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宫廷艺术以超尘出俗见称,而保利香港拍卖春拍的领衔拍品,正好完美地演绎了这位帝王的高雅品味。
「梅竹先春」图碗,以粉彩及珐琅彩绘就雍正帝情有独钟的主题,两树寒梅,一红一白,横欹生姿,吐萼含苞,风姿绰约,又以灵芝祝寿,仙竹点缀,在御瓷上展现无限诗情画意。
本次呈献三大专场「漱玉:致中和璞堂藏玉器及文房雅玩」、「颐华:重要宫廷艺术珍品选粹」以及「中国古董珍玩」,将于5月3日在信德中心举槌。上述图碗以外,还有巧夺天工的粉青釉六联瓶、霸气与优雅兼备的青花穿花龙纹大凤尾尊、永乐盛世的剔红云龙纹盖盒、乃至凤毛麟角的大理阿嵯耶观音坐像等,不但琳琅满目,更尽是来源有绪,势将掀起连番炽热竞投。
Lot 5230|清雍正 粉彩及珐琅彩「梅竹先春」芝仙祝寿图碗
「大清雍正年制」
直径:14.3 cm
来源:
- 1958年至1961年英国驻北京高级官员,William Kenneth Slatcher C.V.O.(1926-1997)先生旧藏,及其家族递藏
- 巴黎苏富比,2016年6月23日,编号93
专场:颐华:重要宫廷艺术珍品选粹
估价:HK$8,800,000 - 12,000,000
本碗粉彩绘折枝梅花,横欹生姿,枝头吐萼含苞,风姿绰约。画笔清秀细腻,设色淡雅逸丽。寒梅画为五瓣双层,红梅萼片以淡粉彩敷染,花瓣略染胭脂红,白梅萼片以绿彩敷染,花瓣填绘玻璃白彩,两者对比鲜明,朵朵粉嫩宜人,极为清雅,尽显梅花的劲峭冷香。梅树主干之间隙之中,又以洋彩技法绘就灵芝两颗,以示祝寿之意,再辅以仙竹为伴,丰韵傲骨。
粉彩始烧于康熙中期,在色料中掺以铅粉并加施玻璃白,有意令色彩不那么浓艳。用分水淡洗法涂饰花纹层次,色阶繁多,色调温润柔和。
雍正时期的粉彩器,由于白瓷质量极高,胎薄体轻,胎釉似玉般温润细腻,更能突出线条纤细、色彩柔之纹饰。
在白地粉彩以外,又局部结合珐琅彩技艺,无疑是锦上添花。寒梅傲雪凌霜、翠竹直节中空,与苍松并称岁寒三友,象征君子高尚品格,在本碗恰到好处的留白空间之间更是突出。
此朝御制彩瓷花卉所以为世赞誉,其中一个主因是以宫廷画师的画稿为蓝图,上呈皇上审核修裁,再交予御窑厂画手绘制成器。
本碗灵芝由蓝彩、红彩加以墨彩描绘,观之极富「内廷画珐琅」艺术风格,侧面印证画意取自宫廷画师笔法。所绘桃树枝干,皆呈一高一低之势,高矮错落,与众馆藏雍正珐琅彩器之洞石绘法雷同。
胭脂红用彩亦极为考究。这种清朝新创红料以纯金为呈色剂,颜色柔美且色阶多变,又颇具立体感,成功描绘出本碗梅花的姹紫嫣红。
梅竹先春乃雍正帝情有独钟的题材,屡绘于御旨烧制、宫廷最为矜贵的珐琅彩器之上,如今大部份皆为台北故宫珍藏,包括珐琅彩梅竹先春图盘(书有御制诗)、珐琅彩梅竹先春图碗、珐琅彩瓷绿地梅竹先春图钟等。
是次举槌的「梅竹先春」芝仙祝寿图碗,曾为William Kenneth Slatcher雅蓄,来源可靠相当。这位英国高级外交官授勋C.V.O.,于1958-1961年获派驻北京,亦曾以「高级专员」身份出使其他英联邦国家。
甚为鲜见的市场例子之中,笔者认为一件粉彩春梅灵芝碗最为接近,欧洲一代藏家Frederick Knight旧藏,2019年时于香港苏富比举槌,以远超估价的HK$2,897万易手。
值得一提的是,苏富比之例直径仅为10.1 cm,尺寸比14.3 cm的本品要小。
清雍正 粉彩春梅灵芝碗|2019年,香港苏富比,HK$2,897万成交
清雍正 珐琅彩梅竹先春图盘|台北故宫
Lot 5235|清雍正 粉青釉六联瓶
「大清雍正年制」
高度:24 cm
来源:
- 香港苏富比,1994年11月1日,编号113
- 伦敦苏富比,2020年11月4日,编号14
专场:颐华:重要宫廷艺术珍品选粹
估价:HK$6,500,000 - 8,000,000
清三代瓷器烧制尽见新猷,尤其雍、乾两朝,花款更多。以同类瓷器为例,见「双管瓶」、「三级瓶」、「四喜瓶」、「五岳瓶」、「六联瓶」、「七孔花插」等融合技术与想像为一器的新瓶式。
本品即为其中的六联瓶。乍看之下,是五只相同尺寸、形制的瓶子环绕中央主瓶,合组成一件艺术品。细看之下,其实六瓶器身乃是彼此相连,只是肩部以上的细颈独立分开。
若再以机器透视之,我们又会发现其实中央主瓶的瓶身有五个穿孔,各自和周边环绕的瓶子相通。是故,六联瓶虽然由六只瓶子组成,惟其实里外皆相连互通。
尤为难得的是,周边五瓶大小几乎完美般相等,黏贴过程又必须对准主瓶的穿孔,尽见当年匠人工艺之精妙。
曾几何时,中国陶瓷长期处于「南青北白」两分天下的局面。然而,进入明朝以后,青釉忽如悬崖跌水,作出告别之势。景德镇陶瓷业的兴盛,让宋元以来的主流青瓷逐渐退隐江湖,官窑青釉在宫廷陈设和使用中变得寥若晨星。
及至有清一代,在康熙帝的爱好与孜孜以求之下,许多几乎失传的技艺重现人间,青釉东山再起重返皇家舞台,并深刻地影响了清朝中前期的官窑品种,变化出无穷品种。
自雍正一朝,御窑对釉料铁含量的掌握和还原气氛的控制,更是熟练,把青釉工艺推向新的高峰。本瓶正是一例,釉面绝美,布色均匀,承继了宋代单色釉古韵。瓶颈外壁装饰一周细棱,更营造出翠竹般的高雅美感。
清乾隆 茶叶末釉六联瓶|台北故宫
清宫青瓷,一般按颜色深浅分成三类:青色较浅者称为粉青、较深者称为冬青、更深者曰豆青。市场上,收藏家对本品般的粉青尤为垂青,故成交价往往要比其余两者要高。
同类六联瓶,传世本就稀少,雍正朝的则更为罕见。拍场上有一例,形制和釉色与本品如出一辙,于1990年在香港苏富比举槌,此后深藏三十多年未再其踪影。
其他堪与本品比较者,基本上俱为乾隆朝出品,举如台北故宫的茶叶末釉六联瓶。
Lot 5207|清雍正 青花穿花龙纹大凤尾尊
「大清雍正年制」
高度:70 cm
来源:
- 香港重要藏家收藏,购于上世纪80年代,后于家族中承传
专场:颐华:重要宫廷艺术珍品选粹
估价待询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清三代之所以成就盛世,主因在于天子胸襟广阔,包容接纳各种优秀的文化事物。在追摹前朝艺术的同时,又能够做到师古而不泥,再以自家品味和崭新技术,加以裁化创新。
穿花龙纹始于明初永宣时期,相较于常见的诸般龙纹,举如云龙和海水龙,更显灵动温婉。神龙刚猛矫健,花卉清丽婉约,两者非但毫不违和,反而结合出刚柔兼济的效果,在帝王象征上添上丝丝优雅。
本器通体绘青花游龙,姿态各异,气势万千,穿梭折枝繁花之中,枝叶翻转灵动,花朵各具风貌。虽然纹饰占比多而留白小,但龙为主角花为衬托的布局清晰,构图繁而不乱,足见匠心。
永宣青花誉满天下,蓝头发色是一大主因。两朝使用西亚入口颜料「苏麻离青」,发色绚丽鲜艳,常见晕散现象。由于颜料含铁量高,会自然形成不均匀的黑蓝结晶斑点,深凹胎骨,与艳丽的蓝色相互映衬,更增艺术魅力。
基于这个特点,永宣青花虽然少有描绘人物,但渲染龙纹、花鸟、海水、园景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同在宣纸作画留下笔触墨痕,极富风韵。
然而,我们鉴赏一众永宣青花器时,会发现晕散程度差距颇大,而且结晶斑点分布往往并不均匀 - 这是因为其时技术所限,景德镇匠人对烧成发色控制有限。
此尊青花以堆栈法画制,追摹永宣青花美学,不但发色稳定,浓淡一致,纹饰强而有力,而且仿效的斑点分布均匀,反映出雍正一朝瓷艺技术之高。
另一角度欣赏本瓶
清乾隆 青花穿花龙图长颈胆瓶|2021年,保利香港,HK$4,560万
凤尾尊,因形似凤凰舒展尾羽而得名,为龙泉窑著名器型,追溯本源的话乃从远古青铜器「觚」演变而来,元明之际在文人雅士间,常作为陈设花器,观赏实用兼备的同时,又体现出中华工艺两千多年来的演变。
翻查公私收藏,形制与本品相同者只得两例,一为北京故宫珍藏,另一于1997年在佳士得香港拍卖。
至于近年市场近例,同样寥寥可数。其中,一件乾隆朝的青花穿花龙图长颈胆瓶最为可比,在保利香港举槌以HK$4,560万易主,成为2021年全球第九贵的瓷器。
此外,可参看一件乾隆朝的黄地青花穿花龙纹天球瓶,于2018年在香港苏富比上阵,估价HK$3,000万,结果以HK$7,058万成交。
Lot 5208|清康熙 青花龙纹小茶叶罐一对
「大清康熙年制」
高度:11.2 cm
来源:
- 民国著名古董行「荣兴祥」,北京,1945年以前
- 纽约私人收藏
- 纽约苏富比,1989年12月6日,编号195
- 纽约苏富比,2019年3月20日,编号508
专场:颐华:重要宫廷艺术珍品选粹
估价:HK$5,800,000 - 6,800,000
乔布斯名满天下,被誉为「时代教主」,惟他其实不是工程师,也从不动手写程式,而是以总设计师的身份指点江山,领导团队打造出一件又一件令人惊叹的产品,成就了苹果盛世。
康熙御窑也有这么一号人物,名曰刘源,虽然不及后辈唐英般为人熟悉,也未有过督陶官之衔,但著名「臧窑」的许多出品样式,举如摇铃尊、柳叶瓶、马蹄尊、苹果尊、日月罐等等,均是出自他的手笔,不但造型新颖,一洗明末以来的粗糙笨重,更下开雍正隽秀精致的先河,风格凝重典雅、端庄稳重。
本品造型精巧,圆口、短颈、丰肩、鼓腹,下腹内敛,圈足。瓷胎坚致细腻,釉面洁白光润,素净白地,仅绘逐珠龙纹,无须赘饰。如此清新雅丽的御用瓷器,应该便是这位「宫廷时代教主」的设计。
《清代瓷器档案全集》载有:「热河行宫梨花伴月西围房存康熙款青龙小盖罐10件」,依此描述可能即为本器。热河乃清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所藏自然均为御用器皿。
另一角度欣赏本品
刘源名声不大的主要原因,是大家一向对他所知甚少,即便生卒年也不得而知,肯定由其所制的传世名品也寥若晨星,颇有点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味道。幸而近年在学术界努力考证下,我们愈来愈能描绘出他的庐山真面目。
刘源,字伴阮,号秋官,汉军镶红旗籍,推断明末崇祯年间出生,卒于康熙三十年以前。这位河南人官至刑部主事,再监督芜湖钞关,本与制瓷毫无关联,是后来遭弹劾丢官,返京供奉内廷时意外获得展露才华之机。
刘源对宫廷设计有诸多贡献,其中一项最重要的便是龙纹。最适合作参考的例子,乃北京故宫珍藏的一件康熙青花龙纹瓶,属刘源典型设计。
本器外壁绘制龙赶珠纹,龙纹下颚兜齿,牙爪锋利,毛发飞扬追赶火珠,威风凛凛。与故宫青花瓶对比,两者龙纹俱是行走如人形,身形矫健,虽然背景大幅留白,但构图极具戏剧张力,且灵动流畅,与后来乾隆朝奢华繁复的龙纹殊为不同。
北京故宫收藏的康熙朝青花龙纹瓶,属典型刘源风格
清乾隆 佚名《乾隆古装雪景行乐图》局部|北京故宫
此种尺寸精致的小盖罐,常见于明清画上作为茶叶罐使用。例如北京故宫的《乾隆古装雪景行乐图》中,侍仆们正以雪水烹煎三清茶的茶器,即见与本器类似的茶叶罐。由于其盖内带高圈沿的盖罐,可与盖身贴合,不易滑动,亦可密封免于受潮,故多用作储藏茶叶。
乾隆爱茶是众所周知,以梅花、松实、佛手为料,雪水泡制的三清茶就久负盛名。其实他的爷爷康熙帝,对饮茶养生同样重视。
雍正追述康熙教诲而成的《庭训格言》之中,便写有「人之养身,饮食为要,故所用之水最切。朕所经历多矣,每将各地之水称其轻重,因知水最佳者,其分两甚重。若遇不得好水之处,即蒸水以取其露,烹茶饮之。」
此对康熙青花小龙纹盖罐,来源可追溯至民国初年,由古玩老字号「荣兴祥」商行售出。荣兴祥商行创办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至1945年结业,所营瓷器出自清廷官僚府第和王府,以优良信誉和艺术珍品驰名中外。
Lot 3077|宋 湖田窑影青刻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高度:25 cm
来源:
- 大阪秦峰男收藏
专场:中国古董珍玩专场
估价:HK$2,200,000 - 2,500,000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玉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除了是德行的象征,亦经常用以形容秀美无瑕的人或物。宋代湖田窑的影青瓷,就被誉为陶瓷世界中的玉器。
影青釉青中带白,白中闪青,纹饰积釉处色如浅湖水,加上精巧的暗花刻纹迎光映现,故而得名。湖田窑位处景德镇,而后者宋代属饶州,宋元时期成书的《陶记》就以「饶玉」盛赞影青之美几近玉器,清代《景德镇陶录》亦以「光致茂美」形容影青。
梅瓶原为酒器,瓶颈细小,易于封存,配合瓶身曲线,方便美酒徐徐斟出。后来梅瓶的亦作花器,以之承载清瘦梅花,尤其合宜。基于器型特点,传统古董圈视梅瓶为男士体态的反映,又因为小口引伸出谨言之意,丰肩象征有担当,故进一步被视为君子之瓶,含意与类玉之美的影青可说是互相呼应。
本瓶肩耸收腰,曲线完美,恰到好处,一气呵成。器身外壁通体釉下刻缠枝花卉纹,以国色天香的牡丹为主,运刀精确,刻线刚劲,体现纹路之张力及清爽。花瓣、叶片、花茎多由双刀刻划而成,纹饰外的地上篦刻的排状线条细而密。
整体修胎利落完美,造型端庄稳重,胎白细密,釉质莹润如玉,釉光温润,一展宋代清静蕴灵之美学境界;纹饰刻划疏密有致,滞留规整而不失随性,节奏韵律灵动,芒角飞动,尽显赵宋顶级刻工。
本品出自关西名古董商秦峰男收藏。近年,佳士得和苏富比先后把他的藏品带到拍场,前者更在纽约为之举办单一藏家专场。当时以近US$140万领衔的,同样为单色宋瓷 - 龙泉窑青釉大鱼龙耳瓶,
事实上,宋朝单色釉向来为东瀛古玩界垂青。在纽约拍场名扬天下的藏家「临宇山人」、知名古董老店茧山龙泉堂等等,皆有可与本品比较的器物收藏。
Lot 5244|清雍正/乾隆 白玉浮雕云龙纹六方瓶
高度:25.5 cm
来源:
- 著名荷兰工业巨子及收藏家雨果‧图恬‧诺色那斯 (1863-1944) 先生旧藏
- 伦敦佳士得,2007年11月6日,编号46
- 乾坤堂,香港
出版:
- 乾坤堂,《猎古研珍》‧贰,2009年,香港,页106
专场:颐华:重要宫廷艺术珍品选粹
估价:HK$4,800,000 - 6,800,000
乾隆爱玉如痴,程度在历朝历代帝王中无出其右。他不但收藏古玉,命令宫廷制玉,题玉咏玉的诗作多达数百首,十多位儿子更悉数取玉字部首为名,包括长子永璜、次子永琏、十五子颙琰(即后来的嘉庆帝)等等。
其时,玉器在民间亦相当盛行,而且设计出许多新式花样。乾隆竟然严词批评,直斥这些新样式俗巧粗鄙,甚至是一种「玉厄」。可想而知,这位九五至尊对宫廷出品的要求会有多高。
此玉瓶即为乾隆时期宫廷陈设用具之典范。整器以上等白玉雕就,用料硕大却毫无绺裂瑕疵,非皇家制玉而不可为。玉质洁白温润,凝若浓脂,刀工细腻流畅,造型古朴厚重,琢刻规整,展现出雍正至乾隆朝宫廷制玉风范,精工细作,雍容华贵。
本品局部
清乾隆 玉龙纹觚|台北故宫
乾隆对玉器的重视,不但在于美学工艺,更关乎治国的道德教化。
据《礼记》所载,孔子以儒学角度出发,指「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提出玉有十一德,包括仁、智、义、礼、乐、忠、信等等。比德于玉的这种思想,自此成为中华文化重要一环,历经千年而不衰。
本玉瓶所雕飞龙腾于云间,盘绕瓶壁追逐宝珠,显现苍劲矫捷的气势,龙纹雕琢精细,纤毫毕现,瓶身不施纹饰,刻意以素面表现,更显其典雅大方。
如此造型,在清代玉雕中时有所见。乾隆帝曾借御制诗中表示,这样的设计象征「戒奢」、「守土」,并且具有规谏进德的作用。
同类玉质的六方瓶式,2013年佳士得香港有一例可考,为乾隆朝的青白玉云龙纹六方觚,技法和造型皆可资比较。此外,两岸故宫亦藏有龙纹仿古玉器,可见清代帝王对之何其喜爱。
Lot 5240|明永乐 剔红云龙纹盖盒
直径:18.2 cm
来源:
- 瑞士显赫私人珍藏,1980年代末购自法国 Gex
- 巴黎佳士得,2022年7月6日,编号0015
专场:颐华:重要宫廷艺术珍品选粹
估价:HK$3,500,000 - 4,000,000
明代各朝工艺,洋洋大观,各有千秋。那么在古人眼中,哪段时期的漆器最受青睐?
《春明梦余录》成书于明末清初,后来收录于乾隆下令编修的《四库全书》,其中有言:「宣徳之铜器,成化之窑器,永乐果园厂之髹器,景泰御前作坊之珐琅,精巧远迈前古。」意思是永乐一朝,官造漆器最为有名,成就远超前人。
然而,永乐漆盒大多以花卉为主题,其次是楼阁人物,如本器般的龙纹图案不但级别尤高,数量亦极为稀少。事实上,在两岸故宫等顶尖博物馆藏以外,市场流通者不过十数件而已。
拍场风格相同之例有二,先后于2012年及2018年在香港苏富比亮相。前者尺寸为23.5 cm,后者16.5 cm,分别以HK$1,410万及HK$708万易手。本品大小则在两者之间,直径为18.2 cm。
本品局部
明永乐 剔红云龙赶珠纹盖盒|2018年,香港苏富比,HK$708万成交
剔红是漆器中成本最高、工序最为繁复的饰法,于宋元时期渐见成熟,而大盛于有明一代。
这种工艺极费时,制作时间动辄经年。首先是髹漆,逐层而为,每次加漆均需不少时日风干,反复髹上多层,涂堆到适当厚度。之后还有雕花及修磨等工序,一刀刻错,前功尽弃。
永乐帝特于果园厂设御用漆器作坊,受朝廷监督,纳全国巧匠于一处,以元代著名漆匠张成之子 - 张德刚为首。受此影响,出品保留了元代「隐起圆滑、藏锋清晰」的朴实风格。惟与此同时,永乐雕漆器的髹漆层次较前朝为多,有的作品厚达一、二百道,故花纹上下起伏,层次丰富,立体感强。
本盒为木胎,呈蔗段式,平顶直壁,子母口相扣合,下承圈足。盒内及底髹黑漆,黄漆素地上剔雕红漆装饰,髹漆厚实,五爪龙苍健凶猛,威武奔腾,龙威尽展,逐烈焰宝珠,灵芝祥云蔓延至盒侧,立体灵妙,刻露精深,尽显永乐雕漆工艺之卓绝造诣。
Lot 3152|十一世纪 大理铜鎏金阿嵯耶观音坐像
高度:38 cm
来源:
- 日本私人收藏
专场:中国古董珍玩专场
估价:HK$6,000,000 - 8,000,000
读过金庸小说都知道,大理崇佛。人民会以李观音得、张般若师等佛号取名字,多任皇帝亦舍弃富贵荣华,到佛寺断发出家。在这个「妙香佛国」之中,又以观音信仰尤其兴盛。
阿嵯耶观音,名字有「导师」之意,相传是最早入云南传佛的莲花部菩萨,亦是大理独有的观音形象,在当地流传着降妖魔、护人民、避战祸等诸般故事。
对比中原政权以天命为依归,大理则视观音旨意为统治合法性的来源。若皇帝获得阿嵯耶观音像庇佑,自然可以自居正统。事实上,大理国最重要的皇家寺院 - 崇圣寺,所崇之圣即为观音。
崇圣寺建于南诏(大理前的王朝),大理统治时大幅扩建,盛极之时「基方七里,三阁七楼九殿,为屋八百九十一间,有佛一万一千四百尊,用铜四万五百五十斛」。大理皇帝若是看破红尘,都是到崇圣寺长伴青灯古佛。与此同时,崇圣寺也是《天龙八部》天龙寺的原型蓝本。
阿嵯耶观音造型鲜明独特,最明显是无比修长的身驱,以及特别纤幼的腰肢。头饰、服饰、发辫、五官也与唐、宋、藏传观音截然不同。若以形象风格来说,相信受到占婆(现越南)文化影响颇深。
造型方面,多是左手垂掌向外结与愿印,右手当胸作说法印,象征弘扬佛法。头上则与大部份观音一样,有一尊小小的阿弥陀佛(化佛),是为这位菩萨的典型标记。
是次举槌的阿嵯耶观音像正是典型例子。菩萨杏眼圆睁,炯视前方,额施白毫,身着衣饰华美,长发盘顶髻,头顶见一化佛。两侧发绺垂肩,双耳长垂,耳戴花珰。织锦半裙以外,身上还戴项圈、臂钏,腰部束有宝带,腰带正面露出装饰性极强的十字花结,每朵花皆为浮雕,整齐排列。
右臂举于胸前结印,左手垂放腰间,双腿自然垂放,呈善跏趺坐。下身着长裙,薄透贴身,两腿上刻画浅细衣纹,分布均匀,流畅优美,表现出曹衣出水的优美效果。
大理 十二世纪 鎏金铜阿嵯耶观世音菩萨立像|圣地牙哥艺术馆
大理 十一至十二世纪 鎏金铜阿嵯耶观世音菩萨半跏像|2020年,香港苏富比,HK$4,877万成交
大理与宋朝国祚相若,命运也相若 - 为蒙古帝国所灭。大理末年,元朝派遣大军入侵,国内烽火连天,信众于是纷纷把佛像埋到地下、塔底等隐闭之处。千年以后,云南地方施工、重建之时,这些佛像方重见天日。
是故,大理佛像传世者甚少。以阿嵯耶观音为例,目前所知全球仅20余尊,而其中18尊都由博物馆珍藏,包括云南省博物馆、台北故宫、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等。
其中,圣地牙哥艺术馆所藏之例尤为重要,因为上有铭文记载为大理皇帝段政兴在位时铸造,为本品等同类阿嵯耶观音像的断代提供重要依据。
阿嵯耶观音多为立像,坐姿造型极为罕见。 2022年香港秋拍有一例可比,尺寸与本品相当,作半跏趺倚坐造型,先后为彭楷栋(又名新田栋一)、「亚洲艺术教父」安思远(Robert Ellsworth)、何鸿卿爵士递藏,在苏富比以HK$4,877万易手。
立像者,佳士得有一例,2019年纽约举槌,先后为安思远与美国收藏大家欧云伉俪雅蓄,当时以US$193万(约HK$1,510万)售出。
Lot 3175|商中晚期 青铜饕餮纹斝
高度:27.5 cm
来源:
- 神田喜一郎(1897-1984)旧藏,1934年之前购入
专场:中国古董珍玩专场
估价:HK$600,000 - 1,000,000
因其历史与艺术价值,古代青铜器素有「国之重器」美誉。今回拍卖的饕餮纹斝,就见证了商代青铜器的演化过程。
斝是礼乐仪式奠酒时所用,主要用来对酒加热和保温,形制与大家熟悉的「爵」相似,口附亦有两根立柱,柱端盖伞状帽。两者最大分野,在于斝体积较大,而且没有流嘴。翻查记录,大型青铜斝主要于妇好墓等高级贵族墓出土,依此推断本品主人身份亦定必不凡。
青铜斝最早见于二里头文化晚期,当时器体较薄,侈口圆鼓腹,圜底空锥足,上有不发达的柱,鋬纤弱弯折,装饰粗糙的乳钉纹和圆饼纹。踏入商代后,斝的器型和装饰方开始逐步成熟。
考古分期上,本品器型属殷墟一期,具有承前启后的文物价值。有别于商代早期常见的大圆目、粗线条兽面纹,也不同于殷墟二期兽面繁密深峻的特点。河南安阳小屯331号墓曾出土兽面纹斝,与本器极为类似。此外,上海博物馆所藏商中期帽形柱兽面纹斝,颈、腹、鋬、足、纹饰亦皆与本器相若。
神田喜一郎收藏青铜斝所用木盒
接下来,我们细心欣赏本器纹饰:菌形柱头上有火焰纹,颈部作外卷角饕餮兽面纹,腹部作内卷角兽面纹。
颈、腹装饰基本相同,凸起的圆形小双目与鼻基棱,双角、口部、身躯、尾巴,都处于同一平面上。身躯内外,填以细密的云雷纹,使兽面轮廓与地纹融为一体,彰显双目。
饕餮乃远古怪物,传说贪吃,永不满足。商朝之时,饕餮纹常饰于青铜酒器、食器,铸成一双大眼,但无下颚,警惕贵族不要挥霍无度,暴殄天物。
本青铜斝为神田喜一郎(1897-1984)旧藏。此君乃有名的汉学家,不但工汉诗,且长于书画古董鉴赏,曾任京都国立博物馆长,与国学大师王国维、金石学家罗振玉等文化界大师多有来往。
保利香港拍卖 2025年春季拍卖会
预展及拍卖地点:信德中心西座4楼(香港上环干诺道中200号 )
预展日期:2025/4/27 - 5/2|10am - 6pm
专场:漱玉:致中和璞堂藏玉器及文房雅玩
拍卖:2025/5/3|10:30am
专场:颐华:重要宫廷艺术珍品选粹
拍卖:2025/5/3|2pm
专场:中国古董珍玩
拍卖:2025/5/3|2:30pm