄断局面才被打破。


相同宣德高足碗例︱台北故宫


相同宣德高足碗例︱布达拉宫

综观全球收藏,与本品相同的例子仅四,分别由台北故宫丶西藏布达拉宫丶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丶德国希尔德斯海姆的罗默博物馆珍藏。换言之,只有本品是私人收藏可以拥有。

据清点档案记录,台北故宫一例原藏景福宫-梵华楼-佛日楼区域。两楼皆由乾隆所建,有石梯相连,俱属内廷中重要佛堂。

以此推断,是次拍卖的高足碗亦无疑为极重要之佛前礼器。


是次举槌的宣德高足碗



Lot 6410︱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卉菊瓣纹花浇

「大明宣德年制」款
高度:13 cm
备注:

  • 仇焱之先生「抗希斋」旧藏
  • 胡惠春先生「暂得楼」旧藏
  • 纽约苏富比,1985年6月4日,编号2
  • 瑞士玫茵堂旧藏

展览:

  • 「青花的故事——景德镇御窑遗址所出与海内外珍藏元明青花瓷器对比展」,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2022年6月20日-7月9日

出版:

  • 《抗希斋珍藏有明全代景德名瓷影谱》,Ling, H.D.,仇焱之,香港,1950年,卷1,编号44,页38
  • 《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674
  • 《私人收藏中国御窑瓷器》,马钱特,2012年,页12-15,编号3
  • 保利艺术研究院编,《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上)》,编号96,北京,文物出版社,2020年

专场:禹贡 - 从永宣至宝到雍乾秘珍
估价:RMB 10,000,000 - 15,000,000


2016年,一件与本品如出一辙的宣德花浇,在香港苏富比举槌,先后经法国Yves Mallié丶英伦老牌古董商Bluett & Sons丶以及传奇「农庄乡绅」藏家Roger Pilkington递藏,估价HK$700万,结果在炽热竞投下以HK$2,408万成交。

本品之来源,绝对是不惶多让。

最早为古董业大腕仇焱之「抗希斋」所有,接着为敏求精舍创会主席胡惠春「暂得楼」雅蓄,于1985年在纽约苏富比易主后,又为瑞士药业裕利兄弟「玫茵堂」珍藏。如此名单,已是无可挑剔。

事实上,此类花浇之可流通者十分鲜见,此外亦不过三丶四例而已。


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卉纹花浇︱2016年,香港苏富比,HK$2,408万成交


本品曾为仇焱之(左)与胡惠春(右)珍藏

谈及青花瓷,其中一位最具代表性的藏家,莫过于以元青花闻名的「天民楼主」葛师科。

一次访谈中,葛氏告诉笔者,指蓝色并非中国传统主流色彩,青花于元朝问世,很大原因是受到伊斯兰艺术影响。事实上,许多官窑名品,尤其是青花瓷,都与西亚文化有所渊源。

本品唇口,直颈,颈侧饰有曲柄,溜肩,圆腹下垂,卧足,器形乃是以伊斯兰金属器作摹本。

上文谈及永乐剔红深得乾隆垂青,此类花浇则甚得他的父亲雍正帝青睐。存世两幅雍正朝《古玩图》,可见其御藏珍器之中,便有三件同类花浇。


清雍正《古玩图》局部︱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


本品腹上留白处书「大明宣德年制」款

本品外壁通体以青花装饰,唇部两圈弦纹,颈部及肩部切削成多棱面,棱面上绘饰菊瓣纹,富立体感。腹部主题绘缠枝花卉,花叶旖旎,花形娇柔可爱。腹上留白处书青花六字单行款「大明宣德年制」。

和上述高足碗一样,本品亦是以苏麻离青料绘制。由于颜料含铁量高,自然形成的黑蓝结晶斑点,或浮于器表,或下陷于胎骨,与艳丽的蓝色相互映衬,更增艺术魅力。



Lot 6418︱明弘治 剔黑花鸟大盘

「弘治年滇南尹禄造」款
展览:

  • 「海内外藏宋元明清漆器特展」,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2012年5月5日-15日,30号

出版:

  • 《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下)》,保利艺术研究院编,编号589,北京,文物出版社,2020年
  • 专场:禹贡 - 从永宣至宝到雍乾秘珍

估价:RMB 1,300,000 - 2,300,000


古董收藏中提起云南,大家想起的可能是普洱,或是大理国佛像。其实这个位处边疆的地区,明朝时漆器工艺亦甚是有名。可是由于文献记载稀少,作品又不易确认,故难以引起广泛关注。

这件精巧繁复的剔黑花鸟大盘,极罕见地刻有「弘治年滇南尹禄造」款,正好为云南漆雕史补上重要一页,极具价值。

时间回到元朝,蒙古人征服大理国后,把当地技艺最佳的漆工带到大都皇城。时至明初,这批滇工不但继续在中央效力,而且数量更是「满布内府」。然而,诚如上文所言,永乐帝偏爱嘉兴雕漆工艺,所以宫廷漆器当时并没有走向云南风格。

尽管如此,云南本身的雕漆事业继续发展。及至宣德时期,果园厂有衰退迹象,需要雕漆器时便发给云南制造,再千里迢迢贡送进京,可见云南工艺足以贡御。


本品刻「弘治年滇南尹禄造」款


本品底部

宣德以后,正统丶景泰丶天顺丶成化丶弘治丶正德六朝,内廷仍不时发派云南贡送雕漆器入京,供奉皇室专用。直到再之后的嘉靖一朝,滇工再度进入内府服务,宫廷漆器终于走向云南雕法。

本品即系弘治年间的云南出品,盘内外红漆素地,上面满雕黑漆花纹,盘内作葵瓣式开光,开光内外雕刻同样的花鸟纹,有菊花丶莲花丶石榴花及栀子花等,若干小鸟栖息树枝之上。

细部纹饰处理多采用斜刀阴刻的方法,线条流畅缬密而快利;画面布局繁密,花叶相连,雀鸟停驻其间,神态鲜活。盘面边缘一隅刻画「弘治年滇南尹禄造」楷书款识。

本品花纹繁满细碎,与上述永乐剔红盖盒对比,明显与元明时代嘉兴派的圆润浑厚迥异。


本品局部

正统至正德五帝六朝之间,具款漆器鲜见如片羽吉光。

其中,只有现藏大英博物馆「弘治二年平凉王铭刁」款一例(下图),与本品落款同样齐集时间丶地点丶人物三项要素。

至于其他例子,举如北京故宫的剔红文会图委角方盘,仅刻「滇南王松造」而无纪年,仅能凭风格推断为明朝中期出品。


明弘治 剔红「滕王阁」盘 「弘治二年平凉王铭刁」款︱大英博物馆



Lot 6305︱清乾隆 御制「湘江秋碧」琴

尺寸:琴长101.5 cm;隐间91 cm;首宽15 cm;肩宽16.8 cm;尾宽12 cm
腹款:

  • 「不解攫醳解琴意,七弦挂壁何不可。晖十有三丁晨星,导和理性图书左。湘江夜月来水仙,窗映飘萧绿阴锁。何须鸣玉觅金儒,爱渠亦复周旋我」丶「御制」丶「乾隆御笔」
  • 「乾隆十年秋补桐书屋制,尺度一依钦定律吕正义」丶「比德」
  • 「湘江秋碧」「御赏」

备注:

  • 山中商会,纽约
  • Parke-Bernet Gallerise,山中商会藏东方艺术品清库专场,第三部分,1944年6月28日,编号23
  • F. Bailey Vanderhoef Jr.(1913-2008年)旧藏,美国加州奥海镇
  • 香港苏富比,2016年10月5日,编号3605

展览:

  • 《Oriental Lacquer: An exhibition organised byguest curator, F. Bailey Vanderhoef, Jr.》,圣巴巴拉美术馆,美国加州圣巴巴拉,1976年,编号8

出版:

  • 《Oriental Lacquer: An exhibition organised byguest curator, F. Bailey Vanderhoef, Jr.》,圣巴巴拉美术馆,美国加州圣巴巴拉,1976年,编号8

专场:湘江龙音 - 御制名家古琴藏珍
估价:RMB 25,000,000 - 35,000,000


美国国父华盛顿(1732-1799)童年砍樱桃树,是一个关于诚实的故事;太平洋彼岸的大清皇朝,乾隆帝(1711-1799)也曾经砍树,却是一篇怀念往事如烟的章节。

乾隆年间,一棵梧桐树枯死了。

梧桐枯死不是甚麽新闻,不过这可不是普通的梧桐。它一直于瀛台南侧书屋门前,与另一棵梧桐成对栽种,曾经风雨不改地陪伴书屋中的少年乾隆读书。

老梧桐之死,令乾隆百般感触,黯然神伤,作诗曰:

瀛台双桐向所有,因循枯一成独树。秋夜春朝失侣阴,认巢好鸟徘徊去。老干吟风似作悲,团叶无心菶承露。树犹如此人何堪,爰命郭橐为补足。佳阴依然罨绿窗,相得乍喜矧相妒。未必人心似树然,世间云雨纷新故。倚桐无语立斯须,彷佛廿年前觅句。

「彷佛廿年前觅句」- 二十年前丶即雍正二年,乾隆还是少年弘历时,便始于此书屋读书。如今光阴瞬息,为之悚然。


瀛台补桐书屋


左至右:本品上之「乾隆御笔」丶「比德」丶「御赏」印

这位文青皇帝不忍余下的那棵梧桐「丧侣」,不但替它写诗,更为它「续弦」- 命人在旁补植新树,兼把书屋更名为补桐书屋。

岂料翌年丶即乾隆十年,余下的老梧桐亦告枯死。乾隆不忍丢弃之,下旨砍斫木材制成四床琴,赐名「瀛蓬仙籁」丶「湘江秋碧」丶「皋禽霜唳」丶「云海移情」,各题御诗,置于书屋之中。

乾隆御制之琴,就这麽四床,其中只有「湘江秋碧」在市场现踪。此琴龙池纳音处墨书铭:

不解攫醳解琴意,七弦挂壁何不可
晖十有三丁晨星,导和理性图书左
湘江夜月来水仙,窗映飘萧绿阴锁
何须鸣玉觅金儒,爱渠亦复周旋我

梧桐与古琴,其实有着很美好的故事。

传说中,凤凰通天应地,协五音,合九德,非竹不食,非醴泉不饮,非梧桐不栖。伏羲料定梧桐乃神灵之木,决意制成乐器,于是发明了古琴。可见在中华传统中,梧桐于古琴,如宣纸于书画,本是天合之作。

有趣的是,现今科技分析下发现,梧桐木纤维呈特殊管孔状结构,可以增强琴体的振动效能,利于取得中正平和的音色效果。

新伐梧桐易裂变形,需长时间泡水风乾方能以之制琴。至于补桐书屋的梧桐,几经风吹日晒,在枯荣之间徐徐老去,正好在生命流逝之后,成为书屋主人的斫琴良材。

据《活计档》记录,可知这四床琴的漆作丶部分玉质配件及琴套丶琴匣完成于苏州,是内务府造办处与苏州织造合作的成果。档案字里行间,处处可见乾隆何其重视四琴。

例如,他把制琴任务交与庄亲王督办,而为了避免北京发至苏州的配件木样因气候等原因变样,后者特别指示用石质材料制作配件小样。这种细致入微的建议,令承办者不敢有丝毫差池。

乾隆十年时,宫中玉料储备并不充足,故乾隆帝特别指出若无合适玉料,即向宫外购买。他甚至专门派遣内务府兼通琴丶漆之人前往苏州督办制作过程,耗时近两年才告完工,这四床古琴制作之精细可想而知。


本品之电脑断层扫描照片

「湘江秋碧」琴样为连珠式,金徽,朱红漆,通体仿刻梅花断纹,乃苏州织造的髹漆艺人按照宫廷画师样稿,用针在漆面上勾画而成。琴面造型浑圆,琴面丶琴边发连体小蛇腹断纹。

琴面岳山至七徽处绘有祥云闲鹤。琴轸丶雁足等刻有鹤舞祥云纹,填以金漆。琴面无琴弦摩擦之痕迹,未经长期抚弄。琴底龙池丶凤沼等为如意椭圆形设计,更于龙池丶雁足间开二寸许椭圆音孔,为一般琴制所无。

《清宫档》记载此四琴制作事宜:「乾隆十年十一月十五日汪尤敦丶张若霭奉旨所制四琴着庄亲王遴选良工会同造办处悉心斟酌,其金徽丶玉轸等件具仿古样制办……」此外,琴书有记,琴过五百年方出梅花断。此两点正好证明乾隆好古之癖。

20世纪初,山中定次郎从满清亲王贵族手上购得此琴。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把这位东瀛古董巨商的财产充公拍卖,此琴由探险家F. Bailey Vanderhoef Jr.投得。流落海外多时后,此琴在2016于香港拍卖,如今回到「家乡」京师举槌,且看将写下怎样的佳绩。



Lot 2647︱清雍正 御制珐琅彩百花不落地茶圆

「雍正年制」款
尺寸:直径 10 cm;高 5.7 cm
备注

  • 香港苏富比,1981年11月25日,Lot 278
  • 香港苏富比,2013年10月8日,Lot 3021
  • 香港苏富比,2017秋拍,Lot 3607

出版

  • 《香港苏富比20周年》,香港,1993年,编号231

专场:禹贡 - 从永宣至宝到雍乾秘珍
估价:RMB 13,500,000 - 23,500,000


「百花不落地」瓷器,又有「万花锦」丶「锦地夹彩」等诸般称呼,据记载为宫中赏花时节所用,寓意万花献瑞,盛世长春,可谓大清早期锦绣山河之缩影。

百花不落地虽然创烧于雍正时期,但此朝制品却如凤毛麟角。与本茶圆相同之例仅三,一为北京故宫所有,乃清宫旧藏;二为传奇古董商仇焱之旧藏,后于拍卖易手;三亦经拍卖释出市场,后为「日本鸡蛋大王」伊势彦信雅蓄。

本茶圆则曾三度于香港苏富比上阵,最早是1981年,期间又被编入《香港苏富比20周年》。此图录辑录苏富比进军香港首个二十载之中,最为珍贵的中国艺术精品,可见本茶圆甚受重视。

如斯稀有,除了因为百花不落地本身烧造困难,制作成本极高,更与雍正帝出了名严厉的审美有莫大关系。


清雍正 珐琅彩万花锦纹碗︱经拍卖释出市场,后为伊势彦信雅蓄

此类百花不落地图纹,令人联想到欧洲油画的花卉作品。

欧洲古典静物油画,上绘花朵非但来自四时季节,更有些是异地植物,绝不可能同时同地盛放,所以艺术家需凭草图记录,再加诸幻想创作力把之融于一画。

百花不落地也一样,以本茶圆为例,精绘牡丹丶荷花丶玉兰丶绣球丶兰蕙丶石榴丶芙蓉丶菊花丶桂花丶石竹等诸般四时花卉。即使是清宫御花园,也难以让之同时绽放。画师要把它们统统绘于盌上,令之争艳斗丽的同时,又要保持构图繁而不乱,几类鬼斧神工。

绘画数之不尽的诸般花卉,单是需要调制胭脂红丶黄丶蓝丶绿丶淡墨彩等颜料已考功夫,各种釉色最完美的烧成温度与气份又不尽相同,制作难度与成本可想而知。


本品不同角度之照片

本茶圆的红花以亮点并调合白彩绘花瓣亮处,造成明暗对比效果,使整体纹饰更见立体逼真,乃典型受西洋影响的珐琅彩画工。同样是牡丹和荷花的黄花,却使用了中国画平涂的方式描绘,勾边的更是矾红而非珐琅,或因前者效果更符合院体工笔花卉绘画特点。

在珐琅彩花卉一事上,雍正又曾经觉得「菊花瓣画单了」,下旨以后要「照千层叠落花瓣画」。本茶圆之菊花,花瓣层叠,紧团密簇,无疑正属此种「千层叠落」之式。

笔者以为,百花不落地对雍正来说是一个独特的主题,因为这位帝王素来不喜过度奢华与复杂的设计。然而,即使在花海之中,他还是有本事展现其高雅美学。

首先,花卉虽多,但主次大小有别,且间以枝叶衬托,令布局留有「呼吸」空间,不会令人觉得「窒息」;其次,花卉以红黄为主,唯独一朵蓝色莲花出尘绽放,散发阵阵幽香,如同画龙点睛一样,令整体构图不落俗套。

雍正治国之成功,在于严谨;看来宫廷艺术品之出众,同样有赖这种一丝不苟的态度。


本品的百花图纹

珐琅彩瓷,始创于康熙一朝,专供御用或皇室玩赏,成本高丶产量少,连得宠大臣也不会轻易赏之,在芸芸清朝瓷器中至为矜贵丶最为顶级。即便在今日,珐琅彩也只多见于两岸故宫丶大英博物馆等顶尖博物馆,私人收藏屈指可数。

清代官窑,大都在景德镇烧制而成。可是珐琅彩却不同,景德镇先把精制白瓷素胎运至京城,经皇上钦定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草拟,再交由宫廷画师用珐琅彩画于瓷胎,最后彩烧而成。

珐琅彩料烧成后有透明玻璃质感,由于绘画色地上堆料厚,又有色彩众多且深浅不同的颜料巧妙配合,故画面有层次分明的实感,本茶圆正是个中佳例。

细赏茶圆所绘花卉,与清宫旧藏艺术品对比,可推断蓝本应出自着名词臣画家邹一桂手笔。

邹一桂为雍正朝进士,乾隆朝官至内阁学士。他师法恽寿平,擅画花鸟,曾绘《百花图卷》进呈,甚得乾隆之喜,不但亲题绝句百首,更把之归入《石渠宝笈》著录。清宫旧藏的不少洋彩御瓷,纹饰皆摹自其画作。

清 邹一桂《百花图卷》局部︱中国国家博物馆



Lot 6369︱清乾隆 仿汝天青釉大六方瓶成对

「大清乾隆年制」款
高度:69 cm
备注:

  • Roddy Mcdonnell于1950年代从伦敦获得
  • 后由Sir John Farrington于1980年代晚期至1990年代早期,购自爱尔兰知名古董商Roddy Mcdonnell
  • 北京保利,2016年12月5日,编号5163

出版:

  • 保利艺术研究院编,《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上)》,编号258,北京,文物出版社,2020年

专场:一色,一切色 - 釉瓷幻化「承色」之美
估价:RMB 12,000,000 - 22,000,000


看过繁花似锦的中西合壁艺术,现在转换一下品味,欣赏纯粹清雅的古朴审美。

宋代美学,堪称中华历史上难以攀越的高峰。以一众名窑烧制的单色釉为例,便在陶瓷世界达到了器形与颜色的极致,成为简约美学之一代绝唱,并深刻地影响了此后千载岁月的宫廷御器。

在这个单色釉的黄金时代,当以闻名天下的汝窑称王,有「雨过天青」之美誉,于北宋时为贡御极品,至南宋时已是「尤难得」,及至明朝更被封为五大名窑之首。

清帝好古敏求,对汝窑极是推祟,然皇城所藏传世品数量远远无法满足其所需。是故,雍乾两帝授意仿制,在传奇督陶官年希尧与唐英的努力,以及御窑厂新增的仿古作体制之下,不但成功复烧,品质更是出彩不凡。


本品局部

后世追慕汝窑美学的历代帝王之中,亦以雍乾两朝的仿汝瓷器最为成功,取得形神兼备之效。是次举槌的六方瓶达69 cm之高,体量在同类天青丶天蓝器中无出其右,更是珍贵。

不过尺寸之巨大,同时之带来烧制之艰难。

动手制作过陶瓷的朋友都知道,方形器皿不似圆器般可以拉坯,需以双手塑造,稍一不慎即告变形崩塌。另外,由于六方瓶体积庞大,烧制时占据窑中大部份空间,不同部位的温度与气氛相差变化颇大,故而控制成色亦是甚难。

本品器形古朴,端庄大方,器身六道棱角自上而下随形贯通全器,风格硬朗,线条起伏婉转,古意悠然。釉色甯静淡雅,宛若苍穹,纹片疏朗,釉面滋润凝重并有玉质感,韵味隽永,正是难得烧成之佳器。


Capard House现貌


本品于Capard House的旧照,以及本品之出处说明


Capard House所用之木座

本对六方瓶,最早由Roddy Mcdonnell于五十年代从伦敦获得。及至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这位时任爱尔兰古董商会会长,把之售予John Farrington爵士,此后长时期收藏于其拥有的Capard House之中。

John Farrington曾为爱尔兰最大珠宝商,同时亦是一位有名的收藏家,藏品涵盖十八丶十九世纪的欧洲装潢艺术丶绘画丶雕塑丶现当代艺术丶乃至亚洲古董。

Capard House则是爱尔兰著名庄园,建于1790年,属希腊复兴式建筑,曾为当地贵族Piggott家族所有,John Farrington后来成为继任庄主。

2015年,Capard House连同其中大部份藏品出售,本对六方大瓶才首次为公众所知。


本品至2015年拍卖时,方为大众所知



Lot 6430︱清乾隆 御制胭脂红地洋彩轧道开光「御苑秋猎图」诗文壁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尺寸:22 x 9.5 x 4.5 cm
专场:禹贡 - 从永宣至宝到雍乾秘珍
估价:RMB 2,700,000 - 4,700,000


本壁瓶开光内洋彩绘「御苑秋猎图」,上书〈秋日南苑射猎〉诗文,不但承载着满清的民族骄傲,体现乾隆帝励精图治的精神,更隐含清三代的父子丶乃至爷孙深情。

满清入关以后,学习和吸收了大量汉文化。然而,对于本身引以为傲的传统,亦一直保留下来并予以重视,其中一项便是秋猎行围。清朝以骑射开国,武夺天下。秋猎不但是单纯的打猎活动,更是寓战予猎,乃军事演练的一种,以保持满族崇武本色。

乾隆三年,乾隆帝前赴南苑打猎,「见兵丁于行围之道,马上甚属生疏」,察觉八旗子弟入关后贪图逸乐,荒废武艺,此后不止一次谕命旗人务顺勤习骑射,以「力挽流习」并恢复「满洲之风」。


本品局部

为了弘扬满族打猎骑射传统,乾隆谕令宫廷画家特别绘制数十幅行围画作。其中一幅郎世宁有份参与的《乾隆皇帝射猎图》,描绘南苑狩猎盛况,构图与本壁瓶的秋猎图非常相似。

然而,《乾隆皇帝射猎图》描绘四十余岁的乾隆帝,风华正茂,显然与壁瓶主角并非同一人。后者更为富态稳重,年龄亦应更长。

壁瓶所书〈秋日南苑射猎〉一诗,收录于《乐善堂全集》(乾隆还是皇子时所写之文章赋诗),作于雍正七年;紧随其后的一首是《恭祝皇父万寿》,应作于雍正帝同年的五十一岁寿辰丶即十月三十日前后。

按此逻辑推断,壁瓶所绘者,或许正是乾隆追忆与父皇一起打猎的往昔情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南苑设有鹿圈养之鹿,明清官窑名品「百鹿尊」图纹很可能便是以之为参考蓝本。壁瓶绘猎鹿,比之《乾隆皇帝射猎图》绘猎兔,更显示出南苑特色。


清乾隆《郎世宁等乾隆皇帝射猎图轴》局部︱北京故宫

南苑行围更是乾隆与康熙爷孙情的重要回忆。他曾在诗注中写道:「余十二岁时恭侍皇祖(即康熙帝)于南苑习围,盖我朝家法最重骑射,无不自幼习劳;今每岁春间仍命皇子丶皇孙丶皇曾孙辈于此学习行围,所宜万年遵守也。」

熟悉历史的读者都知道,乾隆极得康熙宠爱,更可说是后者钦点的隔代承继人。从爷爷身上所学的满族打猎骑射传统,他亦致力把之在血脉中传承下去。

秋猎图虽然抢去了我们的目光,但壁瓶其他装饰其实亦是精彩。两侧饰金彩夔龙耳,仿古华贵并重;底承黑釉描金仿漆木座,几可乱真;匠人以铁锥工具在胭脂红地上施展轧道工艺,更是锦上添花。

展现皇家骑射的瓷器,寥若晨星。美国沃尔特艺术博物馆(Walters Art Museum)有一例,同为乾隆朝壁瓶,上书同一首〈秋日南苑射猎〉(其为中间四句,本壁瓶所写则是头四句);另一例在英国曼彻斯特美术馆(Manchester Art Gallery),名为洋彩冬青地四团开光像耳御题诗海棠罇,制于乾隆十二年前后。

综观图纹丶款识丶诗句丶瓷座等特徵,本壁瓶与沃尔特艺术博物馆藏之例,有机会是同一批次设计烧制。


乾隆朝壁瓶近例,上书同一首〈秋日南苑射猎〉的中间四句︱美国沃尔特艺术博物馆的


清乾隆 粉青釉开光狩猎图海棠尊︱英国曼彻斯特博物馆


本季北京保利春拍佳器众多,难以一一详尽介绍。举如以下两例,俱是乾隆朝代表艺术品。

首先是一对青花抱月瓶,体积硕大,几近50 cm之高,开光饰八吉祥灵芝纹,乃是大气稳重、古雅端庄之佛前供器。 2013年,此对青花瓷在伦敦苏富比上阵时,就被选为图录块面。

接著是御制画珐琅墨彩「雪事八咏」御题诗笔筒,八首诗分别东郭履雪、苏卿啮雪、袁安卧雪、谢庭咏雪、王恭渉雪、孙康映雪、陶谷烹雪、程门立雪,描写的都是历史上的名臣才女、大学雅士之典故,可窥得年轻皇子的抱负、生活情趣以及闲适恬淡的心境。


Lot 6432|清乾隆 青花开光式八吉祥灵芝纹螭耳大抱月瓶 成对

「大清乾隆年制」款
高度:49.2 cm
备注:

  • 伦敦苏富比,2013年05月15日,编号222(图录封面)

展览:

  • 「弘历的世界——乾隆御制诗文稿、兰亭图帖缂丝卷暨重要宫廷艺术特展」,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2021年04月23日-05月10日

出版:

  • 《弘历的世界》,保利艺术博物馆编,编号113,上海书画出版社,2021年

专场:禹贡 - 从永宣至宝到雍乾秘珍
估价:RMB 15,000,000 - 25,000,000


Lot 6429|清乾隆 御制画珐琅墨彩「雪事八咏」御题诗小笔筒

「乾隆宸翰」、「惟精惟一」印
高度:9.4 cm
备注:

  • 晚清重臣上海胡湘林家族旧藏

展览:

  • 「弘历的世界——乾隆御制诗文稿、兰亭图帖缂丝卷暨重要宫廷艺术特展」,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2021年04月23日-05月10日

出版:

  • 《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上)》,保利艺术研究院编,编号407,北京,文物出版社,2020年
  • 《弘历的世界》,保利艺术博物馆编,编号97,上海书画出版社,2021年

专场:禹贡 - 从永宣至宝到雍乾秘珍
估价:RMB 5,600,000 - 8,600,000


拍卖详情

拍卖行:北京保利
预展时间:2024/6/9至各专场拍卖前一日
预展及拍卖地点:北京国贸大饭店(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号)

专场:湘江龙音 - 御制名家古琴藏珍
拍卖日期:2024/6/14

专场:一色,一切色 - 釉瓷幻化「承色」之美
拍卖日期:2024/6/15

专场:禹贡 - 从永宣至宝到雍乾秘珍
拍卖日期:2024/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