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赵无极无境抽象到雍正脱俗御瓷 保利香港拍卖春拍精品一文尽览

香港艺术三月过后,业界未有停步。保利香港拍卖2025春拍,将于4月30日至5月3日隆重举槌,拍卖及预展地点设于上环信德中心西座4楼。

距离拍卖尚余不足一个月,现当代艺术、中国书画、中国古董珍玩珠宝、钟表五个版块的精选拍品已率先亮相。

上述五大版块亮点众多,可谓琳琅满目,由赵无极「无境时期」画作《1.12.81》;「明四家」之首、吴门画派领袖沈周晚年经典《落花诗卷》;以品味高雅脱俗见称的雍正御瓷;由43颗天然「帝王绿」翡翠珠组成的项链;到大热独立制表品牌Richard Mille挑战极致工艺的RM 033超薄圆形腕表。藏家们定必能够觅得心头好。

事不宜迟,接下来为大家逐一介绍各个版块的精选拍品。


现当代艺术


赵无极《1.12.81》油彩 画布

创作时间:1981年
尺幅:130 x 162 cm
估价待询


让我们先由油画说起,本季其中一大焦点,落在赵无极「无境时期」作品《1.12.81》。 2023年,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展」,展出这位旅法华人抽象大师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这幅《1.12.81》便是当时的展品之一,足见其代表性。

赵无极一直是亚洲现代艺术市场的中流砥柱,虽然热潮较早前稍有降温之势,但很快就重回战阵。外界对于这位抽象大师的作品,一般以甲骨文、狂草、无境等不同时期分类,每段时期的画风各有特色。

《1.12.81》绘于1981年,当时赵无极已踏入花甲之年。经历了70年代至亲离世之痛,重拾画笔的无极,笔触变得更为内敛,凭借内在境界升华与东方哲学,开创出画风更为开放的「无境时期」。


赵无极

赵无极「无境时期」的创作如何特别?相较60年代力拔山兮大胆豪放的「狂草时期」,80年代「无境时期」笔触更添舒展与张弛,构图从中轴式变为开放式,带着丰富而曲折的人生叙事性。这时期的无极无论艺术概念或是技法已非常纯熟,在气势上、气度上都非常精准,能完全表达到他想表达的东西。

而80年代亦见证着赵无极踏上创作生涯顶峰,他的抽象作品已受全球顶尖艺术圈认可。例如在1981年,巴黎大皇宫国家美术馆(Galeries Nationales du Grand Palais)为赵无极举行个人回顾展,是这位抽象大师在公共博物馆首次个展。

在这重要时刻创作的《1.12.81》,延续无极标志性的「泼墨」风格,以大面积泼洒色块与细腻笔触相结合,构筑出空灵而深邃的宇宙意境。 《1.12.81》诞生之时,无极正持续受中国水墨「留白」与「气韵生动」美学启发,作品更趋整体性,充满「抒情抽象」的冥想氛围。



朱德群《构图 No. 338》油彩 画布

创作时间:1970 年
尺幅:113.6 x 145.4 cm
估价:HK$15,200,000 - 18,000,000


赵无极和朱德群同期留法,皆为法兰西艺术院终身院士,二人与吴冠中合称「留法三剑客」。朱德群的作品在2000-2020年间,市场价值飙升820%,2021年更首度跻身亿元俱乐部,作品在市场上进一步受到肯定。

两人的抽象艺术俱深受中国书法影响,却分别拿取了不同的精粹部份。赵无极取的是「形」,例如甲骨文的形态,用意象来表达文字内容。朱德群取的则是「线条」。

朱德群一方面回溯中国传统绘画的经典美学,另一方面则受西方传统油画启发,其中最重要的是光线应用,发展出独特的「光之书写」风格。


朱德群

他将中国水墨的气韵与西方油彩的表现力完美融合,是次举槌的《构图 No.338》,以罕见的橘红色主调展现其成熟期特色,透过流动的笔触与色彩层次,既呼应南宋马远的留白美学,又隐喻阴阳辩证的宇宙观。

如此充满水流律动感的创作,与艺术家热爱音乐甚有关系。事实上,朱德群习惯创作时播放音乐,边听边画,把旋律、节奏、感觉注入画中。他曾经说过:「音乐也是颜色,音乐之中的节奏韵律与绘画是相通的。」

对他来说,音乐跟绘画不可分割:一个有形,一个无形,都有着律动,好像脉搏一样,与人有所呼应。



奈良美智《洋琴(珍.里奇)》压克力 木板

创作时间:2010年
尺幅:237 x 167 cm(画作);252.5 x 182.5 cm(连框)
估价:HK$15,000,000 - 25,000,000


爱于作画时播放音乐的艺术家,还有来自东瀛的奈良美智。这位东瀛最贵艺术家,在70年代邂逅摇滚音乐,疗愈童年时长期的寂寞心情。

奈良美智1959年生于青森县弘前市,由于双亲工作忙碌,而奈良的性格又敏感内向,所以孩童时期过得相当寂寞。在他成长的年代,正值日本战后重建,欧美文化席卷全球。摇滚音乐乘着这段时期风靡全球,奈良美智亦深受吸引。

奈良后来忆述那段时光:「我感到很寂寞,音乐和动物成为安慰。比起与人用言语交谈,我更擅长与动物交流。」中学时期的奈良,甚至把父母给予买参考书的钱全拿去买唱片,亦曾梦想成为摇滚歌手。

这个愿望最终未有实现,奈良却受唱片包装设计启蒙,成功考入武藏野美术大学,专研绘画。深夜独留在工作室的时间,奈良沉浸在扬声器播放的音乐里,透过画布抒发情感。


Jean Ritchie使用传统洋琴弹奏民谣,成为她的标志性形象

今回保利香港拍卖带来的奈良画作《洋琴(珍 · 里奇)》,明显反映了音乐对奈良创作的影响。画名里的珍‧里奇,是指已故美国著名民谣歌手Jean Ritchie。

这位女歌手最为人称颂之举,莫过于使用传统洋琴(或称扬琴)弹奏民谣,将这种古典乐器带到现代复刻过来。包括奈良喜爱的Bob Dylan在内,不少摇滚乐手都受到她影响。

奈良在本作里,以俐落简单的线条,在木板上刻画弹奏洋琴的女孩形象,向Jean Ritchie致敬,透过原木纹理和精简笔触互相结合,表达出深刻情感。

不只于此,木板画与日本浮世绘的美学更为接近,体现了日本禅宗「少即是多」的哲思,充分表现出奈良在创作里融合西方当代艺术与日本传统美学,开创出独特的平面风格。


中国书画


沈周《落花诗卷》水墨纸本 手卷

尺幅:32 x 582.5 cm
来源:1996年秋,纽约佳士得,Lot 23
估价:HK$8,000,000 - 10,000,000


1503年,因病错过赏花的沈周在感伤之际,写下十首落花诗,借花开花落抒发对时光流逝与自然兴衰的感悟。

这位吴派宗师将诗作与朋友们分享,旋即在文士雅士间兴起吟咏落花的风潮,引来文征明、徐祯卿、唐寅等纷纷唱和。沈周自己也多次和韵,先后完成五十多首,同时创作了不少相关的书画。目前,台北故宫、上海博物馆等地均收藏有沈周书写的《落花诗》。

此卷是沈周81岁创作的《落花诗卷》,笔致从容,布局通朗,堪称其晚年书法艺术的经典之作。


本品局部


本品局部

沈周早年书法承袭家学及苏州地区流行的赵孟俯书风,秀丽中见拙趣;中年后吸收宋人笔意,刻意摆脱流美妍丽的风格;晚年则专攻黄庭坚书体,最终形成独特个人风格,与吴宽、李应祯等同为当时书坛的代表人物。虽然历代学黄庭坚书风者众多,苏州地区亦盛行此风,但以沈周的成就最为卓著。

沈周的「黄庭坚体」是他最具标志性的书风特色。然而,在沈周更晚年的作品中,却存在着另一种返璞归真的精实风格:结字讲究平正稳妥,仅于细微处保留些许黄庭坚笔法,例如拉长的横画与撇捺笔、刻意用力的折肩等。

虽然刻意减少慷慨激昂的颤书,但线条仍保持浑厚苍劲的质感,此《落花诗卷》即近似这一种平和精实的书风。



倪瓒《与茂实征君侍史札》水墨纸本 镜心

尺幅:28 x 27 cm
备注:张葱玉旧藏
估价:HK$7,000,000 - 10,000,000


此封信札的内容是作者倪瓒询问「茂实」能否在十月末或十一月初来自己家中一叙,并表达出迫切想见「茂实」的心情。

倪瓒(字元镇,号云林、迂翁),出身江苏无锡的一个富裕之家,筑有「清閟阁」收藏大量古书画。他擅长山水画,以笔墨简淡、格调高逸著称,自成一家,被推为「元四家」之一,与黄公望、吴镇、王蒙齐名。他更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常在画上题诗,诗画相映成趣。


本品局部

此书札应是倪瓒中年所书,小楷结体有初唐欧阳询之风。笔画多瘦劲硬挺,但有提按顿挫等变化,转折处干净俐落。骨力遒健,落笔精巧,布局雅致,与其晚年结体略扁而用笔丰厚的风格有异。

更难得的是,此信札乃鉴藏巨擘张葱玉(张珩)旧藏。

张葱玉出身浙江巨富之家,家中藏有众多历朝名迹,他自幼耳闻目睹,很快便练就一双慧眼,精通版本目录学和书画鉴赏,年仅20岁即被聘为故宫博物院鉴定委员。 1950年代,他更肩负征集国宝、充实馆藏之重任,在短短数年间征集、审鉴了五百余件书画珍品,奠定了故宫绘画收藏的基础。



姜筠绘 吴昌硕、康有为等诸家题咏《蘧庄图卷》设色纸本、水墨纸本 手卷

尺幅:18 x 103 cm(引首);30.5 x 35.5 cm x 4(画心);题跋:尺寸不一

  1. 李经畲题签条。
  2. 吴昌硕题引首。
  3. 龚心钊旧藏并题跋。
  4. 康有为、郑孝胥、樊增祥、高振霄、冯煦、陈三立、钱崇威、冒广生、梁鼎芬、王尚辰、曾广钧、梁鸿志、陈夔龙、宋育德、左桢、吴荫培、杨钟羲、易顺鼎、恽毓嘉、杨士琦、张文运、李经畲、孙宝琦、刘钊、张志潜、林开謩、张丹斧、叶先圻、周恩孚、宣龚、冯汝玠、张玮、张启后、袁励准、李国杰、吴用威、朱元树等人题跋。

来源:龚心钊旧藏
估价:HK$2,800,000 - 5,000,000


「蘧庄」为晚清著名外交家龚心钊所建的庄园,位于合肥市逍遥津。此画由当时著名画家姜筠所绘,吴昌硕题引首,并有康有为、郑孝胥、樊增祥及陈三立等共三十余名时人政要为之题跋,阵容之盛,足见龚氏当年的社会地位与影响力。

龚心钊出身于安徽合肥名门,其先祖龚鼎孳更是明清之际「江左三大家」之一。晚清以降,龚家与张树声、李鸿章、段祺瑞家族齐名,「龚张李段」被合称为合肥四大望族。


本品局部,请横置观看


本品局部


本品局部


本品局部

画卷主体为蘧庄四景,由龚心钊同年举人姜筠执笔。姜筠山水师法「四王」中的王翚,苍润古秀,工写兼至,设色典雅。清代画坛乃正统派画风的天下,姜筠深得王翚精髓,在当时亦享有盛誉。

吴昌硕所题引首更添此卷风华。吴昌硕精通诗书画印「四绝」,书法以篆书最为闻名。他痴迷篆刻,博览众多金石原件及拓本,反覆钻研。故此,他所作篆书古朴凝练、遒劲老辣,自成一格,在此引首中可见其独特风采。


中国古董珍玩


清雍正 粉彩及珐琅彩「梅竹先春」芝仙祝寿图碗 「大清雍正年制」款

直径:14.3 cm
来源:

  • 1958年至1961年英国驻北京高级官员,William Kenneth Slatcher C.V.O.(1926-1997)先生旧藏及其家族递藏
  • 法国苏富比,2016年6月23日,编号93

估价:HK$8,800,000 - 12,000,000


寒梅傲雪凌霜、翠竹直节中空,与苍松并称岁寒三友,象征君子高尚品格。梅竹先春是雍正情有独钟的题材,屡绘于御旨烧制、宫廷最为矜贵的珐琅彩器之上,台北故宫现珍藏数例。

本碗外壁粉彩绘折枝梅花,横欹生姿,枝头吐萼含苞,风姿绰约。画笔清秀细腻,设色淡雅逸丽。寒梅画为五瓣双层,红梅萼片以淡粉彩敷染,花瓣略染胭脂红,白梅萼片以绿彩敷染,花瓣填绘玻璃白彩,两者对比鲜明,朵朵粉嫩宜人,极为清雅,尽显梅花的劲峭冷香。梅树主干间隙之中,又以洋彩技法绘就灵芝两颗,以示祝寿之意,再辅以仙竹为伴,丰韵傲骨。

粉彩始烧于康熙中期,在色料中掺以铅粉并加施玻璃白,有意令色彩不那么浓艳。用分水淡洗法涂饰花纹层次,色阶繁多,色调温润柔和。雍正时期的粉彩器,由于白瓷质量极高,胎薄体轻,胎釉似玉般温润细腻,更能突出线条纤细、色彩柔的纹饰。如此碗般在白地粉彩以外,又局部结合珐琅彩技艺,自然是锦上添花。


清雍正 粉彩春梅灵芝碗|2019年,香港苏富比,HK$2,897万成交

雍正帝虽然执政时间极短,但政绩彪炳,在满清康、雍、乾盛世起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纵观有清一代,雍正宫廷艺术亦是出类拔莘,以高雅脱俗的品味见称,本碗正是箇中典范。

全球顶尖的公私收藏,皆有雍正朝的近例可堪对比。其中,笔者认为一件粉彩春梅灵芝碗最为接近,欧洲一代藏家Frederick Knight旧藏,尺寸小于本品,2019年时于香港苏富比举槌,以远超估价的HK$2,897万易手。

此外,北京故宫的粉彩梅花灵芝纹碗,以及珐琅彩梅花牡丹纹碗,也是比较佳例。至于台北故宫,就藏有数件同样以「梅竹先春」为主题的珐琅彩器,反映帝心所喜。

至于是次举槌「梅竹先春」芝仙祝寿图碗,则曾为William Kenneth Slatcher雅蓄,来源可靠相当。这位英国高级外交官授勋C.V.O.,于1958-1961年获派驻北京。



十一世纪 大理铜鎏金阿嵯耶观音坐像

高度:38 cm
来源:

  • 日本私人收藏

估价:HK$6,000,000 - 8,000,000


读过《天龙八部》都知道,大理崇佛。人民会以李观音得、张般若师等佛号取名字,多任皇帝亦舍弃富贵荣华,到佛寺断发出家。在这个「妙香佛国」之中,又以观音信仰尤其兴盛。

阿嵯耶观音,名字有「导师」之意,相传是最早入云南传佛的莲花部菩萨,亦是大理独有的观音形象,在当地流传着降妖魔、护人民、避战祸等诸般故事。造型方面,多是左手垂掌向外结与愿印,右手当胸作安慰印,象征弘扬佛法。头上则与大部份观音一样,有一尊小小的阿弥陀佛(化佛),是为这位菩萨的典型标记。

阿嵯耶观音造型鲜明独特,最明显是无比修长的身驱,以及特别纤幼的腰肢。头饰、服饰、发辫、五官也与唐、宋、藏传观音截然不同。若以形象风格来说,相信受到占婆(现越南)文化影响颇深。


大理 11至12世纪 鎏金铜阿嵯耶观世音菩萨半跏像|2020年,香港苏富比,HK$4,877万成交

大理与宋朝国祚相若,命运也相若 - 为蒙古帝国所灭。大理末年,元朝派遣大军入侵,国内烽火连天,信众于是纷纷把佛像埋到地下、塔底等隐闭之处。千年以后,云南地方施工、重建之时,这些佛像方重见天日。

是故,大理佛像传世的少,状况良好的更少。如此少量的造像当中,又有部份在历史长河中流传到国外,为博物馆或私人所藏。能在拍卖场碰到精彩的大理造像,乃是可遇不可求。

此尊阿嵯耶观音修眉细目,面带微笑,发辫垂挂两侧,衣褶纹理流畅,工艺水平极高,具有典型的大理雕像特色。

阿嵯耶观音多为立像,坐姿造型极为罕见。 2022年香港秋拍有一例可比,尺寸与本品相当,作半跏趺倚坐造型,先后为彭楷栋(又名新田栋一)、「亚洲艺术教父」安思远(Robert Ellsworth)、何鸿卿爵士递藏,在苏富比以HK$4,877万易手。



清雍正 粉青釉六联瓶 「大清雍正年制」款

高度:24 cm
来源:

  • 香港苏富比,1994年11月1日,编号113
  • 伦敦苏富比,2020年11月4日,编号14

估价:HK$6,500,000 - 8,000,000


清三代瓷器烧制尽见新猷,尤其雍、干两朝,花款更多。以同类瓷器为例,雍、干两朝见「双管瓶」、「三级瓶」、「四喜瓶」、「五岳瓶」、「六联瓶」、「七孔花插」等融合技术与想像为一器的新瓶式。

本品即为其中的六联瓶。乍看之下,是五只相同尺寸、形制的瓶子环绕中央主瓶,合组成一件艺术品。细看之下,其实六瓶器身乃是彼此相连,只是肩部以上的细颈独立分开。

若再以机器透视之,我们又会发现其实中央主瓶的瓶身有五个穿孔,各自和周边环绕的瓶子相通。是故,六联瓶虽然由六只瓶子组成,惟其实里外皆相连互通。

尤为难得的是,周边五瓶大小几乎完美般相等,黏贴过程又必须对准主瓶的穿孔,尽见当年匠人工艺之精妙。


清乾隆 茶叶末釉六联瓶|台北故宫

清代自雍正一朝起,对釉料铁含量的掌握和还原气氛的控制已然熟练,把青釉工艺推向新的高峰。此瓶正是一例,釉面绝美,布色均匀,承继了宋代单色釉古韵。瓶颈外壁装饰一周细棱,更营造出翠竹般的高雅美感。

清宫青瓷,一般按颜色深浅分成三类:青色较浅者称为粉青、较深者称为冬青、更深者曰豆青。市场上,收藏家对本品般的粉青尤为垂青,故成交价往往要比其余两者要高。

同类六联瓶,传世本就稀少,雍正朝的则更为罕见。堪与本品比较者,基本上俱为乾隆朝出品,举如台北故宫的茶叶末釉六联瓶。


珠宝


私人收藏
天然「帝王绿」翡翠珠配红宝石及钻石项链
附香港玉石鉴定中心证书

估价:HK$40,000,000 - 60,000,000


本季珠宝专场,由一条天然「帝王绿」翡翠珠配红宝石及钻石项链领衔。保利香港拍卖挑选翡翠珠宝无疑别具慧眼,例如2023年,一件天然帝王绿翡翠手镯在当年春拍以HK$6,000万成交,成为拍卖史上最贵翡翠手镯。

对于华人社会来说,翡翠甚至比红宝石、绿宝石等各种宝石更受重视。有谓「赏玉容天地,藏玉贯古今。」中国人把玉看作天地精气的结晶,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博大精深,蕴藏着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翡翠拥有灵动的翠绿与剔透的质地,如同碧波映月,长久以来是收藏家与珠宝爱好者的挚爱。

所谓「瑕玉巧琢,美玉不琢」,优质翡翠大多以蛋面、翡翠珠链、手镯等无须经过太多人工雕琢的方式呈现。其中珠链最耗时废料,对原石的要求非常高,尤为珍贵。

数百年来,品质上乘的翡翠珠链,不仅是东方皇室贵族彰显尊贵身份的载物,放眼西方社会,亦获得芭芭拉霍顿(Barbara Hutton)等西方名媛收藏。

翡翠骤眼看起来都是绿色,但仔细分辨也有深浅浓淡、嫩老明暗之分,可谓「千种翡翠万种色」。与祖母绿宝石相比,翡翠呈现的绿色较内敛含蓄。论通透度,翡翠的成分较复杂,呈交织状结晶,不像单一的矿物晶体般能够一眼看穿。

要评定翡翠,标准包括颜色、色调、质地、水头、尺寸和形状,顶级翡翠晶莹水润,色浓艳丽。只有原材质地(种)细腻、透明度(水)绝佳的顶级翡翠珠宝,才算达到帝王绿标准。

今回保利香港拍卖带来的翡翠珠链,由四十三颗硕大圆润的天然「帝王绿」翡翠珠串连而成,翡翠珠直径约达到12.5mm,硕大罕有,且大小均匀,色泽浓郁,翠色艳丽欲滴,颗粒晶莹纯净。

置于阳光底下观看,翡翠颜色明艳,饱和度极高的翠色溢满双目,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佩戴于身,散发出雍容优雅的气质,足以震慑全场。



18.39克拉艳彩黄色钻石配钻石戒指
附GIA证书
估价:HK$7,000,000 - 10,000,000


珠宝专场不能错过的珍品,还有一件18.39克拉艳彩黄色钻石配钻石戒指。黄钻采用心形明亮切割,心形切割自文艺复兴时期便是爱与浪漫的永恒象征,再加上明亮式切割的刻面,把黄钻的光芒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令人倾慕的浪漫臻品。

天然钻石能够呈现出不同色彩,是因为形成钻石的碳元素在地球深处结晶之时,渗入了少量其他原子,又或是受到辐射影响,令钻石颜色产生变化。

这些彩色钻石不仅比白钻更为罕见,用于配衬不同首饰穿搭,亦较白钻首饰予人感觉更加活泼,效果更为夺目。

以黄钻为例,是因为钻石中某些碳原子被氮原子取代,琼浆凝结形成的钻石晶体,便会吸收蓝色和紫色的光线,散发出清新与炙热并存的黄色。

黄钻在天然钻石里只占0.1%,其中成色达到最高等的艳彩级别(Fancy Vivid Yellow)者,只有不足5%,稀有程度可见一斑。

这种艳彩黄色,色泽有如熔金倾泻,均匀浸透整颗钻石,在光线折射下焕发朝阳般的炽烈光芒。配合心形明亮式切割的优良对称性,令光线在钻石内部如虹彩跃动,宛若一件将阳光凝练成永恒的艺术品。



10.64克拉哥伦比亚祖母绿配钻石戒指,未经注油
附Gübelin及AGL证书
估价:HK$3,000,000 - 5,000,000

13.29克拉马达加斯加「皇家蓝」蓝宝石配钻石戒指
附SSEF, Gübelin, GRS及GIA证书
估价:HK$2,500,000 - 3,500,000


接下来介绍的一对有色宝石,分别是一枚10.64克拉哥伦比亚祖母绿,以及一枚13.29克拉马达加斯加「皇家蓝」蓝宝石。

拥有绿宝石之王美誉的祖母绿,色调比翡翠更加深邃,更显通透。祖母绿产地以哥伦比亚最为闻名,凭着优良品质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其中等至深邃的绿色,质地和光泽之引人入胜,在市场上可算极为稀有。

祖母绿对颜色相当讲究,呈深绿色者为佳。由于色泽太浓会令宝石变得暗沉,因此顶级祖母绿不但要色泽浓郁,并需拥有极通透的净度。祖母绿通常有天然内含物,有些珠宝商会用油浸及聚合物处理,以提高净度,而未经注油的祖母绿则更为珍贵。

是次拍卖的祖母绿便汇集了上述元素,产自哥伦比亚,重达10.64克拉,未经注油仍能呈现出通透净度,颜色深邃却不失闪烁亮丽,通体颜色分布均匀,浓郁饱满,散发出纯净而生动的光芒,仿佛凝聚了自然的精华,令人一见倾心。


10.64克拉哥伦比亚祖母绿配钻石戒指


13.29克拉马达加斯加「皇家蓝」蓝宝石配钻石戒指

在蓝宝石的世界里,马达加斯加可说是后起之秀,这个东非岛国在1990年代才开采出蓝宝石。由于蓝宝石是于丛林开采得来,故亦有宝石学家把之称为「丛林蓝宝石」(Jungle Sapphires)。

蓝宝石的色彩,是因为晶体成份内含少量的钛离子和铁离子而来,所以颜色也有由淡浓之分,颜色越饱和越受消费者欢迎,价格也越高。以浓郁深邃,色彩鲜明见称的「皇家蓝」,可说是最受追捧之列,更是英国王室的一种代表性颜色。已故英国王妃戴安娜的订婚戒指,便镶上一枚12克拉斯里兰卡「皇家蓝」蓝宝石。

马达加斯加出产的蓝宝石,珠宝业界认为与斯里兰卡优质蓝宝石非常相似,部分品质及色泽甚至比斯里兰卡的出品更佳。今回保利香港拍卖带来的马达加斯加「皇家蓝」蓝宝石,重量为13.29克拉。

各位珠宝爱好者,若有意感受一下这种备受英国王室宠爱的深邃蓝调,切勿错过。


钟表


Richard Mille,型号RM033,18k红金镶钻石自动上弦镂空腕表,附保证书

制造时间:约2021年
估价:HK$800,000 - 1,200,000


Richard Mille这独立制表品牌,虽然成立不足30年,但凭借创新设计、崭新用料和出色的行销策略,成功跻身顶尖腕表品牌之列。他们运用碳纤维、钛金属等创新物料开发产品,设计出足以抵御极端环境的高级运动腕表,并标榜在进行剧烈运动期间配戴亦不成问题。

品牌接下来与F1赛车、网球、高尔夫等运动项目的顶尖运动员,合作推出限量腕表,令之成为豪华现代运动腕表的代表之一,在钟表收藏界地位举足轻重。

亮相于保利香港拍卖的RM 033,体现了品牌对极致制表工艺的追求。此型号以超薄厚度见称,圆形表壳厚度只有6.3mm,2011年面世之时,乃品牌最薄的表款。


RM033的机芯示意图,图中并非本表

此表腕表搭载的RMXP1自动上链机芯,厚度只得2.6mm,机芯的底板、桥板和摆轮夹板都采用5级钛金属打造,确保了坚固性和精准度。值得一提的是,机芯各组齿轮采用水平排列,而非垂直排列,进一步降低厚度,环环相扣的精致结构,可透过镂空设计一览无遗。

不只机芯设计尽显匠艺,表背底盖及表耳采取一体式弧形设计,佩戴时紧贴手腕更为舒适,足见Richard Mille的巧思。



宝玑,Tourbillon Messidor,型号5335BR/42/9W6,18k红金镂空腕表,配陀飞轮,附保证书及表盒

制造时间:约2010年
估价:HK$420,000 - 700,000


宝玑(Breguet)是由陀飞轮之父Abraham-Louis Breguet(1747-1823)创立的钟表品牌,拥有长达250年悠久历史。生于瑞士的宝玑,早年前往法国开展制表学徒生涯,并在巴黎开设自家制表工作坊。

宝玑的制表工艺,深得当时的玛丽皇后赏识,成为御用制表师,法国王室的成员纷纷成为宝玑的客户。有了王室支持,宝玑得以潜心钻研制表技术,后来研发出令钟表保持精准的陀飞轮装置,成为无人不晓的陀飞轮之父。这位传奇制表师在1823年逝世,品牌后来经历数次转手,厂方亦由法国搬到瑞士,但品牌对于制表工艺的追求,一直延续至今。

保利香港拍卖带来的Tourbillon Messidor陀飞轮腕表,正是以现代制表工艺,向这段品牌历史致敬之作。名字里的Messidor,是法国共和历的获月。宝玑设计的陀飞轮,正是于共和历9年获月7日(即1801年6月26日)获得专利。


腕表的陀飞轮及机芯架构一目了然,图为同型号腕表示意图

此表搭载的陀飞轮架构设于6点钟位置,Cal.558 SQ2手工雕刻机芯,可透过镂空表盘一目了然。陀飞轮装置起初是为怀表而设,透过把游丝、叉式杠杆和擒纵系统设计在同一轴上不断旋转,当怀表放在口袋里,或是悬挂颈上垂直摆放时,便可减少地心吸力带来的影响,确保时计精准。

陀飞轮装置结构复杂,且制作成本高昂,如今已成为高级手表的代名词。这枚Tourbillon Messidor采用40毫米18k红金表壳,可说是把制表工艺与艺术完美融合,散发着优雅的气息。

顺带一提,根据官网此表的建议零售价为HK$142万,今回保利香港拍卖春拍,显然是藏家们更容易入手的机会。



劳力士,Day-Date,型号218348,18k金镶钻石及红宝石自动上弦链带腕表,配中心秒针、星期及日历,附保证书及表盒

制造时间:约2016年
估价:HK$360,000 - 600,000


劳力士Day-Date系列面世于1956年,是全球唯一一款在表面以弧形视窗显示星期全写的自动上链防水腕表,表壳只以金或铂金等贵金属制造,并配备以贵金属铸造的元首型表带(President bracelet),可谓尊贵象征。

Day-Date系列以表盘和表壳装饰多变见称,历年来推出过镶嵌钻石、红宝石、祖母绿和蓝宝石等不同宝石的版本。如此尊贵奢华的外观,令之当今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腕表型号之一。

今回保利香港拍卖带来的Day-Date,型号为218348,属2008年推出的Day-Date II系列。 Day-Date II的诞生,是劳力士有见市场愈来愈偏好大尺寸腕表,遂以更大尺寸的表壳,重新演绎经典设计,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同时,更符合现代佩戴需求。

Day-Date II的表壳尺寸达41 mm﹐直径比Day-Date的36 mm表壳,多出5mm。不过,此系列的生产期短短只有7年,可说是过渡期产物。及至2015年,劳力士便以Day-Date 40取代Day-Date II。顾名思义,就是把大表壳Day-Date的尺寸调整至40mm。

上拍这枚Day-Date II,表壳与链带以18K黄金打造,表圈镶嵌璀璨钻石、表盘亦饰以红宝石,尽显尊贵气派。


保利香港拍卖 2025年春季拍卖|香港预展及拍卖

预展日期:4月27-各专场拍卖前一天
拍卖日期:4月30日-5月3日
预展及拍卖地点:信德中心西座4楼(香港上环干诺道中200号)
开放时间:10am - 6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