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香港拍卖2025秋拍10月降临 中国古董、书画、珠宝三大亮点抢先看

炎炎盛夏过去,拍卖业界已为即将来临的秋季拍卖做好预备。保利香港拍卖将于10月3日至9日,在上环信德中心举行2025秋季预展及拍卖。

距离拍卖尚余一个月,我们抢先为大家带来中国古董珍玩中国书画璀灿珠宝三大板块亮点。

由工艺极其繁复的乾隆御制剔彩宝盒、色彩千变万化的雍正御制炉钧釉弦纹尊;书画方面则由傅抱石「金刚坡」早期力作《听阮图》、风格独树一帜的徐渭《行草自书诗卷》领军;珠宝亮点则包括宝格丽(Bvlgari)设计的一双12克拉「斯里兰卡」蓝宝石耳环,缅甸抹谷「鸽血红」红宝石等顶级彩色宝石。

顺带一提,行方今个周末将于台北率先举行预展,各位身在台湾的读者们万勿错过。


中国古董珍玩


清乾隆 剔彩云龙春寿宝盒「大清乾隆年制」「春寿宝盒」款

直径:36.1cm
来源:

  • Gerard Hawthorn,伦敦
  • 乾坤堂,香港
  • 香港佳士得,2014年5月28日,编号3004

出版:

  • 乾坤堂,《猎古研珍》,2007年,页14-17

估价:HK$1,200,000 - 1,800,000


今日的古董市场,焦点经常落在天价成交的瓷器、造像、玉器身上。其实论制作之困难、技术之复杂、成本之高昂、矜贵之程度,漆器丝毫不输,自古已被奉为奢侈珍品。

较之常见剔红,剔彩工艺更为繁复,制作时间动辄经年。匠人要髹漆时要逐层而为,于分层堆上不同颜色的漆,每次均需不少时日风干,反复髹上多层,涂堆到适当厚度。之后还有雕花及修磨等工序,一刀刻错,前功尽弃。

本盒盖饰聚宝盆,满载金银、如意、珊瑚等宝物,背后绽放万道霞光。盆上托春字,春字中雕南极仙翁(即寿星),由瑞鹿(与禄谐音)陪伴,加上春字下方饰佛教八宝中的盘长,象征幸福绵延不断,齐集福禄寿的吉祥寓意。两侧云龙飞腾,更显皇家华贵审美。

盒缘亦是毫不马虎,开光内饰四组山水人物,间饰菱形花卉锦地和各式宝物。底部黑漆,刻「大清乾隆年制」及「春寿宝盒」款,填金富厚。

本品精工巧制,雕刻细腻,布局巧思,构图层次分明,寿、春、宝主题突显,乃清代剔彩工艺巅峰时期出品。细赏纹饰各处,包括双龙一凹一凸的独特设计,寿老衣袍飘逸的生动形象,山水人物的一派悠然逍遥,乃至颜色形状各异的锦地,皆令人为其神工鬼斧感到惊叹。

春寿宝盒寄意万寿长春、万物更新,应为贺寿或新春而制。从形制看来,是摹仿明代嘉靖宝盒,惟不但颜色更为多样鲜艳,刀法亦更为严整,体现乾隆朝工艺水准。清代剔彩或剔红带年款者仅乾隆一朝,春寿宝盒更是清档有载,别具收藏价值 - 乾隆八年十一月,刻字作:「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胡世杰交春寿盒四件,传旨:将盒底下并排刻『春寿宝盒』四字。钦此。」

已知相类的乾隆年制春寿盒,传世者仅十数件而已,而当中不少皆由公共机构珍藏,包括台北故宫、三藩市亚洲美术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等等。大阪万野美术馆亦有旧藏一例,先后于香港佳士得及苏富比易手。

本品最初为英伦古董商Gerard Hawthorn所有,此后归入「乾坤堂」万健及徐若齐雅蓄。 2014年,香港佳士得为这对著名鉴藏家夫妇举办单一藏家专场,叫好叫座,拍出包括本品在内的18件御制奇珍,斩获逾HK$3,420万。


清乾隆 剔彩春寿宝盒|台北故宫


明嘉靖 剔彩春寿宝盒|台北故宫



清雍正 炉钧釉弦纹尊「雍正年制」款

高度:19.2 cm
来源:

  • 美国私人收藏,约1970年代购于纽约,后经家族传承

估价:HK$6,500,000 - 7,500,000


宫廷艺术美学,当然有赖天子主导。然而,若空有方向思想,而手下无能人异士,又岂能创出一代珍品?

康雍乾三代之中,雍正帝以品味脱俗高雅见称。雍正六年,唐英奉命往景德镇协助年希尧佐理陶务,翌年即派人前往调查钧窑配方,借此研制仿钧色釉,以合圣上追慕宋瓷美学之心,自此踏上了传奇督陶官的一生。

钧窑名列宋朝五大名窑之列,以变化万千、变幻莫测的釉色闻名。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呈色在入窑烧制以前无法预测,出窑后也绝对没有相同的。就算配方相同,亦会因色釉厚薄、入窑烧制的位置、温度而千变万化。

至于雍正朝创烧的仿钧窑,变化亦是多端。


流淌蓝釉交混点点红斑,似山岚云气,斑驳陆离


此尊置于藏家家中
 

各式仿钧釉之中,炉钧是尤为高贵的一类。窑中每一个细小环节的微妙变化,都会影响窑变效果,出窑瓷器俱是独一无二。箇中工艺颇为繁复,需要先以高温烧制素胎,后吹炉钧釉,再入窑低温烧制方成。

炉钧和钧窑的另一个共通点,是即使两件器物来自相同时期,器形又同样优美,价值也会因为釉色高下而差天共地。

本品造型古朴隽雅,器身饰三组弦纹,线条简洁而不失韵律感,炉钧釉垂淌交融,瑰丽华美。更令人赞叹的是,流淌蓝釉交混点点红斑,似山岚云气,斑驳陆离,于烈焰中幻化出别样瑰丽,气象万千,似将天地之灵气融汇于斯,诚为上品。

清人《南窑笔记》有言:「炉钧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这种红中带紫的色斑近似刚成熟的高粱穗,称为「高粱红」,乃雍正朝炉钧器特征,在收藏界中尤为珍贵,惜自乾隆朝起基本上已不复见。



清雍正 仿官釉弦纹贯耳方壶「大清雍正年制」款

高度:35.4 cm
来源:

  • 英国私人收藏,1980年代购藏于亚洲
  • 伦敦邦瀚斯,2009年5月14日,拍品编号90

估价:HK$2,500,000 - 3,500,000


宋朝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汝窑为北宋贡御之选,官窑则为南宋皇室御用之器,而两者皆是当时制瓷业「南青北白」局面的南方表表者。

南宋官窑自烧成以来,时人已不吝褒扬赞美,传世品更是凤毛麟角,又各具雅韵。及至数百年后的有清一代,雍正帝仍然为之深深着迷,于是让唐英研发仿古釉色,创烧出仿官、仿汝、炉钧等品种,重现赵宋之世的脱俗美学。

贯耳壶属于南宋官窑的经典造型,同时期的龙泉窑亦有仿造,雍正仿官釉版本以之为蓝本,再在造型上加以化裁,令器身线条变得俐落,器形更为优雅。足壁两侧各开一长方形孔,则是保留了原来设计,使之与贯耳串联成穿带提携的功能。

台北故宫现藏的一件南宋官窑青瓷弦纹贯耳壶,底部镌刻乾隆帝《咏官窑贯耳瓶》御制诗,可见这对父子对官窑如何垂青。


南宋 官窑青瓷弦纹贯耳壶|台北故宫

中国瓷器,有实用的酒器、花器,也有宗教方面的供器、礼器。可是像贯耳壶一般,曾经作为投掷箭矢的游戏道具,则是相当罕见。

贯耳瓶乃商周流行的青铜盛酒器,一度成为士大夫饮宴「投壶」游戏所用器物。两宋之际博古之风盛行,文人雅士皆以收藏青铜器为好,瓷胎贯耳壶应运而生。

匠人设计时去繁就简,以弦纹代替上古青铜器的纹饰带,仿古的同时又表达出崇尚素雅的审美情趣。

本品釉色含蓄,恬淡润泽,开片舒朗有致,宋韵盎然,造型庄重典雅,化裁于三代吉金造型,正是雍正官窑慕古创新之逸品。

香港艺术馆正举办重磅展览「鉴古识今 - 敏求精舍六十五周年」,特别安排两件焦点展品 - 西周青铜重器周㗬壶和雍正仿汝窑双耳尊放在一起(下图),相映成趣。笔者认为若然本品也一起陈列,更是「三映成趣」。


「鉴古识今 - 敏求精舍六十五周年」特展|香港艺术馆



唐 三彩抱鹅形酒囊商人俑

高度:31.2 cm
来源:

  • 埃斯卡纳齐(Eskenazi),伦敦,1987年
  • 纽约佳士得,2015年9月17-18日,编号2299

展览及出版:

  • 《唐》,埃斯卡纳齐(Eskenazi),1987年6月9日至7月3日,编号31

估价:HK$1,200,000 - 1,800,000


唐三彩虽为闻名天下的中国古董,但颇长一段时间都被市场忽略。直到2022年,保利香港拍卖独具慧眼,策办「花舞大唐:北美十面灵璧山居珍藏唐三彩」专场,交出惊喜佳绩,70件登场古物,成交率达94%,斩获近HK$4,360万,令三彩再度成为收藏圈热话。

不少当时高价成交的拍品,最初皆由埃斯卡纳齐(Giuseppe Eskenazi)为十面灵璧山居掌眼把关。今回登场的商人抱鹅形酒囊俑,同样曾经为这位「中国古董教父」收藏,后于2015年在纽约佳士得易主。

商人单膝跪地,环抱鹅形酒囊,鹅曲项昂首,羽翼丰盈,人物刻画生动传神,釉色流淌斑驳华丽,匠心独具,别有意趣。艺术审美以外,本品更让我们窥见大唐之时,葡萄美酒作为珍品上贡,以及中外交流的繁盛景象,极具历史意义。


唐代抱酒囊陶俑|左为洛阳出土,右为西雅图艺术博物馆藏

此式三彩陶俑皆仍抱鹅造型,分别在于人物是胡人、仕女、还是商贾。曾经有西方学者误以为,这是描绘喂鹅以获取肥鹅肝的情景。后来在更多考证研究下,我们得悉那其实是鹅形酒囊。

唐朝期间,葡萄酒乃西域胡人带来中土的外来珍贵贡品,晚唐政治家鲍防便曾有诗曰:「天马常衔首着花,胡人岁献葡萄酒」。其时,商人经丝绸之路运送酒液,往往会使用到特制皮囊。这些皮囊坚厚柔韧,精巧耐用,适合牲口驮负;袋口只有紧紧扎住,更可防止美酒露色走味。

至于酒囊为何作鹅形,这一点或许与唐太宗有关。

史书记载,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后,吐蕃派遣使节恭贺,赞美皇上行军征战神速,比飞鸟还要快,所以向之上献「金鹅」:「夷狄才闻陛下发驾,少进之间,已闻归国。雁飞迅越,不及陛下速疾……夫鹅,犹雁也,故作金鹅奉献。」

这件金鹅实为黄金铸造的鹅形酒器,高七尺,可盛酒三斛。三彩陶俑抱鹅形酒囊的形象,或许就是源于这段佳话。



商晚期/西周早期 青铜凤鸟纹「亚牧鱼」出戟方鼎

高度:25.8 cm
来源:

  • 香港重要藏家收藏

估价:HK$4,000,000 - 6,000,000


林林总总的中国青铜器当中,大家最熟悉的应该就是鼎。相传大禹建立夏朝后,用青铜铸九鼎,代表天下九州,象征天命所归、王权所在,所以鼎自古以来都被视为国之重器,并引伸出「问鼎中原」、「一言九鼎」等成语。

2017年,与本品相近的晚商「亚矣方鼎」在纽约举槌,以US$337万(HK$2,630万)成交价领衔佳士得「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

若以铭文命名之,本品可简称为「亚牧鱼方鼎」。当「亚」字独立成字时,代表商代高级军职。如本铭文般,「亚」字用作金文边框时,则表族之意,象征器物为氏族所属,为公器。

「牧」和「鱼」都是重要氏族。上古青铜器铭文之中,可见「亚牧」、「亚鱼」等例,意思是器物属牧族或鱼族人的公器。

如本品般的「亚牧鱼」铭文则较为少见。据研究指出,这可能是一种复合族徽,表示牧族和鱼族有姻亲或是军事同盟的密切关系。


商晚期 安阳 亚矣方鼎|2017年,纽约佳士得,US$337万成交

方鼎断代晚商至周初,造型厚重,饱满大气,肃穆庄重,纹饰清晰有力,层次感强,八条扉棱更添恢弘之势。

鼎身雷纹作地,上层饰神鸟凤凰,下层则为饕餮纹饰。传说饕餮贪吃,永不满足,故多用于酒器和食器,铸成一双大眼,但无下颚,警惕贵族不要挥霍无度,暴殄天物。晚商开始,饕餮以两眼作主题,眼眉、双角、鼻子清晰,多设计成两头夔龙纹相顾结合。

四足所饰则为蝉纹。蝉蛹成长初期藏于淤泥,后于此暗黑环境化为有翼,一飞冲天,超越树丛化为冰清玉洁的生物,古人相信它们是吸收了日月精华,方能作出如此蜕变。这种想法,令先民进一步认为蝉曾经死而复生,实有接通凡间与冥界之能。

是故,有学者认为蝉纹是要说明器中食物有多高贵和纯洁。由于古青铜器多是祭祀祖先、鬼神所用,故上面以有力担当凡间与冥界桥梁的蝉为纹饰,适合非常。


本品鼎身饰凤鸟和饕餮纹饰


中国书画


傅抱石《听阮图》设色纸本 镜心

创作时间:1943年
尺寸:87 x 58 cm
题识:听阮图。癸未(1943)九月下浣抱石写于金刚坡下山斋。
钤印:傅
来源:

  • 2013年佳士得香港春季拍卖会Lot1424。

出版:

  • 《其命唯新:纪念傅抱石诞辰110周年民间珍藏傅抱石作品集》,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南京,2014年11月,第30-31页。

估价:HK$2,800,000 - 5,000,000


傅抱石是近年书画市场的中流砥柱,作品在拍场上屡创佳绩。其中最受藏家追捧的,当属他在重庆金刚坡时期的代表作。佼佼者如1946年所作的《二湘图》,于2020年在北京保利连佣以RMB 1.04亿成交,创下辉煌佳绩。

40年代,傅抱石因抗战而寄身重庆金刚坡,过着贫困而宁静的日子。蜀地重峦叠嶂、远离战火,傅抱石在此地灵感不绝,更创造出独特的绘画技法 - 「抱石皴」。后人称此为「金刚坡时期」,傅抱石很多代表作都在此时诞生。


傅抱石于金刚坡时期所作《二湘图》,于2020年在北京保利以RMB 1.04亿成交


傅抱石


《听阮图》局部

此《听阮图》作于癸未年(1943),正属金刚坡时期的前段,画风已渐渐显露出傅抱石的个人风格。画面描绘松林下清雅一隅:仕女轻拨阮弦,悠然婉转中隐含惆怅;高士对坐,拈须执扇,神情若有所思,似听非听,寓意忧怀家国之感。人物以高古游丝描刻画,线条细劲率意,衣纹与苍郁松林形成对比,却和谐统一。

傅抱石最擅长透过空间布局营造如舞台般的戏剧张力。此幅《听阮图》采用「顶天立地」式构图,以古树自画幅首尾贯穿而下,不仅自然地划分出画面层次,更将视线引导至松下高士,成为全幅的焦点。

此作采用四川土制皮纸,是傅抱石在蜀地作画的惯例。当时物资短缺,宣纸难得,他便常以皮纸画人物、山水,画仕女才用上宣纸。这种土制皮纸,质地粗且松,极易渗墨,不易掌控。传抱石因材施法,运用苍润淋漓的墨染与散锋笔意,营造出风雨飘摇的氛围。



徐渭《行草自书诗卷》水墨绢本 手卷

创作时间:1592年
尺寸:22 x 456 cm
题识:万历壬辰秋天池道人徐渭书于湖南小隐。
钤印:天池山人、青藤道士
估价:HK$4,200,000 - 6,000,000


此乃徐渭手自作诗创作于万历壬辰(1592年),享年72岁,人生最晚前一年的作品。全卷共收录2首诗, 包括《观猎篇》、《十六夜踏灯与璩仲玉王新甫饮于大中桥之西楼》诗文俱见于《徐文长全集》。

此卷自作诗书卷,看似横涂乱抹、粗头乱服。然笔画如乱石铺街,应对成趣。书法用笔加大了提按动作,夸张部分的笔画和部首。结字中体现出褚遂良、黄山谷的体例,精妙处全用尖细之笔书写,顿挫抑扬,点画舒展,别有一种潇洒自若之态。

而这些技巧性的处理手段伴随着艺术家的一生,可以从一些具体的作品字例中窥见一二,横折钩的处理、右下角捺笔、左右结构的倾斜角度等等,这几个技术手段属于创作技巧的DNA。其中北京故宫《草书论书法卷》的结字用笔最为接近,笔法迅捷飞扬,狠辣处确是法度谨岩。

因为印章有非常强的「痕迹学」的特质,印章的追踪和研究,乃是现代鉴定学科的重要技术手段。徐渭一生的印章运用非常庞杂,受益于日本荒井雄三先生的梳理,徐渭自用印分类和整理,我们根据此卷三方印章,「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公孙大娘」三枚印章在其他作品的表现和演变。

徐渭多才多艺,书画、诗文、思想、戏剧等领域均独树一格。诗文多著录于钱谦逊编《列朝诗集》,共收录170余首,诗文多抒怀、纪游、论史,风格阔达豪放,画面感很强,情景交融。此卷两首诗皆收录于《列朝诗集》卷十二,卷中书法起初沉稳,转而迅疾,全然展现出晚年的思想超然境界。

《观猎篇》创作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胡宗宪幕,居杭州,与游击王将军骑马出猎,所记述的是出杭州太平门,弛赴海宁围猎的故事。全将现实狩猎与历史典故交融,既反映将军威震边疆的豪情,也暗含徐渭对文人能武的理想追求。诗中对「儒生衣长履大」与武将形象的对比,折射出明代文人的身份思考。

《十六夜踏灯与璩仲玉王新甫饮于大中桥之西楼》则是徐渭创作于万历四年(1576年)南京时期,会松江画家璩仲玉、王新甫,此诗创作于元宵次日,正值南京灯市最盛之时。首句「树枝画月千条弦」以灯影写月影,十五的月亮到十六更圆,暗喻灯市繁华延续。诗人与友人在酒楼上远眺大中桥游人如织,却因未能畅饮而倍感失落。



石涛《溪上茅亭图》设色绢本 立轴

尺寸:86.5 x 50.5 cm
题识:溪上茅亭绿正斋,水深鱼戏钓童兮。一年好事三春底,鸟语花香燕堕泥。
钤印:阿长、膏盲子济
来源:

  • 桥本关雪、罗振玉旧藏。

出版:

  • 《墨美•关雪收藏》,第256号,1975年12期。

估价:HK$2,000,000 - 3,000,000


石涛绝对称得上是旷世艺术天才,奈何生于没落帝王家。作为明宗室后裔,江山易祚后削发为僧,自号「苦瓜和尚」,在国破家亡之苦中寄情丹青。他追求革新,画作构图新奇,气势豪放。

此轴《溪上茅亭图》应是石涛晚年之作,据画中所钤「阿长」及「膏盲子济」印,可断定创作的年代下限应为画家晚年流寓扬州时。


《溪上茅亭图》局部


《溪上茅亭图》局部


《溪上茅亭图》局部

画中溪上茅亭,高士闲坐,童子静钓,鱼戏水底,意趣悠然。山石以披麻皴写成,笔墨厚重稳健,构图取平远之景,氛围古雅闲逸。尤为难得的是,石涛传世作品多为纸本,而此轴却以绢本绘制。由于绢质不易吸水,笔墨效果不同于纸本常见的枯湿淋漓,而呈现氤氲缭绕之气韵,在石涛现存作品中实属罕见。

此作流传有绪,曾为国学大师罗振玉与日本画坛泰斗桥本关雪旧藏。罗振玉在经史、甲骨文、敦煌学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越。辛亥革命后,罗振玉隐居日本京都,其收藏的很多书画,亦在此时东渡日本。桥本关雪则为大正昭和时期的画坛领袖,曾多次来华,精通中国古文化,与罗振玉、吴昌硕、黄宾虹等人交情甚密。



李方膺《花卉册页》设色纸本 册页(十二开)

尺寸:22 × 28 cm ×12
来源:纽约苏富比2014年9月拍卖会lot 806
款识:
(一)归去来,三径多荒苔,径荒岂能荒我菊,菊边亦自有翠竹。竹既翠,菊且黄,天容我归媚秋光。使我弗知三径荒。乾隆十八年(1753)夏日写于借园松棚。钤印:间吟白雪、方膺
(二)钤印:梅花和尚
(三)咲杀东风压卧梅,联珠缀玉伴尘埃,扶他直起量长短,高透罗百丈开。晴江夏日写于借园松棚。钤印:方膺
(四)桃柳春风。李方膺。钤印:间吟白雪
(五)罗浮山腰。 钤印:大开笑口
(六)晴江醉笔。钤印:我畏古人
(七)梅古半无苍。钤印:方膺。画外,李生
(八)踈枝密蕊晓霜封,此种秋客不可踪。自愧不如花意淡,一池墨汁尚嫌浓。李方膺。钤印:方膺
(九)挥毫落纸静无尘,几点梅花最可人,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乾隆十八年长夏写于金陵借园松棚。钤印:小窗夜雨。
(十)钤印:方膺
(十一)摹朱晦翁笔。钤印:一吷而已
(十二)乾隆十八年写于金陵借园河亭,南通州李方膺。钤印:方膺
估价:HK$1,500,000 - 2,000,000


十八世纪的扬州商业繁荣,当地商贾广结文士、热衷文艺,吸引各地书画家云集,画坛因而百花齐放。此时的画家大多偏重花鸟题材,其中李方膺以善绘梅、兰、菊、竹「四君子」闻名于世,名列「扬州八怪」之一。

这件花卉册页为李方膺晚年大成之作,完成于乾隆十八年(1753)夏天,距其去世仅三年左右。当时他寄居于友人在金陵的小园中,自名「借园」,并以鬻画为生。李方膺性情耿介,一生历经宦海浮沉而不得志,至晚年画风遂愈发奇崛奔放,充满郁勃之气。

全册共十二开,梅、菊等花卉各具姿态。笔墨苍古爽利,墨彩并运,互映生辉。当中尤以梅花最为突出,结构多变,用墨润涩交融。自元代以来,画家皆奉王冕的画梅风格成为典范,以其弧线枝干扬起为常法。

李方膺却一改传统:梅枝挺拔,「豪气横行」,抑扬顿挫;花朵则圆润洒落,疏影横斜,另具一种孤高冷峻之姿。李方膺爱梅成癖,好友袁枚曾赞其梅曰:「傲骨郁作梅树根,奇才散作梅树花。」一语点明了他笔下梅花的象征意义 - 正直不屈、不谄媚的风骨。



佚名 中、晚唐(约八至九世纪) 《金光明经》水墨纸本 手卷

尺寸:23 x 198.5 cm
来源:

  • 佳士得纽约,1985年12月3日,编号2。

估价:HK$100,000 - 150,000


1900年,敦煌藏经洞(莫高窟第17窟)被发现,震惊世人。洞中珍藏自4世纪至11世纪的数万件写本、绘画与文物,其中以佛教文献最为丰富。藏经洞的惊世发现引起全球瞩目,使「敦煌学」成为国际显学。

在世界范围内,敦煌遗书虽保存有约六万件,但民间可流传者甚少,或不足1%,因而尤显珍稀。

敦煌遗书的价值主要有三:一为文物价值,它保留了古代造纸、装帧与书写材料的技术;二是文献价值,它既是今日流传的汉译佛典的重要依据,也可以之校雠残缺的梵文佛经;三是书法价值,敦煌写经体既与中国书法的主流发展可互为参照。


佚名 中、晚唐《金光明经》局部


佚名 中、晚唐《金光明经》局部

此件敦煌写经为《金光明经》卷第一,卷轴装,首残尾全,共存六纸。通卷纸张帘纹清晰,厚薄匀称,纸质韧性较好,字迹端谨,属于典型的八、九世纪间抄本。

《金光明经》全称《金光明最胜王经》,为佛教护国经典之一,前后有多个译本,此卷所录为古印度高僧昙无谧所译。昙无谧为著名译经家,东晋十六国时期活跃于中国,他的译经在中国佛教史上据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

昙无谑译文四卷本《金光明经》在世界各主要敦煌遗书收藏单位中都有收存。八、九世纪之间,正是吐蕃领有敦煌及河西的时代,这个时期《金光明》类经典在该地区颇有影响,流传较广。

此卷后有「净土寺藏经」墨印,为判定时代的重要依据。敦煌净土寺在唐代中期已经存在,而其藏经墨印大体见于八至九世纪之间,与此卷特征相符。




董邦达《赐宅图》设色纸本 册页

尺寸:19 x 31 x 24cm
题签:徐文穆西苑赐宅图诗册。廷绶题赠。
钤印:绶
题耑:徐文穆西苑赐宅图。
题识:

(一)西苑赐宅图。钤印:臣达、东山
(二)乾隆初,董文恪为徐文穆作澄怀园图。百余年后流落厂肆。项芝翁购得之。以赠滇丈,历今又廿余年,而仁山继滇丈入直南斋己三年矣。余因仁山得数,至园中水木清华,窗几明净,恒裴里,不忍去顷。以文恪所图示。余时仁山宅池之南。因于余幅图池南数橼揽者。得毋以续貂笑余耶。池边爽柳为滇丈手值。今皆数抱附记之,为他日斯园故实云。咸丰六年丙辰六月上旬。嘉定程祖庆识。钤印:祖庆、忻有
著录:

  1.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1997.集部第二七二册目次。集部别集类。云在诗钞九卷。
  2. 《紫竹山房诗文集》卷三

估价:HK$480,000 - 800,000


董邦达《赐宅图》局部


董邦达《赐宅图》局部


董邦达《赐宅图》局部


徐本,字立人、号是斋,钱塘县人。清朝少傅、正一品大学士后官至太子太保、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兼户部尚书。

这座宅邸位于今圆明园福园南侧,乾隆三年,乾隆帝这座宅邸赐予徐本。得此天大恩赐。徐本感激涕零。儿子徐以烜便邀请翰林院的同僚们,也是徐相国的下属。才有了这场文人唱和盛会。此盛会包括董邦达(乾隆二年刚刚授编修,是徐以烜当朝同事)、阮学浩(雍正八年进士,时任翰林院检讨,也是同事)、赵大鲸(雍正二年进士,官左副都御史)、曹秀先(时任翰林院编修)、张灏、范咸(雍正元年进士)、张麟锡(时任翰林院编修)、汪士锽(时任翰林院编修)、陈兆仑(时任翰林院检讨)、郑江(翰林院编修)、查祥(翰林院编修)、李重华(翰林院编修)、曹廷枢(时任翰林院编修)这十三位翰林院名流。汇集当时帝国文采熠熠的顶尖人才。

这一年徐本相国也是政治生涯几乎到达顶峰。朝中地位,在汉臣中仅居张廷玉之后。其深受乾隆皇帝的信任。而这些年轻的翰林院编修们。郑江、范咸、查祥、李重华等人书法都是首次出现。每个人即兴创作。书法或用笔饱满圆润,工整流利。或用笔圆转,结字空灵秀逸,章法疏朗萧散,亦步亦趋。

所绘宅景,用笔秀润灵动。着色雅丽。在水墨淡彩基础上薄罩青绿。图中庭宇华敞,景物秀丽。树木郁郁葱葱,小桥流水,两层堤岸。堤岸上柳树茵茵。是京师所未有也。

百年之后此图流落厂肆。被项绶章发现所购得。巧合的是,其妹婿许乃普在南书房当值。所住之地正是徐老相国的旧宅。也许是冥冥注定,项绶章旋即把画册赠与之。后乃传于子许彭寿。咸丰六年,程祖庆正在其宅中做客。彭寿出此册,有感而发。遂而补一图,为此册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璀璨珠宝


宝格丽设计 12.69及12.31克拉斯里兰卡蓝宝石配钻石耳环,未经加热
估价:HK$1,800,000 - 2,800,000


品牌设计珠宝,凭借匠心独运的镶嵌工艺,将天然宝石的最美一面盛放人前,因而深得藏家青睐。

保利香港拍卖在即将到来的秋季拍卖,为珠宝爱好者们带来一对宝格丽(Bvlgari)设计蓝宝石耳环,两枚重量超过12克拉的枕形蓝宝石,来自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早于2000年前已开始开采宝石,以出产蓝宝石见称,出土的宝石被送往希腊、罗马帝国,乃至波斯等地,被冠上「宝石之岛 (Ratna deepa)」的美名。

斯里兰卡蓝宝石以其极高净度与柔和而鲜明的色调闻名于世,自古以来便是皇室与收藏家的挚爱。史上最大的三颗蓝宝石:486.52克拉的「东方蓝巨人 (Giant of the Orient)」、478.68克拉的「罗马尼亚皇后蓝宝石(Queen of Romania Sapphire)」、422.99克拉的「洛根蓝宝石(Logan Blue Sapphire)」,悉数来自斯里兰卡。


重达486.52克拉的蓝宝石「东方蓝巨人」来自斯里兰卡

时至今日,斯里兰卡宝石产量依然在世上位列前茅。宝格丽珠宝创意及宝石采购执行董事Lucia Silvestri,曾于二十多年前亲身到访斯里兰卡。她形容,斯里兰卡蓝宝石质感「透明发亮」,是「注满了光和喜悦的宝石」,是宝格丽高级珠宝的最佳选择。

今回举槌的耳环,两枚蓝宝石主石重量分别达12.69及12.31克拉,形态与比例近乎完美匹配,展现出无可比拟的和谐美感。其色泽浓郁沉静,深邃的蓝色中透出鲜活灵动的光彩,晶体通透纯净,内含物极少,无论于何种光线下皆能呈现饱和一致、深邃迷人的蓝色调,体现斯里兰卡顶级蓝宝石的经典风范。

宝格丽匠心独运的钻石镶嵌工艺,以橄榄形钻石环点缀主石,不仅大幅增强视觉冲击力与光芒,更以简洁的线条,巧妙烘托并放大了蓝宝石浓郁的色彩,强烈的对比令人过目不忘。设计既大胆又优雅,完美承袭了宝格丽对色彩、形态与体积感的卓越掌控力。



5.21克拉缅甸红宝石配钻石戒指,未经加热
估价:HK$7,000,000 - 10,000,000


红宝石被誉为「宝石之王」,全球产地主要集中在亚洲,尤其是缅甸、泰国和越南等地区,而缅甸的红宝石尤其享有盛誉,可谓顶级红宝石的代名词。

缅甸自古便以盛产顶级红宝石闻名,惟随着这个东南亚国家的矿藏日益枯竭,开采出大颗红宝石的数量持续减少。 5克拉以上的天然顶级红宝石,在市场上已是稀有品种。

2022年,保利香港拍卖带来一颗卡地亚Cartier设计的8.388克拉缅甸红宝石配钻石戒指,连佣HK$5,760万易手,成为一时佳话。


卡地亚Cartier设计8.388克拉缅甸红宝石配钻石戒指,2022年在保利香港拍卖HK$5,760万易手

来到今年秋拍,保利香港拍卖带来的缅甸红宝石钻石戒指,红宝石主石重量5.21克拉,采用枕形切割,展现出浓郁而纯净的火彩,晶莹透澈,色调深邃,将缅甸红宝石特有的浓郁色泽展现得淋漓尽致。

红宝石周围镶嵌8颗马眼形与8颗梨形切割钻石,勾勒出匀称的轮廓;再由88颗圆形明亮式切割钻石层层铺排,红白交错,像众星簇拥火焰,使主石的光华更加突出。 「8」的反覆出现亦为设计增添一抹韵律美与和谐。

有一点值得一提,珠宝商为令红宝石颜色变得更红更艳,会把之人工加热处理。尽管这是业界认可的办法,但后天加热的红宝石即便如何美艳,价钱也万万及不上没有加热的天然红宝石。

今回这颗红宝石已获权威评级机构SSEF瑞士宝石学院鉴定,确认为天然未经加热。报告详列红宝石的天然性、产地及未经加热处理状态。另有八份 GIA 证书,逐一验证配钻品质,为这件天然瑰宝奠定了坚实基础。



3.03及3.02克拉缅甸「鸽血红」红宝石配钻石耳环,未经加热
估价:HK$5,000,000 - 8,000,000


承接上文,缅甸出产的红宝石,在紫外线下会产生特殊反应,在阳光下散射出星火般的自然光芒,如熊熊炽焰,看上去活着有生命似的,就好像鸽子动脉中流动的鲜血一样,予人燃烧火炎之感,因而称作「鸽血红」。

若要科学化地了解「鸽血红」,SSEF瑞士宝石学院、Gübelin古柏林宝石实验室两个权威评级机构,都对此种鲜艳红色有着严格统一分级规范,按照宝石的颜色和质量,被分级为「鸽血红」的红宝石,必须具有浓郁、饱和以及均匀的正红色,没有明显的其他辅色调(如蓝色或褐色),极微小的紫色调可以被接受。

保利香港拍卖同场带来一对缅甸「鸽血红」红宝石配钻石耳环,两枚「鸽血红」红宝石分别重3.03克拉及3.02克拉,重量与比例几乎毫无差别,并置时呈现近乎镜像的和谐。红光交映,对称精准,严苛中自成绝美。


抹谷红宝石矿深入地表下数百、乃至逾千米之处

宝石附带上述Gübelin古柏林宝石实验室,以及GRS、AGL多重权威证书。能同时获得三大权威背书,足以彰显这对红宝耳环的非凡地位。

两颗红宝石皆源自缅甸抹谷矿区。抹谷自古以来被誉为「红宝之都」,这片高地自十九世纪即享盛名,因孕育出色泽最浓艳、结晶最纯净的红宝石而声名远播,出产的红宝石冠绝天下,堪称最珍罕臻美红宝石的典范。

市场上「鸽血红」的最高标准,几乎皆以抹谷红宝为参照。这对红宝石正是其中的典型,色彩鲜明深邃,饱满而有张力,光中带火,灼灼生辉。加上获权威机构确认未经加热,天然纯净,尤显珍罕。



8.20克拉艳彩黄色钻石配钻石戒指
估价:HK$2,200,000 - 3,000,000


除了有色宝石,彩钻近年在拍卖市场上亦大受欢迎。今次秋拍,行方带来一枚8.20克拉艳彩黄钻配钻石戒指。

黄钻的形成,是因为钻石中某些碳原子被氮原子取代,琼浆凝结形成的钻石晶体,便会吸收蓝色和紫色的光线,散发出清新与炙热并存的黄色。最早出现黄钻的产地包括印度和巴西,1860年代在南非矿区有所发现。

在天然钻石里,黄钻只占0.1%,其中成色达到最高等的艳彩级别(Fancy Vivid Yellow)者,只有不足5%。今回举槌的黄钻附带GIA证书,列明成色属艳彩级别,净度达VVS1(极轻微瑕)等级,切工评级为优良。

仔细观赏这枚黄钻,色泽澄澈浓郁,在指间折射出由浅至深的金黄流光。切面收敛而分明,将火彩紧紧锁住,凝成一抹凝固的日光。在细腻抛光与对称切工下,光泽纯粹清晰。

戒身环绕的细钻轻轻铺排,不喧宾夺主,只在边缘处衬托主石的份量。白光与金黄的交错,令整体更显层次与节奏,静中蕴势,明中带柔。


劳伦斯・格拉夫

有一点值得一提,黄钻的腰棱上可见英国高级珠宝商格拉夫(Graff)刻印。成立于1960年的格拉夫,在珠宝界的地位,不下于「钻石之王」Harry Wiston。

创始人劳伦斯・格拉夫(Laurence Graff)独具慧眼,能够洞察一颗宝石的潜力、特性,发掘宝石火彩、光影与颜色之间的细微变化,懂得如何令宝石绽放内在光彩、展现美感。

格拉夫以严苛标准甄选宝石,只为最出众的宝石留下烙痕,这个印记不仅是品牌的签章,更是一份品质与责任的保证,也让这颗黄钻的光彩更具份量。



天然翡翠珠配红宝石及钻石项链
估价:HK$38,000,000 - 58,000,000


有谓「赏玉容天地,藏玉贯古今。」中国人把玉看作天地精气的结晶,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博大精深,蕴藏着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翡翠拥有灵动的翠绿与剔透的质地,如同碧波映月,长久以来是收藏家与珠宝爱好者的挚爱。

在华人社会,翡翠甚至比红宝石、绿宝石等各种宝石更受重视。品质上乘的翡翠珠链,不仅是东方皇室贵族彰显尊贵身份的载物,放眼西方社会,亦获得芭芭拉霍顿(Barbara Hutton)等西方名媛收藏。

所谓「瑕玉巧琢,美玉不琢」,优质翡翠大多以蛋面、翡翠珠链、手镯等无须经过太多人工雕琢的方式呈现。其中珠链最耗时废料,对原石的要求非常高,尤为珍贵。


项链每一颗翡翠珠体都硕大浑圆,均匀一致

保利香港拍卖今回带来一条由四十三颗天然翡翠珠组成的项链,质地细腻,种水清澈,晶莹通透,泛出柔和光泽。

每一颗翡翠珠体都硕大浑圆,直径约13.57mm,均匀一致,份量与气势兼具。尤为可贵的是,整串项链的珠子色调和谐,匹配度极高,串联之间浑然一体。

其间红宝石珠错落点缀,万绿丛中一点红,在沉静的翠色间绽放出鲜明亮彩,打破单一,却不喧宾夺主。翠与红的交织,使项链更添层次。红翠相映,大气与隽永兼具。


保利香港拍卖 2025秋季拍卖

台北预展

日期:2025/9/13 - 14
地点:台北寒舍艾美酒店3楼

香港预展及拍卖

日期:2025/10/3 - 9
时间:10am - 6pm
地点:香港上环信德中心4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