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拍卖周来到今日(3号),由保利香港拍卖的古董版块上阵举槌。
其中,一件雍正朝的凤尾尊,以HK$1,600万落槌,连佣HK$1,920万易手,摘下成交桂冠。
此器体量硕大,高度达70 cm,外壁绘就穿花龙纹,青花发色追摹明代永宣之风,诚为宫廷艺术品中的佳品。
凤尾尊以HK$1,600万落槌
Lot 5207|清雍正 青花穿花龙纹大凤尾尊「大清雍正年制」款|成交冠军
高度:70 cm
来源:香港重要藏家收藏,购于上世纪80年代,后于家族中承传
专场:颐华:重要宫廷艺术珍品选粹
估价待询
落槌价:HK$16,000,000
成交价:HK$19,200,000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清三代之所以成就盛世,主因在于天子胸襟广阔,包容接纳各种优秀的文化事物。在追摹前朝艺术的同时,又能够做到师古而不泥,再以自家品味和崭新技术,加以裁化创新。
穿花龙纹始于明初永宣时期,相较于常见的诸般龙纹,举如云龙和海水龙,更显灵动温婉。神龙刚猛矫健,花卉清丽婉约,两者非但毫不违和,反而结合出刚柔兼济的效果,在帝王象征上添上丝丝优雅。
本器通体绘青花游龙,姿态各异,气势万千,穿梭折枝繁花之中,枝叶翻转灵动,花朵各具风貌。虽然纹饰占比多而留白小,但龙为主角花为衬托的布局清晰,构图繁而不乱,足见匠心。
永宣青花誉满天下,蓝头发色是一大主因。两朝使用西亚入口颜料「苏麻离青」,发色绚丽鲜艳,常见晕散现象。由于颜料含铁量高,会自然形成不均匀的黑蓝结晶斑点,深凹胎骨,与艳丽的蓝色相互映衬,更增艺术魅力。
基于这个特点,永宣青花虽然少有描绘人物,但渲染龙纹、花鸟、海水、园景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同在宣纸作画留下笔触墨痕,极富风韵。
然而,我们鉴赏一众永宣青花器时,会发现晕散程度差距颇大,而且结晶斑点分布往往并不均匀 - 这是因为其时技术所限,景德镇匠人对烧成发色控制有限。
此尊青花以堆栈法画制,追摹永宣青花美学,不但发色稳定,浓淡一致,纹饰强而有力,而且仿效的斑点分布均匀,反映出雍正一朝瓷艺技术之高。
凤尾尊摄于预展期间
凤尾尊,因形似凤凰舒展尾羽而得名,为龙泉窑著名器型,追溯本源的话乃从远古青铜器「觚」演变而来,元明之际在文人雅士间,常作为陈设花器,观赏实用兼备的同时,又体现出中华工艺两千多年来的演变。
翻查公私收藏,形制与本品相同者只得两例,一为北京故宫珍藏,另一于1997年在佳士得香港拍卖。
Lot 5235|清雍正 粉青釉六联瓶「大清雍正年制」|成交亚军
高度:24 cm
来源:
- 香港苏富比,1994年11月1日,编号113
- 伦敦苏富比,2020年11月4日,编号14
专场:颐华:重要宫廷艺术珍品选粹
估价:HK$6,500,000 - 8,000,000
落槌价:HK$6,200,000
成交价:HK$7,440,000
清三代瓷器烧制尽见新猷,尤其雍、乾两朝,花款更多。以同类瓷器为例,见「双管瓶」、「三级瓶」、「四喜瓶」、「五岳瓶」、「六联瓶」、「七孔花插」等融合技术与想像为一器的新瓶式。
本品即为其中的六联瓶。乍看之下,是五只相同尺寸、形制的瓶子环绕中央主瓶,合组成一件艺术品。细看之下,其实六瓶器身乃是彼此相连,只是肩部以上的细颈独立分开。
若再以机器透视之,我们又会发现其实中央主瓶的瓶身有五个穿孔,各自和周边环绕的瓶子相通。是故,六联瓶虽然由六只瓶子组成,惟其实里外皆相连互通。
尤为难得的是,周边五瓶大小几乎完美般相等,黏贴过程又必须对准主瓶的穿孔,尽见当年匠人工艺之精妙。
曾几何时,中国陶瓷长期处于「南青北白」两分天下的局面。然而,进入明朝以后,青釉忽如悬崖跌水,作出告别之势。景德镇陶瓷业的兴盛,让宋元以来的主流青瓷逐渐退隐江湖,官窑青釉在宫廷陈设和使用中变得寥若晨星。
及至有清一代,在康熙帝的爱好与孜孜以求之下,许多几乎失传的技艺重现人间,青釉东山再起重返皇家舞台,并深刻地影响了清朝中前期的官窑品种,变化出无穷品种。
自雍正一朝,御窑对釉料铁含量的掌握和还原气氛的控制,更是熟练,把青釉工艺推向新的高峰。本瓶正是一例,釉面绝美,布色均匀,承继了宋代单色釉古韵。瓶颈外壁装饰一周细棱,更营造出翠竹般的高雅美感。
清乾隆 茶叶末釉六联瓶|台北故宫
清宫青瓷,一般按颜色深浅分成三类:青色较浅者称为粉青、较深者称为冬青、更深者曰豆青。市场上,收藏家对本品般的粉青尤为垂青,故成交价往往要比其余两者要高。
同类六联瓶,传世本就稀少,雍正朝的则更为罕见。拍场上有一例,形制和釉色与本品如出一辙,于1990年在香港苏富比举槌,此后深藏三十多年未再其踪影。
其他堪与本品比较者,基本上俱为乾隆朝出品,举如台北故宫的茶叶末釉六联瓶。
Lot 3020|清雍正 霁蓝釉天球瓶(带西洋铜饰)|成交季军
高度:60 cm
来源:购于法国Gros & Delettrez
专场:中国古董珍玩
估价:HK$3,200,000 - 4,000,000
落槌价:HK$3,200,000
成交价:HK$3,840,000
令蓝色在瓷器世界发扬光大的,乃是于苍穹下征战四方的蒙古人。元代不但烧制出真正意义上的青花,又创烧出矜贵的高温霁蓝釉,从此改变了中国陶瓷发展方向。
不少权威学者及顶尖藏家,包括「天民楼」主人葛师科都认为,蓝并非中华传统主流色彩。青花与蓝釉所以于蒙元时期崛起,或许是受伊斯兰文化影响,也可能源自游牧民族的苍天崇拜。
霁蓝又称霁青,名字取雨后或雪后蓝天之意,又因色泽靛青幽谧如宝石,故得「宝石蓝」美称。元朝以降,高贵的霁蓝继续受到帝王垂青。宣德窑在古董收藏界地位崇隆,三大上品即为甜白、霁红、霁蓝。及至雍正一朝,仿宣窑霁蓝,再把这种高温蓝釉推上高峰。
拍卖详情
拍卖行:保利香港
拍卖日期:2025/5/3
专场:颐华:重要宫廷艺术珍品选粹
成交总额:HK$37,038,000
专场:中国古董珍玩
成交总额:HK$19,18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